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新:人口問題的藥方不在人口本身,而是做大經濟蛋糕和分蛋糕
最后更新: 2024-08-27 10:22:38編者按:在人口老齡化、少子化、長壽化并存的大趨勢下,不同世代的人共存在一個時間段將成為常態。多代社會的出現,使個人發展、家庭結構、社會組織等面臨著巨大挑戰。
隨著人類社會進步、科技發展水平提升、受教育程度提高,人們更注重自身價值的體現,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等多元價值取向逐漸為社會所包容,傳統家庭的模式與功能發生劇烈改變。
在中國,人口負增長、人口紅利消失、鼓勵生育等話題從未淡出互聯網輿論場,但在很多時候,針對這些問題的爭論不是偏離重心就是混淆概念,甚至聞“人口”色變。
究竟該如何正確且客觀認識中國人口問題?鼓勵生育、人口紅利……這些政策或熱詞背后的本質是什么?僅就人口談人口、只通過人口途徑解決人口問題,行得通嗎?當下,人口機會轉型已經出現,我們是否認真審視這場全球人口革命,并做好充分準備?
對此,觀察者網邀請南開大學老齡發展戰略研究中心的原新教授,圍繞中國人口的現狀與前景作出一些解讀與分析。(本文為上篇)
【口述/原新,整理/朱敏潔、廖一恒】
人口負增長是全球趨勢,中國又有何特殊性?
觀察者網:原老師,您好。首先從大眾最關注的出生人口和增長率聊起吧,根據2023年人口數據顯示,出生人口為902萬低于2022年的956萬,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48‰,比2022年的-0.60‰又略有上升。人口負增長現象與過去人口學專家的預測是否吻合,這種趨勢會延續下去嗎?
原新:在講人口數量問題前,首先要知道我們國家人口政策的變化,從過去緊縮型的人口政策逐漸轉向寬松型人口政策,2013年底實行單獨二孩,2015年底放開全面二孩,2021年中提出三孩政策及其配套支持措施,應該說生育政策寬松化在一定的時間段產生了一定生育效果。
在2001年至2010年之間,每年出生人口幾乎都在1700萬以下,年均出生人口1613萬人。從2011年起,出生人口開始有所回升,2011年的出生人口為1785萬人。
中國歷年常住人口出生數中經數據
為什么2013年調整生育政策,卻在2011年就出現出生人數回升呢?其實至今為止,我們的生育政策寬松化走了三步,但實際操作層面是走了四步。
第一步,在單獨二孩政策前,雖然沒有全國統一的時間表,但各個省份實際上是逐步放開了生育間隔制度。
以前符合生育二孩、三孩政策的家庭要受到生育間隔的限制,從2005年之后各省逐漸開始探索性地放棄生育間隔規定。到2010年前后,大概有2/3以上的省份都已經放棄了生育間隔限制。這使得有二孩、三孩生育意愿且符合當時政策規定的家庭不再需要間隔三年到四年生育,可以自主安排生育二孩或三孩的時間,促進了2011年和2012年出生人數的回升。根據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年出生人口1785萬人,2012年升至1973萬人,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但是,2013年的出生人口又掉到1776萬人,2013年11月十八大閉幕之后,12月正式宣布實施單獨二孩生育政策。
