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實:“從中國回來后,我再也不相信美國主流媒體了”
關鍵字: 美國美國人中國中國文化中國對外宣傳【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徐實】
近年來,中國的迅速發展使許多在美國求學和工作的中國人,都能感受到祖國強大所帶來的發展機遇。特別是最近幾年,帶著一身本領回國發展的技術人才也越來越多,尚在美國的人才也多在瞄著國內的機會。然而許多美國民眾對中國的了解卻仍處于較為樸素的認知階段,甚至在“中國威脅論”和“中國崩潰論”之間搖擺不定、存在嚴重的認知分裂。這種粗糙且非健康的認識往往讓身在美國的華僑們啼笑皆非,但這也反映出一個嚴肅的問題——中國的對外宣傳尚不足以讓美國民眾產生對中國的客觀認識,公共外交任重道遠。
我國對外宣傳和公共外交早些年因為受制于物質條件而顯得薄弱。中國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都是低收入國家,難以在這些領域投入大量資源。我國外宣工作的早期嘗試,應該算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英語廣播,以及央視英文頻道的電視節目。現在很少有美國人以短波廣播作為接收信息的主要方式,英語廣播就不作討論了。把中國新聞編排成英語節目播放出去,其實幾乎沒有宣傳效果。
究其原因,這種新聞形式與美國民眾的文化習慣不甚相符。美國社會長期受到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的影響,這二者都屬于資產階級政治學的范疇,都存在對政府的不信任、認為強大的政府必然妨礙公民權利。所以,即使美國政府的一些官方宣傳也會在美國社會遭遇抵觸情緒,奧巴馬醫改就曾被罵得狗血噴頭。美國歷史上沒有儒家道統,也不曾出現毛澤東時代那樣擁有極高威望的政府,所以美國民眾對于官方宣傳往往抱有一定程度的疑慮心理。把中國的官方新聞硬搬到美國來,自然收效甚微。
后來,外宣工作也開始嘗試一些新形式。例如,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的大屏幕上滾動播放中國的國家形象宣傳片,成為2011年的一條新聞。國家形象宣傳片應當一分為二的來看,一方面,“有”確實比“沒有”要好,至少它將美國主流媒體編織的“偏見之幕”撕開一條縫,讓一些美國民眾對中國多少產生一點好奇心;另一方面,它的作用實在有限,因為宣傳片并不貼近生活,受眾會懷疑這是選擇性地剪輯中國最為光鮮亮麗的一面。
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在紐約時代廣場播放
再后來,又有許多文藝團體陸續赴美演出,從梅葆玖等京劇名角到宋祖英等歌唱家的演唱會,我都曾去捧場。客觀地說,這類文藝演出對華僑華人群體有一點點效果,但是對美國主流社會幾乎沒有影響力。而且,舉辦文藝演出的投入不菲,從商業角度來說連成本都很難收回來。所以,近年來中國官方文藝團體赴美演出有減少的趨勢。
而且,無論是播放宣傳片,還是舉辦文藝演出,傳播形式都存在缺乏連貫性。曇花一現,過后人們也就忘了。反觀CNN等美國主流媒體,其強項就在于其宣傳的連貫性。他們在對國內外不少重要事件的報道上時而強行創造“新聞場”,時而用暗箭掩護明槍打擦邊球,皆是他們的慣常手段。被“通俄門”等一系列謠言纏身的特朗普總統就恨不得把CNN手撕了。
想釣魚,就得先弄清魚想吃什么。搞宣傳,就該先了解受眾的特點和喜好。仍以CNN為例,該機構習慣游走在新聞媒體倫理所許可的邊緣地帶,深諳誘導受眾的修辭之術,這讓一些政治分辨力較差的美國民眾也被動地成為了“受害者”,不少常看CNN的美國觀眾連美國的北約盟友也不放在眼里。然而,在外宣工作中直接去挑戰這種觀念,倒真不是明智的做法。“美國之音”幾十年如一日地宣傳“中國政治制度非常落后”,又有多少效果呢?
