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代表團開放日,百余位中外媒體記者關心這些事→
最后更新: 2024-03-07 09:41:01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海代表團3月6日下午舉行全體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對中外媒體開放。市委書記陳吉寧代表,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代表參加審議。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上海代表團團長黃莉新代表主持會議。
上海代表團副團長李仰哲代表參加審議。
全體會議15時開始。為了占據最佳位置爭取提問,不少中外記者14時剛過就來到會場守候,在媒體區架起一排排“長槍短炮”。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鳳凰衛視、聯合早報、彭博社、美聯社、CNN、路透社等60余家媒體的百余位記者參會,其中包括17家境外媒體。
顧軍、袁國華、金力、金鵬輝、周桐宇、杭迎偉、印海蓉、李峻、張義民等9位代表審議發言之后,會議進入上海代表與媒體的互動時間。中外記者爭相舉手尋求提問機會。營商環境優化、跨境數據流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長三角一體化、城市更新等成為提問聚焦的重點。
大力清除妨礙統一市場的隱性門檻和壁壘
人民日報:今年春節過后首個工作日,上海召開優化營商環境大會,發布“上海優化營商環境7.0版行動方案”。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上海7年來取得了哪些成就,下一步目標是什么?
龔正: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上海的閃亮名片。這些年,我們始終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把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擺在突出位置,以一年一更新的頻率,先后推出七版優化營商環境改革方案,迭代實施1101項改革舉措,有力地促進了經營主體蓬勃發展和上海經濟高質量發展。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創新創業的活力足。去年,上海日均新設企業1904戶、增長28.1%,企業總數達到289.2萬戶,每千人企業數增加到116.8戶、位居全國第一。二是對外資的吸引力強。去年,全市實際使用外資超過240億美元,再創新高,連續四年超過 200億美元,尤其是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外資研發中心分別新增了65 家和30家,累計分別達到 956家和561家。三是幫助企業減負增效的力度大。2018年以來,累計為各類經營主體減負超過9100億元。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優化營商環境永遠在路上。我們將聚焦各類經營主體關切,持續深化改革攻堅。重點是“三個堅持”: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更好地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首先是在市場準入、要素獲取上,推出更多舉措,大力清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隱性門檻和壁壘。二是在加強監管上,著力構建“審批一監管-執法-信用”閉環管理機制。三是在強化服務上,深化重點企業“服務包”制度,精準幫助各類經營主體把握機會、減負增效。堅持法治化基礎保障,更好地營造穩定透明、規范、可預期的法治環境。首先是深入貫徹落實好公司法、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國家法律法規。其次是用好浦東新區法規的立法授權,加快建立更加完備的營商環境制度體系。三是著力提高執法的規范化水平,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經營主體和經營活動。堅持國際化重要標準,更好地發揮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風向標作用。一是以實施國家重大戰略任務為牽引,全面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全方位推進首創性改革、引領性開放,更好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二是以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新評估體系和方法論作為重要參照系,深化對標改革,持續提升營商環境綜合優勢,更好地代表國家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
使長三角真正成為區域發展共同體
新華社:習近平總書記去年在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請問上海有沒有新的舉措,特別是在促進區域協同發展方面有哪些創新政策?
顧軍(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發展改革委主任):上海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中央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統籌指導下,堅持“四個放在”,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這兩個關鍵詞,進一步發揮上海龍頭帶動作用,協同蘇浙皖三省各揚所長,使長三角真正成為區域發展共同體。從上海角度講,我們既要當好龍頭勇挑重擔,又要強化帶動做好服務。既要緊扣目標久久為功,又要把準路徑穩中求進。既要對標國際加快補齊短板,又要揚我所長積極參與國際競合。
一是著力強化規劃和政策引領支撐。上海將持續深化落實《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牽頭編制實施《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謀劃推進跨區域重點合作事項。聚焦“五個中心”建設重要使命,把服務國家戰略作為出發點,把提升全球視野和戰略思維作為著力點,把培育世界一流企業作為落腳點,不斷強化“四大功能”。統籌推進長三角國土空間規劃、上海大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研究編制工作。
二是著力推進重點領域一體化。勇當我國科技和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特別是要健全基礎研究合作機制,強化創新策源能力建設。持續推進長三角產業鏈補鏈固鏈強鏈行動。統籌硬件聯通和機制協同,加快建設“軌道上的長三角”。深化長三角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推進跨省“一件事”集成服務創新。
三是著力在重點區域一體化上率先突破。高標準建設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加強三省一市自貿試驗區經驗互學互鑒和復制推廣。深耕一體化發展示范區“試驗田”,聚焦重點領域深入開展一體化制度創新。更好發揮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在服務引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推動臨港數據跨境流動
新加坡聯合早報:上海自貿區和臨港新片區陸續發布關于數據跨境流動管理新規,推出了哪些新舉措?上海計劃如何進一步便利數據跨境流動,吸引更多外國企業進駐或留在上海?