于是,2014年出生人口升至1897萬人,但2015年又掉到1654萬人。緊接著,2015年10月,全面兩孩政策落地,2016年的出生人口回升到1883萬人,2017年是1765萬人,但到了2018年跌至1523萬人,2019年為1465萬人,到2020年只生了1202萬人。
可見盡管全面兩孩政策放開,但出生人數還是在持續下降。面對這樣的情況,2021年6月又出臺了三孩政策及其配套支持措施,盡管如此,2021年出生人口仍然繼續下降,只生了1062萬人,2022年則跌破1000萬大關,只有956萬。2023年就像你前面提到的,變得更少,只有902萬。
全國常住人口出生人數中經數據
按上述趨勢,大家可以發現生育政策的調整在一定的時間段產生了一定效果。從2011年到2017年,這7年時間內,平均出生人口為1819萬,和放開政策前十年——也就是2001年到2010年的平均出生人口1613萬相比,平均每年還是多生了200多萬人,所以說有一定效果。
但三孩政策的效果,可以說基本沒有顯現。我個人認為,三孩政策效果沒有呈現的原因,是因為單獨二孩和全面兩孩的放開,實際上是把過去被壓抑的二孩需求基本都釋放出來了,整體而言,年輕人的生育意愿是普遍下降的。現在90后和00后是生育主體,他們的生育意愿相對比較低,愿意生二孩的意愿較低,愿意生三孩的人群更少。所以三孩政策放開以后,因為該釋放二孩生育已經釋放的差不多了,想生三孩的人本身就是小眾,生育狀況就進入了一個常規化低生育率狀態。這是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就是三年疫情。當時有人說三年疫情把人都關在一塊,封閉狀況下應該可以多生孩子。但三年疫情和一般災難性事件不一樣,新冠疫情對全人類都是一個嚴峻的挑戰。起初沒有疫苗,后來盡管有了疫苗,但疫苗研發周期很短,對于控制疫情有效,但是對于生育的影響并沒有足夠的試驗證據和經驗。因此醫生一般建議是如果你要備孕,最好不要打疫苗。但不打疫苗就意味著另一個問題,你的新冠中招的概率可能會變大。所以在生命安全和生孩子這個問題上,人們普遍選擇生命安全,這是肯定的,也是正常的。換言之,就是疫情期間懷孕人數比較少。
第三個原因是由于疫情管控,很多中小企業、甚至整個經濟受到影響,人們對收入的預期下降。如果一個家庭缺乏一定的經濟支撐,生孩子也就是一句空話。
那么疫情結束了,總該生了吧?從2022年12月放開到2023年2月,這三個月是陽性最為集中的時間,但是新冠陽了之后對于懷孕及下一代的健康到底影響如何?也是未知數。所以,醫生又給了一個建議,陽轉陰之后最好3到6個月內不要懷孕。
大家算一下,懷孕要9個多月才能出生,所以疫情之后,即便有生育反彈,那也要到2024年及以后才會反映出來。所以今年預期可能會多生一點,有兩個因素,一是如果疫情之后有生育率反彈,應該從2024年開始,而且今年又是生肖龍年。
這些因素加起來,今年可能會有一點反彈。但我想提醒大家是,龍年如果有出生人口反彈,很有可能是以前一年的兔年和后一年的蛇年的少生為代價的。這一點我們去觀察我國臺灣省的出生人口情況也是如此,龍年前后的出生人口數是下陷的,龍年的出生人口數是上翹的,但是三年一平均,與前后年份的出生人口數相比其實沒多大變化。短周期來看,今年可能多一點,長周期看,基本是拉平的。
所以,出生人口的遞減或逐年減少,基本上是一個大趨勢,這是長期的低生育率甚至超低生育率的必然結果。
觀察者網:人口遞減的大趨勢將如何體現,對于未來具體的發展形勢有什么預測?
