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爾斯海默:不可避免的對抗——美國、中國與大國政治悲劇
蘇聯不僅是比美國窮;即使在冷戰高峰期,它也仍然在試圖從納粹德國造成的可怕破壞中恢復。二戰期間,這個國家失去了2400萬公民,更不用說7萬多座城鎮和村莊、3.2萬家工業企業和4萬英里的鐵路。它沒有能力與美國作戰。相比之下,中國上一次打仗是在 1979 年(對越南),并在隨后的幾十年中成為經濟巨頭。
對蘇聯國家力量的另一個拖累,就中國而言基本上是不存在的:麻煩的盟友。在整個冷戰期間,蘇聯在東歐保持著龐大的軍事存在,并深入參與了該地區幾乎每個國家的政治。它不得不與東德、波蘭、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叛亂作斗爭。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經常挑戰莫斯科的經濟和安全政策。蘇聯人也忙于與中國打交道,后者在冷戰中途改變了立場。
這些盟友讓莫斯科頭疼,它使蘇聯領導人分心,不能集中精力應對主要對手——美國。當代中國幾乎沒有盟友,除了在朝鮮問題上,中國與朋友的聯系遠不如蘇聯與他們的朋友那么緊密。總之,北京在國際上有更大的靈活性。
意識形態動機呢?與蘇聯一樣,中國名義上由共產主義政府領導。但正如冷戰期間的美國人錯誤地將莫斯科主要視為共產主義威脅,正決心在全球傳播其“邪惡”的意識形態一樣,今天將中國描繪成意識形態威脅也是錯誤的。
蘇聯的外交政策只受到共產主義思想邊緣性的影響。約瑟夫·斯大林是一個鐵桿現實主義者,他的繼任者也是如此。美國人倒應該希望中國是“共產主義”的;那么它的經濟就會沉睡下去。
但中國確實存在一種“主義”,一種可能會加劇其與美國競爭的“主義”:民族主義。通常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政治意識形態,民族主義在蘇聯的影響有限,因為它與共產主義相悖。然而,自1990年代初以來,中國民族主義一直在蓄勢待發。
中國強調“百年國恥”,這使其民族主義特別危險。那一時期始于第一次鴉片戰爭,此后,中國成為大國的犧牲品,尤其是日本,但在中國的敘述中,美國也是加害者。這一強有力的民族主義敘述的影響,在2012-2013年得以展現,當時中國和日本在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發生小規模沖突,引發了中國各地的反日抗議活動。未來幾年,東亞地區安全競爭的加劇必將提升中國對日本和美國的敵意,增加爆發熱戰的可能性。
中國的地區野心也增加了戰爭的可能性。忙于從二戰中恢復并管理東歐帝國的蘇聯領導人基本上滿足于歐洲大陸當時的局面。相比之下,中國堅定地致力于東亞的擴張議程。盡管中國的主要目標對其來說當然具有戰略價值,但它們也被視為神圣領土,這意味著它們的命運與中國民族主義息息相關。臺灣地區尤其如此:中國人對該島有一種情感依戀,這是蘇聯人對柏林從未有過的感覺,如果讓華盛頓承諾捍衛它,會使戰爭風險變大。
最后,新冷戰的地理環境比舊冷戰更容易發生戰爭。盡管美蘇對抗的范圍是全球性的,但其重心是歐洲的鐵幕,雙方都擁有配備數千枚核武器的龐大陸軍和空軍。歐洲發生超級大國戰爭的可能性很小,因為雙方的決策者都了解核升級的可怕風險。沒有一個領導人愿意引發一場可能會摧毀他自己國家的沖突。
在亞洲,沒有像鐵幕那樣清晰的分界線來錨定。相反,有一些潛在的沖突是有限的,并且會涉及常規武器,這使得戰爭成為可考慮的選項。它們包括爭奪對臺灣、南海、釣魚島以及中國與波斯灣之間的海上航線的控制權。這些沖突將主要發生在敵對的空中和海上力量之間,在開闊水域進行;在爭奪島嶼控制權的情況下,小規模的地面部隊可能會參與其中。即使是可能讓中國投入兩棲部隊的臺灣地區爭奪戰,也不會涉及龐大的核武裝的相互碰撞。
這并不是說這些有限的戰爭情景是可能的,但它們比假設北約和華沙條約組織之間的大規模戰爭更合理。盡管如此,人們不能假設如果北京和華盛頓因臺灣地區或南海而發生沖突,不會升級到核戰爭。
的確,如果一方損失慘重,至少會考慮動用核武器來挽救局面。一些決策者可能會得出結論,只要襲擊發生在海上并且不影響中國和美國及其盟國的領土,就可以使用核武器而不會出現不可接受的升級風險。在新冷戰中不僅更有可能發生大國戰爭,而且核力量的使用也是如此。
美國制造的競爭對手
