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海林:現在拍劇不掙錢了,好作品就出來了,但我很憂慮
最后更新: 2024-05-08 22:19:19觀察者網:說到顏值,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紅毯照片有過一個討論熱點,就是似乎我們年輕一輩的演員在顏值上反而不如40歲的中生代“能打”,尤其是女演員,似乎很少見到上一代那種“明艷大美人”型的美女了。
汪海林:對,確實有這個問題。我之前發過一個微博,就是說現在的當紅的“小花”,對男觀眾似乎沒什么吸引力了。我們以前的女明星像鞏俐,外國的索菲亞·羅蘭、夢露這樣的女明星現在看不到了。
演員周冬雨出席上海電影節開幕式紅毯(圖片來源:網絡)
這其中一方面我認為是近幾十年里女明星的標準被“互聯網審美”改造了,喜歡“白瘦幼”“制片人”,另一方面也受到西方白左政治正確的影響,比如特朗普喜歡的那種豐滿的金發大長腿美女如今被貼上了“低層次審美”的標簽,包括最近很火的“椰樹椰汁”審美,其實是挺正常的,但會被人認為“很土很俗”。
更重要的是現在好作品太少,沒有成為主流。如果大家關注的是作品,那么就不會出現那樣的藝人形象,因為演員需要進入到戲劇的形象里來,大家不會在意胖一點還是瘦一點,而是會在意你是否進入到性格的塑造里,是不是活在角色里。而現在正是因為沒有好的作品,藝人們活在了綜藝里、活在了紅毯上,曝光度高才有流量、才有商業價值,所以藝人們都太瘦了,瘦到無論是男是女,“性征”都不突出。
拍劇不掙錢了,好作品就出來了,問題出在哪?
觀察者網:最近電視劇市場出現了一些質量上乘的好劇,比如《三體》《狂飆》《漫長的季節》,您認為這些劇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未來會成為一個好的榜樣和模式被復制嗎?
汪海林:我認為出好作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現在拍劇不掙錢了。
因為反正不掙錢了,不如我拍點想拍的東西,或者說是以前太容易掙錢了,大家都把精力放在掙錢上。這幾年掙不著錢,真正創作的人反而自由一些,沒人管你了,終于可以做一點自己想做的東西。
最近,我們都在夸《漫長的季節》,但是這部好劇中間經歷了很多磨難,比如說撤資、換投資人等等,最終能堅持下來是很不容易的。最近我經常問平臺的人:“你告訴我,12集的劇怎么盈利?”(注:《漫長的季節》總共12集)因為我們國內是長劇模式,盈利就得拉長篇幅,不然廣告效應出不來,投資方往往通過做長集數、弄大體量來掙廣告。但是,你好不容易弄一個班子、編劇劇本、導演,12集3000萬成本,最后賣4000萬,刨掉發行費就掙幾百萬,基本上等于不掙錢。但是還是這波人,如果拍40集,就能掙幾千萬,這就是目前的現狀。
目前唯一的補救辦法就是以某某劇場的名義打包招商,不如這3個月某某劇場會出三部懸疑劇,一起招商。但是平均到單個劇還是不掙錢。目前依然是平臺獨大,幾大平臺沒有找到讓投資方掙錢的模式,就很難變成一個良性循環,這是我很憂慮的事。
觀察者網:美劇似乎走的就是一季10集左右的模式,但是可以持續盈利。
汪海林:是的,拿美劇《紙牌屋》做例子,它的第一季制片方掙到了7500萬美元,第二季是1.5億美元,它也就是十幾集。這就是建立了一個良性的盈利模式,我們的國產劇目前十幾集能夠盈利的模式還沒有建立起來。
美劇《紙牌屋》
有人說因為美劇有英語的全球市場,全球收費加上會員收費的模式可以盈利;但國內平臺的會員人數一直蠻高的,但為什么我們一直不能盈利?這值得我們反思。國內這幾年出的幾個好作品,包括《覺醒年代》要么掙得非常少,要么甚至賠錢。不應該是這樣的。我們這么大一個國家,這么大的市場,怎么可能不掙錢,這一點我老是想不通。
我經歷過電視劇時代,那個時代是大家都掙錢,電視臺也掙錢,制作公司也掙錢。我們不妨復盤一下當時的情況,彼時電視臺購片的時候是量力而行的,比如說我一年廣告費是10億,刨掉人員工資和運營成本,那么就只會用5、6億去買劇買版權,不可能花20億,因為我收入才10億。但到了互聯網平臺情況就不一樣了,它一年燒錢燒掉200、300億,它們是不可能根據盈利多少來買片的,但是你能掙到200、300億嗎?沒有。
這就導致一開始大家挺高興,很多制作公司也掙著了錢,因為反正你只要成本夠高,流量一做,怎么都能掙錢。后來呢,大家沒錢了,制作成本還在那里,于是平臺和制作方都沒錢了。
觀察者網:這種“大家都沒錢了”的狀態是疫情以來出現的嗎?
