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隊伍永遠向太陽:建軍90周年主題展覽新鮮印象
關鍵字: 魚雷艇上游功臣號英雄艦艇和火箭軍裝備同臺展示的陸軍裝備雖然并沒有包含99A主戰坦克以及新型輕型坦克等最新型號,但集體公開的型號名稱仍有不少亮點。例如首次官方確認了兩種底盤(履帶式/卡車式)的模塊化40管122mm火箭炮的型號都是11式,長期被誤稱為05A式的120mm輪式迫榴炮的正式型號應當是10式等等。
相形之下,海空軍的模型展示較為保守,均為之前已經曝光的型號,而且雖然模型質量相對之前的展示有提高——但細看之下在場大部分艦艇模型多少有些細節問題,例如艦艇模型仍然存在比例不統一的情況,這導致現場一些人誤以為071型綜合登陸艦的尺寸不過和052C/D型驅逐艦相當。另外早在“太陽展1.0”中就已曝光的第二代核潛艇模型也并沒有在“2.0”中出現。
遼寧艦模型是海軍裝備展示的核心
剩下值得注意的也就是那個不停滾動播放我軍新型裝備畫面的屏幕了,盡管基本都是《軍事報道》出現過的鏡頭,不過也都是絕對的無碼無水印原畫,我都后悔是不是該帶個U盤過去了。而且里面首次出現了殲-20首架原型機2001號機首飛時的官方拍攝視角,倒也值得多等片刻。
展區出口處有好幾本留言板,匆匆寫下“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之后,我折回左邊,從人民解放軍進駐香港澳門展區開始了回溯歷史長河之旅。在1989-2004年的軍隊建設成果展示區徜徉半天之后發現,我這種無心插柳之舉反倒也能感受當初“軍隊要忍耐”的韜光養晦時期的不易:面對軍事斗爭準備的強大壓力和有限的經費,裝備水平已經嚴重落后的軍隊只能依靠各種土法上馬勉力保持戰斗力。
“以劣勝優三兩招”
原廣州軍區的城市作戰演練,結合街景上的繁體字,此圖背景值得玩味
想起最近看過的一本資料上講述,無論是1981年華北大演習還是1996年的聯合-96演習,相關單位都得靠“拆東墻補西墻”的辦法才能保證參演空軍部隊的正常出動和彈藥供給,大部分空軍主戰武器的可靠性和完好率都長期低到今天的軍迷們難以想象的地步。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下,當時的軍委領導集體在進行軍事斗爭準備的同時,還要帶領人民軍隊克服難關不斷開創新局面,剛才在現役武器裝備模型展區感受到的“習以為常”,哪一個不是用從當年到現在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換來的呢?
兩年后,“軍隊一律不得經商”
初具雛形的紅藍對抗
兩山輪戰時期駐守貓耳洞的解放軍戰士,注意他手中加裝消聲消焰裝置的56式沖鋒槍
穿過紀念偉大的“兩彈一星”精神的主題展區之后,已經能感受到前面等著我的將是三年艱苦卓絕的抗美援朝和二十二年不屈不撓的武裝斗爭的硝煙往事。從1955年首次授銜時為開國元勛配發的華麗精致的55式禮服常服看到紅軍長征抵達陜北時穿的縷衣草履,從黃土嶺戰斗擊斃阿部規秀的八路軍兵工廠造迫擊炮回溯到九十年前南昌城頭朱總司令用過的毛瑟手槍,接著就從正經的參觀入口——也就是從那個巨大的八一紅星邊上走出來,正好回到了軍博正廳門口的漢白玉毛主席像面前。
在這張反映1952年的軍隊文化教育展覽照片中,不僅有我軍裝備的IS-2M、T-34/85坦克,還有P-82“雙野馬”戰斗機、H-5直升機、M4坦克等美式裝備
這里是此次建軍90周年展覽正經的入口,也是我的出口
整修前,軍博正廳一樓的陳列方式是沿中軸線,也就是觀眾通道兩側對稱擺放軍機和坦克——沒去過的可以想想朝鮮人民軍中央革命武力陳列館的造型。而整修一新的軍博正廳里除了穿插在廊柱之間的“海鷹”/“上游”海防導彈,兩艘功勛小艇以及部分艦用槍炮和魚雷點綴兩邊之外,主要空間都留給了各型軍機。
海鷹-3超音速岸艦導彈(出口型為C301),沒有裝備部隊,展示時去掉了火箭助推器
- 原標題:我們的隊伍永遠向太陽:建軍90周年主題展覽新鮮印象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荀越
-
為避免海外“相殘”,這些中企正在行動起來 評論 34涉華問題,歐洲三大芯片商罕見集體發聲 評論 110特朗普又要退?“大家都看向中國” 評論 141“共和黨拿下眾院,特朗普將擁有超級執政權力” 評論 208“特朗普還沒上任,美國在這里已落了下風” 評論 71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