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梅狐貍:老外為何更喜愛不是中國傳統服飾的旗袍?
關鍵字: 旗袍傳統服裝旗人長衫女性平權服飾文化而溥儀的皇后婉容卻已經穿著有波浪邊、袖子呈現喇叭形的旗袍誕生初期的倒大袖旗袍形制,而且裝飾新穎、材質輕盈,與十里洋場的時髦女性并無二致。
無論旗袍究竟是從哪里脫離出來的,它的時尚元素是十分明顯的,它并不是像傳統服飾那樣疊穿多層,也多以洋布為面料,在裝飾風格上也緊追世界同期的新藝術風格(ACT DECO)。搭配利落的齊耳短發,腳上搭配也愛穿上一雙美美的高跟鞋,完全一副新女性的模樣。
旗袍并非旗袍唯一的名字,它的年輕令它的名字甚至無法完全統一。而且由于新中國建立后提倡短裝,旗袍遭遇了一段較長時間的沉寂,讓很多年輕人遺失了旗袍的記憶,也就越來越多人犯望文生義的錯誤。
代表中華服飾文化的旗袍
旗袍的誕生與發展,正好是中國女性走出閨門走向公眾視野的時間。對于外國人來說,他們只見過兩種中國女性,一種是用炮火叩開中國國門的時候“兩截穿衣”、梳著復雜發髻、裹著小腳的不輕易見人的傳統女性,另一種是國家危亡時主動走出國門去留學去演講的穿著旗袍、能講流利外語的新女性。哪種形象更能代表中國?哪種形象的服飾更能留下深刻印象呢?
1938年,美國著名的《LIFE》雜志用照片記錄了一個平凡的周一、不平凡的游行。這場由紐約華人發起的反日游行,得到了大紐約都市區所有中國商店的響應,商店閉門謝客,街道上是舉著標語、中美兩國國旗的華人。
當時正在中國發生的侵華戰爭并沒有收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并且被拖入戰爭的國家也面臨著嚴重的物資匱乏。整齊的游行隊伍里除了穿著西裝的男士,還有就是穿著旗袍的女性了。這些女子穿著長及足面的長旗袍,舉著一面數十米長的國旗,是隊伍里最令人驚嘆的部分。街道兩旁圍觀的人、兩側建筑里的人紛紛將財務拋向國旗。這些女子無論老幼,燙著時髦的卷發,穿著皮鞋,將長旗袍走出了風范。
2008年11月5日,電影《澳大利亞》(Australia)劇照。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 妮可·基德曼身穿西式旗袍逛花燈(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服飾文化背后的往往是穿著的人,風范需要風骨來支撐,并非旗袍本身的設計有多優秀到足以代表幾千年的中華服飾文化,而是在外國窺見近現代中國的時候看到了這些美麗又自強的女性,才讓她們身上的服飾代表了中華。后來旗袍一直作為中華區女性的禮服存在。無論政治格局如何變化,還有服裝工業如何發展,盡管如今旗袍已經退出了日常服飾的領域,但是它卻是中華女性禮服的首選。
年輕的旗袍于中華服飾文化的代表性當然沒有那么強,但是它背后的意義是新與舊的兩個中國。
盡管如今看旗袍設計,其本身的女性獨立思想與時尚性有所削弱,甚至于有一些負面的陰云;但是它曾經擔負過幾代女性自強自立、走出閨門的使命,卻寫滿在旗袍短短歷史里。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武守哲
-
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