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之:災情與選情——德國西部特大洪水引發的思考
最后更新: 2021-07-23 07:31:59【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揚之】
小河彎彎繞山走,青巒翠林藏小樓。這是德國西部艾費爾(Eifel)地區最典型的景致。
受德國中部山脈地勢的影響,加上處于大西洋溫濕氣候帶,該地區相對濕潤,眾多支流分別匯入東部和西部的干流萊茵河(Rhein)和馬斯河(Maas)。
可就是這“依山傍水,得天獨厚”的旅游休閑好去處,一周前遭到“突如其來”的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的襲擊。
轉眼間,美景不再,狼藉一片,水電中斷,家園盡毀,上百人死亡,數百人失蹤,受傷者眾多。
洪水無情,人間有情。災情發生后,來自全國各地的救援力量(消防、技術救援組織、警察、軍隊、教會和自愿者)紛紛趕來災區救險,幫助災民清障排水除污。
目前,不僅北威州(Nordrhein-Westfalen)和萊普州(Rheinland-Pfalz)受災,巴伐利亞南部和德國東部,還有周邊的奧地利、比利時、荷蘭等鄰國,也爆發了程度不同的洪水。遠在東亞的中國呼倫貝爾地區、鄭州地區也出現了相當嚴重的災情。
央視新聞7月16日報道
傷者可以痊愈,人死不能復生。善后處理牽扯方方面面,基礎設施的修復耗時很長,單憑地方的力量難以完成這些目標。為此,州級和聯邦政府已表示將迅速撥放救災款項,動員各方力量協調救災工作。
本周三,德國政府批準了對災區的緊急救助:從聯邦預算中撥出兩億歐元作為首款。受災各州還將提供同等數量的款項。但是,也有人質疑救災款是否能及時到位,因為新冠疫情期間政府答應的紓困款項有的至今都沒見影。
鑒于新冠疫情期間國家防控措施中出現的不少漏洞,這場水災后也有聲音對德國的“災情預警體系”提出了質疑:這場洪水只是“天災”?還是也包括“人禍”?
同時,人們也開始反思氣候變化帶來的種種后果。科學家、環保人士多年來一直在敲警鐘,但災難不到眼前,人們似乎還不能真正重視起來。
與氣候變化的關系
水災發生后,災民和救援人員首先考慮的未必是“自然災害與氣候變化之間的關系”等類問題,而是如何渡過眼下的難關。畢竟,在水電通訊大部分中斷的情況下,最需解決的是如何保障基本生活的需求。
被洪水沖刷得“一貧如洗”的災民不得不去政府門前排長隊,領取每人200歐元的應急款。面對滿目瘡痍的現實,他們最焦慮的是“今后怎么辦”這個問題。
政治家的反應很“迅速”:迅速保證提供援助,迅速指定氣候變化是災難的“罪魁禍首”。北威州州長、聯盟黨總理候選人拉舍特(Armin Laschet)和巴伐利亞州長、基社盟主席索德爾(Markus S?der)在第一時間就表示,環保是絕對的“當務之急”。
提醒環保的重要性本身沒毛病,但面對“傾家蕩產”的災民談論這個相對“抽象”的話題,難免有大選前與環保黨“綠黨”爭奪話題之嫌。
也有一些政黨和政治家認為,發生“天災”更多與大自然本身有關,難以人為地去阻止或改變。德國選項黨(AfD)主席默爾滕(J?rg Meuthen)上周末接受采訪時,依然覺得很難確切證明大自然的變化是人能影響的。
面對同一部白紙黑字的《圣經》或《古蘭經》,人們會有不同的領悟,解讀出不同的涵義;面對各種自然現象,人們同樣可能得出不同的結論。
那么,水災頻發與氣候變化有關嗎?很多科學家的回答是肯定的。
以這次發生在德國西部兩州百年不遇的水災為例:
根據德國氣象局的解釋,這次的“傾盆大雨”之所以集中在德國西部,是因為低氣壓區在一段時間內被周圍的高氣壓區死死“裹住”了(festgefressen),致使大量濕氣無法散化,只能“就地解決”,一泄為快。同理,如果高氣壓被周圍低氣壓“鎖住”,則會出現高溫和干旱。
資料圖來源:德媒
