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爾斯海默:不可避免的對抗——美國、中國與大國政治悲劇
未選擇的道路
如果美國政策制定者接受現實主義的邏輯,他們本可以采取一套直接的政策來減緩中國的經濟增長,并保持中美之間的貧富差距。1990年代初期,中國經濟極不發達,未來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進入美國市場,獲得美國的技術和資本。作為當時的經濟和政治巨人,美國處于阻礙中國崛起的理想位置。
從1980年開始,美國總統授予中國“最惠國待遇”地位,這一稱號賦予中國最好的對美貿易條件。這種偏袒本應隨著冷戰而結束,取而代之的是,美國領導人本應通過談判達成一項新的雙邊貿易協定,對中國施加更嚴厲的條款。即使協議對美國不利,他們也應該這樣做;鑒于中國經濟規模較小,它受到的打擊將比美國經濟大得多。
相反,美國總統不明智地每年都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2000年,美國將這一地位永久化,使錯誤進一步加重,這顯著降低了華盛頓對北京的影響力。第二年,美國再次失誤,允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隨著全球市場的開放,中國企業擴張,產品更具競爭力,中國變得更加強大。
除了限制中國進入國際貿易體系,美國還應該嚴格控制美國尖端技術的出口。出口管制在1990年代和后一個十年的初期會尤其有效,當時中國公司主要是復制西方技術,而不是自己創新;拒絕中國獲得航空航天和電子等領域的先進技術幾乎肯定會減緩其經濟發展。
但華盛頓讓技術不受限制地流動,允許中國挑戰美國在關鍵創新領域的主導地位。美國政策制定者也犯了降低美國對華直接投資壁壘的錯誤,在1990年投資規模還很小,但在接下來的30年里迅速增長。
如果美國在貿易和投資上采取強硬態度,中國肯定會轉向其他國家尋求幫助。但它在1990年代所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
美國不僅生產了世界上大部分最尖端的技術,而且還擁有多種手段——包括制裁和安全保障——它本可以用來說服其他國家對中國采取更強硬的立場。作為限制中國在全球貿易中作用的努力的一部分,華盛頓本可以集結日本和臺灣地區等盟友,提醒他們強大的中國將對其構成生存威脅。
鑒于其市場改革和潛在的大國力量,盡管美國采取這些政策中國仍會崛起,但它會在更晚的時候成為一個強國。而當這一幕實現時,它仍將明顯弱于美國,因此無法謀求地區霸權。
因為在國際政治中,相對而非絕對的實力才是最重要的。現實主義的邏輯表明,美國決策者應該將減緩中國經濟增長的努力,與維持(最好是加強)對中國的領先地位結合起來。
美國政府本可以在研發上投入巨資,為保持美國掌握尖端技術所需的不懈創新提供資金。它本可以積極阻止制造商轉移到海外,以加強美國的制造業基礎并保護其經濟免受脆弱的全球供應鏈的影響。但這些謹慎的措施都沒有被采納。
美國的幻想
鑒于1990年代華盛頓建制派普遍存在的“自由主義必勝”的觀念,現實主義思想幾乎不可能影響美國的外交政策。相反,美國政策制定者認為,通過傳播“民主”,促進開放的國際經濟,以及加強國際機構,可以最大限度地促進全球和平與繁榮。
這種邏輯應用于中國時,定下了一種接觸政策,即美國將中國融入全球經濟,希望它變得更加繁榮。最終,人們認為,中國甚至會成長為尊重權利的“民主”國家和負責任的全球行動者。與擔心中國經濟增長的現實主義不同,“接觸”政策樂見中國增長。
對于這樣一個冒險的“接觸”政策,支持的廣度和深度是超乎尋常的,跨越了四屆政府。美國總統喬治·H·W·布什甚至在冷戰結束之前就致力于與中國接觸。在政治風波后的新聞發布會上,布什辯稱,美中“商業往來(已)在本質上導致了更多的對自由的追求”,并且經濟激勵使民主化“不可阻擋” 。兩年后,當他因更新中國最惠國地位而受到批評時,他為接觸政策辯護,聲稱這將“有助于為民主變革創造氛圍”。
比爾·克林頓批評布什在1992年總統競選期間“溺愛”中國,并在進入白宮后試圖對北京采取強硬態度。但他很快改變了方向,在1994年宣布美國應該“加強和擴大與中國的接觸”,這將有助于中國“發展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不僅在經濟上不斷發展,而且在政治上不斷成熟,以便保護人權”。
