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順子:為什么有人喜歡嘲諷臺灣的民主制度?
關鍵字: 臺灣民粹主義超級代表在很多臺灣人眼里,臺灣可謂是“全球公民社會的模范生”,蔡英文更是將民進黨的勝利渲染成“民主”的勝利,聲稱她的競選成功是臺灣再一次用行動告訴世界,作為一群民主人與自由人,他們捍衛了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然而,就在這樣一個民主模范的地界,治理水平卻讓人不敢恭維,近期更是頻出事端,導彈烏龍事件,火燒車事件以及蔡英文在火燒車事件中的冷漠表現讓人嘆為觀止。盡管如此,仍然有人不解地問道:為什么有人喜歡嘲諷臺灣的民主制度?就算臺灣的民主制度還不夠成熟,那么挖苦諷刺臺灣現有的民主實踐是否合適呢?網友們這樣回答……
@黑森林慕斯:臺灣要弄明白民主與民粹的區別
民主奉行的是容忍、合作與妥協的價值觀,這前提就是承認差異從而謀求共同利益(求同存異)。一套成熟的民主制度是由圍繞這一理念在長期的政治博弈過程中形成各類相互制衡的政治制度所構成的,而不僅僅是國人概念里機械的三權分立。這是區別民主與民粹的關鍵。
我們來做一個簡單的定量模型:
按照領導人的權力大小:法國>美國=臺灣>英國 3、2、2、1
按照單個政黨力量對立法、行政機構的影響力:臺灣>英國>美國>法國 4、3、2、1
按照行政體系與政治的相關度:臺灣>法國>美國=英國 3、2、1、1
美國前三項得分5;英國前三項得分5;法國前三項得分6;臺灣前三項等分9
按照民意對于領導人的任免相關度:臺灣<法國<美國<英國 1.4、1.3、1.2、1.1
按照主要政黨理念差異:臺灣>法國>英國>美國 1.4、1.3、1.2、1.1
最后:把前三項之和乘以后兩項之和
綜合來看:臺灣25.4;法國15.6;英國11.5;美國11.5
也就是說臺灣的民主制度中,政黨斗爭與民意的波動對于政治的影響遠遠大于西方主要民主國家。這種影響反映在消極層面,就是民粹。
當然這里只是列了個粗淺簡單的排名,還有很多要素沒有列入(如媒體獨立性、議會選舉制度、中間選民的比例、司法獨立性、法案審議流程等等),列出的項目其中也可以細分,分值的權衡也有待調整、綜合評分計算方法也可以更復雜更精確。
街頭政治:430向日葵反核大游行
但通過這樣一番簡單的對比很容易得出一個顯而易見的結論就是:中華民國的民主制度設計既缺乏對于民粹的制約又沒有穩定中立的行政體系,導致由于歷史沿革所造成的弊病(國民黨過去統治遺留的軍公教問題、李登輝為集權造成的行政院有責無權、檢察院考試院被架空、國民黨內部斗爭等等)放大了民意的波動與政黨惡斗的消極影響。
最后總結:民主不等于原有政治制度+選票,它真正的精髓在于貫穿在整個國家制度方方面面的容忍、合作與妥協的價值觀。政治的最重要目標就是穩定,一個穩定的政治制度是社會平穩發展的基礎,因此這也就是民主的作用,而臺灣的所謂民主制度在兩個全方位斗得你死我活的列寧式的革命政黨帶領下正在相反的方向越走越遠。兩個連國家理念都撕裂的蘇聯式革命政黨在美國式的兩黨競爭體制下以街頭政治的方式操縱、愚弄可以直接干擾政治決策、行政運行但本該建立在民智之上依靠代議制實現的民意。還有比這更諷刺的么?
