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凱文:印度經濟要趕超中國,最大阻礙竟然是他?
關鍵字: 印度印度經濟中印競爭莫迪莫迪改革【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凱文】
印度和中國之間的“龍象之爭”一直是媒體津津樂道的話題,最近大家都在討論的是印度經濟年增長率超過中國,印度趕上中國似乎指日可待。那么,真相到底如何?
2月1日,印度財政部部長阿倫·賈伊特利向議會提交了2018-2019年度財政預算提案。新財年預算中,中央政府總支出將超過24.4萬億盧比,財政赤字目標被設定為GDP的3.3%,高于其之前定下的3%的目標。盡管政府預算中對農業、基建和社會領域的投資承諾為印度中長期的經濟發展注入了動力,但意外上調的赤字水平卻再一次引發了市場對印度政府財政狀況的擔憂。
早在2013年,經濟學人雜志曾發文質疑印度政府的償債能力。彼時,印度中央政府財政赤字占全國GDP的5%-6.5%,加上各邦政府債務,印度政府整體財政赤字達到了GDP的10%。另一方面,由于2012年印度遭遇了60年一遇的非正常季風季,經濟受到重創,GDP增速下滑至全球金融危機后的最低點(5.5%)。債務水平的上升和經濟增速的下滑一度將其主權評級推向“垃圾級”的邊緣。
然而,警醒之聲尚未落下,全球原油價格卻在一年后開啟大跌,季風季也隨之恢復正常,二者合力再次將印度經濟送上了快車道。隨著油價從2013年年初的每桶120美元跌至2014年底的每桶約50美元,印度國內的通脹水平也從10%驟降至5.8%。宏觀經濟復蘇,油價低迷,通脹平和——市場對印度政府財政狀況的擔憂一消而散,僅剩對印度未來經濟的無限憧憬。伴隨著天時地利人和,強人納倫德拉?莫迪帶著他的改革期許也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憑借國內強勁的經濟環境,莫迪開始了他大刀闊斧的經濟改革,做了很多以前“想做不敢做,想做不能做”的事。如2016年的“廢鈔令”,廢除了經濟流通中80%的現金,強勢打擊了黑錢和腐敗。又如2017年7月正式實行的商品與服務稅改革,一舉理清了印度幾十年來混亂低效的稅收體系。
除結構性改革之外,莫迪也盡力討好社會的各個群體,如提高最低糧食補貼價格來平衡廣大農民的利益,增加公務員工資以迎合公務員隊伍,為國有銀行注資以方便資本家群體等等。
一方面靠著經濟增長所帶來的稅收增加,另一方面靠著低利率環境增加負債,莫迪進行的各項經濟改革雖然為他贏得了國際社會廣泛的贊譽,頗有印度“經濟改革總設計師”之態,但種種“用錢買改革”的措施也不可避免地膨脹了印度政府的資產負債表。
有趣的是,莫迪偏偏追求“魚與熊掌可兼得”,既要用大規模財政支出來提振經濟,又想要把自己塑造成對抗財政赤字的斗士。莫迪曾在不同場合表示要致力于將財政赤字降至GDP的2.5%,并將總體債務上限設定為60%(目前為69%)。事實也確實如莫迪所愿,自2014年至2017年,印度政府財政赤字水平從4.4%下降至接近3%,經濟增速也一舉超過中國,使其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高增速低赤字,這一最令國際資本垂涎的經濟現象幫助印度股市一飛沖天。過去三年,印度SENSEX股指漲幅達85%,擠身全球表現最佳股市之一。
然而,情況從去年7月出現了細微的改變。第一個變動因子是油價。布倫特原油價格在2017年7月觸底44美元后開始快速反彈,并在2018年1月觸及3年新高71美元。油價回升所造成的負面影響首先體現在外貿進口上。根據印度商務部一月公布的最新數據,自2017年4月到2018年1月,總體貿易赤字同比增長100%,達到800億美元。僅2018年1月內,其石油、原油及制品的進口金額便同比增長42.6%,成為推動貿易赤字上升的最主要因素。貿易赤字的翻倍直接導致的便是輸入型通脹抬頭,通脹水平從去年6月的1.54%驟升至目前的5.1%。
第二個變動因子是GST稅改成效。GST稅改雖然目的在于厘清稅制并增加稅收,但實施后收到的效果卻令人大失所望。據印度財政部數據,自去年7月1日實施GST稅改后,政府每月所得稅收一路下滑,從8月的950億盧比最低下降至11月的800億,跌幅近20%。這無疑對其償債能力有極大的負面影響。
第三個變動因子是國際經濟形勢。去年12月,美國通過稅改法案,大幅削減企業稅率。這雖然極大利好美國經濟,但無疑加劇了美聯儲對未來經濟過熱的擔憂。隨著美國失業率不斷創下新低,市場廣泛猜測美聯儲將在今年加息3至4次,并完成約3800億美元的縮表計劃。無獨有偶,歐央行也宣布自今年1月起縮減每月債券購買規模至30億歐元,并有望在今年年底結束其量化寬松政策。近期,日本央行也縮減了購債規模,反映了其經濟的良好復蘇。隨著全球經濟回暖,各國央行紛紛收緊流動性閥門,利率環境開始逐步上升。
