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舸:中國共產黨做對了什么?
【導讀】 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今日閉幕,從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討論,再到“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踐行,疫情后復蘇的中國正以高度的理論創新和理論自信,向外界展示了一個不忘初心、銳意進取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形象。
中國政治制度的優勢體現在哪些方面?“中國式現代化”有哪些值得注意的深層內涵?中央黨校教授強舸以筆談的形式,與觀察者網讀者分享他對今年兩會及黨的二十大報告的感悟。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強舸】
中國共產黨的一大特色是“政治確定性”
每年春季都是中國的“兩會季”,五千多位代表、委員齊聚北京共商國是。這也體現了我們國家的一大優勢——即“政治確定性”,這種確定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從我國的政黨制度和國家制度來說,中國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國家政權,這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避免“兩黨執政”、“多黨執政”中政黨更替帶來的一系列政策變動,甚至是大規模的、顛覆性的變化問題。
美國是“兩黨制”國家,這幾年民主黨與共和黨交替執政。每當共和黨執政就會推行“減稅”政策,民主黨執政就會推行“增稅”政策。共和黨執政會削減一定的社會福利,特朗普上任之后就曾強調要削減社會福利,民主黨執政又會增加社會福利,這些政策不能簡單地論對錯,但政策的頻繁變化會無形中提升社會成本。
相反,我們國家能夠有效地保證社會政策的長期穩定,特別是針對涉及民生問題的規劃,政府能夠長期執行下去,因此我們不太可能出現那種政黨間因為理念不同而朝令夕改的問題,那樣會造成巨大的社會資源浪費。
其次,我國的“政治確定性”還體現在中國共產黨自身有較強的連貫性。“一黨長期執政”不必然能夠保證“政治確定性”,不少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是例證。社會政策不能連貫地執行背后存在很多原因,比如推行改革會引起一系列利益格局的變動,這需要政黨自身具備強大的定力;還有一些政策和規劃可能會超出實際情況,比如GDP的增長不完全符合預期,因為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干擾性因素,所以很多政黨可能定下了宏偉的目標,構思了美好藍圖,但是到實踐層面會發現很難推行,它們就會選擇放棄。
新當選的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進行憲法宣誓
我們國家的政策在實際推進過程中肯定也遇到過類似的困難,客觀和主觀層面的困難都有,但是“政治確定性”體現在中國共產黨遇到困難時,有恒心、有毅力逐步解決困難,能夠帶領中國人民把我們定下的事情持續向前推進。
新中國剛成立時我們國家定下“現代化”的目標,周恩來總理在第三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中明確提出了“四個現代化”,改革開放中這個目標被再次強化,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堅持把它一步一步推進下去了。
20世紀80年代,黨的報告和政府工作報告中描述中國的未來生活,描述2000年我們應該實現哪些目標,回頭看我們定下的目標都實現了,說明我們的預期是有“確定性”的。
另一方面,我認為中國的“政治確定性”還體現在“確定性”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銳意進取、勇于創新、持續改革的“確定性”。溯源歷史我們會發現很多封建王朝都有“政治確定性”,但這對于國家治理和人民群眾來說并不是好事。
中國共產黨的“政治確定性”在于黨最核心的目標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我們的初心使命是確定的,但是黨會依據時代變化不斷調整具體的政策和執政方向。改革和調整存在風險,尤其是基于一個已經比較完善的政策方略和較強的“路徑依賴”,比如我們當前由主要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到自主創新的轉變,這種戰略調整就存在一定風險,一般的執政者未必敢去推行這些政策,而中國共產黨敢作敢為。
客觀來說,我們國家推行改革的進程中也會遇到障礙,而中國共產黨的“確定性”體現在我們能夠始終根據時代變化來推動改革,始終有一顆年輕的、朝氣蓬勃的心,我們的“確定”體現在“初心”,而不是具體政策方向的確定層面,因為任何政策和方向都可能在不同的階段產生不同的作用,都有可能不符合確定的目標。
第四個方面,“確定性”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我們國家擁有一套優越的制度,能夠始終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國家治理的要求體現出來。“政治”是眾人之事,國家治理是全民廣泛參與的事情。如果國家的機制不能將民眾的意志和訴求體現出來,那么政策和政治的穩定反而可能導致治理的不穩定。
中國共產黨從建立之初就強調“以人民為中心”,強調“走群眾路線”,新時代我們在這方面做了更多大力地推動,二十大報告中也提到了“全過程人民民主”再次煥發新生等問題。可以說我們國家的“政治確定性”是黨領導群眾共同構建的,這讓我們能夠更長期地維持一種確定性,而不是通過其他方式來維系“確定性”。
