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力全鏈條創新,把握高質量發展歷史主動
最后更新: 2023-03-05 15:32:59俯瞰上海交通大學張江科學園。袁婧 攝 制圖:張繼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指向的是科技創新“從0到10”全過程的艱難爬坡過坎。如果說,基礎研究完成的是“從0到1”的源頭突破,那么,成果加速創新迭代、落地產業化,則要實現“從1到10”的創新驅動、能級釋放。
去年,我國全社會研發(R&D)經費突破3萬億元,全球創新指數排名躍升至第11位,基礎研究投入比重連續4年超過6%……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牽動著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視線。
有效貫通原始創新、集成創新與開放創新,深度融合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一體部署——他們在調研中積累,也在交流碰撞中思索:如何堅持目標導向和自由探索“兩條腿走路”,如何發揮好制度政策的價值驅動戰略牽引,如何弘揚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最終指向一種合力——下好先手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使我國在重要科技領域成為全球領跑者、在前沿交叉領域成為開拓者,把握高質量發展的歷史主動。
基礎段突破
為開拓者心無旁騖提供支撐
基礎研究處于從研究到應用、再到生產的科研鏈條起始段,地基打得牢,科技事業大廈才能建得高。從事基礎科研的代表委員們提到,“從0到1”過程可能漫長,一方面需要甘坐“冷板凳”的科研人員,更需要匹配相關制度保障,完善基礎研究人才差異化評價和長周期支持機制。譬如,充分理解基礎研究的不確定性以及科研人員在不同階段、對不同類型科研選題的產出能力。他們不約而同提到關鍵詞:規律——“基礎研究有規律、人才成長有規律,評價體系、支持機制都要建立在符合規律之上。”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特聘教授黃勇平認為,基礎研究人員在一種寬松包容的環境下更能有效產出。他建議,評價體系和支持機制應有機結合,比如在基金支持端,應區分短期項目和長期項目,“短期項目是為了解決一些需即時解決的問題,講求產出快;而長期項目主要是對重大科研方向穩定的支持。”此外,他建議對各類人才進行跟蹤支持,不能成為“一錘子買賣”。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印杰提出:資源的分配應適度打破年齡限制。在他看來,以年齡為限的支持體系,可能會讓青年科研工作者“被焦慮的情緒裹挾,從而影響科研成果產出”。
他認為青年科研人員在原始創新領域的貢獻和潛力巨大。翻開世界科學發展史冊可以發現,科學家在25至45歲時最富有創造力和創新精神,“因此呵護青年科研人才成長尤為重要,建議科研資源要適當向青年科學家傾斜,針對青年科學家的科研專項,各類支撐門檻要適度放寬”。
全鏈條發力
為領跑者構筑活力創新系統
當前科學研究范式發生深刻變革,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滲透融合,基礎研究轉化周期明顯縮短。聚焦全過程創新新范式,代表委員們直指兩個發力點:底層邏輯轉換、全鏈條思維。
徐匯區長春和漕溪兩座變電站之間,我國首條35千伏公里級超導電纜示范工程已安全運行超過一年。這項當今世界輸送距離最長、輸送容量最大的超導電纜輸電工程,每一處“最”的背后,照見核心團隊“從0到10”的創新攻堅。
回憶歷時二十年的持續自主攻關,全國人大代表、奧盛集團董事長湯亮頗為感慨。他說,集團科研人員自主解決了大長度超導電纜制造與施工、真空處理、冷縮補償、以及焊接中的痛點,掌握完整的超導電纜工程化應用核心技術。
攻堅之路并不清冷: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科委等政府部門形成合力,持續多年提供項目支持;同時納入市場機制——由政府部門牽頭,鼓勵超導材料、系統、應用等關鍵環節的企業組建產業聯盟,供給攻堅所需。
案例提煉出一種思考:將新型研發機構有效嵌入市場,接駁創新全鏈條,喚醒“沉睡的專利”。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信息光學與光電技術實驗室主任司徒國海建議:應鼓勵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等聯合企業設立從事技術開發、技術轉移、中試熟化的機構,并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獎勵機制。“鼓勵政府主導的產業基金、社會資本更多地支持處于轉化階段的項目,也鼓勵中小微企業承擔和參與國家科技項目”。
全國政協委員、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認為,當前的科技創新,除了原始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也有大量繼承性創新有待整合利用。需通過建設平臺,把各方科技創新力量聚合起來,形成創新聯合體。
在上海,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央企等主體具備一定程度的科創基礎,加強科技服務業發展讓龍頭發揮牽引作用,尤為重要。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委主委張全建議:針對戰略導向的體系化基礎研究、前沿導向的探索性基礎研究、市場導向的應用性基礎研究3種類型,制定相應的投入和管理方式,穩步增加財政投入,鼓勵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投入。