政府收入下滑,利率上升,印度債券市場首當其沖。自去年7月起,印度政府10年期國債收益率逐步上行,創下兩年新高,這無疑大幅提高了印度政府的借債成本。另外,印度債券市場的封閉體系更使得政府舉債不易。根據印度法律規定,外國投資者至多只能購買5%的政府盧比債券,這使得印度債券的購買力主要來自于國內市場。而國內市場的主要購買力,國有銀行,當下已經是債臺高筑,還等著靠政府的2.1萬億盧比注資來恢復正常運行,遑論有能力繼續購買風險不斷上升的印度國債。據印度時報報道,由于債券市場需求低迷,印度央行不得不在一個月前取消了政府最近的發債計劃。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各邦政府的大舉借債,肆意揮霍幾乎抵消了中央政府近幾年來在縮減債務規模上所付出的努力。根據印度央行數據,盡管中央政府財政赤字從2012年的占GDP5.91%下降至17年的3.5%,各邦財政赤字總和卻在這一階段由1.9%上升至3.2%。從舉債情況來看,中央政府市場借債規模在過去10年內僅增長2.5倍,而各邦政府的市場借債規模卻膨脹21倍,成為風險極大的定時炸彈。
地方債務規模的上升,一方面是各邦政府本身的收支問題,但另一方面也凸顯了印度債券市場的結構性問題。在印度,地方政府債券由印度央行舉行拍賣發行,因此等同擁有了中央政府的信用擔保。這如同歐債危機前夕,由于歐央行取代了歐元區國家自己的央行,市場便自動認為各國信用都受到歐央行的統一擔保,于是希臘國債收益率幾乎等同于德國。這使得希臘政府有能力以廉價成本大肆舉債,最終爆發危機。前世不忘,后事之師。不理清中央與地方政府的信用問題,印度各邦不斷上升的債務很可能將成為今后危機的導火線。
如果要維持縮減財政赤字的政策目標,目前擺在莫迪面前的選項無非是開源和節流。支出方面,節省工資開支,降低農業補貼,減少政府投資。但考慮到2019年即將進行的大選,莫迪政府不大可能為追求一個赤字目標而食言之前對社會各個群體許下的經濟承諾。收入方面,可行的選項包括繼續發債,加強稅收,以及變賣國有資產等。但鑒于目前債券市場環境,發債成本和難度逐漸上升。變賣國有資產,雖然簡單易行,但是杯水車薪。印度政府預計2018年通過變賣國有資產所得的收入為7250億盧比,而這僅僅是政府財政赤字的10%。唯一值得期許的似乎就剩經過適應期的GST稅收體系,但這還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來觀察。
總體來看,隨著全球利率環境的上升,印度政府的財政風險不容小覷。但好在印度經濟在近期重拾動能,上一季度增速達到7.2%,這沖淡了些許市場的擔憂。雖然經濟增速在較大程度上是政府信用的保障,但這里的前提便是經濟的高速增長。而這卻不是百分百確定的,尤其對于印度來說。眼下,油價持續復蘇,國內通脹顯著提升,貨幣貶值壓力加劇,印度央行加息幾乎毫無懸念。另外,天有不測風云,印度廣大農業賴以依靠的季風季也從來不是一個穩定的因素。如果時運不濟,油價驟漲,季風作亂,印度經濟又當如何自處?印度政府的財政又當如何自處?
當莫迪在享受天時地利而春光滿面的時候,他也應當明白“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的道理。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小婷
-
“歐洲人付錢,中國人建造,當然全歸功于中國” 評論 40直接安排10萬億元! 評論 176看完這部紀錄片,網友吵起來了 評論 137美國農民@特朗普:又我挨中國揍? 評論 124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若特朗普... 評論 144最新聞 Hot
-
看完這部紀錄片,網友吵起來了
-
“特朗普回歸,這個領域又讓中國贏一局”
-
“特朗普贏了,他們要回家了”
-
“從中國懷里拉走”?
-
美國農民@特朗普:又我挨中國揍?
-
法國外長到訪前,以色列在“法國領地”扣押兩名法國憲兵
-
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若特朗普...
-
德高官焦慮:若特朗普從烏克蘭抽身,中國就贏了
-
“特朗普真男人”“快速停火就是自殺”,他倆同時發聲
-
普京:有些人嘴上承認“一中”,身體卻不老實
-
民主黨拋棄了工人階級?白宮回應桑德斯
-
印度政府智庫:這個中國“圈子”,咱還是得加入
-
“特朗普2.0”將至,日本很揪心
-
他押注特朗普勝,將贏下近5000萬美元,竟有訣竅?
-
“助我勝選”,特朗普任命她為首位女性白宮幕僚長
-
遭外資創紀錄拋售近110億美元,印度股市大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