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察者網一周軍情:美國海軍撞船 是大海軍的煩惱
關鍵字: 梟龍緬甸政府軍米格29【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施洋】
本周是中國軍工人值得紀念的一周,也是美國海軍不太走運的一周。對中國而言,第一次確認了“梟龍”戰機除了巴基斯坦之外的第二個出口國家,是“梟龍”戰機發展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而與此同時,美國海軍接連不斷發生的烏龍事件和嚴重事故,卻讓這支世界上最大海權力量充滿了更多的疑惑和煩惱。
大國大海軍的煩惱
本周的美國海軍似乎是不太走運。說近的事情,是周六美國海軍的伯克級“菲茨杰拉德”號導彈驅逐艦在日本附近與一艘菲律賓籍的集裝箱船相撞,導致驅逐艦右舷大面積損壞和側傾,輪機、雷達、電子戰系統都受到損傷,好好一艘才完成維護保養不到半年的驅逐艦未來一年半載的時間就交代給了船廠。
再遠一些,則是本周四意外出現的美國海軍“夏洛”號導彈巡洋艦上的失蹤艦員,這位在一周前被美軍認為已經墜海失蹤,在經歷50個小時艦隊級的徹底大搜索未果后都已經內定為“民主烈士”的水兵,竟在一周后莫名其妙地被發現身處艦上的輪機艙里。
“菲茨杰拉德”號撞船后的航拍畫面
一件事關器,一件攸關人,美國海軍當下遇到的核心問題,大抵如此。
這次撞船事故發生在橫須賀外海往來船只十分繁忙的海域,由于這一海域沒有建立規劃良好的東西方向航道,來來往往的船只一多就有些混亂。從這次撞船的傷勢看,商船的艦艏左側撞擊了驅逐艦的右舷舯部,從驅逐艦的受損程度看,商船撞擊驅逐艦的航速也不低。
根據商船的航行記錄,相撞時商船的航速大約14.6節,而在相撞前25分鐘,商船剛剛在航線上進行了180度的轉彎——目前還不知道商船為何轉向,但這一機動與相撞本身似乎關系不大。
由于美國海軍沒有公開“菲茨杰拉德”號的航行路線,目前也不知道這起嚴重的剮蹭事故里,美艦到底是肇事方還是受害者。不過比較可能的情況,是美軍驅逐艦想要從商船的左舷航行到其右舷,同時對雙方航速的估測出現了偏差,導致驅逐艦在橫穿民船航線的時候速度不夠快,留出的距離余量也不足,加上艦上的了望觀測沒有及時通報情況,從而導致撞擊發生。
在繁忙的航線上,民船與軍船交錯航行,很多時候只要了望或者航行部門稍有疏忽,就容易引發各種航行事故。實際上類似的航行事故也曾經在中國海軍發生過。
2006年6月22日,中國海軍駐港部隊的037II型“廉江”號導彈護衛艇(舷號774)在珠江口夜航時,了望兵發現前方有排水量18000噸的香港貨輪“太平洋冒險家”號。由于了望兵自認為無礙通行,也無相撞可能,沒有及時向艇長報告,等導彈艇行駛距離貨輪很近時才向艇長報告。而艇長沒有馬上下達避讓命令,自己跑到海圖室看本艇現在的位置,耽誤了寶貴時間,等回來下達命令時,又要求右滿舵,從貨輪的前方超過去。結果導致艇前1/3處跟貨輪相撞,使導彈艇迅速下沉。
事故不僅造成多人死亡,還讓艇上裝備的引進俄羅斯的AK-176艦炮也損毀嚴重,以至于修復該艇時,不僅要為其重新配備一個艇艏,艦炮也換成了較為老舊的雙37炮。
事故之前的“廉江”號
修復后的“廉江”號,首部的AK-176艦炮換成了76A雙管37mm艦炮