袁國華(上海臨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黨工委副書記):去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賦予臨港新片區進一步擴大開放的特殊使命和重大任務。臨港新片區根據國家制度型開放的要求,一直在推動數據跨境流動。目前主要工作用“123”來推進:“1”是正在打造的國際數據經濟產業園,目前已入駐企業將近60家。“2”是設立兩個服務中心,即跨境服務的數據評估中心、跨境數據的全方位服務中心,為相關企業在數據指導、評估、備案等方面提供全過程指導。“3”是促成三個制度,即跨境數據流動規定、分級分類管理辦法、跨境數據操作指引,為跨境數據流動提供制度型保障。
下一步將聚焦跨境數據的目標導向、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圍繞“三個加快”服務各類企業更便利地推動各自跨境數據業務發展。一是加快跨境數據的一般數據清單和重要數據目錄的編制。目前,已基本編制完成智能網聯汽車車輛遠程診斷、公募基金市場投研信息、跨國公司集團管理、生物醫藥臨床試驗和研發等20個場景的跨境流動分級分類的首批清單目錄,在完成論證后將于近期對外發布。二是加快對接DEPA、CPTPP等高標準經貿規則,探索建立跨境電子發票互操作平臺,試點數字身份跨境互認,擴大電子提單應用場景。推動建設區塊鏈跨鏈公共服務平臺,積極參加國家航運貿易數字化試點。三是加快跨境數據的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包括加強數據跨境流動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新型海纜登陸站和直連海纜建設。探索開展國際離岸數據業務的功能型數據中心建設,加快發展國際數據云服務、算力服務、離岸數據外包等數據產業新業態。打造數據跨境流動公共服務平臺,設立臨港新片區數據跨境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跨境數據一站式服務,保障數據跨境安全。
上海國際科創中心建設今年將作這“七件事”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科技創新已成為城市高質量發展關鍵引擎,請問上海將從哪些方面發力,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劉多(上海市副市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是習近平總書記交給上海的重大戰略任務。上海始終牢記總書記囑托,以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為主線,推動科創中心建設從“建框架”向“強功能”不斷躍升。今年,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強化前沿新興領域和未來產業的布局。聚焦細胞與基因治療、合成生物學、腦機接口、量子科技、Web3.0、AI4S和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搶抓布局、加快突破,形成新質生產力。
二是建好用好戰略科技力量。充分發揮好在滬國家實驗室、全國重點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以及科技領軍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
三是深化基礎研究先行區建設。重點是建好用好負責人才遴選管理和跟蹤評價的運行管理機構;實施支持優秀青年科學家開展高風險高價值科學研究的人才計劃;提供以五年為周期滾動實施,不進行年度考核的長期穩定支持;營造全社會尊重科學、崇尚創新的良好氛圍。同時我們將持續加大基礎研究投入,今年基礎研究占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的比重將達到11%左右。
四是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聚焦重點產業鏈薄弱環節,加快構建風險和利益共擔機制、全鏈條加速機制;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作用,完善行業、企業出題機制,優化“揭榜掛帥”“賽馬”等實施路徑,加強產業共性技術的研發攻關。
五是加速科技成果轉化。重點抓好高質量孵化器建設。今年將圍繞人形機器人、生命科學等前沿領域,啟動新一批高質量孵化器建設工作。同時將加快設立上海市科創引導基金,培育長期資本和耐心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六是加快科創中心承載區建設。推進張江高新區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高標準建設“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
七是構建開放創新協同網絡。扎實推進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推動G60科創走廊高質量發展。發揮上海國際化優勢,支持好服務好國際科技組織、各國創新主體來滬在滬發展。
城市不僅要有高樓大廈,還要有大街小巷煙火人家
鳳凰衛視:像上海這樣的超大型城市,城市更新難度很大,請問上海將如何克服困難,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升新的空間?
