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彼得·諾蘭:帝國列島——中國、西方殖民主義與海洋法
關鍵字: 南海領土爭端釣魚島南海爭端海洋資源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專屬經濟區東南亞太平洋地區伯羅奔尼撒戰爭海洋維權觀譯【本文刊載于《新左翼評論》New Left Review雙月刊2013年3-4月刊,總第80期,觀察者網朱新偉譯,感謝美國塔夫茨大學鐘雪萍教授推薦?!?/p>
2012年9月以來,西方媒體連篇累牘報道鄰近南海的中日釣魚島爭端(日稱“尖閣諸島”)。媒體屢屢援引北京方面的領土主張,認為這是中國在該地區“霸道行徑”的一種表現。有些評論者提出,領土爭端甚至可能掀起太平洋上的伯羅奔尼撒戰爭。涉事爭議領土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戰略意義,以及豐富的自然資源。如果中國的領土主張占了上風,有助于她獲取資源。不過,南海的自然資源應該與歐美老牌殖民國家通過《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獲得的資源放在一起比較。
《公約》經過9年談判,于1982年通過,成為管理全球海洋資源的法律框架。1970年代以來,各國對海洋資源的所有權興趣愈發濃烈。人們逐漸意識到,有限的資源正在枯竭,最明顯的例子是漁業人口急劇下降。技術進步為深海和氣候惡劣地區開采石油創造了可能性。《公約》生效以前,海洋國家對于海岸22公里(12海里)以內擁有領海主權。許多爭議都是源于12海里以外的權利范圍和性質?!豆s》實現了一場海洋法革命,即允許各國建立所謂的“專屬經濟區”——距?;€200海里以內的區域。在專屬經濟區內,沿海國家擁有勘探和利用海床以上、海床本身和海床以下的自然資源。
截至2011年,161個國家,以及歐盟都已加入《公約》。一國加入《公約》后,有義務修訂本國不符合《公約》的?;€或國內法律。南海爭端主要是圍繞中國與多國的專屬經濟區劃線。截至1996年,中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和越南都已通過《公約》。(臺灣由于不是聯合國成員,無法通過《公約》,但臺灣地區法律也遵守《公約》規定。)不過,中國與鄰國的海洋資源爭端事態復雜,卻充斥著西方輿論,而《公約》幫助老牌殖民列強攫取龐大海洋資源的事實,卻幾乎沒有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
《公約》很重要的部分是,規定島嶼和陸地領土一樣,有權劃定200海里(370公里)專屬經濟區。雖然殖民帝國從1940年代末至1980年初紛紛解體,各個宗主國卻仍握有“一些殘余土地”的控制權,其中包括大量殖民地之類的小島。這些島嶼大多面積很小,有些只有若干平方公里,基本上無人居住。宗主國的國民極少知道那些遙遠的領土:有幾個英國人能在地圖上準確指出“英屬印度洋領地”的位置?有幾個法國人知道“凱爾蓋朗群島”的方位?多少美國人知道“北馬里亞納群島”?有些島是充滿異域風情的旅游景點,有些是自然保護區,有些是科研觀察站,還有一些則默默無聞。然而,老牌帝國“零零散散”的領土之重要性超乎一般人想象。這些遙遠的領土通常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例如美軍的海軍和空軍基地,或者是偵察站。根據《公約》,這些島嶼同樣擁有利用世界自然資源的財產權。其中有許多是由一些散亂在海洋上的小島組成,橫跨大片區域,從而獨享專屬經濟區。這種專屬權通過武裝力量得到捍衛,包括美軍龐大的海岸警衛隊和海軍艦隊。
由于控制著這些小島,美國、英國和法國的專屬經濟區控制了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南部的大片區域。這三個國家,再加上澳大利亞、新西蘭和俄羅斯,是世界上專屬經濟區面積最大的六國。六國總人口為6.04億,而中國則是13.38億人。這六國的海外專屬經濟區都是從殖民時期至20世紀中期積累的,總面積達5400萬平方公里,其中將近四分之三(3900萬平方公里)遠離本土。實際上,美國、法國和英國的海外專屬經濟區大大超過了她們的本土面積。另外,美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本土”原本也是歐洲殖民者的殖民地,剝奪了原住民的領地資源。
中國的專屬經濟區中,沒有涉及國際爭端的、鄰近本土的共有大約90萬平方公里。北京方面主張擁有南海不到200萬平方公里的專屬經濟區主權。就算全部加起來,也不足300萬平方公里。與歐洲列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并不想構建海外帝國。這一差異對于海洋資源在各國之間的分配具有極其深刻的意義,尤其是在《公約》的背景下。
[以下列舉英、法、美、澳、新、俄6國海外專屬經濟區情況,文字略——觀察者網譯注]
走過必留下痕跡
聯合國創設“專屬經濟區”概念的初衷之一是,希望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枯竭式利用。其初衷是,海洋資源化成民族國家的財產之后,可以把“全球公地”變成一個個保護區??墒牵鞣焦芾磉@些資源的歷史令人憂慮。尤其是殖民主義初期,太平洋上的動物數量遭受重創。庫克船長1768年至1780年的三次傳奇航行是遵從英國海軍的命令,并接受了英國皇家學會的贊助,對西方在太平洋地區的干涉起了重要的刺激作用。庫克船長的隨行人員包括一些科學家,他們記錄下當地的野生動物,對于南太平洋豐富的野生資源感到非常驚訝。
庫克的航行日志和地圖引發歐洲和美洲商船奔赴南半球尋寶熱潮。人們為了那張昂貴的海豹皮而獵殺海豹,為了鯨魚油而捕殺鯨魚。截至1830年代,毛皮海豹已經瀕臨滅絕。然后,人們又瞄準了鯨魚。鯨魚每年夏天繁育季節會游到南半球來。美國是這個產業的領頭人。截至1846年,新英格蘭地區就有735搜捕鯨船,每次出航平均能捕殺100頭鯨魚。捕獵活動直至無鯨可獵,方才罷手。截至1880年代,南太平洋地區的商業捕鯨活動才逐漸冷清下來。(Alan Moorehead, The Fatal Impact: An account of the invasion of the South Pacific, 1767–1840, London 1968, pp. 242, 251–2.)
