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規劃2000萬輛 新能源汽車產能已過剩十倍
關鍵字: 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本文來自中國汽車報網,記者:施蕓蕓。
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不是一個新話題,但過剩到什么程度,可能引發何種風險,還需要通過客觀數據尋求答案。
記者日前獲悉的一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有16家新企業拿到了國家發改委資質;2017年,全國新投入整車項目累計達到91個,21個省上馬了新能源汽車項目,投資規模達到5283億元;各類車企已經公開的新能源汽車產能規劃中,到2020年將超過2000萬輛。而根據此前工信部、國家發改委和科技部印發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20年,我國汽車生產將達到3000萬輛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車生產200萬輛。也就是說,目前各家車企規劃的產能總量已經達到了這一規劃的10倍之多。
?規劃產能未必能落地
針對可能引發的新能源汽車產能泡沫,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現象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規律,新興產業在快速發展期都會經歷一段時間的膨脹。根據目前我國的人口密度,汽車千人保有量的峰值預計能達到400~500輛,到2035年,我國的汽車保有量有望達到6億~8.5億輛,未來如此大的市場規模必將引發產能的大幅擴張。
作為造車新勢力代表,愛馳億維聯合創始人兼CEO谷峰則直言,不應對數字進行過多解讀。以愛馳億維為例,在對外披露的信息中,其新能源汽車項目總投資金額為130億元,規劃總產能為40萬輛。但對于汽車行業而言,投資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或將持續數年,產能也會分批根據銷量的情況綜合考量。在發展初期,整體的投入可能會非常小。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吳松泉則表示,2000萬輛這個數據可能僅是各地方和車企的規劃產能,屆時能否真正落地還有待觀察。事實上,在一般情況下,車企完全可以通過調節生產節奏來應對市場需求的變化,如果實際需求逼近或超過設計產能,企業可以通過適當增加生產班次或延長生產時間來應對;產能利用較低時,則可以減少生產班次和縮減生產時間。“我們應正確認識到,產能過剩不可避免,但應處于一個科學合理的空間,不能過度。”吳松泉指出。
?警惕地方政府盲目招商
2016年8月以后,銀隆陸續與成都、蘭州、天津、南京、洛陽等城市簽約,計劃投資700多億元建設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區。或許不如銀隆的排場大,但全國各地新能源汽車項目如雨后春筍般紛紛上馬,這難免會引起業內人士的擔憂:地方政府或將成為引發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的有力推手之一。
這一幕何其相似。早在2004年,第一個汽車產業政策出臺后,很多地方以資源換產業、稅收換產業的做法大規模招商引資,但最終不少項目至今未能落地。當前,傳統燃油汽車的競爭日益激烈,相關部門從原則上也不再批準建設新的生產項目,新能源汽車成為投資者新一輪關注焦點的同時,也成為了地方政府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選擇之一。“如果新能源汽車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各地方政府的盲目投資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王曉明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應充分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減少僅僅因各地提供的優惠政策而導致的盲目投資和建設。
據知情人士透露,按照大部分城市公布的招商政策,車企基本不需要花太多錢就可以把工廠建好,企業的資金投入主要集中在廠房建設等方面,而一旦投產,不少“看不見”的政府支持也會到位:例如生產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就返還一定比例的稅收;或稅收達到一定目標,就返還相應比例的扶持資金等。
針對這一問題,國家發改委近日發布了《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提出新建獨立純電動汽車企業投資項目所在省份應符合四方面條件: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占比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比較完善,車樁比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新能源汽車僵尸企業和僵尸資質清理工作全部完成;現有新建純電動汽車企業投資項目均已建成,且產量達到建設規模。