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上海市委副主委李國華則建議:成立國家級新型研發機構,加快完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體系,促進跨主體、跨學科和跨部門的創新,形成一條堅持國家戰略導向,將實驗室科研轉化為產業領域實際應用的清晰路徑,強化體系化能力和集群化優勢,讓創新系統充滿生機活力。
深水區探步
為區域協同創新釋放“核爆點”
奧盛的創新突破還在繼續,正發力培育“從0到100”的“核爆點”——集結長三角超導產業鏈聯盟,謀劃推進5公里級超導電纜輸電工程。對這樣一個實踐案例,全國政協委員、上海科學院副院長曹阿民賦予厚望:“以大項目為牽引,實施長三角科技創新聯合攻關專項,從政策的協調性與一致性入手,構建區域內信息共享、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長效機制,推動長三角科技創新協同從階段性合作向長期制度性聯合加速轉變。”
結合調研,代表委員們觀察到,長三角城市群在科創領域能有效資源互補,上海的優勢在于基礎研究,而長三角部分城市則在空間縱深、產業落地等更具資源。通過科創推動長三角地區形成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產業鏈供應鏈的協同性創新應用,潛力巨大。
曹阿民認為,“隨著產業結構不斷更新,學科界限愈加模糊,依靠學科交叉和跨界融合來解決復雜問題是必然趨勢,這就要求區域一體化創新邁入‘深水區’”。
實際上,長三角區域科創一體化已先行探步:在科技部和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指導支持下,2022年由滬蘇浙皖地方優質科研機構共同發起成立長三角科研院所聯盟,以推動應用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為核心,探索建立市場化、應用導向型的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服務體系,構建促進區域科創一體化新平臺。
曹阿民建議,三省一市應以產業需求為切入口,集成聯盟成員優勢資源,打通產業鏈、創新鏈資源壁壘,聯合打造面向全國的“技術研發+人才培育+中試孵化”的“長科創”資源平臺,用好開放優勢,聚焦科技體制改革和人才培養,開展科研機構成果轉化制度、應用技術標準化體系建設等試點,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新模式。
(原載于2023年3月5日《文匯報》)
- 原標題:【兩會時間】發力全鏈條創新,把握高質量發展歷史主動
- 責任編輯: 張致遠 
-
側記|全國人大大會首場發布會,我們看到這些變與不變
2023-03-05 15:30 2023兩會 -
【兩會時間】優化基礎研究環境,破局“從0到1”
2023-03-05 15:28 2023兩會 -
工信部部長金壯龍:今年工業經濟有望回升,這些地方要挑大梁
2023-03-05 15:00 2023兩會 -
生態環境保護阻礙中國經濟發展?生態環境部部長回應
2023-03-05 14:54 2023兩會 -
直播: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記者會
2023-03-05 14:46 2023兩會 -
曾英語喊話外軍艦機,遼寧艦90后女少校來到全國兩會
2023-03-05 14:45 2023兩會 -
來自上海的全國人大代表:強信心穩預期,不是因為經濟不好才來鼓勁加油
2023-03-05 14:29 2023兩會 -
馬上評|GDP去年增長3%、今年目標5%左右,意味著什么
2023-03-05 14:25 2023兩會 -
李克強談今年民族、宗教、僑務、國防、港澳臺、外交工作
2023-03-05 12:28 2023兩會 -
賀丹委員:讓中小學生了解人口國情,鼓勵家長參加生殖健康教育活動
2023-03-05 11:47 2023兩會 -
馬丁·拉姆:從改革開放到中國式現代化,我與上海共成長
2023-03-05 11:39 老外講故事 -
甄子丹:希望用動作電影講好中國故事
2023-03-05 11:33 -
十四屆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委員名單通過
2023-03-05 11:03 2023兩會 -
十四屆全國人大專門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委員人選的表決辦法通過
2023-03-05 11:02 2023兩會 -
十四屆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委員名單通過
2023-03-05 11:00 2023兩會 -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會結束
2023-03-05 10:52 2023兩會 -
首場“部長通道”,工信部長等3位部長接受采訪
2023-03-05 10:43 2023兩會 -
政府工作報告:我們要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2023-03-05 10:32 2023兩會 -
2023年GDP目標為增長5%左右
2023-03-05 09:55 2023兩會 -
五年累計減稅5.4萬億,降費2.8萬億
2023-03-05 09:33 2023兩會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