這正是我們對臺灣所謂的民主在制度層面要引以為戒的真正原因。
@白姑娘:我們嘲諷的不是民主,而是臺灣的民主
先講結論,我們嘲笑的是臺灣式民主,不是民主。再下定義,我們嘲笑的是臺灣民主,指的是“以直接投票產生各級行政首長和民意代表+媒體只受財團控制+司法形式獨立實質不獨立+臺灣人自我感覺良好”。
第一,首要也是核心的原因:臺灣搞砸了。如果臺灣如今經濟依然高速增長,錢淹腳目,社會公平正義,國民黨和民進黨良性競爭,揖讓而升,下而飲,誰能嘲笑?至于立法院和地方直選的議會,議員的職責是審查法案,把關預算,監督政府,不是打架,不是潑糞。為何你自詡先進的制度,怎么總選出不靠譜的人?如果你的制度目的就是選出誰都無所謂不礙大局,那為何還要直接選?說好的選賢與能呢?
第二,受財團控制的媒體。有自由時報,三立,民視的存在,我從未見過如此多的厚顏無恥之人。
第三,至于“形式獨立”的司法,王金平啊,顧立雄啊,黃帝穎啊一干人等不贅述了,就說臺北地方法院的事兒,在案件宣判前上電視說民調顯示民意期待如何如何判決,她就這么判了,司法應該這樣嗎?
最后,關鍵就是他們莫名其妙的優越感。你明明就搞砸了,明明就把幾十年經濟起飛的奇跡搞沒了,你不低調就算了,還天天嘚瑟,不踩你踩誰?
臺灣這種民主,既不能帶來好的效果,在制度建設上又一團糟,“陣痛”了這么多年都快變成永痛了。過去說國會全面改選就民主了,后來說要總統選舉了才行,再后來說要政黨輪替,后來根據xx理論又得二次輪替,二次后又說不行國會沒輪替要民進黨過半才算民主成熟,等民進黨全面執政了又說要轉型正義。怎么人家歐美列強都成熟了,你這就成熟不了呢?
@不須歸:真民主 VS 假民主
很多人認為,美國的是“真民主”,臺灣的是“假民主”,這點要定義其實不是那么簡單。在我看來,臺灣的才是“真民主”,而美國的則是“假民主”。并不是說臺灣的“真民主”就是好,畢竟真正的絕對“民主”是無法實現,也是不應該實現的。任何一個現代“民主國家”,只要他的民主制度還算成功(如英美法德等),那么都是“假民主”,或者我們稱之為“現代民主”。
追根溯源,我們今天所說的“民主”來源于希臘文,其含義是“統治歸于人民”,也就是說,要由全體人民(不是代表)平等地、無差地參與國家決策和進行國家管理。這種“真民主”在過去2500多年的歷史上從來都不是先賢們所推崇的。先賢大能們大都認為,多數人或群氓一旦獲得參政的權利,就會變成集體暴君。從最原始的意義來說,民主和民粹從來都是伴生的,很難明確地劃一個分界線。
蘇格拉底反對“真民主”,他認為“民眾沒有任何關于善的知識”,因此,他拒絕“附和民主原則和民眾主權”。孟德斯鳩批判專制體制,但是同時他認為民主政體下,平等精神會走向極端,由此產生一窩窩小暴君。康德認為民主并不是建立在從事物的永恒秩序中發出來的理智和正義之上,而是多數人隨性而為(caprice)的結果。