杭迎偉(上海建工集團董事長):今年第一個工作日,上海市舉行的第一個會議是全市城市更新推進大會,對上海的城市更新工作進行了頂層設計,作出了全面部署。城市更新的關鍵是核心功能的更新和提升。因為城市不僅要有高樓大廈,還要重視保護城市的記憶,背街小巷、煙火人家、繁花似錦。城市的更新不僅要強化保護利用,還要創造新空間、新功能、新價值。從上海城市更新的實踐中,我感到城市更新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需要有“三個注重”:
注重激發城市發展的活力。即功能優先、功能復合、產城融合、綠色生態。上海在推進一江一河(黃浦江、蘇州河)貫通開放過程中,周邊有許多的老碼頭、老倉庫、老建筑,在這個進程中都注重了保護、利用和功能提升。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在黃浦江的兩岸,許多老碼頭、老倉庫已經成為了演藝中心、商業中心、創意中心和創新中心。
注重科技創新能力供給。許多城市更新項目都是“螺螄殼里做道場”,需要我們耐心細心。保護歷史建筑和保護風貌肌理,還需要先進的建造技術作為支撐。比如我們在張園石庫門建筑群城市更新的項目中,就綜合運用了建筑機器人加持的“順做法”和平移技術加持的“逆做法”,數字化建造全過程賦能,不僅實現了保護,還增加了地下空間和功能空間。
注重便民利民,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城市更新工作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發展。上海在城市更新中持續地打造“15分鐘服務圈”,教育、衛生、養老、交通和市民的“開門七件事”,都努力實現在15分鐘可及可達,城市更新讓市民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提升上海國際影響力,關鍵在文化吸引力
光明日報:習近平總書記去年在上海考察時強調,要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思想,大力提升文化軟實力,并希望上海勇于擔負新的文化使命,深入推進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上海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請問具體有哪些舉措和方案?
權衡(上海社科院黨委書記):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文化建設一直非常關心,親自為上海提煉了城市精神品格,親自為上海擘畫了建設社會主義國際文化大都市的發展目標,去年考察上海時,對文化建設作了突出強調。
一個城市的建設發展要有硬實力,也要有軟實力。硬實力讓一個城市強大,軟實力讓一個城市偉大。城市建設和發展要實現硬實力和軟實力相得益彰。上海正在推進“五個中心”建設,提升上海城市文化影響力和吸引力,也是上海全面提升在全球城市體系中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關鍵所在。人們到上海來不僅感受高樓大廈、地鐵高架、人來人往、熙熙攘攘,還能感受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和文化特色。上海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交相輝映,我們要推動三種文化融合創新和發展,助力上海實現高質量發展。
去年上海率先在全國召開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建設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市委專門召開會議,突出把“深入推進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加快提升文化軟實力”,放到上海現代化建設的全局高度來謀劃、來施策。于此同步,研究制定《上海市建設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行動方案》,立足全局性、系統性,又聚焦突破性、引領性,設計了9大行動、30項重點工程,覆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領域的方方面面。
上海建設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將在推動城市文化建設和具體行動上付出最大努力,爭取最佳效果,在最大程度上彰顯上海的獨特優勢,發揮獨特作用,全力打造文化自信自強的上海樣本,為實現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作出更大貢獻。
“跟跑”“并跑”“領跑”跑出加速度
解放日報:上海高校很多,怎么發揮高校的科研優勢,更好地服務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推進科技進步?