原新:根據聯合國7月12日公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4版)》(即WPP-2024)——這是聯合國做的最新的全世界237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口預測,中國的出生人口現在是900多萬,到2035年大概減少至842萬,到2050年則減少到737萬左右;死亡人口則從現在的1100萬左右,到2035年增加至1377萬,到2050年為1753萬。
聯合國發布2024年世界人口展望聯合國經社部
換句話說,如果現在每年出生人口減去死亡人口,凈減少200萬人左右,到2050年大概要凈減少1000萬人,這是大的趨勢。
這種大趨勢很難改變。重要原因是中國的少子化趨勢依然在繼續,而且少子化不是中國獨有,全世界都在經歷少子化過程。長壽化和少子化是人類共同的前景。
全球來看,就少子化而言,實際上在工業革命之前,人類就已經達到了生育能力所能達到的極限。
那時候死產很多,懷孕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歷史人口學家估計可能的總和生育率水平(相當于平均每個婦女生育的孩子數)也就5-6個。工業革命之后,伴隨醫療、科技、生存環境的改善,人類一直維持較高的生育率水平,20世紀中期曾達到6-7個,之后開始進入下降通道,目前全球的平均生育率水平已經降至不足2.3,直逼更替生育水平。近70年左右的時間,人類的生育率水平下降了一半以上。
從長壽化來說,工業革命以前,人類的平均預期壽命大概只有30歲。工業革命之后,人類的壽命直線上升,全世界平均壽命在去年增加到73.3歲,已經進入長壽化時代。工業革命以來的近200年時間,人類的壽命延長了一倍以上。
總之,人類壽命延長了一倍以上,生孩子卻減少了一半以上,少子化和長壽化是全人類的共同特點。
再看中國,我用了一個比喻:如果把人口轉變比作一個賽道的話,所有國家和地區的終點是一致的——少子、長壽,這是共性;個性則是每一個國家和地區在賽道上的起步時間早晚有別,行進速度快慢有差。而中國最大的個性就是急和快。新中國成立以前,中國的預期壽命是35歲,現在我們的預期壽命是78.2歲,翻了一倍多。新中國成立的早期階段,我國的平均生育率水平是6個孩子以上,2020年降到1.3,近幾年還在下降。無論與發達國家比較,還是與發展中國家比較,我國生育率和死亡率下降的速度和程度,都呈現出又急又快的典型特點。
資料圖新華社
觀察者網:您提供的數字應該還是全國平均,如果分地區來看,比如在上海等超大城市,總和生育率已跌破1。
原新:沒錯。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全國平均生育率水平是1.3,比較溫和一點;根據WPP-2024公布的數據,聯合國估算的2023年我國的總和生育率是0.999,也就是1。2020年人口普查降到了1.3,就是超低生育率水平的閾值。近三年還在繼續下降。
往后展望,這種少子化和長壽化的過程還會繼續加劇。
根據WPP-2024年的最新中方案預測假設,2035年我國的總和生育率有可能回升到1.10,2050年升到1.18。同時,預期壽命會從現在的78.6歲到2035年達到80.8歲,到2050年增加至83.4歲。
一個國家達到或低于1.3的總和生育率,就意味著進入超低生育率(lowest low fertility)的行列。按照聯合國的預測,從現在到本世紀中期,我國人口都會在超低生育率的環境下運行,也就是說少子化會繼續加劇,長壽化還會延續。而這兩件事放在一塊,在數量上表現出來的是人口負增長加快,在結構上表現的是人口老齡化加劇。
2021年,我國總人口達到14.13億人的峰值,2023年為14.10億人。根據聯合國WPP-2024中方案預測,到2035年我國總人口會降到13.76億人,2050年降到12.65億人,與2000年總人口相等。從年齡結構來看,0-14歲的少年兒童人口會從2023年2.31億人減少到2050年的1.26億人,即在現在基礎上凈減少1億人,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從現在的8.82億人,減少到2035年的8.25億人,到2050年降至6.40億人。
2023年國家統計局公布老年人口數量是2.97億,到2033年會突破4億人,到2050年則達到5億人,到2054年會達到最高峰值5.13億人。
在此情形下,人口老齡化的程度會如何呢?2023年是21.1%,2035年將超過30%。一般我們認為超過20%是中度老齡社會,超過30%是重度老齡社會,超過40%為超級老齡社會,中國到2051年會達到40%,進入超級老齡社會。
再往前看,到本世紀70年代中期(2074年),中國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會超過50%,也就是總人口中有一半是老年人口,這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今天,被認為人口老齡化最嚴重的日本,根據日本統計廳的資料,2023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為4373萬人,占總人口的35.2%。也就是說,中國在本世紀40年代之后遇到的人口老齡化情形,在當今世界無實證可循,無先例可循,前無來者,一切都是新生事物,必須高度重視。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吳煜 
-
拼多多陳磊:未來利潤將逐步進入下降趨勢,這是長期健康必要的代價
2024-08-26 20:44 觀網財經-互聯網 -
臺灣著名餐飲品牌鼎泰豐關閉14家門店,退出北京等市場
2024-08-26 18:24 -
英偉達、谷歌、AMD等美日企業,巨額投資中國臺灣
2024-08-26 17:52 觀網財經-科創 -
滴滴智駕座艙業務也要被賣了?