現代民主社會壓制民粹的主要手段之一是“代議”,用“代表制”限制民眾直接參與決策的機會。第一位把“代表”與“民主”連在一起組成“代議民主”的人應該是美國國父之一的漢密爾頓。而麥迪遜則把漢密爾頓的“代議民主”稱為“共和政體”,這兩者都與原本意義上的“真民主”有所區別。因此,美國的民主不是希臘創造的那種“真民主”,而是吸取了民主變民粹的諸多教訓,創新出的更優越的“假民主”。麥迪遜認為,代議制是解決“多數暴政”的利器,因為它是“通過一個從公民中挑選出來的機構,對公眾看法加以提煉和進行補充。”讀一讀《聯邦黨人文集》的第十篇,通篇的意思是,人民是靠不住的,只有從人民中挑選出的“代表”才靠得住。
簡單來說,“真民主”有極大的隱患演變為民粹,為了抑制民意天然的盲目性和不理性,美國國父和哲學家們研究出了“假民主”,或者我們稱之為“美式民主”、“現代民主”。
臺灣學美國,那么美國是“真民主”的傳人嗎?壓根就不是。美國的國父們從設計政體之初就在提防民粹主義。三權分立的本質是壓抑政府公權力和壓制“真民主”雙管齊下。三權分立中的三權,民的權力代表是國會,政府的權力代表是白宮,法律的權力代表是法院。被分走權力的僅僅是政府嗎?被制約的僅僅是白宮嗎?如果真的是追求絕對的“真民主”,為什么不把一切都交給國會?說白了,三權分立,分的不僅僅是政府的權力,同樣分的也是民意的權力。三權分立本身,除了在提防政府的獨裁,同時也在提防民粹主義的泛濫。
不僅是三權分立這個基本原則,美國參政體系始終在避免民意直接管理政府,而僅是容許民意選擇政府。哪怕是容許民意選擇政府,美國還在不斷的做“民意與民意”之間的平衡——平衡“少數民意”與“多數民意”的矛盾。若是按照純粹的“真民主”邏輯,那么少數人將永遠是多數人的犧牲品。這也是為什么,美國大選不是直選,而是采用選舉人團制度,甚至有不忠選舉人這些事情。
說起美國大選,且不說最后兩黨候選人之間的投票不是直選,就連兩黨的黨內初選也不是直接選舉,更不是一人一票制。為什么桑德斯在新罕布什爾州初選贏了六成選票,但卻沒有辦法戰勝希拉里?就是因為民主黨內有超級代表的存在。超級代表“一票頂萬票”,代表的是黨內精英的集體意志,而非民意。他們的存在就是為了避免本黨黨員選出持極端立場的政客,提防本黨黨員借由民粹主義上臺。因此,民主黨最終提名的總統候選人可能并不是初選時獲得多數普選票的候選人。
為什么共和黨的特朗普可以借由民粹主義上臺?因為共和黨沒有超級代表啊。當然,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也有一些類似的角色,但其份量仍然有所不同。
總體而言,特朗普的受歡迎的確說明了,美國對于不理性民意的調節機制在崩潰。不僅僅是美國,很多現代民主國家都開始無法控制國內極端的民意,民粹主義全面抬頭。比如脫歐,比如那些靠民粹主義上臺的國家、地區領導人。
臺灣號稱自己是學習“美國民主”和“現代民主”的典范,然而,臺灣卻在追求“真民主”的民粹主義道路上越走越遠。當臺灣的司法判決都開始討好民意而不是遵守法律,這個一直沾沾自喜、自以為學到了民主真諦的地方,早就已經迷失了自我,又或許,臺灣從來也沒有清醒過吧。一個壓根不懂“現代民主”真諦的臺灣,偏偏喜歡回頭嘲諷大陸。不噴臺灣,那噴誰?
@莫云深:臺灣是否認清了自己的角色?
