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魯鄭:在中美關系中,法國想讓自己成為一副“好牌”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宋魯鄭】
今年是中法建交六十周年。六十年后的今天,中美博弈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主線,但法國仍然是西方陣營中和中國關系最為良好、也最具戰略性的國家。我們不難看出,影響中法關系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美國,因此研究法美關系的特殊性以及對中國的影響就非常必要。
法美關系的特殊性主要體現在雙方存在著戰略利益沖突,但又都刻意維持戰略盟友的表象。
法美戰略利益的沖突始自二戰后美國成為霸主。冷戰時美國強烈反對和阻撓中法建交、反對法國和蘇聯密切的外交關系。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后,法國更多次對美國說不。就是中美博弈的當下,馬克龍總統公開和美國唱反調:強調不會和中國脫鉤、臺灣不是歐洲的問題、反對北約擴大到亞洲。
來而不往非禮也,美國對法國的防范和打壓也是一以貫之。比如冷戰時禁止對法國轉讓核技術、1958年黎巴嫩內戰撇開法國進行干涉、支持阿爾及利亞獨立(17個亞非國家在聯大提案支持阿爾及利亞獨立時,唯一贊成票就來自美國)等。
現在美國全力遏制中國,對法國也毫不手軟。不但沒有讓法國加入AUKUS等組織,還通過俄烏沖突廢掉了法國的俄羅斯牌,極大重挫了法國主導的戰略自主。同時還制訂一系列法案損害法國和歐洲的再工業化。至于搶下法國和澳大利亞的潛艇訂單,更是直接針對法國作為一個獨立大國的軍事能力。
但另一方面,法美在公開場合仍然要顯示雙方的盟友關系——這也正是法美關系的特殊性。比如馬克龍擔任總統以來,在特朗普和拜登時期都進行了國事訪問。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約翰·柯比聲稱拜登“覺得法國確實是最重要的國家”,可以享有兩次最高級別的國事訪問。法國自己也自豪地稱“這是法國而不是任何其他歐洲國家的榮譽。”
首先從國家戰略利益角度看,法美并不是真正的盟友,而是存在重大戰略矛盾。
大國之間結成戰略盟友要符合兩個條件:一是雙方沒有安全沖突,沒有重大戰略利益上的對立,如果有就不可能成為戰略伙伴關系。比如十九世紀德國統一后,一直是法國國家安全的威脅,雙方一直到二戰結束前七十多年都是戰略對抗。
二是雙方必須有共同的重大戰略利益,否則即使沒有安全沖突也未必能成為盟友。比如二戰時曾為戰略盟友的德國和日本,現在則只能是友好國家,因為各自對對方都沒有戰略價值。
法美關系也受這兩個條件制約。
法美在一戰時是戰略盟友。一是雙方相隔遙遠,互不構成威脅。二是當時對法國安全威脅最大的是德國。但是二戰之后,法美在全球的地位完全改變,不僅導致雙方的共同戰略利益消失,而且還日趨對立。
二戰戰敗令法國由一個世界強國淪為二流國家,因此它的最高國家利益就是恢復其原有的大國地位。美國則由一個區域強國成為世界霸主,它的最高國家利益就是維持這種地位。為此,美國一方面要遏制蘇聯,另一方面也要西方諸國一統于它的號令之下。美國通過軍事占領,控制了德國和日本,又通過馬歇爾援助和建立北約控制了西歐多數國家。
美國和盟友的這種不平等關系,一直到今天都沒有改變。正如法國學者Maxime Lefebvre指出的,“美歐關系是一種不對稱關系,歐盟在其中處于弱勢而非平等地位。當你是弱勢盟友時,能做的不會是共同決策,只能是跟隨。這是強權的天然和歷史規律”。
他還引用美國歷史學家羅伯特·卡根對小布什政府時期美歐實力差距的評價來影射歐美關系現狀:“美國人來自火星,是強勢的一方,歐洲人來自金星,是弱勢的一方;美國人負責‘做飯’(發起軍事行動、進行政治談判),歐洲人負責‘洗碗’(資助重建、投運武器、派兵參加維和等)”。
法國要想恢復大國地位,就必須擺脫美國的控制;美國要想一統西方,就必須牢牢控制住法國——雙方的國家戰略利益可謂南轅北轍。整個冷戰期間,即使表面上法國仍然是西方的一員,但卻是一再挑戰美國戰略利益的國家。這突出的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退出北約,收回法國地中海艦隊、飛機中隊的指揮權,拒絕在本國領土上儲存美國核武器,并在美國封鎖下獨自發展核武器。
法國研發的普魯東導彈
二是不顧美國的強烈反對,是第一個和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的西方大國。
