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中民:重返伊核協議?美國在中東越來越小家子氣
最后更新: 2021-04-13 18:11:02導讀11日,伊朗一核設施發生供電故障,以色列是背后主謀。繼上周伊核協議會談在維也納重啟后,伊朗多次遭受恐怖襲擊,美國聲稱要重返伊核協議,讓人們看到了伊核問題得以解決的希望。伊核問題目前面臨哪些困境?美伊雙方面臨來自國內外哪些壓力?中國在伊核問題上如何發揮自己的作用?觀察者網特此采訪了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劉中民。
【采訪/觀察者網 劉惠】
觀察者網:美國和伊朗都有解決伊核問題的意愿,但兩國在協議的歷史遺留問題談判與執行上、國內與國外政治環境方面,面臨諸多分歧,使得伊核問題的解決將會有很多不確定性。美國會如何在伊核問題上進行破局?
劉中民:美國和伊朗的伊核協議問題,從外界來看,拜登政府上臺的時候,大家比較期待他在伊核問題上有新的突破。因為拜登來自民主黨,同時也是當年奧巴馬政府的副總統。因此人們認為他在很大程度上會執行奧巴馬的內外政策,拜登會很快同意伊核協議。
伊核協議相關方會議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就像你剛才提到的受制于復雜的歷史因素也好,國內外的因素也好,拜登上臺后,實際上是一定程度地向伊朗施加了壓力,包括對敘利亞、伊朗支持的什葉派民兵武裝進行打擊,但另外一方面也叫停了沙特、阿聯酋的軍火銷售,同時,拜登政府對以色列態度也不是特別的積極,拜登政府給以色列打電話還是比較晚。
拜登政府相對于特朗普時期對以色列、沙特的袒護政策而言,可能是有所回擺,但是同時也對伊朗施加了一定的壓力。
從這方面來看,他在采取一種平衡的政策,他對伊朗施壓,也沒有產生很好的效果,等于是他在上臺初期,準備平衡美國在中東地區各個國家的關系。
在當前這樣的情況下,美國加快重返伊核協議,我覺得也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從根本的戰略上來講,美國目前確實不想在中東進行過多的投入,從奧巴馬、到特朗普再到現在的拜登,美國逐步減少在中東的戰略投入,進行戰略收縮乃至撤出中東,避免再次陷入伊拉克戰爭那樣的、對美國來說產生災難性影響的地區戰爭。
美國已經深刻認識到,2008年以來美國深陷金融危機,美國國家實力的衰弱跟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有很大的關系。當年奧巴馬上臺,改變對伊朗的政策也是出于這一考慮,避免在中東再次陷入無底洞戰爭,所以就想著在伊朗跟阿拉伯國家之間搞平衡,也因此有了伊核協議,但是招致了以色列和沙特這些盟友的反對。
特朗普上臺以后,妖魔化伊朗,拼命塑造伊朗的威脅,給了以色列、沙特很多袒護,并且瘋狂“退群”,退出伊核協議。
但是即便如此,特朗普仍然是減少了中東地區的投入,在中東采取退出的戰略并沒有發生改變。拜登上臺以后,我們看到,尤其是中美的戰略關系的變化,目前美國的戰略中心更多的是想向印太轉移。
尤其是應對中國的崛起,包括把美俄關系作為重中之重,因此在伊核問題上,美國不想進入戰爭狀態,想要用伊核協議來約束伊朗。
在這個過程中,美國需要在如何重返伊核協議與安撫地區盟友之間做均衡,恐怕美國也要對以色列、沙特的安全做出一定的承諾。
總的來講,美國目前的最大的戰略還是應對中國大國崛起,所以說重返伊核協議,是美國的必然選擇,包括最近時間也有些微妙,正好是不久前,王毅外長出訪中東六國,和伊朗簽署了《全面合作計劃》。
在合作計劃簽了不久之后,就有了4月6號的維也納會議,我覺得跟美國目前在印太和中東地區的戰略格局有很大關系。
觀察者網:在目前這種情況下,伊朗現在手里有哪些牌可以跟美國打,拜登政府和魯哈尼政府會如何進行博弈?