現在所謂的美式民主,或者說自由式民主或者說競選式民主,它并不是一個很成熟的制度,相反,它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制度。在1960年代之前,西方的民主一直秉承著古羅馬以來的少數人民主,一般是男人,成年人,有財產。在美國,還要加一個種族條件,白人。
資本主義的玩法是:兩個或者多個黨,少數人選。社會主義的玩法是:一個黨,所有人選。在社會主義的和平演變下,1960年代的美國最終落實了現在的玩法:兩個黨,所有人選。
接下來發生了幾件大事:
1,大眾媒體的興起,主要是電視的普及。
2,冷戰勝利,社會主義的遺產被繼承,一個黨的制度,被勝利者書寫成“根本性錯誤”的政治制度。
3,互聯網興起,全民政治覺醒。
這種玩法,沒有足夠的實踐表明它是一個有效的制度,甚至除了美國以外,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玩好了這個制度(英國是名義上的君主制,實質上的議會至上)。它很可能也是一樣的“摸石頭過河”。一個例證是,美國的特朗普,印度的莫迪,菲律賓的杜特爾特,一直到臺灣的蔡英文,這些美式民主的領導人,全是玩民粹上臺的。顯然,美式民主和民粹之間,有一種高度伴生的關系。這是需要被注意和研究的地方,也是需要改進的地方。
但美國人不這么認為,畢竟人家左民主,右自由,霸權在腰間,美元在胸口,紅擋殺紅,綠擋殺綠。甚至還認為歷史終結了,這就是人類政治文明的最終形態。等到美國人意識到他們的制度并不完美、也需要改革的時候,卻發現被有遠見的憲法學家們詬病了兩百年的“選舉人團”制度,阻礙了憲法層面改革的進行。更別提被軍工復合體綁架的事兒了。這還是承載了光榮與夢想,用勤勞和勇敢締造了無數工業奇跡的美國。
如果連拋出歷史終結論的福山也開始反省;如果連美國人都開始審視中國大陸的政治制度,說出“lets be china for a day”之類的話;如果連美國都開始研究審慎民主,來試圖中和自由式民主和民粹之間的伴生關系……那作為學生的臺灣,憑什么認為自己是“天朝上國”?憑什么用看待蠻夷的眼光看待大陸,總是一副“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的自傲?
這才是臺灣真正的黑點。它認為自己掌握人類社會的全部真理,無視工業能力帶來的巨大社會變革,對和“強大”國家之間的貿易采取敵視態度,書生氣息濃厚……在一個“民主失敗”的表皮下,撲面而來的,仍是那個老大帝國陳腐、不思進取的氣息
最后,還是網友@竹風的回答來得簡單明了:
40年前臺灣用軍事實力嘲諷大陸,NB你打過來,于是大陸奮起直追,彎道超車。
30年前臺灣用經濟實力嘲諷大陸,NB你富起來,于是大陸奮起直追,彎道超車。
20年前臺灣用文化實力嘲諷大陸,NB你對我輸出文化,于是大陸奮起直追,彎道超車。
10年前開始臺灣只用民主來嘲諷大陸了,NB你民主呀,于是大陸奮起......思考了一下,我這么多年超你車不就靠你那破民主么,追你妹啊。
本來這就算了,但是臺灣為了自己可憐的優越感一次又一次刷新底線的嘲諷大陸人,用的都是這個破借口,所以大陸網民才開始反嘲諷。
因果報應屢試不爽。
(本文所有回復均已得到知乎作者授權。)
- 原標題:周順子:為什么有人喜歡嘲諷臺灣的民主制度?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周順子
-
直接安排10萬億元! 評論 151看完這部紀錄片,網友吵起來了 評論 130美國農民@特朗普:又我挨中國揍? 評論 122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若特朗普... 評論 138印度政府智庫:這個中國“圈子”,咱還是得加入 評論 138最新聞 Hot
-
看完這部紀錄片,網友吵起來了
-
“特朗普回歸,這個領域又讓中國贏一局”
-
“特朗普贏了,他們要回家了”
-
“從中國懷里拉走”?
-
美國農民@特朗普:又我挨中國揍?
-
法國外長到訪前,以色列在“法國領地”扣押兩名法國憲兵
-
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若特朗普...
-
德高官焦慮:若特朗普從烏克蘭抽身,中國就贏了
-
“特朗普真男人”“快速停火就是自殺”,他倆同時發聲
-
普京:有些人嘴上承認“一中”,身體卻不老實
-
民主黨拋棄了工人階級?白宮回應桑德斯
-
印度政府智庫:這個中國“圈子”,咱還是得加入
-
“特朗普2.0”將至,日本很揪心
-
他押注特朗普勝,將贏下近5000萬美元,竟有訣竅?
-
“助我勝選”,特朗普任命她為首位女性白宮幕僚長
-
遭外資創紀錄拋售近110億美元,印度股市大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