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陳品:聽起來嗲嗲的臺灣腔恐怕要失傳了
關鍵字: 臺灣腔閩南語“國語”普通話“說國語運動”二二八事件民進黨“說國語運動”
1946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設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要求學校勿再使用日語作為教授語言。到了1951年,臺灣省政府教育廳針對中等學校提出,禁止以日語及方言作為教授語言的行政命令,就是為了消除日據(jù)時期表面上教授漢文、骨子里宣傳皇民思想的不良影響。由此看來,國府光復臺灣后大力推動以漢語為“國語”的教育,相當有必要。
1947年10月3日,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發(fā)起全省不說日語簽名運動
舉例來說,如今已成國民黨“原罪”的“二二八事件”,當事人林江邁的女兒林明珠認為,“二二八事件”根本不是從查緝私煙而起,更非所謂“外省人欺壓本省人”,純粹是出自語言溝通不良所產(chǎn)生的糾紛。
林明珠說,1947年2月27日當晚,她和母親在臺北市大稻埕天馬茶房附近賣煙,當時有位士兵來向她買煙,直接拿了香煙后隨即點煙才問了價格,士兵用普通話問“多少錢?”并準備掏錢,當時9歲的她只會閩南語和日語,完全聽不懂士兵的詢價,加上一旁的地痞流氓鼓噪稱士兵不想付錢、想抽免費的煙,此時周圍的人一擁而上想為她討公道,士兵見情況漸趨混亂,想掏槍嚇阻群眾,誰知槍管剛好頂?shù)角榧敝聛碚遗畠旱牧纸~,頓時血流如柱,圍觀群眾見發(fā)生流血事件,情緒更加激動,有人大喊“阿山仔(外省人),打人喔!”綜上所述,“二二八事件”就是由雙方語言溝通不良釀成的悲劇。
二二八事件
有了二二八事件的前車之鑒,還原當時歷史時空背景,當時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國民政府的統(tǒng)治之下,既然兩岸同屬一個國家,推動使用同樣一種官方語言(國語/漢語)完全合理,也是國家統(tǒng)一的象征,如今跳出來批評當年國語文政策者,多采全盤否定的態(tài)度,完全不以實際情況出發(fā),不知是何心態(tài)?
當時臺灣省政府推行“說國語運動”,口號是:“語言不統(tǒng)一,影響民族團結(jié)”,強調(diào)說“國語”才是愛國,在學校老師授課,還有師生、學生之間交談都必須使用“國語”,再加上電影院禁播方言、外語電影,并上街倡導大家說“國語”。
國民黨在臺灣推行“說國語運動”
到了1973年,國民黨當局核定臺灣省各縣市《國語推行指導委員會組織章程》,臺灣教育主管部門則頒布更為激進的《國語推行辦法》,要求所有教育單位,下至小學每一個班級內(nèi)都要設立“國語推行委員會”,嚴格禁止使用方言(包括外省各地方言、閩南語、客家語及原住民族語),若不小心講了方言者,就會被處以罰款、體罰、掛著寫有“我不說方言”的紙牌示眾一天等懲罰。
除了在基礎教育階段限制使用方言,國民黨當局還把“說國語”與愛國、支持當局劃上等號。1977年,臺灣省政府函授各教育單位,表示“國歌、國語代表國家精神”,當時的兒童生活公約守則第一條就是“我要說國語,愛國家”。如此便塑造出一種詭異的意識:說國語等于支持當局、說方言就是反對當局。當“說國語”和“禁說方言”上升到政治正確的高度時,個人的言論自由就被行政命令所凌駕,當年的噤若寒蟬,也成為國民黨威權(quán)解體之后的反撲動力,也就是當下呼吁“語言平權(quán)”的主因。
然而平心而論,“說國語運動”的推廣,讓普通話在臺灣普及,更有利于各地民眾尤其是加強了兩岸之間的交流。今天的臺灣人和大陸人能夠無障礙的交流,和大家“書同文、語同音”密不可分。
閩南語并不存在立即失傳的危機
部分“本土化”意識較強的人士以為,既然是日本人統(tǒng)治,臺人在公領域被要求講日語是很普遍的現(xiàn)象,同時又保留在私領域得以講母語的權(quán)利,認為上述就是日據(jù)時代語言政策的全貌;既然日本人離開了,母語就應該彌補空缺,從此“當家作主”。而臺灣的族群結(jié)構(gòu),又是以漢人占大多數(shù)(將近98%),其中閩南語族群占到73%以上,客家語人口約12%上下,臺灣光復后從中國大陸各省來臺者約占13%,原住民族僅僅1.7%而已。
