-
孫皓暉:發達國家對自身歷史認知非常清楚,包括對偉大歷史人物
關鍵字: 孫皓暉大秦帝國中國歷史軸心時代黃金時代秦朝春秋戰國秦帝國啟蒙運動【本文為《大秦帝國》作者孫皓暉先生2018年12月1日在浙江大學華為閱讀·DigiX讀書會現場演講《歷史的力量》,觀察者網全文首發。】
孫皓暉,共和國同齡人,生于陜西三原,曾任西北大學法律系教授,現任西北大學特聘教授、中國文明史研究院院長。
歷時十六年,創作了長篇小說《大秦帝國》,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同時以創建“中國民族強勢生存”“中國原生文明”理論,成為整體研究中國文明的重要理論家。
孫皓暉: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下午好!今天這個活動是《大秦帝國》全套出版十周年紀念。華為閱讀、掌閱和中信集團三家,又以浙江大學為平臺來搞這個紀念活動,我感到很高興,也很欣慰。
今天我講的話題是一個命題講演,籌辦者們給我出的話題是歷史的力量。我覺得這個話題很好,因為它是一個最基礎的話題,任何民族任何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歷史,那么歷史在人類發展中起著什么樣的作用?人類發展從來都是由各種各樣的力量在推進,我們都知道大家最熟悉的是生產力的力量,包括科學技術、勞動力素質、生產工具,還包括組成生產方式的市場關系等。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力量是多元的,但其中最容易為大家忽視但也是最基本的,就是歷史的力量。
歷史意識的力量
我們今天強調歷史力量,主要指兩方面:第一是歷史意識的力量。一個民族在自己的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就是歷史意識的具體物化。
一個民族精神如何,承認和奉行什么樣的價值觀,這是民族精神和歷史感知的最主要方面。任何一個發達的國家和民族,對自己的歷史都有清晰的感知,尤其我們所熟知的近代史以來領先全球的歐洲發達國家,他們對自己的歷史認識都非常清楚。這表現在他們對自己本民族中有偉大貢獻的人物非常清楚,那些人物是不可觸動的、不容批評的。
這是對一個民族展中靜態出發點的肯定,因為它是決定我們本質的元素。而在中國,歷史意識比較差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的歷史意識比較混亂。這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是我們對自己本民族5000年歷史中,每一個歷史階段最重要的事變和最重要的人物,都不能得到肯定的回答。我們對每一個人物、每一個事件都是有爭議的。
二是我們對一些基礎性的東西不研究。我們的歷史始終停留在事件和局部的技術研究上,對紡織史、會計史等各種專史的研究越來越細,但對基礎的綜合研究卻始終忽視。
一個最大的例子是我們迄今沒有“中國文明史”這樣的理念,“文明”這樣的概念和詞匯也沒有在我們歷史研究中占重要地位。鄧小平1978年出來主持科教工作的時候,編了一部《中國大百科全書》,大百科全書里邊沒有“文明”這個詞條,這在世界上都是不可設想的。《辭海》編撰得相對全面,它是中國最有質量的辭書,但里邊也沒有“文明”這個概念,只有一行文明的解釋,括號“與文化同”。這是我們對于人類生存方式基礎發展這類研究缺乏的一個最典型標志。
歷史研究領域的最高成果是歷史哲學,這是將人類的歷史研究上升到哲學領域,進行宏大的規則性和現象性研究。歷史哲學最具體的高峰表現就是對各民族文明史的研究,我們國家非但沒有文明史研究的總體成果,甚至連文明這樣的概念都長期排斥。我們長期用文化來取代民族的文明這個概念,我覺得這是走入一個比較大的誤區。如果我們不能從這個誤區里走出來,那么我們本民族的歷史意識始終就清晰不起來。
因為一個民族對自己歷史有清晰的感知,有價值觀的判斷,絕對不是把歷史上的每一天、每一個領域都能講清楚這樣的表現。中國歷史記載的詳細程度,已經可以具體到每一天都有相關記載,但我們說不清自己的社會有幾個發展階段,和西方是否一樣?我們有沒有奴隸社會?我們是不是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這樣的排列方式對中國是否適合?我們都沒有根本性的研究。
考古學的成果已經產生出來一個鮮明的結論,中國是沒有奴隸社會的。中國在夏商周三代和春秋初期有過奴隸,有奴隸人口,也有奴隸這個階層,但奴隸的人口數量絕對沒有達到它成為主要生產力的地步。所謂奴隸社會就是以奴隸為最主要的生產力,它的產生必須是制度所產生。中國的奴隸都是戰俘性的奴隸和罪犯性的奴隸,這樣的臨時人口是構不成主體人口的。我們發掘的所有夏商周三代的古墓,但凡有群體性尸體出現的,奴隸最多也就數十個人或者數百人,以上千計的極少。就是說無論是史料記載,還是考古發掘,都證明我們的奴隸人口是極少的。所以中國史學界和世界考古史學界對中國的這一發掘都給予重視,都認為中國基本上沒有奴隸社會。奴隸到清朝都沒有廢止,官府存在一些具有奴隸身份的人。