波茨坦氣候后果研究院(Potsdam-Institut für Klimafolgenforschung)的專家霍夫曼(Peter Hoffmann)指出,氣候變暖在兩個方面對近年來頻繁出現的這“款”氣候現象產生了影響:1)高溫導致更多水氣蒸發,變暖的大氣層濕度增加,結果就是降雨量的增大。2)我們在這次水災中觀察到的 “一種氣象久駐一地”的現象,是大氣層變暖“不均勻”所致,也就是說,兩極的變暖高于赤道地區。
他繼續解釋說,本來,兩極和赤道的溫差很大,如今,隨著氣候變暖,這個差距正在不斷縮小,造成北半球高空的所謂“高速氣流帶”(Jetstream)內空氣移動速度放緩,形成一種氣象在某地區上空“駐足不走”的現象。
換而言之,問題并不在于“氣象”(如雨云等)本身,而是它在一個區域“停留過久”。所以,過去幾年的雨水總量雖然變化不大,但集中降雨的頻率卻提高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區域的地形和土壤以及排水系統不利于迅速吸收和排放雨水,或者市政建設中對泄洪設施的重視不足,加上預警系統的效果欠佳,災難發生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
由此可見,氣候變暖是惡劣天氣頻發的一個重要原因,而氣候變暖的產生已被證明與人有關。
據“德國之聲”報道,萊比錫大學的氣象學家克瓦斯(Johannes Quaas)表示,德國作為工業國家,其氣候變暖的速度比全球整體水平高兩倍。這就意味著,德國現在出現暴雨天氣的概率要比十九世紀高20%,比四十年前高10%。他說:“只要我們不斷地排放二氧化碳,我們可能就會不斷經歷這種暴雨天氣。”
所以,我們正在經歷的這些自然災難是人的生活方式與大自然的變化綜合作用的結果。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泠 
-
美國新增確診52677例、死亡291例
2021-07-23 07:27 新冠肺炎抗疫戰 -
南非:騷亂已致337人死亡
2021-07-23 07:01 -
美國前駐俄大使:試圖離間中俄是白費功夫
2021-07-22 22:48 中俄關系 -
罕見!土耳其遭到五常一致譴責
2021-07-22 21:33 -
菲媒咬定中國在南海“非法采油”,遭菲總統府打臉
2021-07-22 18:51 -
外國網友:中國偷竊美國技術!哦等等,美國沒有
2021-07-22 18:30 科技前沿 -
普京就河南嚴重內澇致慰問電,中方:衷心感謝
2021-07-22 18:12 河南暴雨 -
東京都今日疫情:新增1979例,連續兩天破紀錄
2021-07-22 17:20 東京奧運會 -
東奧開幕前一天,沒導演了…
2021-07-22 17:08 東京奧運會 -
外交部:30國領導人已公開接種中國疫苗
2021-07-22 16:37 新冠肺炎抗疫戰 -
菅義偉:日本舉辦奧運是安全的,你看英國不也…
2021-07-22 16:23 東京奧運會 -
日本公布5個疫苗護照適用國,沒有中美
2021-07-22 16:21 日本 -
王毅:敘利亞老百姓因制裁為大餅發愁時,有些國家卻大談人權
2021-07-22 16:13 敘利亞內戰 -
小薩馬蘭奇期待北京冬奧,日網民酸了
2021-07-22 15:54 東京奧運會 -
商務部:下半年外貿增速將有所回落
2021-07-22 15:26 中國經濟 -
英國央行不還黃金,委內瑞拉:準備戰斗
2021-07-22 15:15 不列顛 -
他又挑事:我們都能跟俄羅斯合作,中國卻“不透明”
2021-07-22 15:02 航空航天 -
三方“各有小九九”,韓國避談中國
2021-07-22 14:34 中美關系 -
美國務院聲稱:她將“從實力的地位出發”與中方談
2021-07-22 14:30 中美關系
相關推薦 -
外媒緊盯:中方又要出手? 評論 18馬上走人了,還要對中國無人機動手 評論 97促消費為什么沒有起色?這與搞創新不矛盾 評論 175中國首次實現!“領先馬斯克的星鏈” 評論 29215死!新年首日,“恐襲”疑云籠罩美國 評論 174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