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建明:遏制與反遏制,中美之間一場無法避免的戰略較量
【文/周建明】
今年兩會期間,3月6日習近平主席在看望全國政協委員時指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我實施了全方位的遏制、圍堵、打壓,給我國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遏制”這個概念首次被用來界定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我的戰略。
什么是遏制?其本質是什么?
遏制并不是美國目前對華政策的官方用語,他們使用的是概念“戰略競爭”。遏制是自特朗普上臺以來,我方對美方戰略的總結:美國在不擇手段地遏制我們。
遏制曾是美國對蘇冷戰時的核心戰略。冷戰的起點就是1947年3月從杜魯門政府援助希臘,當時,杜魯門政府明確表示要用戰爭之外的手段來遏制蘇聯的擴張。從此美國告別了孤立主義,確定了一個遠高于自身安全的戰略目標:在全世界推行美國所信奉的“自由”。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1950年68號文件《美國國家安全的目標與計劃》指出,“我們的自由社會不得不承認,蘇聯體制向我們提出了生死挑戰”,“克里姆林宮對美國的挑戰不僅是針對我們的價值觀念,而且是針對我們用于保護這些價值觀存在的環境和物質能力。”
1948年8月18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20/1號文件提出的遏制戰略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1.把蘇聯的力量和影響減少到使他們不再對國際社會的和平與穩定構成威脅的程度;2.使蘇聯掌權的政府從根本上改變其信奉的國際關系的理論和實踐。”該戰略文件也明說:“我們謀求蘇聯采納這些概念,等于說我們的目標就是推翻蘇聯政權。”這些內容后來在國家安全委員會20/4號文件中再次得到強調。而且,不管戰后是什么樣的政府在蘇聯執政,美國都要剝奪其對美國構成威脅的一切可能性,即使是非共產黨的、親西方的政權上臺也不例外。這就是冷戰的本質。遏制戰略的這個本質,已經被以蘇東解體為結果的冷戰,以及冷戰結束后美國對俄羅斯繼續打壓的戰略所證明。
所謂“遏制”,就是要把不同價值觀和意識形態、不同社會制度的對手置于死地。只不過不是采用武力摧毀,而是采用各種手段進行遏制,使其無法發展、孤立,直至最終垮臺。美國的遏制戰略也會根據不同的歷史條件具有不同的特點,例如,冷戰期間對蘇的“緩和”、以及現在對我的“戰略競爭”。即使在20世紀90年代克林頓政府實行對華“接觸(Engagement)戰略”,甚至同意與中國建立“面向21世紀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也始終沒有放棄對華遏制的一手。比如,在高技術領域用《瓦森納協議》限制我們;在臺灣問題上默許臺獨勢力發展、不斷對臺軍售,而限制我對臺使用武力;對藏獨、疆獨、港獨勢力的支持。只不過當時美國還抱有這樣的期望:通過接觸把中國拉入美國主導的國際體系,通過市場化和經濟自由化,來改變中國的基本制度,使之成為一個接受美國領導、在美國主導的國際體系中“負責任”的國家,從而遏制的一手沒有成為接觸戰略的主要方面。
當發現中國利用現存的國際體系迅速壯大,并堅持要走中國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時,美國意識到對中國的“接觸”失敗,從特朗普政府起就明確轉向了遏制。
受美國對華貿易戰影響,孟晚舟于加拿大無故被捕,遭到三年非法拘禁后終于歸國(圖源:IC Photo)
美國之所以要遏制中國,核心是中國不愿意西化和屈服于美國的霸權,不愿意放棄實現國家完全統一和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并且顯示出特有的文化、政治、制度、道路優勢,正在進一步轉化為日益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被認為是世界上唯一能全面挑戰美國霸權的國家,因此被視之為最危險的戰略對手。
對于美國對華遏制,國內有不同的解讀:認為是中國的快速經濟發展和在高科技領域不斷突破,動了美國及西方國家因壟斷而獲取超額利潤的奶酪;認為是中國軍力的發展已大大縮短了與美國之間的差距,甚至完全可能成為可匹敵的對手;認為美國想霸住臺灣不放,成為手中牽制中國的王牌和維持作為世界霸權的信譽,等等。這些看法都有道理,但還不是最根本的原因。說到底,是美國的安全觀根本容不下一個走自己現代化道路的中國,更容不下由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導致整個國際秩序的改變、最終失去霸權。
筆者曾在《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基本邏輯——遏制戰略解析》中分析過這種安全觀背后的邏輯,它具有這樣幾個特點:
第一、基于一神論的基督教文明一元化的世界觀,以及由此產生要把自己的價值觀和基本制度推向整個世界的使命感。正如塞繆爾·亨廷頓所言,美國的文明內在地存在“非西方國家的人民應當認同西方的民主、自由市場、權力有限的政府、人權、個人主義和法制的價值觀念,并將這些觀念納入它們的體制”的使命。對不同的文明內心具有像消滅異教徒那樣的信仰沖動。所謂稱霸世界,不但要用武力和經濟力量征服世界,還要用美國人所持有的精神力量來改造世界。因此,美國天生與一個多元文明、多極化的世界水火不相容,更不用說對一個要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中國了。
亨廷頓認為,美國文明與中國文明之間存在較為強烈的沖突(圖源:《文明沖突與世界關系的重建》)
第二、基于其特有的世界觀,美國總是首先從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出發來界定威脅,從而把威脅放大;再由所界定的威脅出發來界定自己的國家利益和配置戰略資源。因此,這是一個滿世界找威脅,看誰都像敵人的國家安全觀。
第三、美國的安全觀所相信的基本邏輯就是實力,主要是軍事和經濟為代表的硬實力,把追求壓倒性的絕對優勢作為保證安全的首要條件,也是戰略競爭的核心內容。在冷戰過程中是這樣,冷戰結束以后還是那樣。早在1991年冷戰剛結束,老布什政府就準備了一份國防指導性文件要求努力防止世界上任何地方出現勢均力敵的競爭對手。面對現在的中國就更是這樣。
第四、在美國的戰略視野中,對地緣政治的關注已成為固定的范式,著眼于發現對手。從海權論開始,就表明這個未來的帝國目標遠大,著眼于全球的地緣政治。不管是對控制關鍵地區還是控制海上通道,是實現軍事準入、圍堵對手,還是奪取戰略資源,甚至開辟新的戰場上,美國都有著深遠的考慮。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劉嘯云 
-
中國領館提醒:切勿抱有投機和僥幸心理
2023-04-10 08:02 -
美國威斯康星州2名警察遭槍擊死亡
2023-04-10 06:57 美國一夢 -
敘利亞總統與伊朗總統通電話
2023-04-10 06:57 -
訪美前夕遇上“監聽丑聞”,韓總統室:先例很多
2023-04-09 23:23 三八線之南 -
沙特代表團抵達也門 計劃與胡塞武裝舉行停火談判
2023-04-09 21:21 也門局勢 -
委內瑞拉:第一個受到中方邀請
2023-04-09 21:07 航空航天 -
韓軍方:三天了,電話未接通
2023-04-09 17:41 三八線之南 -
“戰爭販子,自己去前線,別向烏克蘭提供武器”
2023-04-09 16:58 -
“不管誰贏得2024年美國大選,我們都會獲得核潛艇”
2023-04-09 15:04 -
美官員咬定:是俄羅斯人干的
2023-04-09 14:43 俄烏沖突一周年 -
無視政府警告,以色列數十萬抗議者舉行集會
2023-04-09 13:41 -
中國駐泰使館通報留學生遇害案
2023-04-09 13:17 -
好家伙,推特連夜給BBC們想了個新標簽…
2023-04-09 13:12 -
為了他,俄羅斯向加拿大正式抗議
2023-04-09 11:49 -
肯尼迪侄子談中國推動沙伊和解:新保守主義戰略慘敗的標志
2023-04-09 10:03 -
沙特、伊朗馬上動起來了
2023-04-09 09:34 觀察者頭條 -
美參議員透露,布林肯將訪問越南
2023-04-09 08:59 -
“所有成員國領導人都將出席今年金磚峰會,包括普京”
2023-04-09 08:55 金磚國家 -
美軍2架F-16戰機在沖繩緊急著陸
2023-04-09 08:16 -
美國海軍向中東地區部署一艘核潛艇
2023-04-09 07:29
相關推薦 -
馬上走人了,還要對中國無人機動手 評論 86促消費為什么沒有起色?這與搞創新不矛盾 評論 161中國首次實現!“領先馬斯克的星鏈” 評論 28815死!新年首日,“恐襲”疑云籠罩美國 評論 173這一領域,普京指示要確保同中國合作 評論 124最新聞 Hot
-
時隔40年,美國遺留的毒垃圾終于處理了
-
沙特處決6名伊朗人,伊方:不可接受!
-
馬上走人了,還要對中國無人機動手
-
馬斯克:拜登,100%叛國
-
“美歐經濟學家們集體搖頭”
-
“流入中國的主權基金激增21%”
-
中國首次實現!“領先馬斯克的星鏈”
-
“我倆聊吧,氣瘋他們”
-
以防長放話:如果哈馬斯不放人,加沙將遭到久違的猛烈打擊
-
《經濟學人》“勉強”承認:中國量子發展模式“也許”更好
-
15死!新年首日,“恐襲”疑云籠罩美國
-
“美國農民買中國貨,原因很簡單”
-
美國首席大法官:那誰試圖恐嚇法官
-
“波蘭外長,你被CIA收買了?”
-
他宣布辭職,炮轟內塔尼亞胡政府
-
更多細節:美國公民、退伍老兵、案發時揮舞ISIS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