劉中民:目前美國跟伊朗博弈的核心問題,我想還是圍繞制裁解除的問題。
按照伊朗的要求,美國要無條件回到2018年前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的狀態去,也就是2018年5月,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協議,對伊朗采取了一系列的制裁,這些制裁和長臂管轄都要按照伊朗的要求無條件解除,包括伊朗外交部表示,伊朗不接受美國讓步一點,伊朗讓步一點,伊朗要求美國必須要首先回到2015年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的狀態去。從道義上來說,伊朗的要求是合理的。
伊朗針對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也采取了很多反制措施,包括舉行軍事演習、生產豐度為20%的濃縮鈾等等,最核心的還是伊朗逐步突破了2015年伊核協議的限制,加大了濃縮鈾的開發活動,無論是鈾濃縮開發的豐度,根據伊核協議的限制是3.67%,目前伊朗濃縮鈾的開發已經達到20%,20%到90%在技術上是很好解決的,到90%就等于接近制造核武器的門檻,所以說美國最為擔心的是這一點。
伊朗總統魯哈尼講話。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對伊核協議下一步來說,我是比較悲觀的,因為對伊朗方面來說,伊朗絕地求生,挺過了千難萬險,從2003年伊核危機產生,尤其是在內賈德時期承受美國巨大的壓力和制裁,到2015年好不容易簽署伊核協議,又好景不長,美國退出,伊朗經濟在這個過程中確實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伊朗該經受的也都經受了,如果在這個時候退縮的話,不僅等于在伊核協議的博弈上是失分的,而且魯哈尼面臨的是緊隨其后的6月份的國內選舉,伊朗讓步的空間是不大的。
擺在拜登面前的也是同樣的問題,現在美國國內的壓力還是其次,以色列和沙特還相對沉默,但以色列在談判的時候就炸了伊朗的船,等于是向美國發出了比較強烈的信號,下一步伊核問題的走向真的不好說。
我覺得很有可能是以美國方面妥協的可能更大一點,伊朗不想讓美國捏在手里,所以說協議的核心還是誰先邁出第一步。
觀察者網:國際輿論也都比較支持伊朗,要求美國盡快重返伊核協議。關于伊核協議的條款談判,拜登政府也想補上伊核協議的“三大漏洞”,分別是逼迫伊朗放棄導彈項目、取消落日條款、停止對地區事務的干涉,這三點在2015年伊核協議中沒有提及,拜登團隊或許更偏向于談“改約”或“重簽”。
劉中民:“三大漏洞”確實也是雙方爭論比較大的問題,包括特朗普當時退出伊核協議,包括以色列、沙特等對伊核協議的不滿。實際上,2015年伊核協議也是奧巴馬太想把伊核協議作為他的外交政績和“遺產”,所以在這些問題上,奧巴馬政府妥協是比較大的。
伊核協議確實沒有限制伊朗的導彈問題,同時伊朗將來有一天還可以突破協議,來進行核開發活動等等。協議在這些方面確實有漏洞,美國盟友說的這些漏洞并不是沒有道理。
但從伊朗方面來說,不可能現在來接受這些補充條款。伊朗認為大家先回到2015年簽的協議那里去,包括中國的主張也是這樣,如果把2015年得到聯合國確認的伊核協議推翻的話,那么共識更難達成了。
現在,中國一直主張在伊核協議外,再搭建安全對話的平臺,解決沙特、以色列等國家關心的問題。所以說我覺得伊核問題,是一個涉及伊朗的核能力給地區安全帶來的影響的問題。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劉惠 
-
日方:繼續謀求中韓理解
2021-04-13 18:04 日本 -
土耳其拒絕中方引渡“東突”恐怖分子
2021-04-13 17:35 中國外交 -
-
日本記者詭辯核設施都會產生廢水,趙立堅回應
2021-04-13 16:39 福島核泄漏 -
韓國召見日本大使,使館前爆發抗議
2021-04-13 16:20 福島核泄漏 -
1.7萬億!美國財政赤字創歷史新高
2021-04-13 16:08 美國經濟 -
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引關注 發改委回應
2021-04-13 15:46 中國經濟 -
論壇給蔡英文頒獎就撤贊助?加拿大回應了
2021-04-13 15:32 -
伊朗稱核設施遭“恐怖主義”襲擊,要報復以色列
2021-04-13 15:20 -
“若特朗普競選下屆總統,我就退出”
2021-04-13 15:08 美國政治 -
拜登決定大搞基建后,他的電話被打爆了
2021-04-13 15:01 美國一夢 -
韓國召見日本大使,提出嚴正抗議
2021-04-13 14:47 福島核泄漏 -
厄瓜多爾沒選出左翼總統,美媒仍擔憂:和中國告別不容易
2021-04-13 14:44 拉美左翼 -
德國議會最大的反對黨呼吁脫歐
2021-04-13 14:34 歐洲亂局 -
“美國越自稱沒衰落,別人越不信”
2021-04-13 14:04 中美關系 -
日本決定將核污水排入大海,美國務卿發推“感謝”
2021-04-13 13:55 日本 -
美國國務院任命第一任首席多元化官
2021-04-13 12:26 美國一夢 -
臉書高管警告科技巨頭:小心成為中國“第五縱隊”
2021-04-13 11:31 大公司 -
拜登提名華裔美軍老兵任國土安全部副部長
2021-04-13 11:24 美國政治 -
日本將把福島核污水排入大海,中方回應
2021-04-13 10:45 福島核泄漏
相關推薦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70“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13“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53“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評論 120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