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建軍:自由經濟體制?美國的產業政策可不算少
關鍵字: 產業政策爭辯美國經濟體制美國產業政策美國經濟史正如在當下的產業政策爭論中多數國人所誤解的,也正如多數美國人所有意或無意否認的,美國經常被認為是一個自由放任、從來沒有產業政策的經濟體制。然而,歷史和事實都顯示:美國政府不僅不是常人所言的自由放任的經濟體制,而且是按照杰佛遜的修辭說,按照漢密爾頓的政策做的政府,即在意識形態方面宣揚自由放任、而經濟實踐中大量運用產業政策的經濟體制。
林毅夫、張維迎 產業政策爭辯
美國政府的產業政策,既體現在政府對企業研發方面每年1000多億美元的直接支出等方面,也體現在政府對企業旨在實現“規模經濟”和“技術創新”的并購重組活動的支持和引導。
歷史視角的美國產業政策
產業政策作為一種推動經濟發展的政策工具,至少從民族國家誕生以來,就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廣義地看,產業政策既包括狹義的產業技術政策,也包括廣義的產業組織政策。漢密爾頓、李斯特、格申克龍等產業政策的提倡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強調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產業政策的重要作用。
產業政策批評者們卻認為,市場可以自我運行良好,即便市場會失靈、政府也會常常失靈,并不一定具有挑選勝者的能力,而政府的作用主要是提供公共品。然而,有意義的討論應該超越要不要產業政策,而應該聚焦于要實施什么樣的產業政策。
由于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經濟政策實施能力、經濟發展資源稟賦等,產業政策也會因時因地而被賦予不同的涵義和側重。關于產業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即使全世界最富有的私人企業家、美國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早在2015年11月的《大西洋月刊》就對美國長期以來的產業政策給予了高度評價,并呼吁美國政府加大對新能源等私人投資不足領域的投資。
從歷史來看,以明確的或者不明確的方式使用產業政策,也正是美國等發達國家真實的經濟史。從18世紀獨立建國到現在,美國政府的各類產業政策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并由美國立法機構、行政機構和司法機構共同實施,對美國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從對特定產業的政府補貼、保護性關稅和進出口配額,到鼓勵外國先進技術的進口、禁止創新的工具和機器的出口和制造業投入的稅收減免,再到改善國家的道路和隧道網絡(降低商品的交通成本),剛剛建國的美國產業政策都有涉及。
以美國的幼稚產業保護為例,正是由于美國政府實施的關稅保護,才使得美國的幼稚工業產業得以生存、戰略產業得以不斷發展起來。如上,從金融信貸、基礎設施、國際競爭、公民教育到工業制造的產業政策,為19世紀美國產業的快速發展創造了前提和條件。這種基于對幼稚產業的保護性關稅、國家銀行、國家基礎設施投資的國家經濟發展模式,被后世的經濟史學家們稱之為“美國體制”。
從大蕭條的應對到“二戰”后美國經濟的全面復蘇,美國產業政策的邊界和角色大大地擴充了。1929年到1932年的美國經濟大蕭條,多少年以后仍舊讓美國人記憶猶新。彼時執政的胡佛政府,做了不少工作阻止大蕭條的蔓延,但屢屢未能奏效。直到羅斯福新政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美國經濟才徹底走出大蕭條的陰影。在此期間,美國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干預大大地增加了,美國的產業政策邊界被大大地擴充了。
美國存款聯邦保險公司、美國重組融資公司、美國農業調整法、美國產業復蘇法、勞工進步管理法等一大批政府機構或法案被建立或批準,被用于風險防范、貧困削減、幫扶就業和經濟振興。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羅斯福重組或建立了美國國防顧問委員會、美國國防生產公司、美國國家生產管理辦公室、美國戰爭生產局等,以促進美國經濟復蘇和振興。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政府建立了價值數百億美元的新軍事工廠,建立了包括覆蓋全國的石油天然氣管道、煉油廠、電廠和軍事基地等大量的基礎設施。期間,通過對勞動力的廣泛動員,美國實現了充分就業。
或許是巧合也是某種程度的必然,美國歷史上的幾位重要的總統——從建國伊始的華盛頓、力推南北統一的林肯到實現全面振興的羅斯福,無一不是在重要歷史節點推動美國獨立、統一和崛起的政治強人,也無一不是漢密爾頓的產業政策傳統的堅定踐行者。除了兩次世界大戰,在20世紀的多數時間,美國政府通過補貼、稅收減免、直接貸款和保險、風險投資、政府的建設合同和采購、研究開發的推動、標準設置、價格控制、準入許可和生產限制等產業政策來推動經濟發展。
具體而言,這些產業政策包括美國聯邦政府給予的土地補貼、用來保護或者促進國內產業的關稅減免、通過設立銀行給私人企業發放貸款、政府提供的保險(如對私人銀行的存款保險)、政府出資建設的產業設施(如數千家產業工廠)、政府對研發活動的支持等。在20世紀,美國政府直接或間接主導了互聯網、半導體、高溫超導、核能、HDTV等一系列重要科技產品的研發,甚至推動了“硅谷”的創新與繁榮。
- 原標題:美國產業政策的經驗與啟示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馬密坤
-
“中國對美國貿易依賴,創新低” 評論 85“俄方承諾追究刑責” 評論 95“印度曾與馬爾代夫反對派接觸,密謀罷免親華總統” 評論 127中國最重要的事是,不能總看美國的眼色行事 評論 106“后果太嚴重了,鳥擊不能成為事故的直接原因” 評論 203最新聞 Hot
-
“中國對美國貿易依賴,創新低”
-
總不回家,“粘人”的世界首富在“宇宙中心”租房住?
-
特朗普表態,“避免一場大戰”
-
“西方給了你一切,但我不是你仆人”
-
美國批了,馬斯克:不愧是搶錢冠軍
-
“俄方承諾追究刑責”
-
德國開懟:畢竟胡說八道也算自由
-
美法院裁定:特朗普性侵成立,賠她500萬美元
-
兩周內三項協議“對抗”中國,“更像給美國的短期信號”
-
美財政部竟又賴上中國,還列為“重大事件”
-
阿薩德政權為何垮臺?拉夫羅夫點名美國
-
俄前國腳前線陣亡:因販毒入獄,參軍減刑
-
他后悔了
-
“連續三年低于更替水平”,2024年越南生育率創新低
-
“印度曾與馬爾代夫反對派接觸,密謀罷免親華總統”
-
“沙姆解放組織”領導人:敘利亞可能4年后舉行選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