如果我們沒有奴隸史,那封建社會呢?這又是一個非常含混的概念。按照事實本質講,封建這個概念指的是夏商周三代,封建諸侯才叫封建社會。封藩建衛,秦始皇帝統一中國,創造中國統一文明,消滅了諸侯分治以后,本來是把封建消滅了,但我們恰恰認定從戰國時代到明清,中國最后的古典文明時代,是封建社會時代。
這完全是一個張冠李戴的事,我們對此進行學術梳理,誤會和交錯關鍵在這里。馬克思研究西方社會形態的時候,他對封建這個狀態的描述,指的是中世紀那種諸侯林立、城邦林立、封地領主林立的分割自治狀態,每一個狀態都獨立成立。馬克思學說傳入中國以后,因為中國語言的豐富性,中國學者就立即在中國語言里找到了封建這個概念來對應。歐洲那個概念和夏商周三代的諸侯林立是一樣的,所以用封建靠上去正好。這并不意味著馬克思說中國也是這個社會。但由于鴉片戰爭以來我們民族革命和救亡圖存以及尋找革命必然性的緊迫性,就出現了張冠李戴的情況。如果把馬克思的社會發展五階段論給中國套用也適用,那就說明中國當時爆發革命在理論上的必然性成立,所以認為中國也有奴隸社會、從秦以后就是封建社會。那么到當時資本主義在中國萌芽也出現了,就是半殖民地社會。二十世紀改革開放以后,中國人第一次真正深入自覺地融入全世界,能夠打破以西方為本位的歷史研究理念,能平等看待和比較全世界文明的時候,我們才驀然發現我們歷史的分析有這么多錯誤和需要清理的地方。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小婷
- 最后更新: 2018-12-20 09:31:20
-
在中國,不管官多大學問多好,都不該忘記自己來自人民
2018-12-11 08:05 改開40周年 -
塵封百年,甲午海戰沉船致遠艦設計圖在英國重見天日
2018-12-10 19:59 考古 -
直播:今天我們該如何紀念“三大戰役”
2018-12-09 12:14 觀天下講壇 -
即使在最窮的中國面前,英國人也摔了跤,美國人也碰了壁
2018-11-30 07:10 改開40周年 -
唐代公主誰也沒見過,怎么知道復原得準不準確?
2018-11-22 07:44 -
有些人一講改革開放,就是自由化、私有化、市場化
2018-11-21 08:18 改開40周年 -
當年我們羨慕別人家家有冰箱,今天我們造給全世界
2018-11-19 08:38 改開40周年 -
疑似抗日英烈頭顱現身日軍老照片 日軍曾“屠村”
2018-11-19 07:33 -
愛因斯坦親筆信3.2萬美元成交 信中成功預言德國未來
2018-11-15 17:21 德意志 -
埃及發現幾十具“木乃貓”,真·喵星人占領評論區
2018-11-13 20:44 考古 -
“10人里有1人愿回中國,我們就成功了”
2018-11-02 06:58 改開40周年 -
當年中國沒錢,但有膽子“殺出一條血路”
2018-10-30 07:28 改開40周年 -
佟麟閣:誓與盧溝橋共存亡
2018-10-25 10:40 捍衛英雄 -
發現最古老完整沉船:距今2400年、保存完好
2018-10-23 15:23 考古 -
既然要研究民國政治史,又在躲藏什么?
2018-10-13 16:07 -
《國家寶藏》第二季要來了!又有哪些文物亮相?
2018-10-11 07:55 綜藝政治 -
習近平談抗戰:牢記歷史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2018-09-19 10:25 抗戰勝利70周年 -
疑似被盜佛首現身蘇富比 龍門石窟研究院回應
2018-09-18 07:20 考古 -
疑似龍門石窟佛首被拍賣 蘇富比:與物主商討后撤拍
2018-09-14 15:20 考古 -
南非洞穴出土迄今最古老畫作 距今約7.3萬年
2018-09-14 08:10
相關推薦 -
布林肯承認“開打前就給了”,俄方回應 評論 150央行宣布將擇機降準降息,“擇機”以何為標志? 評論 162被逼急了,格陵蘭島總理:是時候獨立了 評論 195美媒直呼:啥都能威脅國家安全,美國完全走偏了 評論 165最新聞 Hot
-
被逼急了,格陵蘭島總理:是時候獨立了
-
美媒直呼:啥都能威脅國家安全,美國完全走偏了
-
“到2030年,中國本土數學家將能引領世界”
-
密謀推翻馬爾代夫總統?印度回應
-
域外調查惹惱國際奧委會,“2034鹽湖城冬奧會有點懸”
-
欲爭奪歐洲最大電動車市場,但英國國內阻力不小
-
土耳其喊話歐盟:他不干,我干
-
“沒想到拜登竟會如此對待盟友!”
-
司機留信曝光:同胞們醒醒吧,美國快病死了!
-
特朗普炮轟:英國犯下了大錯!
-
盧卡申科:計劃訪華,事關未來
-
特朗普“封口費”案將于1月10日宣判,“但不會入獄”
-
“美國沒能改變中國”,布林肯一聽急了…
-
事關中國FK-3,塞爾維亞:這是一個“里程碑”
-
“中國真出手怎么辦?企業緊張研判…”
-
以己度人?“中方為了談判籌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