汪海林:是疫情之前就大面積出現了。其實疫情期間反而好了一些,因為大家沒事都在家里看劇,買了不少會員。
但是疫情給我們這個行業帶來的影響是創作的滯后。2021年我們的電影市場全球第一,今年我們的市場在放開后已經強烈反彈了,卻還是沒有超過2021年,為什么?因為疫情期間我們的創作也萎縮了。
之前我一直開玩笑說編劇覺得疫情期間開不了工,大家就投資多儲備一些劇本吧。但事實上,我身邊的編劇們的實際體驗是,不是因為疫情來了投資方就會投資劇本,而是因為影院開不了門,資方由于不能確保收益而融不到資,更不可能去投資劇本,因此疫情帶來的滯后效應最早到明年中期才能緩過來。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戴蘇越 
-
導演陳英雄出任第2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評委會主席
2024-04-29 15:18 -
網絡短劇,如何才能成為中國文化的“新質生產力”?
2024-04-26 11:58 -
知名女星演唱會全場喊退票?官方回應
2024-04-21 15:31 -
熱搜第一!黃子韜就不當言論道歉
2024-04-21 11:51 -
真相?危害社會的毒瘤——依法取締“法輪功”邪教組織25年特稿之五
2024-04-19 09:06 反邪教 -
清明假期第一天,一組數據看出行新特點
2024-04-04 12:13 -
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
2024-03-22 10:45 考古 -
民進中央:建議加大教育捐贈的稅收減免力度
2024-02-28 15:48 -
近3000件文物首次亮相!殷墟博物館新館下周開館
2024-02-19 14:05 考古 -
原來年味在這道文化大餐里……
2024-02-11 22:17 -
“苦惱的不是圖案不夠多樣,而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太過于豐富”
2024-02-11 07:27 春晚 -
“我代表泰國人民,向所有中國游客發出最誠摯的邀請”
2024-02-01 14:34 -
我“嘉”年貨帶回家,親戚家的小孩都饞哭了
2024-01-30 11:22 愛申活·暖心春 -
何立峰:通過調研認真解決上市公司發展中面臨的具體困難和問題
2024-01-29 19:00 -
書生在官場的365天,建了座“不網紅”的圖書館
2024-01-27 14:31 觀察者頭條 -
去年國外撤回大量中國學者論文,教育部:開展高校撤稿論文自查
2024-01-04 15:46 -
這次,他們要為“男聲”正名!
2023-12-29 13:03 -
破譯一個字獎10萬元的甲骨文“懸賞令”,公布第二批獲獎名單
2023-12-02 22:52 -
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統遺址考古取得新突破
2023-11-29 11:30 考古 -
7名干部集中輪訓期間到私企內部食堂違規吃喝,官方通報
2023-11-10 11:40 廉政風暴
相關推薦 -
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37“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75“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23“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54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