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毅夫:產業政策與國家發展——新結構經濟學的視角
關鍵字: 林毅夫PK張維迎林毅夫張維迎辯論林毅夫張維迎產業政策政府企業家創新市場其次,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家成功與否,并不完全決定于企業家個人的勇氣、智慧和企業家才能。例如,要進入一個新的產業,所要求的從業人員的技能,和以往的產業不盡相同,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家如果完全靠自己培訓員工,后來的企業可以以稍高的工資聘走擁有新技術的員工,而使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家蒙受損失。
新產業所需的資本規模和風險也通常會比原有的產業大,需要有新的能夠動員更多資本、有效分散風險的金融制度安排和其匹配,這也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家自己可以解決的問題。
隨著技術創新、產業升級,資本密集度和規模經濟的提高,市場的范圍和交易的價值會不斷擴大,交通、電力、港口等硬的基礎設施和法律、法規等軟的制度環境,也必須隨之不斷完善,這些完善顯然超出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家的能力之所及。
隨著一個國家的發展,技術和產業會越來越接近國際的前沿,新的技術創新和產業的升級需要與這些新技術和新產業相關的基礎科學的突破,基礎科學的研發屬于公共產品范疇,其發現不能申請專利,企業家不會有積極性從事這方面研究。
凡此種種困難都屬于市場失靈的范疇,需要一個“有為的政府”來協調不同的企業加以克服,或是由政府自己直接提供相應的服務。只有這樣才能將隨著要素積累,比較優勢變化,使具有潛在的比較優勢的產業變成新的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發展中國家的政府可動員和配置的資源有限,不可能滿足所有各種可能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所需的外部性補償,以及完善所有可能的相應軟硬基礎設施的要求。因此,和企業家一樣,發展中國家的政府也必須對可能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經濟和社會回報做出甄別,按“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精神,以“產業政策”集中有限資源,協助企業家從事那些回報最高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經濟最好最快地發展,避免陷入“低收入陷阱”或“中等收入陷阱”。
同樣,發達國家的政府也必須對其企業家所要從事的新一輪的技術創新和新產業發展所需要的基礎科研給予支持,才能保持經濟的繼續發展。由于發達國家可以用來支持基礎科研的經費并非無限,因此,也和發展中國家一樣必須根據可能的回報來配置有限的科研資源。所以,Mazzucato才根據對美國經濟產業技術創新的研究,而把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的政府稱為“企業家型政府”。
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缺一不可,這是我的一貫主張。現在國內經濟學家中講政府作用的人比較少。結果媒體報道上就卡通化,突出我重視政府作用的觀點,結果以訛傳訛,張維迎教授就成了市場派,我變成了政府派,認為張維迎教授主張經濟發展要靠市場,我則主張經濟發展要靠政府。這種看法其實是不正確的、不全面的。
剛才提到,增長委員總結了13個快速發展經濟體的五大特征。斯賓塞教授在發表了《增長報告》以后常講這五種特征只是經濟發展成功的藥材,不是藥方。其實是有藥方的,藥方就是按照新結構經濟學所建議的按照要素稟賦結構所決定的比較優勢來發展經濟。按照比較優勢發展有兩個制度前提:有效的市場和有為的政府,這兩個就是《增長報告》中所總結的成功經濟體的第四個和第五個特征。
如果按照比較優勢來發展結果會怎么樣?當然是開放經濟,符合比較優勢的就多生產并且出口,不符合比較優勢就少生產并進口,那不就是開放經濟,而且在產業升級、技術創新的過程當中,后發國家還有后發優勢,可以靠模仿、引進、消化來取得新技術、發展新產業,這就是《增長報告》成功經濟體的第一項開放的特征。
按照比較優勢發展的話,宏觀經濟也會相對穩定,為什么會相對穩定?因為產品有競爭力,而且不需要政府補貼,在這種狀況之下經濟有競爭力,內生的危機會比較少。并且如果遭遇到國際危機的沖擊,因為政府的財政狀況好,外匯的儲備比較多,所以進行反周期政策的能力也比較強,因此,宏觀會比較穩定,這是《增長報告》中成功經濟體第二項宏觀穩定的特征。
第三項特征,高儲蓄、高投資前面已經討論過了,如果按照比較優勢發展能夠創造最大的剩余,而且投資的回報率會最高,因此,資本的積累會最快,儲蓄最高,投資最大。所以,實際上經濟發展成功是有藥方的,這個藥方就是按照要素稟賦所決定的比較優勢發展經濟。
按照新結構經濟學的理論,在有效的市場中,政府必須發揮有為的作用,來克服在經濟轉型升級中的外部性和協調的問題。政府的資源和執行能力是有限的。按照華盛頓共識,新自由主義的看法,政府應該把全國的基礎設施都建設好,把全國的各種法制、營商環境都完善好,不應該對任何地區或產業有偏向,認為把這些工作做好了,新產業和新技術就會自發的涌現。
這種想法意愿是好的,但是有一個問題,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普遍不好,要把全國的基礎設施都完善,有那么多資源嗎?如果沒有那么多資源,就必須按毛主席所講的,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按產業發展的需要把一個局部區域搞好,降低其交易費用,那個區域經濟就能夠快速發展。然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從一點發展,帶動全面發展,這是個很實事求是的哲學思想。
這種策略性地使用資源,必須了解要發展什么產業,這些產業所需要的軟硬基礎設施有哪些?在哪兒建立工業園合適?這種針對特定產業在特定地區提供因勢利導措施的舉措就是所謂的產業政策。
從歷史經驗來看,我沒有發現沒有產業政策而取得成功的國家,當然更多的是,實行產業政策失敗的國家。為什么:我發現絕大多數產業政策失敗是因為違反比較優勢,違反比較優勢,有兩種可能性:發展中國家違反比較優勢,通常是過度趕超,想在資本極端短缺的情況下去和發達國家直接競爭發展資本技術密集的產業。
發達國家的產業政策失敗的原因正好是相反的,有些產業已經失掉比較優勢了,比如農業或是一些加工業,發達國家已經失掉比較優勢了,但是為了維持就業,還給它很多支持,像在歐盟,每頭奶牛每天可以得到2歐元的補貼。
這兩者都是違反比較優勢。違反比較優勢的結果會怎么樣?企業在開放競爭的市場中沒有自生能力,就必須給予保護補貼。一保護補貼,就導致兩個結果:一個是資源錯誤配置,一個是尋租腐敗。在這種狀況下,產業政策當然會失敗。
從新結構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產業政策若想取得成功,就是要幫助企業進入到一個要素生產成本比較低的產業,也就是從要素稟賦結構來看是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但國際上的競爭是總成本的競爭,總成本還包括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取決于交通基礎設施、法治環境、金融服務等是不是合適。
如果不合適,交易成本會特別高。因此,即使這個產業是符合比較優勢,要素生產成本低,但交易成本太高,總成本也就太高,還是沒有競爭力。這樣的產業在新結構經濟學中稱為具有潛在比較優勢的產業。
產業政策的目的是什么?產業政策的目的,就是把那些具有潛在比較優勢,但因為交易成本太高,在國內外市場中還不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經由政府幫助改善基礎設施和金融法制環境,把交易成本降低。如果能把交易成本降低,這個產業就能馬上從具有潛在比較優勢變成具有競爭優勢,這是產業政策的目的。
- 原標題:林毅夫:產業政策與國家發展——新結構經濟學的視角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蘇堤
-
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37“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75“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23“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54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