丁奎嶺(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我用“跟跑”“并跑”“領跑”三個詞來回答。
“跟跑”指的是高校科研經費,特別是穩定性經費的增長速度,要跟上當前科技的發展速度和方式。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穩定性科研經費增長相對緩慢和競爭性科研經費比例過高的問題。過多的競爭性經費,勢必會讓科研從“目標導向”往“項目導向”轉變,因此,高校應進一步統籌中央、地方、企業等多元化資源,構建一個涵蓋不同階段、不同層次、不同群體的穩定資助體系。比如說,上海市支持交大開展的“基礎研究特區”和“基礎研究先行區”計劃,就是對穩定性經費一個很好的補充。
“并跑”指的是高校要和企業深度融合、并肩作戰,形成“強耦合”,手拉手并肩前行,跑出加速度。我們總結了四點經驗:一要找準切入點,對目標要有高度的共識;二要突破傳統的人事機制,讓老師能夠兼顧前沿研究與產業落地;三要各展其長,老師負責解決科學問題,企業負責工程驗證與迭代,縮短創新周期,提升創新效率;四要有較為彈性的成果共享機制,充分激發雙方的活力。
“領跑”指的是要準確定位科技制高點,合理布局引領科技創新進程。找制高點不僅要盯著全球科技領域的熱點與空白點,也要結合國情,關注冷門與短板。另外,高校還要持續加強人才引育,形成涵蓋戰略科學家、頂尖科學家、青年科學家的人才梯隊。同時,不斷調整和優化學科布局,順應科技發展的趨勢。例如,近期上海交大正推進建設的未來技術學院、人工智能學院、集成電路學院、智慧能源學院等等,這些都對新質生產力和未來產業的發展提供人才和科技創新的支撐。
總得來講,希望通過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的前瞻部署,通過“跟跑”“并跑”“領跑”的實踐探索,能夠跑出科技創新的加速度,能夠推動高質量發展。
- 原標題:上海代表團開放日,百余位中外媒體記者關心這些事→
- 責任編輯: 張致遠 
-
助力科學家實現“新藥夢”,潘謳東帶你探索生命科學創新未來|大家聊創新
2024-03-07 09:28 2024兩會 -
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第二場“委員通道”
2024-03-07 08:00 2024兩會 -
李強趙樂際王滬寧蔡奇丁薛祥李希分別參加全國兩會一些團組審議和討論
2024-03-07 07:54 2024兩會 -
江蘇、廣東、澳門等8個代表團今日將舉行開放團組會議
2024-03-07 07:54 2024兩會 -
甘肅、青海代表:約14.8萬戶積石山地震受災群眾將于年底前入住新居
2024-03-07 07:40 2024兩會 -
“大國工匠是我們中華民族大廈的基石、棟梁”
2024-03-07 07:31 2024兩會 -
3月7日兩會日程:人代會審查計劃、預算報告等,政協進行大會發言
2024-03-07 07:17 2024兩會 -
對境內外媒體開放!上海團代表回答了這些熱點問題
2024-03-07 07:17 2024兩會 -
習近平看望全國政協委員
2024-03-06 21:26 2024兩會 -
泉州市長回應金門惡性撞船事件:極其憤慨
2024-03-06 19:38 兩岸關系 -
上海往返西安,東航C919第三條航線即將開通!
2024-03-06 19:38 中國大飛機 -
全國人大代表袁國華:推動臨港跨境數據的開放、開發和使用
2024-03-06 19:35 2024兩會 -
上海交大校長丁奎嶺回答提問:跟跑、并跑、領跑跑出加速度
2024-03-06 19:35 2024兩會 -
上海市副市長劉多代表:上海國際科創中心建設今年將做這“七件事”
2024-03-06 19:35 2024兩會 -
全國人大代表顧軍:這一區域以3.7%國土面積,貢獻24.4%地區生產總值
2024-03-06 19:35 2024兩會 -
習近平向全國各族各界婦女致以節日祝賀和美好祝福
2024-03-06 19:24 2024兩會 -
國家發改委: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落戶限制
2024-03-06 17:16 2024兩會 -
上海市市長龔正:大力清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隱性門檻壁壘
2024-03-06 17:10 2024兩會 -
商務部部長:今年外貿形勢還是十分嚴峻,“新三樣”預判穩步發展
2024-03-06 17:05 2024兩會 -
如何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國家發改委詳解
2024-03-06 16:52 2024兩會
相關推薦 -
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42“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76“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27“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54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