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力:憲制視野中的長城
關鍵字: 蘇力長城憲制神話長城大一統由于長城改善了軍事通訊和交通,軍隊的戰略機動性提高了,中原王朝為保證北部安全必須部署的軍隊就可以大大減少,為此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也會相應減少。想想,有了秦直道機動,將30萬秦軍部署于咸陽城周邊,而不是在長城上,僅此一點,就可以節省多少運送糧草輜重的勞役!
弱化了對手,強化了自己,長城因此客觀上就拓展了中原的農耕文明。盡管還不大會有人長期在長城外地區耕牧、定居,但沿著城墻以內,就可以安全耕作定居,也會有商旅,著名如河西走廊上的絲綢之路,這里本來是農耕與游牧文明爭奪的地區,經濟社會很難發展。此外,即便農耕區實際拓展并不大,游牧文明感受的活動范圍擠壓卻很大。
由于長城為守軍帶來了合圍的便利,這就使長城外的游牧民族始終面對一種很難消除的風險,迫使他們總體上必須盡量靠北行動。由此,有了司馬遷簡潔但至今令人怦然心動的文字,“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7】有了“是后匈奴遠遁,而漠南無[匈奴的]王庭”、“建塞徼、起亭燧、筑外城,設屯戍以守之,然后邊境得用少安。”【8】長城本身的存在就令游牧區大大北撤了。
太容易被今人忽視的一點是,與許多現代軍事措施裝備技術不一樣,長城是一種農耕文明的壟斷品或專用技術。只能為中原王朝防衛北方游牧民族所用,無法為對手使用或復制。相關的所有建造技術知識是公開的,但長城卻只能為農耕民族甚至是生活在特定區域的農耕民族建造和利用。
游牧民族可以占領長城,但其生產生活方式注定了他們無法利用長城、烽燧來守衛和預警農耕民族的軍隊。除非放棄游牧,學會農耕,他們無法使用這類軍事設施,因此不值得學習相關的建造技術知識。甚至,北方游牧或其他民族,也只有在入主中原之后,才能理解長城對于治理這個大國的軍事政治用途,才會修建或利用長城來防范其他北方游牧民族,甚至自己當初的盟友。【9】
正因為對于中原百姓和政權,乃至對于中國文明,有著深刻、廣泛和持久的效用,長城才會在歷史中逐漸在北部邊陲聳起,并通過了農耕時代的時間檢驗。【10】也有證據表明,每一代中原王朝的決策者,在修建長城之前,對本朝各種替代措施的成本收益,都有過仔細比較和整體盤算。【11】
憲制視野中的長城——經驗與教訓
不能只從理論上做功能分析,還應考察中國從正反兩面提供的驚心動魄的歷史經驗。因為曾有不止一個人稱,長城純粹是個神話,因為從其第一天建設,在軍事上,長城就毫無用處。【12】我必須打其臉。
正面的。簡單說來,至少從漢武帝時期公元前133年馬邑設伏或公元前119年漠北大捷開始,沙漠之南就基本沒有匈奴的勢力了。到公元前53年,漢宣帝時期,匈奴單于投誠,親自到長安朝見漢宣帝,之后北方再沒有什么有威脅的戰事。公元89年東漢竇憲奉旨遠征匈奴,其實是幫南匈奴去打北匈奴,北匈奴失敗后向西遠徙,東漢的匈奴威脅最后解除。盡管此后中國北方的民族關系并非和諧,中原地區也有戰亂,但從漠北大捷到西晉“八王之亂”引出五胡十六國,中國北方至少有400余年基本安定,不受游牧民族南侵影響。
八王分封圖 圖/新浪博客
中原農耕區百姓的深重災難是在西晉滅亡后的南北朝時期。起因是中原王朝的內亂,加劇這個災難的是北方游牧民族內遷,中原地區已無法利用長城予以抗拒。西漢的沉重軍事打擊先導致了匈奴分裂,部分匈奴以及北方的其他游牧民族(所謂五胡:匈奴、鮮卑、羯、氐、羌)歸順中原,被西漢安置于長城周邊地區。
東漢則特意讓南匈奴定居于長城以南的邊境八郡,在當地建立宮廷;同時又從內地移民到此,設立了代表朝廷的衛護機構。【13】與漢人雜居的匈奴人由此向中原遷徙,逐漸擴展開來,廣泛定居于關中及涇渭流域。這一政策本來為了增強中原農耕文化的影響,促進民族融合。但要實現這一目標,前提條件是中原王朝長期保持政治穩定,在軍事、經濟和文化上長期保持強大實力。
但這個前提缺失了。東漢末年,黃巾起義,三國戰亂,中原地區人口銳減;西晉統一后不久發生“八王之亂”,持續了10余年,中原王朝極度孱弱,政治統治名存實亡。中原王朝無力依靠長城抗擊和隔離游牧民族南侵,更談不上以強大的政治軍事壓力為后盾促使南遷胡人實現民族融合。先是內遷的胡人造反,緊接著其他北方游牧民族乘機南侵。
南匈奴滅了西晉后,在中原地區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少數民族王朝;之后各民族在中原地區曾先后建立過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的“國”,其中存在時間較長、有較大影響力的有十六個。中原地區開始了長達130多年的分裂、割據和戰亂時期,中原百姓極度悲慘,大量被殺或南逃江南,華北地區人口喪失了90%,漢族幾近亡種滅族。
中原地區另一個大動蕩時期是五代十國。這是唐朝后期藩鎮割據的延續和惡果,而藩鎮割據至少部分或間接與唐朝放棄以長城應對北方游牧民族的戰略決策有關。唐太宗和高宗時期,唐軍先后打敗并滅了北方游牧的東突厥和西突厥,又打敗了西部游牧的吐谷渾。由于國力強大,加之唐王室本身也有游牧民族鮮卑的血統,唐代的北方邊陲政策是兼容各邊疆民族,放棄了修筑并倚重長城應對眾多北方游牧民族不時侵擾的戰略。
- 原標題:憲制視野中的長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馬密坤
-
“英國終于還了”,中國又躺槍 評論 76“拜登罕見透露”,國際油價狂飆5% 評論 71事涉中國,“德國將投反對票,西班牙呼吁妥協” 評論 127面臨“至暗時刻”,烏方討論“用土地換入約”? 評論 311伊朗、真主黨:徹查外國滲透 評論 221最新聞 Hot
-
“英國終于還了”,中國又躺槍
-
“中國和美國正競相制定月球時間標準”
-
“內塔尼亞胡用了我的衛生間,然后就檢測出了竊聽器”
-
“面對中國電動汽車軟件,美國太弱沒啥籌碼”
-
“拜登罕見透露”,國際油價狂飆5%
-
事涉中國,“德國將投反對票,西班牙呼吁妥協”
-
“歐盟落后中美,再不改變就會消亡”
-
轉折點來臨,德國外長將訪華?
-
涉臺海,俄外長最新發聲
-
“在這個世界中,美國不是穩定的錨,而是需要防范的風險”
-
面臨“至暗時刻”,烏方討論“用土地換入約”?
-
伊朗、真主黨:徹查外國滲透
-
“‘生兒育女’后,馬斯克政治立場快速轉變”
-
以色列或打擊伊朗核設施?拜登:不支持,但…
-
“你可以嘗試從表面上踢走中國,但最終會發現…”
-
以軍首次報告陣亡,真主黨:造成以軍大量傷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