不過,就在今年7月23日舉行的最后一場公聽會上,臺灣文化部門負責人鄭麗君卻表示,將編列預算優(yōu)先籌辦“臺語頻道”、“臺語節(jié)目”,訂定“臺語”及“臺灣手語復振辦法”,甚至研擬將把“臺灣手語”也納為官方語言,并要求語言文化的尊重“多元”。
搞了半天,原來民進黨口口聲聲要推動所謂的“語言平權(quán)”,首先就是以“閩南語”做為“臺語”,以閩南語族裔的人口優(yōu)勢地位以大欺小,迫使客家族群、原住民和新移民接受這個“使用閩南語人數(shù)比你們多”的現(xiàn)實,無疑是種“文化霸權(quán)”的展現(xiàn)。其次,把“臺灣閩南語”當做“臺語”,也就是企圖切割開臺灣與大陸,甚至是臺灣—閩南之間的連結(jié),此后臺灣是臺灣、閩南是閩南,偷換概念,將“去中國化”暗度陳倉。再者,想推行新政策也要配合實際情況。現(xiàn)實就是,雖然目前三十歲以下的臺灣民眾已經(jīng)很少人能用流利的閩南語交談,但更高年齡層的通行程度卻很高,以習慣操閩南語人口占臺灣總?cè)丝诘谋壤懈撸瑳]有立即失傳的危機。
以筆者為例,雖然我的雙親都是本省籍,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父母雙方的親戚,彼此都以閩南語交談,但轉(zhuǎn)頭和我交談時全都使用“國語”,所以筆者的母語就只有“國語”一種,說閩南語是我成年之后才逐漸習得的能力。若依照民進黨的邏輯推動說母語,那我說著以“國語”為主的母語,實乃天經(jīng)地義。
現(xiàn)今后現(xiàn)代主義當?shù)溃灰暈闄?quán)威的傳統(tǒng)價值觀紛紛遭到多元解構(gòu)或重新檢視、批判。過去國民黨“戒嚴”時期的國語文教育,雖然以過于強勢、激進的方式,壓制特定族群的語言,但放在當時的時空環(huán)境下,卻是出于臺灣民眾盡快在文化上與祖國統(tǒng)一的期望。
而今民進黨當局欲弱化現(xiàn)代漢語的地位,獨尊閩南語,對客家族群來說,是“大閩南沙文主義”;對原住民來說,亦是“大漢族沙文主義”。況且如果要以臺灣閩南語作為“國家語言”,那么基于所謂“語言平權(quán)”的概念,臺灣閩南語是要以泉州腔、還是以漳州腔為基礎呢?又或者客家語有四縣腔、海陸豐腔、大埔腔、饒平腔、詔安腔在臺較流行,要以哪個腔調(diào)為標準?再加上原住民族語(迄今有16族),那臺灣的“國家語言”,將會達到23種之多,但迄今世界上還沒有哪個國家/地區(qū)有如此之多的官方語言。
說到底,閩南語并非立即需要保護的瀕危語種,但愿臺灣當局能理性意識到,要維持文化多樣性,延續(xù)客家語、原住民的族語才是最為刻不容緩的任務,而不是只弱化現(xiàn)代漢語就能達到多元文化的目標。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文章內(nèi)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wǎng)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zhuǎn)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小婷
-
被當面打臉,日鐵急了 評論 39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zhì)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xiàn)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fā)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diào)”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fā)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