殖民帝國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也不小。西方殖民者到來以前,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太平洋群島地區的原住民人口較少,因此,建立殖民地的難度要比在印度、中國或東南亞地區小很多。可是,西方殖民者與原住民還是發生了劇烈沖突,尤其是在土地問題上。最嚴重的是新西蘭,1843年至1872年間,竟有高達2萬名毛利人遭到英軍殘酷殺害。殖民者使用“焦土”政策,摧毀毛利人的村莊和莊稼。法國殖民者與新喀里多尼亞地區的原住民之間的沖突規模較小,但慘烈程度絕不亞于英國人與毛利人的程度。1853年,法國占領了新喀里多尼亞,與當地土著(Kanaka)在土地歸屬權問題上爆發沖突。1878年,當地土著揭竿而起,舉行起義,但遭到法國當局的鎮壓,法國人襲擊了土著的村莊和農作物。
太平洋地區的原住民常被看作低人一等,因而慘遭屠殺。以塔斯馬尼亞為例,殖民者(主要是罪犯)以格殺勿論的方式,殺光了當地的原住民。1830年,塔斯馬尼亞進入軍事統治狀態。原住民“像小鹿一樣被獵殺和追逐,一旦抓獲,要么流放,要么就扔到巴斯海峽地區的島嶼上。”(Quoted in Moorehead, The Fatal Impact, p. 213.)五年后,只有100-200名原住民幸存下來,而原來的人口總數預計達5000人。
疾病對于太平洋地區的打擊更為嚴重。性病是其中重要一環,從19世紀末至20世紀末,海豹獵人、捕鯨者和商船船員造就了繁榮的新產業,以及對原住民女性的性侵犯。性病、肺結核、天花、痢疾是許多太平洋島嶼人口急劇減少的主因,包括在夏威夷、塔希提島、馬克薩斯群島和復活節島。庫克船長1778年到達以前,夏威夷人口大約25萬人。而到1900年,由于各種傳染病,原住民人口下將至只有3萬人(A. O. Bushnell, Gifts of Civilisation: Germs and Genocide in Hawaii, Hawaii 1993.)。法國1843年吞并的塔希提島,人口數量從1770年代的4萬人下降到1830年代的9千人,19世紀末減少至6千人(Moorehead, The Fatal Impact, p. 117.)。法國1842年侵占的馬克薩斯群島,人口從18世紀末的7、8萬人左右下降到1900年的4千人左右。復活節島的人口從1860年的4200人下降到1871年的區區500人(Nicholas Thomas, Islanders: The Pacific in the Age of Empire, London 2010.)。
澳大利亞的原住民人口從1800年的20萬人左右,下降到1900年的2萬人(Richard Broome, Aboriginal Australians: A History since 1788, Sydney 2010, p. 172.)。在澳大利亞,白人殖民者帶來了新的疾病,包括性病,而原住民對這些外來病毒的抵抗力很低。但人口下降最重要的原因是原住民健康狀況惡化,這與他們的土地遭到剝奪有關。最受打擊的是采獵者。達爾文1836年訪問澳大利亞時寫到:“無論歐洲人走到哪里,死亡都伴隨著原住民。不論美洲、波利尼西亞、好望角或澳大利亞,都是同樣的狀況。”(Quoted in Moorehead, The Fatal Impact, p. 212.)
珍珠鏈
西方媒體常常說,北京方面在東南亞和印度洋構建“珍珠鏈”策略。在釣魚島問題上,外界也猜測中國想要借此攫取南海資源。但西方國家憑借《公約》獲取殖民擴張而來的大片專屬經濟區,這一事實大大削弱了西方輿論對中國的指控可信度。
中國作為一個統一國家有數千年歷史,太平洋地區逐漸成為其“后院”。歷史上看,中國具備侵略殖民南海和太平洋地區的技術條件和政治條件,但中國并未那么做。到了19世紀末,西方列強把太平洋地區變成了自家“后院”,并殖民了南海的大部分區域,而中國則慘遭奴役。在此期間,數百萬中國移民前往南海和太平洋島嶼在西方控制下的礦場和種植園勞作,這便是時代轉變的最好例證。
西方盯住中國在南海的動作不放,但卻很少有人關注西方在該地區的專屬經濟區的殖民淵源。老牌殖民帝國通過《公約》對于海洋資源的控制行為,沉寂在了學術性的法律期刊中。中西方的區別對待,讓那種將釣魚島爭端比附為“伯羅奔尼撒戰爭”的言論站不住腳。好像西方媒體將民眾的吸引力集中到了一只老鼠身上,卻遺忘了身后的那只大象。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張苗鳳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50“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45“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評論 104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評論 125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評論 178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