但西方國家往往會從這個角度攻擊中國的“確定性”,首先我們要認識到,中國的理念、道路和政策難免會遭到“非議”,我們應該泰然處之,因為我們無法做到讓所有人滿意。
其次我認為做出回應時,我們應該從實際成效來談這個問題。如果單純從理論層面講“一黨執政”好還是“兩黨、多黨執政”好,在世界范圍內不會有定論。
西方國家中“兩黨執政”的情況比較多,執政層面問題很多,但是世界范圍內也有一些“一黨執政”國家,現狀可能更糟糕,我們看到了這些問題,所以才強調中國共產黨的“一黨執政”制度是最適合中國國情的。
我們要基于事實來看制度發揮的作用,無論是新中國70年的發展、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還是過去10年的發展,我們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包括反腐敗斗爭、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都可以充分地體現這一點。
“中國式現代化”及理論創新
追求理論創新是中國共產黨的傳統,從“毛澤東思想”開始我們就能看到這種特征。
馬克思主義是揭示了事物運作規律的真理,十八大后我們始終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因為我們的社會仍然處在馬克思所指出的時代,他的判斷和理論對我們理解今天的世界依然具有強大的指導性。我們的理論創新,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上的創新,不是拋開馬克思主義另搞一套的創新。
不過,馬克思經典文獻的分析對象主要是歐洲,他首要關心的是歐洲革命,是第一國際的創始人,所以他的很多分析都是基于歐洲的現實,很多論斷都是為了推進歐洲革命。20世紀20年代馬克思主義傳到中國的時候,中國還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家。馬克思指導革命是建立在分析工人階級的基礎上,當時中國的工人階級無論在數量還是力量都不算主要階級。
因此,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在一開始就強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早的成果。今天的現實世界又變得不同,我們想要用理論指導實踐,就必須做出理論創新,必須深入地解讀當下所處的時代和當下中國所處的環境,在這個基礎上才能提出相應的行動指南。
二十大報告的第二章提出“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境界”,這個內容在十九大中沒有出現,而二十大特意提出的原因在于,經過過去10年的探索,這個理論已經成熟、成型了,所以我們通過黨代會將它系統地表述出來。
從新時代的任務出發,中國共產黨需要進一步的理論創新。過去40年,我們國家的目標是消除貧困奔小康,當時的一系列理論都是圍繞著“怎么建成小康社會”展開的。2020年我國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現在我們完成了既定目標,有了新的命題,就需要新的理論做支撐。
新的理論既在于如何我們走好“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后一段路,踢好“臨門一腳”,也在于我們如何挑戰新的一步,比如如何達到共同富裕,不能讓任何一個人掉隊。現階段我們國家不可能做到高度的“共同富裕”,但是我們的確消除了絕對貧困,這是巨大的成就。
江蘇省連云港市一家扶貧工廠的工人正在生產線上忙碌(圖源:IC PHOTO)
在2012年,中國還存在近一億人的貧困人口,他們的貧困問題怎么解決?我們僅僅靠傳統的經濟發展理論,不足以解決最貧困的那批人的問題。所以新時代我們開展了理論創新,做出了一系列具體的論述,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的理論是成功的。
從改革開放初期到2016年左右,中國所處的外部環境整體比較平穩,2016年之后“反全球化”浪潮興起,國內外重大碰撞頻發,中國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這些變化意味著我們也需要順應時代調整發展模式。因此,我們主動地推動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創新,提出了新的發展格局,這也成為我們實際的工作指南。
比如說生態文明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都是現階段我們國家發展重視的內容。然而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我國,以及世界其他國家剛剛步入工業化的初期,生態環保問題受關注度不高。十九世紀,倫敦得到了“霧都”稱號,這一方面有自然地理的因素,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當時工業革命推動倫敦高速工業化,自然會有大量污染氣體產生,盡管倫敦人“苦霧霾久矣”,但一部分倫敦人認為煙囪和霧霾就是文明的象征。
我們今天再用舊理論來支持發展,只顧著把工業產值拉上去,無視粗糙的工業發展對環境的危害,肯定不符合當下群眾的心理和訴求,所以我們也要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還強調“共同發展”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從根本上來說,為什么中國共產黨重視理論創新,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本身就有不斷理論創新的動力。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原則是“指導實踐”,前提是我們要先分析具體的實際。實際情況不斷發生變化,即我們自身所處的歷史階段、任務、目標、內外部環境都在發生重大變化,所以說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理論,我們迫切需要進行理論創新。