美國民眾深受實用主義價值觀的影響,對意識形態爭論大多以旁觀者的身份出現,但是他們特別在乎與切身利益相關的事情——這其實是外宣工作最有價值的切入點:應當真實地介紹中國社會建設的具體成就,以及中國老百姓生活水平的迅速改善。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美國經濟發展停滯,兩極分化加劇,而普通民眾的生活沒有改善。在這種歷史背景下,正面宣傳中國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的努力,就很容易引起美國民眾的共鳴,使他們對中國產生好感乃至認同。
我曾與許多美國民眾廣泛交流與中國相關的話題,根據我的經驗,美國民眾最感興趣的民生領域包括以下這些:
教育資源
談到中國的高等教育,我的美國朋友都對中國表示欽佩。他們羨慕的是,在中國讀頂尖大學不至于給家庭造成嚴重的經濟負擔,也不會背負一屁股學生貸款;更不會出現頂尖高校因為學生家貧就不予錄取的狀況。
中國大學的性能價格比遠高于同等美國大學。例如,清華大學和斯坦福大學大致對等。清華大學每年學費5000元,食宿費用約8000元;斯坦福大學每年學費4.8萬美元,食宿費用至少2萬美元。在本科學到的東西差不多的前提下,讀斯坦福大學的成本是讀清華大學的35.6倍。
在許多國人整日鼓吹“美國教育就是好”的時候,許多美國民眾反而羨慕中國高等教育的機會公平,以及政府對于高等教育的大力支持。2016年美國高校畢業生平均背負37172美元的學生貸款【1】,“讀書致貧”的現象愈發突出。
每當我說起這些,美國朋友都紛紛表示,美國分配高等教育資源的方式是錯誤的。他們認為高昂的大學學費使得美國年輕人很難實現翻盤、階級固化越演越烈,而中國比較公平的高等教育卻能夠為國家源源不斷地輸送人才,長此以往美國的發展將受到負面影響。
男女平等
國內某些天天追美劇的年輕人產生了對美國社會過于美好的想象。事實上,美國的男女平等程度并沒有想象得那么好。男女同工不同酬在美國職場是常見現象,只不過資產階級的管理學發明了所謂的“秘密薪酬制度”和“個性化薪酬制度”,巧妙地掩蓋了這一現象,秘密薪酬制度的主要作用其實就是防止勞動者集體維權。而在中國,至少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不存在男女同工不同酬的問題。
讓美國民眾印象尤其深刻的,是中國男人在家庭生活中的勤勞。早在我讀博士的時候,每當我聊起烹飪,我的美國朋友都感到非常驚奇。通過進一步交流,我得知在傳統的美國家庭中,男人一般不下廚房。光是“很多中國男人在家做飯”這一事實,就已經讓美國女性朋友們驚訝不已。后來我又向她們解釋,古代中國其實是男尊女卑,因為中國經歷了20世紀的社會主義革命,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才實現了遠超亞洲其他國家的男女平等;中國婦女的勞動參與率世界最高,在家庭中也很有地位。美國女性朋友們紛紛表示,頭一次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這么牛逼的執政黨,回頭要好好跟男朋友/老公講一講。其實,生活細節遠比照本宣科的政治宣傳更有感染力。
對于廣大中國家庭來說,大老爺們下廚做個飯是稀松平常的事,疼老婆的男人才有水平。然而大家可能沒有意識到,這種觀念其實是20世紀中國革命成功之后,才被“植入”中國社會的。中國的男女平等程度遠超其他亞洲國家,甚至讓美國女性也感到羨慕和驚訝。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小婷
-
“中俄關系是維護世界穩定的重要因素” 評論 13“形勢十分嚴峻”,洛杉磯奧運會危? 評論 126TikTok案,能指望特朗普嗎? 評論 108腦機接口競賽:又一場典型的中美模式較量 評論 24看待中企出海,不能停留在能否守住“世界工廠”的層次 評論 109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