1992年第三場總統選舉辯論,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克林頓率先說服國會給予中國永久最惠國待遇,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奠定了基礎。 “如果你相信中國人民會有更大的開放和自由,”他在2000年堅持說,“你應該支持這個協議。”
喬治·W·布什也支持將中國帶入全球經濟圈,作為總統候選人承諾“與中國的貿易將促進自由”。在上任的第一年,他簽署了給予中國永久最惠國地位的公告,并為引導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邁出了最后一步。
奧巴馬政府更是如此。“自從我擔任總統以來,我的目標一直是以建設性的方式與中國接觸,管理我們的分歧并最大限度地擴大合作機會,”奧巴馬在2015年表示,“而且我一再說過,我相信中國的發展符合美國的利益。”
有人可能認為,時任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2011年公布的“轉向亞洲”政策代表著從接觸向遏制的轉變,但這是錯誤的。她是一位堅定的接觸支持者,她在《外交政策》上的文章為“轉向亞洲”給出了些理由,其中充滿了關于開放市場優點的自由主義言論。“繁榮的中國對美國有利。”她寫道。此外,除了在澳大利亞部署25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外,沒有采取任何有意義的步驟來實施嚴肅的遏制戰略。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陳軒甫 
-
美聯儲官員:通脹指數或將出現“更高的讀數”
2021-11-15 06:43 美國經濟 -
卡扎菲次子十年來首次公開露面:將參選總統
2021-11-14 20:05 阿拉伯之冬 -
貨架空空,美媒專欄作家:我們要學著像歐洲人一樣生活
2021-11-14 18:27 美國一夢 -
大烏龍!臺當局聽信網絡傳言,誤以為“以色列承認高端疫苗”
2021-11-14 18:23 臺灣 -
美國FBI一電郵系統被黑,發送大量“假”郵件
2021-11-14 16:44 -
被曝空襲敘利亞致64名婦女兒童死亡,美軍卻稱:是合法自衛
2021-11-14 16:06 -
美媒深度調查:美軍敘利亞空襲致大規模平民死亡
2021-11-14 16:05 美國一夢 -
上半年失業率達25.4%,韓國青少年經濟痛苦指數飆至六年來最高
2021-11-14 16:01 三八線之南 -
有多少錢算富人?韓國調查:總資產5400萬或年收入162萬
2021-11-14 15:59 三八線之南 -
普京:難民危機是西方國家造成的,與俄羅斯無關
2021-11-14 15:54 俄羅斯之聲 -
英特爾想擴大在華芯片生產,白宮否決:不安全
2021-11-14 11:40 -
談到俄羅斯,他警告國內政客:不要使局勢升級導致誤判
2021-11-14 11:35 涼戰 -
最后關頭,印度出面改了一個詞
2021-11-14 10:55 觀察者頭條 -
波蘭:一士兵在波白邊境遭槍擊死亡
2021-11-14 09:01 -
印度警方擊斃26名納薩爾派武裝分子
2021-11-14 08:43 印度驚奇 -
美國新增確診106337例、死亡1552例
2021-11-14 08:38 新冠肺炎抗疫戰 -
埃塞俄比亞進入緊急狀態,總理發言人:民眾生活未受影響
2021-11-14 07:35 非洲之窗 -
沙特將于11月下旬啟動首屆女足聯賽
2021-11-14 07:32 -
美國官員:伊朗不太可能授權對伊拉克總理襲擊
2021-11-14 07:32 伊朗局勢
相關推薦 -
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55“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90“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41“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54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