通常說來,這一類航行事故要么是雙方都疏忽大意,要么是航速較快的一方因為過度自信導致的錯誤操作,因此往往被歸咎于“人禍”。此次事故雖然還沒有事故調查結果,但一般推測而言,驅逐艦不當操作的可能更大,畢竟驅逐艦航速更快、機動性也更好。
正常情況下,一艘排水量3萬噸,最大航速不超過20節,當時航速不到15節的商船想要撞上一艘使用加速性極好的燃氣輪機、最大航速超過30節的導彈驅逐艦,只要驅逐艦上的艦員正常了望合理操作,一般是無法得逞的;而反過來,一艘導彈驅逐艦一旦因為種種原因處在要撞上商船的航線上,商船若是發現得較遲,那么即使它全力機動,很多時候也有可能是在劫難逃。從這個角度來推測,“菲茨杰拉德”號上的航海部門軍官此次很可能也要遭受嚴重處分了。
與這種軍船與民船相撞相比,很多時候軍艦之間互相碰撞的結果還要更加嚴重,畢竟軍艦之間航速更快,艦體結構強度更高。盡管理論上說兩艘軍艦在水面航行時要遵守的航行要求更加嚴格,但在編隊變換等一些關鍵時刻,由于參謀軍官的疏忽大意以及方案設計不當導致的撞擊問題歷史上也不在少數。
與“菲茨杰拉德”號相撞的菲律賓貨船
相比這件事情,這位“失而復得”的海軍輪機艙3等技師的故事似乎更加有趣。雖然整個故事聽上去十分簡單,但這位水兵的命運著實讓人覺得蹊蹺。按照美國海軍的說法,他先是躲在輪機艙的某個位置,先后躲過了艦上為尋找他發起的一輪檢查以及隨后海上一周時間的人來人往,隨后直到周四才被人發現,就算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的輪機艙再復雜,再怎么不需要艦員值守,一艘不大的巡洋艦的機艙里也不大可能讓一個人能夠藏匿一周之久,實在也說不過去。
此次事件中一件蹊蹺的細節是,美軍在大費周章,動用一個航母打擊大隊搜索水兵敏思整整兩天之后,原本在發現水兵安好的事實時,嚴肅徹查甚至是氣急敗壞的情緒理論上都應該可以理解,但美國海軍此次的脾氣卻出奇的好。
面對媒體的采訪和疑問,美軍所有的發言人都高舉“人沒事就好”的懷柔大旗,一個勁兒向媒體表達美軍對發現一名士兵沒有身亡的喜悅和對他身體健康情況的高度關切,卻對這名士兵如何在眾目睽睽之下藏匿一周的手段與動機三緘其口,也不愿提及美軍打算對其施加什么級別的懲處。
在參與搜救的美軍和海自都覺得皮特·敏思失蹤一周,已經可以認為他沒有理由幸存之后,才發現他一直躲在輪機艙里
正是因為這種三緘其口,讓外界對于這名水兵可能的動向倍加懷疑。一時間,心理疾病、吸毒、絕癥等猜測層出不窮,失蹤水兵的家人也承受了網民們的巨大壓力,發郵件上門怒斥敏思為美國之恥辱的網民大有人在,但對于事件本身的緣由和是非曲直,卻極少有人關心。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筆者覺得,一名身居要職的海軍軍官莫名其妙地擅離職守,本身就已經能說明美軍軍紀存在的一些問題了。
緬甸“梟龍”與輕型機的逆襲
本周二,一架此前從未露面的藍色涂裝“梟龍”戰機解開了此前的一個謎團:“梟龍”戰機到底有沒有獲得實打實的海外訂單?這架使用緬甸空軍標志和涂裝的“梟龍”戰機在隨后幾天又進行了試飛,按照一般的程序,它將很快交付給緬甸空軍,或者先用于緬甸飛行員的改裝培訓。無論如何,緬甸進口“梟龍”的訂單如今算是落定。
為緬甸制造的小龍