2024-08-26 17:43 -
趙昌文:從數據所有權到數字稅,中國能做哪些創新?
2024-08-26 17:29 -
工信部無線充電新規9月1號實施,iPhone充電功率被砍一刀?
2024-08-26 17:11 -
臺積電:獲中國大陸和日本巨額補貼
2024-08-26 17:05 觀網財經-科創 -
財政部:前7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5663億元
2024-08-26 11:59 觀網財經-宏觀 -
IBM中國研發部門關閉波及上千人?公司回應
2024-08-26 11:26 觀網財經-海外 -
房屋養老金公共賬戶資金來自哪里?
2024-08-26 10:52 觀網財經-房產 -
“房屋養老金”引熱議,錢從哪來?
2024-08-25 17:56 中國房市 -
吳清:希望機構投資者繼續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堅持長期主義
2024-08-25 17:56 金融觀察 -
每件商品最高補貼2000元!第二輪家電以舊換新實施細則發布
2024-08-25 17:31 觀網財經-消費 -
東方甄選財報:GMV同比上漲43%,董宇輝分1.29億
2024-08-25 11:11 觀網財經-互聯網 -
即將IPO,榮耀獲中國移動投資
2024-08-25 10:06 觀網財經-科創 -
阿里史詩級時刻?新增香港為主要上市地
2024-08-23 22:25 觀網財經-互聯網 -
金融監管總局:擬規定網絡小額貸公司對單戶用于消費貸余額不得超20萬
2024-08-23 20:50 金融觀察 -
鄭柵潔主持民企座談會,賽力斯、傳音等參加
2024-08-23 20:50 -
上海叫停房貸“返點” ,存量業務需7日內整改完成
2024-08-23 20:50 金融觀察 -
富士康董事長:若印度產iPhone良率僅50%,早就撤了
2024-08-23 18:30 觀網財經-科創
相關推薦 -
以軍空襲黎首都,真主黨高級指揮官喪生 評論 30以色列至少籌劃了15年,美國不愿用是怕傷及無辜? 評論 225中日就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問題達成共識 評論 347“英國工黨政府希望與中國恢復戰略對話” 評論 143最新聞 Hot
-
以軍空襲黎首都,真主黨高級指揮官喪生
-
以色列至少籌劃了15年,美國不愿用是怕傷及無辜?
-
“爆炸前幾小時真主黨仍在分發尋呼機,他們都檢測過”
-
“把俄羅斯踢出五常!”美國務院:整點現實的...
-
“我要是輸了,得賴猶太裔,民主黨給他們下咒了”
-
第二位!被英國政府提前釋放的囚犯,48小時后因相同罪名再次入獄
-
委反對派領導人簽字承認馬杜羅,“被逼”還是“投降”?
-
中日就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問題達成共識
-
“英國工黨政府希望與中國恢復戰略對話”
-
美媒潑臟水:要是中俄引爆電子設備…
-
近岸外包,在東歐再造一個“中國”?
-
她直說了:從未是朋友,再也不合作
-
卸任在即,他仍叫囂:對華,不能犯對俄同樣的錯誤
-
中國對美國玉米沒興趣了?
-
“拜登政府無望實現加沙停火”
-
美軍中導還要留在菲律賓,菲高官揚言:想讓中國“夜不能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