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拉格·康納:沒有美國的全球貿易,太陽照常升起
關鍵字: rceptpp全球貿易中美貿易戰退出tpp全球化【觀察者網/楊晗軼譯】特朗普早先曾許下承諾,將利用美國的市場規模和購買力,達成更有利于本國的交易,在全球貿易中爭取巨大的勝利。他的世界觀存在一個根本性假設,即美國的經濟實力能提供近乎無窮大的杠桿——世界其他國家要想接觸美國的消費者和金融服務,必須按美國的意思進行配合。
過去的情況或許真是這樣。但只要仔細觀察全球貿易的新局面就能發現,不管美國是否積極參與,貿易都會不斷增長——而且全球貿易在美國缺位的情況下增長的趨勢越來越顯著。不管貿易路線是否經過美國,都無損于全球化的活力。如果白宮高喊著“美國第一”的口號,從全球貿易中收縮撤退,最大的輸家很可能是美國自己。
一方面,除美國外11國將于3月討論TPP存續;另一方面,中國加緊推進區域貿易協定
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是奧巴馬政府在國際經濟領域的招牌政策。由于TPP此前無法在國會獲得通過,而特朗普甫一上任便簽署行政令將其拋棄,其他簽約國大多希望以“TPP-1”的方式繼續推進。更意味深長的是,十多個亞洲國家已經開始重新致力于另一項巨型貿易協定的談判,那就是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它與TPP最重大的區別是:居于核心地位的不是美國,而是其頭號經濟對手——中國。
如果RCEP得到推行,亞洲市場將高度整合,使美國公司更難滲透進來。亞洲本土公司在價值鏈上的地位將迅速提升,并開始挑戰長期被美國公司壟斷的業務。這就是為什么美國的大企業不愿配合特朗普構筑壁壘的政策,把制造、制藥等行業留在國內。對跨國公司來說,一方面特朗普的“邊境調節稅”將提高進口成本,一方面缺少TPP推動海外市場開放,海外利潤下降意味著能投入高增長市場的資本進一步減少,而這里正是跨國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
美國人往往有種印象,以為全球貿易最終還得靠美國消費者,但這已不再是事實。實際上,新興市場國家的貿易行為大多發生在彼此之間,而不是與美國之間。1990年時,新興經濟體出口產品的65%流向了歐美發達國家,只有35%進入其他發展中國家。但時至今日,這個比例已幾乎調了過來。幾十年來,新興市場之間貿易量持續上升,但這個趨勢卻遭到眾多西方經濟學家的長期忽視。中國與非洲之間的年貿易額已超過美非貿易額,接近4000億美元;中國與拉丁美洲的貿易額接近2000億美元,大致相當于歐洲與拉丁美洲之間的貿易額。 隨著新興市場的全面發展,它們雖不會脫離發達經濟體,但對其依賴性將逐步降低。
全球化的懷疑者們有種論調,他們指出相對于全球GDP的增長,全球貿易增長正在減速。但如果考慮到亞洲經濟體在消費和服務等方面增速度有多快,這個事實便不足為奇了。據估計,消費占中國目前經濟產量的三分之二,其經濟增長有75%由消費構成。而且中國仍然保持著基礎設施和房地產領域的投入力度,這打破了多數經濟學家的預測,維持著大宗商品進口勢頭的穩定。此外還要記住,隨著財富的積累,社會將擴大進口,提高借貸,增加消費,更頻繁地旅行——因此即使亞洲公司不再高度依賴西方,亞洲崛起的中產階級仍可能成為國際貿易的驅動力量。
放眼世界歷史上最大的投資計劃 “一帶一路”,這個由中國推動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要在歐亞大陸上筑起堅實的新絲綢之路。自蘇聯解體以來的25年里,歐洲一直在用現代基礎設施鞏固前華沙條約締約國和蘇聯加盟共和國;如今中國也開始在中亞國家做同樣的事情,將各個“斯坦”納入供應鏈體系,成為其通往近東和歐洲的通道。在未來25年中,相向而行的中國和歐洲將在中間地帶相遇,屆時歐亞大陸將成為一個包含世界2/3以上人口的綜合商業區。
但歐亞大陸的潛力已經嶄露頭角:歐洲與亞洲(包括中國、日本、印度、東盟和澳大利亞)的年貿易額已超過1萬億美元,力壓跨大西洋貿易——這還只是高速鐵路、油氣管線和其他經濟走廊建成之前的數字。難怪歐洲各國的政府以及建筑公司不顧美國的反對,踴躍加入中國資助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畢竟不論是經濟不景氣的歐元區,還是保護主義的美國,都難以吸收德國創記錄的貿易順差。因此在當今所有不確定性的表象之下,涌動的暗流已日趨明顯:歐洲和亞洲正在忽略不可預測的美國,為建立新的世界秩序展開合作。南半球的國家也是如此。
這不是反制美國經濟霸權的“平衡術”; 世界并沒有抱團對抗美國。各國仍然必需依托美國的金融體系,借用其科學技術。然而供需關系構成的歷史規律,遠遠比美國地緣政治的主導性更有力。世界各地區之間建立起了新的貿易和金融聯系,它們意味著全球經濟體系更加分散,形成了許多地區性錨點,而美國只是錨點之一。所有主要經濟體都大大受益于合理利用比較優勢,即使供應鏈區域化程度有限,也不會消除這種積極的相互依存關系。
與特朗普的設想相反,對于瀕危的西方經濟來說,這種更分散的全球化是個巨大的機會。美國是個債務國,但日本、德國和中國都是全球最大的債權國,它們能從全球貸款和貿易金融中創造利潤。為了利用新興市場較快的增長率和相對弱勢的貨幣,許多大型養老基金從加拿大搬到挪威,以擴大它們在亞非拉地區的市場份額。挪威養老基金最近宣布從債券到股權業務的巨大轉型,意味著它將更多地投資于新興市場的跨國公司。長期來看,資本仍在下注在全球化上。與其試圖阻止全球化,美國本應該站在歷史進程正確的方向上。
自我孤立不會提升美國的競爭力。雖然美國有龐大的國內市場,但美國公司的成長早已超出這個界限,因此它們理所當然會支持TPP等貿易協議。沒有大量的海外利潤,它們無法在國內投資。特朗普的懲罰性措施將阻礙美國參與競爭,隔絕全世界越來越多的機會,最終只會適得其反。美國不僅應該加倍努力為美國商品、服務和投資開辟市場,而且必須同樣積極地改革稅收、基礎設施、技術、移民和教育政策,使在國內投資更具吸引力。全球化可以是雙贏的,這是世界大多數國家的看法,也應該是美國的看法。
(觀察者網楊晗軼譯自Politico)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原標題:Trade grows—without the U.S.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楊晗軼
-
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