在二十大報告中,對“中國式現代化”以一個半個章節的篇幅予以論述,實際上“中國式現代化”這個詞早在2020年十九屆五中全會中就提了出來,在新形勢下被逐步推向一個新的戰略高度。
我們為什么將“中國式現代化”放在一個較高的位置,給予它豐富的論述?我認為根本的原因是時代變化中“中國夢”的內涵變得更加豐富了。
“兩個百年”奮斗目標中,第一個百年目標已經實現,1949年到朝鮮戰爭結束這段時期,我們國家完成了“站起來”的目標。持續推進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為“富起來”而奮斗。我們現在還不能說中國已經完全“富起來”,但是按照原有的道路基本上能夠實現富起來這個目標。下一個階段,我們國家要“強起來”,要構建一個既能引領世界潮流的大國形象,讓中華民族再次提出回歸到歷史的偉大地位,同樣也要全面滿足人民群眾方方面面的需求。這些就需要中國共產黨基于新的歷史使命給予我們系統的回答,這個系統的回答就是“中國式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有幾個特點需要特別把握。第一個最大的特點是“黨的領導”,現在的很多解讀忽視了這一點,其實報告里寫得很清楚。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共性也有特性,只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同于其他國家現代化的特征,這也是我們能夠獲得比其他國家更大的成就的主要原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劉嘯云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告(第九號)
2023-03-13 06:51 2023兩會 -
今日兩會議程: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
2023-03-13 06:51 2023兩會 -
中央網信辦部署專項行動:讓違規營利的“自媒體”付出應有代價
2023-03-12 23:06 網絡監督 -
在滬全國政協委員今返滬!社區治理、民營經濟、文藝創作,未來這么干!
2023-03-12 22:10 2023兩會 -
“能實實在在解決問題就是進步”,在滬全國政協委員返回上海
2023-03-12 22:07 2023兩會 -
兩會述評 | 認真履職,傳遞上海好“申”音
2023-03-12 22:01 2023兩會 -
駐港公署:自由人權不是免罪牌,特區司法公正不容置喙
2023-03-12 21:33 香港 -
神十五航天員乘組計劃6月返回,今年將全面開展登月各項工作
2023-03-12 20:13 航空航天 -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明日舉行,習近平將發表重要講話
2023-03-12 20:02 2023兩會 -
聶鵬舉代表:建議允許火車票二次改簽
2023-03-12 16:09 2023兩會 -
視頻|上海代表團的院士和行家里手
2023-03-12 15:22 2023兩會 -
剛剛,出席政協會議的在滬全國政協委員返滬,大家說今后要做這些事
2023-03-12 15:21 2023兩會 -
代表委員熱議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一體推進:“三鏈”貫通融合點燃高質量發展“智慧引擎”
2023-03-12 15:18 2023兩會 -
我國如何完成這個“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答好三個問題是關鍵
2023-03-12 15:13 2023兩會 -
國家醫保局:不得隨意限制民營醫院納入醫保定點
2023-03-12 14:20 養老與社保 -
山西澤州:報考縣內公辦高中時 二三孩中考加10分
2023-03-12 13:26 -
國家統計局局長:有人說中國外貿會斷崖式下降,現在數據出來了
2023-03-12 12:33 2023兩會 -
國家統計局局長:個別地區還存在統計造假,必須露頭就打!
2023-03-12 12:14 2023兩會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美高官:伊朗“即將”空襲以色列
-
近50年來首次大罷工,“全美一半遠洋運輸陷入停頓”
-
今天,華春瑩連發18組對比圖
-
歐盟想“邊打邊談”?
-
“超40家外航正在使用”,美官方發警告
-
“誰殺死特朗普我就給誰15萬美元”,他拒不認罪
-
斥資80億元打造上海薈聚,宜家母公司: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毋庸置疑
-
以色列空襲大馬士革,敘利亞國家電視臺女主播喪生
-
“聯大應建議對于以色列動武”
-
“面對中國,歐洲不能學美國”
-
他離任前一天仍在挑事:土耳其不應參與中巴倡議
-
以軍發動“有限”地面入侵,黎軍撤離邊境
-
以軍開會照曝光:他的頭像被打“ ?”
-
石破茂實現“亞洲版北約”第一步?中方回應
-
特朗普的“黑暗演講”:他們將強奸、搶劫、盜竊、掠奪和殺害美國人
-
“只因對華合作,我遭網暴四年被列‘死亡名單’,一下回到中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