實際上,從2014年開始,有關緬甸空軍要引進“梟龍”裝備本國空軍的消息就不斷傳出,不過由于兩國一方面沒有在公開場合承認這一交易,加上包括《漢和防務評論》之類的所謂“權威消息”不斷給這一交易“潑冷水”,大家也一直沒把這筆訂單太當回事。現在看來,最初有關緬甸空軍將采購一個中隊“梟龍”戰機的消息,應該是可信的。由于目前“梟龍”Block3型尚未研制成功,基本可以斷定緬甸購買的是Block2水平的“梟龍”戰機。
緬甸作為一個小國,經濟水平也十分有限,無力發展本國的兵器工業,因此主要依靠外購裝備滿足本國軍隊的需要。盡管緬甸政府軍的戰斗力在我們看來一直處于“戰五渣”和“戰六渣”之間,在平時與民地武你來我往的作戰中打得也不是很好看,但在引進武器裝備的時候,緬甸作為一個缺乏武器研制經驗和高技術武器體驗,且長期受到西方制裁只能采購東方武器的國家,卻表現出非同一般的冷靜甚至是精明。
看緬甸陸軍的武器裝備里,從購買東方陣營效費比最高的69-IIM和59D坦克,到蘇聯解體后抄底購買烏克蘭產T-72S,再到2010年前后引進中國的VT-1主戰坦克,緬甸軍隊的每一次換裝花錢都不多,但都成功獲得了在質量上領先老撾、泰國甚至越南等國家的現代化裝甲部隊。
緬甸陸軍裝甲部隊射擊訓練
在空軍裝備上,緬甸軍隊也一直秉持著少花錢、多辦事的原則。2000年以前,緬甸一直以中國產的殲-7系列戰機作為戰斗機的主力,同時搭配強-5作為對地攻擊力量,構成一支簡單高效的空軍力量。
而到了2000年后,“撿漏”的緬甸空軍適時出擊,分兩批從白俄羅斯引進32架米格-29系列戰機(包括20架米格-29B、6架米格-29SE和6架米格-29UB教練機),替換了除殲-7M以外的殲擊機部隊。與當時國際市場上單價3000萬美元起一架的蘇-27系列或者4000萬美元都買不到一架的F-16(當然被制裁的緬甸也買不到)相比,這批戰機總共只花了5.7億美元,每架飛機的價格不到1800萬美元。
盡管這批戰機中的大部分是較早期的9.12B版,甚至連發射R-77空空導彈的能力都沒有,但相比當時泰國裝備的F-16戰機,這種配置的戰機基本上也夠用了。
緬甸空軍米格29
不過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緬甸的這批米格-29雖然在空戰能力上還不錯,但隨著緬甸政府軍與民地武的沖突逐漸頻繁,卻顯露出其明顯的不便之處——缺乏對地攻擊能力。在對地攻擊過程中,需要的是足夠多的彈藥掛載能力以及相對低的飛行成本(畢竟以緬甸的經濟實力,狂轟濫炸也是要花錢的),當然如果有使用精確制導武器進行對地攻擊的能力那更是再好不過。
緬軍的米格-29因為是早期型,盡管是一架使用兩臺中推的中型戰機,其載彈量只有2000公斤,相比之下,強-5的載彈量也有2000公斤,殲-7M的載彈量也有1500公斤,而后兩者的使用成本遠比米格-29要低,加上米格-29早期型不具備任何精確制導武器的使用能力,在緬軍眼中,在執行對地攻擊方面,米格-29反而成了效率最差的型號。正因如此,在今年緬甸的武裝沖突中,人們更多看見的是殲-7、強-5、武裝直升機甚至是K-8進入戰場投彈,先進的米格-29反而難覓蹤跡。
更關鍵的,隨著這批冷戰期間制造的米格-29日趨老化,以及周邊國家如泰國開始裝備JAS-39“鷹獅”這樣的新型戰機,緬甸軍隊對于換代戰機的需求又一次迫切起來。但緬甸還是那個緬甸,世界戰機市場卻早已不是當年的戰機市場了。