1954年6月19日,周恩來總理兼外長和法國總理兼外長孟戴斯·弗朗斯在中國駐瑞士大使館首次談及兩國建交問題。(圖源: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法蘭西共和國大使館)
三是建立法蘇密切合作關系。1966年法國退出北約的同一年,戴高樂成為第一個訪問蘇聯的西方領導人。法國也是第一個和蘇聯在航空領域合作的西方國家,還是唯一一個拒絕譴責和制裁蘇聯入侵阿富汗的西方國家。
戴高樂1966年訪問蘇聯
此外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法國的核力量也是針對美國的。上世紀八十年年代,法國戰略核威懾的設計師之一皮埃爾-瑪麗·加魯瓦將軍就透露:法國的戰略核力量是用來威懾全方位對法國的攻擊,包括來自美國的。
法國的做法大大提升了它的國際地位:在美蘇、中蘇、中美相互對抗之時,它卻和任何一方交好,從而成為當時唯一一個可以和任何大國直接溝通的國家,在全球大棋局中扮演了無人能取代的重要角色。后來當美國要尋求和中國恢復關系時,也不得不求助于法國。可以說兩極世界最適合法國這樣中等規模的國家,可以游刃有余地周旋于各方,實現國家利益最大化。當然這嚴重損害了美國的戰略利益。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周子怡 
-
“令人發指的罪行,美國與俄羅斯人民站在一起”
2024-03-24 08:54 -
美國:強烈譴責莫斯科恐襲事件
2024-03-24 07:40 -
俄恐襲事件嫌疑人招供細節公布:為了50萬盧布無差別殺人
2024-03-24 07:40 -
荷蘭首相下周訪華,“ASML在華售后服務或成重點”
2024-03-23 22:57 -
王毅會見朝鮮勞動黨代表團
2024-03-23 22:54 中國外交 -
俄音樂廳恐襲已致133死,普京誓言“找出幕后勢力”
2024-03-23 22:23 俄羅斯之聲 -
聯合國安理會推遲對非常任理事國加沙決議草案投票
2024-03-23 21:19 巴以恩仇錄 -
扎哈羅娃指責烏克蘭長期對俄進行系統性恐怖活動
2024-03-23 21:15 俄羅斯之聲 -
普京發表電視講話,宣布24日為全國哀悼日
2024-03-23 20:42 俄羅斯之聲 -
美媒發現:這項AI競賽“關鍵指標”,中國超過美國成全球第一
2024-03-23 20:12 人工智能 -
現場視頻:菲律賓船對中國海警舉白旗
2024-03-23 19:52 南海局勢 -
RT主編稱死亡人數升至143人,“已超過莫斯科劇院人質事件”
2024-03-23 19:46 俄羅斯之聲 -
恐襲嫌疑人被捕畫面公布,自稱有人出100萬盧布買兇
2024-03-23 19:09 俄羅斯之聲 -
俄方證實曾收到過美方警告“但沒有具體細節”
2024-03-23 18:33 俄羅斯之聲 -
哈馬斯:強烈譴責在莫斯科發生的針對平民的恐怖襲擊
2024-03-23 17:43 俄羅斯之聲 -
我海警對菲律賓向仁愛礁運補實施攔阻,外交部回應
2024-03-23 17:27 南海局勢 -
“種族主義武器化!”美國這州也要對中國人設限…
2024-03-23 17:20 -
中方回應:深感震驚,強烈譴責
2024-03-23 17:07 中國外交 -
莫斯科州音樂廳恐襲已致93人死亡
2024-03-23 16:31 俄羅斯之聲 -
俄音樂廳恐襲死亡人數升至133人,已有11人被捕
2024-03-23 16:30 俄羅斯之聲
相關推薦 -
布林肯承認“開打前就給了”,俄方回應 評論 67央行宣布將擇機降準降息,“擇機”以何為標志? 評論 114被逼急了,格陵蘭島總理:是時候獨立了 評論 172美媒直呼:啥都能威脅國家安全,美國完全走偏了 評論 155司機留信曝光:同胞們醒醒吧,美國快病死了! 評論 294最新聞 Hot
-
被逼急了,格陵蘭島總理:是時候獨立了
-
美媒直呼:啥都能威脅國家安全,美國完全走偏了
-
“到2030年,中國本土數學家將能引領世界”
-
密謀推翻馬爾代夫總統?印度回應
-
域外調查惹惱國際奧委會,“2034鹽湖城冬奧會有點懸”
-
欲爭奪歐洲最大電動車市場,但英國國內阻力不小
-
土耳其喊話歐盟:他不干,我干
-
“沒想到拜登竟會如此對待盟友!”
-
司機留信曝光:同胞們醒醒吧,美國快病死了!
-
特朗普炮轟:英國犯下了大錯!
-
盧卡申科:計劃訪華,事關未來
-
特朗普“封口費”案將于1月10日宣判,“但不會入獄”
-
“美國沒能改變中國”,布林肯一聽急了…
-
事關中國FK-3,塞爾維亞:這是一個“里程碑”
-
“中國真出手怎么辦?企業緊張研判…”
-
以己度人?“中方為了談判籌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