?讓市場成為主導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正如相關研究機構所言,一方面,我們應正確認識產能過剩問題,快速發展的產業必將經歷產能膨脹的紅海階段,當經歷過市場的充分檢驗后,產能過剩現象將不復存在;另一方面,要做好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的應急預案,提前疏解產能規劃,規避產能風險。其中,各地新建的新能源汽車項目值得關注,在資質審批權已下放至地方的新環境下,仍要加強產能監管和預警措施,嚴防地方政府、社會資本假借新能源汽車建設之名“圈錢圈地”,導致投資過熱。
“各地方政府通過建立新能源汽車項目來拉動經濟無可厚非,但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資源浪費、投資過度的現象。”在接受采訪過程中,汽車行業分析師鐘師分析,原因在于相關體制機制的不健全:一方面,我國應加快速度與國際接軌,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另一方面,則應加快立法進程,提高違法違規成本,加大對違法企業和產品的懲罰力度,執法到位。
為避免新能源汽車產業出現投資熱和嚴重的產能過剩,吳松泉提出了六點建議:首先,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優勝劣汰,通過競爭引導企業合理規劃建設產能;其次,各地方政府應在落實國家投資和準入政策的同時,重點支持具備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合規的汽車企業發展;第三,加強對新能源汽車產品的監管,杜絕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及標準的產品流入市場;第四,企業應在客觀分析市場需求和企業競爭力基礎上,在產能建設上堅持滾動發展,逐步增加產能;第五,加強產能監測和信息發布,引導投資;第六,引導兼并重組和產能合作,完善退出機制,推動劣質企業退出。
- 原標題:2020年規劃2000萬輛 新能源汽車產能已過剩十倍
- 責任編輯:程北墨
- 最后更新: 2018-09-10 10:58:44
-
淘汰賽加劇 動力電池市場顯現馬太效應
2018-09-10 10:41 新能源汽車 -
中國汽車能像中國手機一樣崛起嗎?看勢頭還行
2018-09-09 09:04 汽車工業 -
特斯拉3款車型成美國8月最暢銷電動車
2018-09-07 14:13 新能源汽車 -
42名員工自曝“特斯拉生活”:一周工作70小時,視馬斯克為神
2018-09-07 12:24 新能源汽車 -
王傳福的“局”和比亞迪的“變”
2018-09-07 11:11 -
WEY品牌告急 魏建軍挖沃爾沃班底能芝麻開門嗎?
2018-09-07 11:02 汽車工業 -
蔚來IPO估值85億美元是否合理
2018-09-07 10:55 汽車 -
北汽新能源上市就擴產 S藍谷擬14.5億收購黃驊基地資產
2018-09-07 10:02 新能源汽車 -
“共和國之子”復興要靠外國人?一汽紅旗挖來勞斯萊斯設計總監
2018-09-07 08:48 汽車 -
汽車業增速整體放緩 如何高質量發展引熱議
2018-09-06 18:37 汽車 -
共享汽車死亡潮如約而至,多家平臺陷倒閉危機
2018-09-06 18:13 汽車 -
全國首例!因音響欺詐保時捷車主獲“退一賠三”補償
2018-09-06 18:02 車市曝光臺 -
零跑汽車與依威能源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2018-09-06 17:18 新能源汽車 -
豐田聯手吉利研發混合動力車 強強聯合還是抱團取暖?
2018-09-06 15:18 新能源汽車 -
月度銷量連續負增長背后:本田跟不上中國的“消費升級”
2018-09-06 10:09 汽車 -
寶沃否認賣身神州租車 背后金主或11月底浮出水面
2018-09-06 09:24 汽車 -
奔馳EQC新車亮相 發力電動化卻暴露技術短板
2018-09-05 17:59 新能源汽車 -
豐田因起火隱患召回103萬輛混合動力車
2018-09-05 16:21 汽車 -
傳統車企高管跳槽新勢力,不只是為了錢?
2018-09-05 12:03 新能源汽車 -
8月召回汽車35萬輛 本田陷“機油門”“剎車門”
2018-09-05 11:36 車市曝光臺
相關推薦 -
布林肯承認“開打前就給了”,俄方回應 評論 131央行宣布將擇機降準降息,“擇機”以何為標志? 評論 156被逼急了,格陵蘭島總理:是時候獨立了 評論 189美媒直呼:啥都能威脅國家安全,美國完全走偏了 評論 164司機留信曝光:同胞們醒醒吧,美國快病死了! 評論 296最新聞 Hot
-
被逼急了,格陵蘭島總理:是時候獨立了
-
美媒直呼:啥都能威脅國家安全,美國完全走偏了
-
“到2030年,中國本土數學家將能引領世界”
-
密謀推翻馬爾代夫總統?印度回應
-
域外調查惹惱國際奧委會,“2034鹽湖城冬奧會有點懸”
-
欲爭奪歐洲最大電動車市場,但英國國內阻力不小
-
土耳其喊話歐盟:他不干,我干
-
“沒想到拜登竟會如此對待盟友!”
-
司機留信曝光:同胞們醒醒吧,美國快病死了!
-
特朗普炮轟:英國犯下了大錯!
-
盧卡申科:計劃訪華,事關未來
-
特朗普“封口費”案將于1月10日宣判,“但不會入獄”
-
“美國沒能改變中國”,布林肯一聽急了…
-
事關中國FK-3,塞爾維亞:這是一個“里程碑”
-
“中國真出手怎么辦?企業緊張研判…”
-
以己度人?“中方為了談判籌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