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自新加坡的他,用騎行丈量城市感受海派文化 | 老外講故事·中華文化圈粉記⑧
最后更新: 2024-10-16 14:16:20吳克堯
(新加坡)
RideNow騎行俱樂部創始人
你見過清晨四五點鐘的上海嗎?
對于RNCC騎行俱樂部(RideNow Cycle Club)的成員們和俱樂部創始人吳克堯 (Ken Goh)來說,清晨四五點,城市尚未蘇醒,街頭依舊安靜,正是最好的時間。他們早早出發,騎車掠過街邊的樓房和花草樹木,盡享揮灑汗水的樂趣。
“同一個時間,在一年中不同的季節,所看到的光影和景色是完全不同的。”這也正是Ken認為在清晨騎行所能感受到最美的地方。來自新加坡的他說:“這展現了在一切醒來之前,上海非常安靜的一面。這個時候,人的頭腦非常平靜和清醒,對于生活和當下也會有更清晰的感知。同時,這個時間的人流和車流也很少,我們能更加享受高速騎行和運動帶來的樂趣。”
從2016年成立至今,RNCC從最初僅有的20人已經擴大到5600余人;成員占比也從一開始的90%外籍人士,到現在已經有一半的中國籍會員。有些成員即使結束了在中國的工作回到家鄉,也依然保留著RNCC的會員資格。俱樂部的騎行足跡亦從上海延展到了浙江、江蘇、云南、西藏……究其原因,Ken認為,這些年RNCC樹立的騎行文化得到了廣泛的認可,“無論他們去到哪里,都會記得他們的出發點——上海。”
從騎行中感受海派文化
10歲之前,Ken都生活在新加坡的鄉下。第一次愛上騎車,是小時候在奶奶的自行車后座上。而當他擁有了人生第一輛自行車,可以自己到奶奶家,他突然感受到了世界的開闊:“原來騎車這么快,我可以越過石頭,跳過小小的障礙物,我有著用不完的精力。”
長大后,Ken成了一名商業攝影師。“那時我想成為一名講故事的人,所以我來到了中國。選擇上海,是因為這座城市海納百川,廣泛接納國際人才,外國人也能更輕松地融入這里的海派文化。”他說,“這里是我18年來的家。”
2015年,Ken遇到了職業瓶頸,所以他決定從攝影工作中暫時小憩。“我停止了拍攝,只是騎自行車感受大自然的饋贈。”他說,騎行中他感受到了治愈。“因為每天很早醒來,感受大自然和陽光,看城市的變化。一方面我探索到了更多美麗的地方,另一方面,騎行也可以讓人靜下心來,專注地感受呼吸、心跳和踏板轉動的節奏。”
一邊騎行,一邊拍攝,Ken樂此不疲。他還將一些沿途拍攝的作品放到了社交媒體上,“最初就是想讓大家知道中國有許多好的騎行路線,讓海外的人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中國。”
沒想到,他的分享卻讓他收獲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許多粉絲:“中國到處都是這么美麗的地方!”“早晨的上海也很美!”……“他們中的一些人開始聯系我,有的詢問我路線,有的想跟著我一起騎行。這時候我就在想,既然有那么多志同道合的人,為什么不成立一個俱樂部呢!”Ken說。
2016年,RideNow Cycle Club正式成立并成功組織了第一次線下騎行活動。這是一個沒有門檻的社群,只要有車、愛騎車,就可以加入。
“Ride Now!”
