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彤東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
只靠憲法和“普世價值”凝聚起來的國家是不穩定的
儒家的“天下”體系中是分等級的,有實力和責任感的國家應該成為領導者。但如今,美國已經明確放棄了國際責任。其實世界警察未必需要單一的國家來做,國家之間可以組成不同的聯盟來負擔起解決國際問題的責任,在競爭中總結出一套合格的國際警察規則來。[全文]
-
儒家和基督教都提倡要愛別人,有什么不一樣?
基督教的“泛愛”思想和后來出現的“世界主義”有些類似,就是不去區分民族和國家地愛別人。但是從儒家的立場來看,基督教的“博愛”思想和“世界主義”的問題在于取意過高會適得其反,因為這并不是人自然的狀態。[全文]
-
吃什么肉危險?指責中國才危險
全球化模糊了自我與他者之間的界限,困境在于,這種超越個別國家的過程是由民族國家自己主導的。WHO和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并沒有實權。因此,解決辦法可能就是將人道主義思想與大國監管相結合。不幸的是,考慮到人們對指責“他者”的癡迷,未來仍然充滿不確定。[全文]
-
儒學也是普適學說
孔孟之說是面對所有華夏之人(“華夏”在他們那里指的是文明人,而非一個種族),哪怕是蠻夷,孔子都有信心改變他們。儒學從其發源,本來就自認為是普適學說。只是在西方沖擊下,中國學人喪失信心,才有人以文化特殊論的角度談儒家。這種表面的保守主義,其實骨子里很“西化”。[全文]
-
從美國教育失敗反思中國教育改革
對很多中國人而言,美國是先進教育的典范,中國自然應該向美國學習。可有意思的是,美國報紙上常能看到的不是美國的教育有多好,而是它相對于東亞各國教育(包括中國教育)而言有多失敗,以及美國應該如何以后者為典范進行教育改革。[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