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尊友回應“三年白頭”
最后更新: 2023-03-06 10:27:553月4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作為本屆全國政協委員,吳尊友準備了關于加強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的提案。本周,《面對面》專訪吳尊友。
吳尊友:我是就公共衛生的人才培養,最主要的是要增強我們研究生培養過程當中的現場實習,使得他們對基層一線的公共衛生,到底是怎么為人群提供服務的,有哪些問題,這樣他有一個直面了解。
在此之前,吳尊友為公眾所熟知的另外一個身份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此次兩會所準備的提案,就是來自新冠疫情帶給他的思考。
記者:經過了三年疫情挑戰之后,你對于未來我們國家的這種傳染病的防控,你思考又是什么?
吳尊友:現在我考慮可能還限于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的問題,從這次新冠防控來說的話,進一步加強公共衛生人員隊伍的培養,應該說是非常重要的。
記者:你覺得最缺的是哪一群人才?
吳尊友:應該說方方面面的人才都缺,所以我們要培養更多的公共衛生領域專家,讓他們有足夠知識,有豐富經驗,在將來遇到類似的或者新的公共衛生問題的時候能夠沖上去,能夠挑大梁。在傳染病防控的領域應該后繼有人,所以培養人才,有一支有實力的隊伍,對于中國的公共衛生未來是非常重要的。
吳尊友一直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作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他最重要的職責是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其他專家一起,運用專業知識研判疫情走向。
記者:你作為疾控中心的首席流行病學家,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吳尊友:最大的壓力就是對疫情形勢研判,特別是未來的走向,因為聯防聯控機制在多大程度上要動員相關部門,多少資源來進行疫情防控,最需要依仗的是研判。那么這個研判對于決策者來說,它是一個決策重要的依據。當然這個是一個團隊的工作。我們有好幾個數據分析組,每天在半夜12點鐘下載,截止到晚上12點,當天報告的疫情數據馬上進行分析,這是對總的疫情數據的分析;第二個,我們對局部的聚集性傳播的,比方說傳播鏈上有十個、二十個,甚至三十個,這一組傳播鏈條或者疫情流行,有專門的分析小組來進行調查,這些數據綜合在一起以后,我們才把它的傳播關系,可能的下一步流行趨勢做出研判,所以這個還是責任重大、意義重大。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每次疫情研判對中國疾控中心的專家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尤其對于疫情拐點的研判總是慎之又慎。
吳尊友:我們判斷的這個拐點,和老百姓理解的可能還不一樣,作為專業人員判定,主要判斷是新感染,你新感染出現拐點,那也就是說后面疫情很快就會得到控制。
記者:老百姓的判斷是什么?
吳尊友:老百姓判斷是現在有多少病人。
記者:滯后的?
吳尊友:對,因為新感染和感染以后出現癥狀,報告上來,這個有一個時間段的,包括你采取措施以后要過一段時間五到七天,你才能看到報告病例數的下降,實際上我們做了分析以后,有充分的證據支撐這樣的研判。
除了對疫情形勢進行研判之外,作為中國疾控中心的專家,吳尊友還需要經常深入疫情發生地開展查找傳染源的工作。在吳尊友看來,查找疫情傳染源,抽絲剝繭的過程有點像破案。
記者:如果說把它比作一個破案過程的話,實際上這是跟時間在賽跑,因為病毒變的速度太快了。
吳尊友:一個是時間緊,最重要的就是我們的能力在多大范圍內,能夠把這個問題查清楚,會涉及你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把該收集到的信息都能收集到,把收集到的信息都能夠分析到位,當信息出現矛盾,不對稱的時候你怎么來處理這些。
新冠疫情發生三年以來,因為隨時都會有任務,吳尊友時刻都處于待命狀態,除了高強度的工作,他內心也承受著壓力。
記者:如果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其實流行病學家做流行病研究的時候,某種程度上是不是也跟科學家做科研差不多,有的時候做實驗也會失敗,但是對于流行病學家來說,允不允許做出錯誤的或者并不合乎實際的判斷?
吳尊友:無論是實驗室也好或者流行病學也好,大家都不希望出現錯誤。尤其流行病學涉及人群的,特別是在一些重大傳染病情況研判的時候,這個是不允許出現這樣錯誤的,當然不允許和可能會發生是兩個概念。所以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就成立了專家組,那么專家組可以聯合來研判,聯合研判應該還是考慮得比較全面,它的風險就比較小。
不少時候,吳尊友不得不面對社會上的一些質疑之聲。
記者:面對這些讓人看了以后很不舒服的這種外界的回饋之后,你會怎么樣?