隨著蘇聯解體的紅利被各國吃盡,那種低價拋售先進戰機的好事早已不在,而新型戰機的價格早就高的可怕。一架F-16的價格如今已經攀上了8000萬美元以上的關口,而雙發中推的歐洲隨便哪個風的戰斗機,價格都在1億美元甚至好幾億美元,就算是所謂便宜的俄羅斯戰斗機,其新一代的蘇-30SM/蘇-35的價格也要8000萬美元以上,一架最新的米格-35的價格也在5000萬美元以上……這種情況下,中國的“梟龍”輕型戰斗機作為市場上為數不多的“良心”產品,其吸引力就異乎尋常的大了。
作為當今市面上僅有的兩款靠譜的輕型戰斗機之一(為了排除LCA才加上“靠譜”兩字),已經在向Block3階段發展的“梟龍”在性能上并沒有什么獨門秘籍,只是在一架輕型戰斗機(一些軍迷按照發動機數量戲稱“半架米格-29”)的體格內集成了各種標準三代機所需要的功能,包括具備標準對空、對地功能的機載雷達,一平三下的座艙、使用主動雷達制導的中程空空導彈、可擴展的對地吊艙接入能力以及攜帶各種精確制導炸彈、空地、空艦導彈的能力。
平心而論,受限于戰機的體格和各類設備的技術,大部分待售的新型三代戰機和三代半戰機在性能上都能找出比“梟龍”強的地方。但“梟龍”的一個顯著優勢卻能直接擊中緬甸這樣用戶的要害——便宜。目前一架正常配置的“梟龍”的報價大約在2900萬美元,雖然比2004年前后800-2000萬的價格高出不少,但和其他戰機相比依然是低得驚人。相比之下,瑞典的“鷹獅”雖然也主打高性價比,但其價格已經達到6000萬美元,接近甚至突破中型戰斗機價格的下限了。毫無疑問,僅憑這一優勢,緬甸空軍選擇“梟龍”就已經在情理之中。
梟龍內部座艙
從戰機技術的角度看,輕型戰斗機這一概念在發展到第三代戰斗機時,已經因為技術上的發展失去了其在性能上的優勢,因此在第三代戰機領域,除了瑞典根據自身需要研制的“鷹獅”和印度不明智研究的LCA外,幾個大國研制的戰斗機基本都是從中型起跳(即使被美軍定義為輕型的F-16,從起飛重量來看也屬于不折不扣的中型機),沒有研制自用的輕型戰斗機。無論是夭折的F-20還是成功的“梟龍”,都是專門用于外貿的戰機。
但是在外貿戰機領域,第三世界國家對于廉價戰機始終不變的需求,卻是外貿用輕型戰機能夠存在的重要原因。不過在20世紀的頭十年,在西方國家二手F-16這種高一級戰機的傾銷下,輕型戰斗機在市場上罕有斬獲;但當三代半戰機成為市場主流,特別是以有源相控陣雷達為核心的新一代機載系統的問世,使得前十年那些“冷戰遺老”同樣也陷于過時,而無論是采購全新的戰機還是用舊戰機翻新,其所需要的價格都相當不菲。按照目前F-16V這樣的升級計劃,每架單是升級經費就要3000萬美元,算上2000-3000萬的原機價格,其總價格同樣要達到5000萬美元以上。
在這種情況下,使用新一代有源相控陣雷達的輕型三代半戰機,如果可以將單價控制在4000萬美元左右,就能在價格上取得對其他三代半戰機的明顯優勢,從而在市場上占得先機。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原標題:一周軍情:美國海軍撞船 是大海軍的煩惱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荀越
-
特魯多辭職后,加拿大政局下一步怎么走? 評論 88誰還在力挺尹錫悅?揮舞星條旗的韓版MAGA 評論 1582025年經濟目標不應低于5% 評論 103“特魯多最快今天辭職,明白已無路可走” 評論 253澤連斯基對特朗普“充滿信心” 評論 130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