盡管人數減少了,但接觸政策的倡導者仍然存在,他們仍然認為美國可以與中國找到共同點。直到2019年7月,100名中國觀察人士還簽署了一封致特朗普和國會議員的公開信,拒絕接受北京構成威脅的觀點。“許多中國官員和其他精英都知道,與西方采取溫和、務實和真正合作的方式符合中國的利益,”他們寫道,然后呼吁華盛頓“與我們的盟友和伙伴合作,創造一個更加開放和繁榮的世界,其中中國會獲得參與的機會”。
但大國就是不愿意讓其他大國以犧牲自己為代價而變得更強大。這種大國競爭背后的驅動力是結構性的,這意味著無法通過明智的決策來消除這個問題。唯一可能改變潛在動態的,將是一場阻止中國崛起的重大危機——考慮到該國長期以來的穩定性、能力和經濟增長,這種可能性似乎不太會實現。因此,一場危險的安全競爭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充其量,可以通過避免戰爭來管理這種競爭。這將需要華盛頓在東亞維持強大的常規力量,以說服北京相信一場武裝沖突最多只能帶來得不償失的勝利。通過說服對手無法快速取得決定性勝利,從而阻止戰爭。
此外,美國決策者必須不斷提醒自己——以及中國領導人——戰時核升級的可能性始終存在。畢竟,核武器是終極威懾力量。
華盛頓還可以努力為這種安全競爭制定明確的道路規則——例如,避免海上事故或其他意外軍事沖突的協議。如果每一方都明白越過對方的紅線意味著什么,戰爭的可能性就會降低。
這些措施只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美中日益激烈的競爭所固有的危險。但這是美國為曾經無視現實主義邏輯、將中國變成決心在各個方面挑戰它的強國,而必須付出的代價。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陳軒甫 
-
美聯儲官員:通脹指數或將出現“更高的讀數”
2021-11-15 06:43 美國經濟 -
卡扎菲次子十年來首次公開露面:將參選總統
2021-11-14 20:05 阿拉伯之冬 -
貨架空空,美媒專欄作家:我們要學著像歐洲人一樣生活
2021-11-14 18:27 美國一夢 -
大烏龍!臺當局聽信網絡傳言,誤以為“以色列承認高端疫苗”
2021-11-14 18:23 臺灣 -
美國FBI一電郵系統被黑,發送大量“假”郵件
2021-11-14 16:44 -
被曝空襲敘利亞致64名婦女兒童死亡,美軍卻稱:是合法自衛
2021-11-14 16:06 -
美媒深度調查:美軍敘利亞空襲致大規模平民死亡
2021-11-14 16:05 美國一夢 -
上半年失業率達25.4%,韓國青少年經濟痛苦指數飆至六年來最高
2021-11-14 16:01 三八線之南 -
有多少錢算富人?韓國調查:總資產5400萬或年收入162萬
2021-11-14 15:59 三八線之南 -
普京:難民危機是西方國家造成的,與俄羅斯無關
2021-11-14 15:54 俄羅斯之聲 -
英特爾想擴大在華芯片生產,白宮否決:不安全
2021-11-14 11:40 -
談到俄羅斯,他警告國內政客:不要使局勢升級導致誤判
2021-11-14 11:35 涼戰 -
最后關頭,印度出面改了一個詞
2021-11-14 10:55 觀察者頭條 -
波蘭:一士兵在波白邊境遭槍擊死亡
2021-11-14 09:01 -
印度警方擊斃26名納薩爾派武裝分子
2021-11-14 08:43 印度驚奇 -
美國新增確診106337例、死亡1552例
2021-11-14 08:38 新冠肺炎抗疫戰 -
埃塞俄比亞進入緊急狀態,總理發言人:民眾生活未受影響
2021-11-14 07:35 非洲之窗 -
沙特將于11月下旬啟動首屆女足聯賽
2021-11-14 07:32 -
美國官員:伊朗不太可能授權對伊拉克總理襲擊
2021-11-14 07:32 伊朗局勢
相關推薦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70“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13“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53“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評論 120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