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滕泰、張海冰:不能用“供給側管理”代替供給側改革
關鍵字: 供給側供給側改革供給側管理經濟改革中國經濟去產能解放生產力這些所謂“過剩”產能行業的產品,居然像幾十年前供應短缺時代的產品一樣成倍暴漲,不但嚴重扭曲了市場機制和價格信號,而且還無形中造成了三個財富再分配:第一個財富再分配,是下游制造業和上游能源原材料企業之間的財富再分配,例如,今年上半年,采礦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3.4倍;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僅增長18.5%;第二個財富再分配,是中小民營企業和國有大型企業之間的財富再分配,例如,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45.8%,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僅增長14.8%;第三個財富再分配,是進口成本上升,造成國民財富向外流失。今年上半年,中國共退出煤炭產能1.11億噸,同時進口煤炭1.31億噸,同比增加2300萬噸,國內去產能的同時,國外廠商擴產并加大向中國市場出口,如印尼、澳大利亞等產煤國、產礦國對華出口明顯增加,出口價格大幅提高,也造成了中國國內財富的流失。
2016年滬深原材料價格漲跌榜中環比上升的商品共148種
對那些上述財富再分配中獲益的企業而言,從天而降的“大餡餅”對于提高企業的長期競爭力也未必是好事。每一次去產能擴大化,都造成一輪大宗商品和相關資產的價格暴漲;而每一輪暴漲和獲利者的狂歡,在扭曲市場的同時,也迅速滋生聚集了巨大的利益鏈條和相關領域的尋租機會——這對供給側改革戰略的影響和傷害也不容忽視。
除了把供給側管理當作供給側改革,一些供給側“呼吁”,也成為一些人用來代替“改革”的法寶。在一些地方和部門供給側改革的任務中,提出了不少“供給側呼吁”,如要求企業提高供給質量等。提高質量的呼吁是對的,但某些政府部門不去改革自身管理經濟的方式,只是呼吁或者要求企業提高供給質量,這實際上是為干預企業微觀經營行為留下了借口,貽誤了改革時機,延誤了改革行動。產品質量是企業經營主體的問題,選擇權在市場和消費者,政府最好不要直接干預,而應該通過深化供給側改革、理順市場機制,市場自然會淘汰那些質量差的產品,留下質量好的產品。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堅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圍繞“放、管、服”,努力減費降稅,減少行政性審批,為企業減負、松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多實實在在的成績。但是與此同時,為什么行政去產能等“供給側管理”措施、要求企業提高質量等“供給側呼吁”這樣的非改革舉措,會成為某些部門如此割舍不下的“改革”良方呢?的確有些人是真的不明白供給側改革原理,也有些人則是揣著明白裝糊涂,只喜歡用供給側管理、供給側呼吁的方式去“刀刃向外”改別人,不想“刀刃向內”改自己。
改革是針對束縛生產力的經濟體制展開的,要改政府自身管理經濟的方式,只有對體制的調整、改革,才是真正的改革。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習總書記還曾指出,“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刀刃向內、敢于自我革命,重點要破字當頭、迎難而上,根本要激發動力、讓人民群眾不斷有獲得感”。
供給側管理、供給側呼吁雖然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把供給管理、供給側呼吁當作供給側改革,不觸及經濟體制和生產關系,就轉移了改革的視線和方向。這不但給那些不想改革的人拖延改革的借口,還引起了各界對改革的疑慮,讓市場和學界認為,所謂供給側改革實際上就是政府伸手干預企業,或像某些學者所說“我們是不是遇上了一個假的供給側改革”。
三、衡量供給側改革成效的標準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無論是什么側、什么性的改革,只要不是針對經濟體制自身的改革,不是改革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部分,不改革政府管理經濟的方式并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都不是真正的改革。
試想,十年、二十年以后回頭看,后人一定會對今天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出評價:屆時評價的標準是去掉了多少煤炭、鋼鐵、水泥的產能,鐵礦石、焦煤、焦炭的價格上漲了多少?還是通過放松行政性供給約束、解除要素供給抑制,在多大程度上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正因為如此,中財辦楊偉民先生近期也明確表示,更重要的是供給側改革后面那兩個字——改革。
雖然“去產能”等供給側管理措施在合理范圍內是有積極意義的,但不能用供給管理的調控措施,代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不能用供給側“呼吁”,替代針對經濟體制的改革行動。要讓五大財富源泉充分涌流,供給側改革應以要素市場和壟斷行業的改革為主戰場,真的動奶酪,啃硬骨頭。
在以交通運輸、能源電力和金融為代表的壟斷行業,以教育、醫療為代表的民生領域,還存在相當嚴重的行政供給約束現象。壟斷和缺乏透明市場化競爭,造成國內的能源價格、物流成本和資金成本偏高。優質教育資源、醫療資源不能靠市場力量流動,社會力量辦學、辦醫還會遇到土地、資金、資質等各方面的障礙,使教育和醫療成為供給側問題突出的領域,這些都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真正的主戰場所在。
在土地、資金、勞動、管理、技術等要素市場,還存在各種制度性供給抑制。如何進一步深化戶籍和勞動人事制度改革,提高勞動供給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如何深化金融供給制度改革,減少金融抑制,提高金融供給效率,降低資金成本;如何加快土地產權制度改革,減少土地供給抑制,優化土地供給結構,降低土地和資源成本;如何深化產權改革,提高國有企業的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如何減少創新抑制,降低技術成本……如果在這些領域改革實現突破,都可以提高經濟的長期潛在增長率。
正本清源,不忘初心。只有正確認識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原理和出發點,把握住“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改革成效標準,不回避經濟體制這個根本改革對象,不斷放松行政性供給約束,解除要素供給抑制,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才能順利完成新舊動能轉換,迎來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新階段。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小婷
-
被當面打臉,日鐵急了 評論 9受中國影響,澳企要在稀土加工業務上發力了 評論 43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68“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97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