吳尊友:作為專業人員,有的時候你得有這樣一個膽識或者魄力去做這樣決定,這樣研判,這樣能夠把正確的信息及時告訴老百姓。比如,最近關于疫情基本控制這樣一個研判,那么這樣一個研判分析就是在全國性范圍內大規模的流行結束了,或者說全省性的范圍較大規模的流行就不大可能發生了。但是有些受眾聽完了以后,認為疫情過去了,就像非典一樣就沒了,就不會再來了,不會再發生了。
記者:會這樣嗎?
吳尊友:至少到目前為止,世界衛生組織還沒有宣布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終止,就是新冠仍然是目前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問題,新冠還對人民的健康構成威脅,從這個角度來說,并沒有說它就完全過去了。
細心的觀眾發現,經歷三年疫情,吳尊友的樣貌悄然發生著改變,頭發從黑變白,身體變得日漸消瘦。
記者:回過頭來看,你這三年的頭發這個白跟壓力大有沒有關系?
吳尊友:應該說很多人付出比我多,他們在一線工作,有些人還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所以我的這些投入真的算不了什么,很多人頭發比我白得多,我只是通過媒體的宣傳,好像感受到我的工作經歷。實際上更多人承受比我的壓力更大,他們比我更辛苦,而且付出得更多,貢獻得更多。
記者:你打量自己的這份工作,公共衛生或者流行病學家他身上擔的責任是什么?
吳尊友:沒有考慮那么多,覺得自己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把自己能做的做好就行了。過去三年,應該說中國疫情總體形勢在控制住的情況下,就像中央政治局會議說的極不平凡,作為一個公共衛生人員盡自己的力所能及做一點工作,那么也是對疫情防控的一個貢獻,同時對自己還是一個學習經歷,都是寶貴的財富。
- 原標題:面對面丨如何用行動詮釋責任與擔當?專訪全國政協委員吳尊友
- 責任編輯: 王沫初 
-
兩會話題| 消費監測數據透露積極信號 顧軍:對上海,我們有信心
2023-03-06 10:19 2023兩會 -
“種好自己的樹”,全國人大代表熱議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
2023-03-06 10:16 2023兩會 -
上海代表團首場“云采訪”三位代表共話創新:教育科技人才有機融合,對創新發展至關重要
2023-03-06 10:13 2023兩會 -
甲流高峰何時可以過去?國家流感中心:當前陽性率繼續上升
2023-03-06 10:13 -
河南一本院校回應“招聘會有洗碗工崗位”
2023-03-06 10:03 -
祝連慶委員:建議為三孩家庭頒發“光榮證”
2023-03-06 09:42 2023兩會 -
秀凱:中國將朝著更人性化、更現代化和更高質量的方向發展
2023-03-06 09:02 老外講故事 -
確診即晚期?李為民委員:建議肺癌篩查進醫保
2023-03-06 08:44 2023兩會 -
江蘇省委原書記吳政隆已任國務院機關黨組副書記
2023-03-06 08:28 2023兩會 -
為提高周轉率,患者15天必須出院?國家醫保局回復
2023-03-06 07:51 養老與社保 -
十四屆全國人大設立10個專門委員會
2023-03-06 07:49 2023兩會 -
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修正草案)》的說明
2023-03-06 07:48 2023兩會 -
習近平:任何時候,中國都不能缺少制造業
2023-03-06 07:26 2023兩會 -
胡和平任中宣部分管日常工作副部長
2023-03-06 07:17 2023兩會 -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采訪報道通知
2023-03-06 06:58 2023兩會 -
今日兩會議程:審議討論政府工作報告,人代會審查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
2023-03-06 06:57 2023兩會 -
陳吉寧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上海新篇章
2023-03-05 21:34 2023兩會 -
中年危機、年齡焦慮……代表委員們呼吁:35歲職場門檻該打破了
2023-03-05 21:25 2023兩會 -
新一屆民主黨派中央和全國工商聯主席集體亮相
2023-03-05 20:15 2023兩會 -
甲午沉艦“靖遠”艦遺址水下考古發現大口徑炮彈
2023-03-05 19:54 考古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