Ride Now,意為“現在就騎車吧!”RNCC是RideNow Cycle Club的縮寫。RNCC的成員從20人發展至今壯大到5600余人,俱樂部的服務也從保養、維護、修理發展到定制獨一無二的高端自行車,會員們也都以穿上特別設計的賽服、加入RNCC Race Team為榮。
“當我創辦這個俱樂部時,不知道它會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多大的影響。”Ken說,“我在騎行路上遇到過的人,他們中的一些面臨巨大的生活或工作壓力,真的需要釋放一下。人們需要一個平臺,有人可以交談,有人能夠幫助思緒遠離工作。RNCC雖然是個騎行俱樂部,但從某種角度來說,它更像是一個有愛的社區。”讓Ken感到欣慰的是,俱樂部的成員們互相之間的溝通就像是家人一樣親密,“有些成員在加入的時候,狀態不佳,精神緊張。當他們跟著我們一起騎行,才意識到原來還有更多的生活和享受。”
RNCC的成員來自世界各地,講著不同的語言,有著不同的職業和身份。“他們有從事金融業的,有從事汽車行業的,也有從事制造業、餐飲業的,”用Ken的話來說,人才濟濟,臥虎藏龍。“很多人通過騎行來尋找另一種表達,”Ken笑稱,這有點像“斜杠青年”:“每個人都在試圖尋找能夠激發自己熱愛的事,以及努力使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現在,很多人不知道Ken是一名商業攝影師,“我更高興他們把我看作是騎行俱樂部的創始人。”Ken認為,RNCC正在逐漸成為一個成熟社區,引領更多人認同和熱愛騎行文化。
騎行僅僅是改變的開始
八年來,RNCC的體系日漸成熟。
騎行運動的規模實際上相當龐大,為了確保安全,同時不給其他道路使用者造成不便,Ken制定并完善了相應的規范:群里會分享第二天的路線、天氣情況、空氣質量等信息,每次騎行限定配速,安排有經驗的騎手領騎,嚴格遵守交通規則,如果有騎手擅自進入禁止自行車通行的街道,俱樂部會予以警告,并主動聯系交管部門。
“中國曾經是‘自行車王國’,但今天的騎行不僅是一種交通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方式。”Ken認為,現在的騎行是一項快樂且有序的運動,讓人變得更積極,更有動力。“而且,城市道路越修越好,硬件設施和交通法規也越來越完善,騎行這種低碳、綠色且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更方便地領略城市的獨特風景。”
在這方面,作為RNCC的創始人,Ken顯然更有發言權。“在過去的八到十年里,我一直在騎車,我看到了上海正在快速發展,這座城市正在越來越有活力。”甚至俱樂部中的很多老外也表示,通過參加RNCC組織的騎行活動,自己更懂上海,也更懂中國。
“很多外國人來到中國工作和生活,他們其實并沒有很多時間去探索自己所生活的城市,更別說去其他省份。通過騎行,人們會更具冒險精神,更加敢于外出。”隨著RNCC社區體系日漸成熟,近些年,Ken已經嘗試著帶領俱樂部成員騎出了上海,“當我們騎去浙江寧波、四川成都,甚至更遠到西藏,這實際上也向大家展示了更多不同的地方文化、飲食習慣等。”
談及中國文化,Ken認為,進入文化沉浸的第一步實際上是食物。“就像在上海,我喜歡黃魚面;在廣州,就喝老火煲湯。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烹飪體驗,這非常有趣。我們不需要再局限于吃西餐、薯條和漢堡,這對大多數國際朋友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破冰方式。”
在作為俱樂部老板的八年里,Ken結識了很多朋友,這是他從未想到過的。“所以,我真的很感激。”他說,人很渺小,人也很強大,騎行僅僅是改變的開始。“只要你愿意,屬于你的路,永遠都在腳下。”
標簽 老外講故事- 原標題:來自新加坡的他,用騎行丈量城市感受海派文化 | 老外講故事·中華文化圈粉記⑧
- 責任編輯: 黃濤 
-
習近平:新時代新征程農村一定會有更加光明的前景
2024-10-16 14:00 新時代之聲 -
李家超:香港將參與嫦娥八號任務
2024-10-16 12:48 航空航天 -
駐澳公署:進一步優化外籍澳門居民赴內地簽證政策
2024-10-16 12:31 -
臺灣藝人吳慷仁被質疑“立場有問題”,國臺辦回應
2024-10-16 12:31 臺灣 -
習近平在福建漳州市考察調研
2024-10-16 12:17 -
馬英九稱“臺灣不應該成為棋子”,國臺辦回應
2024-10-16 11:27 兩岸關系 -
民進黨當局誣蔑大陸懲戒臺獨頑固分子,國臺辦駁斥
2024-10-16 11:02 臺灣 -
“內鬼”張平,被決定逮捕
2024-10-16 10:21 廉政風暴 -
“市委書記等55名公職人員被問責”
2024-10-16 09:57 安全生產 -
男子疑因“護士妻子出軌醫生”自殺,家屬索賠150余萬
2024-10-16 09:36 婚姻故事 -
一箭18星!我國成功發射千帆極軌02組衛星
2024-10-16 06:54 航空航天 -
國臺辦:賴清德“雙十”講話是更具危害性、破壞性的“臺獨自白”
2024-10-15 22:50 -
中國智慧農業要發展,這些問題需要解決
2024-10-15 21:32 聚焦三農 -
習近平對全軍軍事理論工作會議作出重要指示
2024-10-15 18:04 -
“日方這個‘攝影師’又來博眼球了”
2024-10-15 15:52 -
距今約5000年大墓被發現!推測為古國君主墓葬
2024-10-15 15:29 考古 -
國足今晚主場戰印尼,央視依然不轉播
2024-10-15 15:07 中國足球 -
嫦娥七號和嫦娥八號將構成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2024-10-15 14:33 航空航天 -
原河南省司法廳長王文海病亡,被指系洛陽盜墓大案“保護傘”
2024-10-15 13:52 -
千萬粉絲網紅“聽泉鑒寶”回應北大學歷造假
2024-10-15 11:12
相關推薦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48“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01“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50“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評論 116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評論 126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