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地發布學位預警,今年會是“最難上學”的一年嗎?
盡管距離秋季入學還有一段時間,但一些地方的家長已經開始為孩子的入學問題擔心起來。
近日,多地發布2023年中小學學位預警。在廣州,有上百所學校學位出現供給緊張。這樣的情況在濟南、成都、長春、南昌、大連甚至一些縣城也出現。一些地方發出了最高級別的“紅色預警”。
按學區入學,學位為何仍會“擠破頭”?事實上,近年來,學位預警已頻頻在多地,尤其是一些重點城市出現。有專家認為,學位緊張并非數量的問題,而是分布不均衡。
但另一方面,2016年二胎政策放開后,今年將有一批兒童迎來“入學潮”,學位情況更為緊張。而在生育率降低的當下,也有聲音擔心,擴建校園是否可能在未來造成閑置?在資源的配置上,這是否是個兩難問題?
“入學潮”之下
新年伊始,多個地級市發布通知。1月9日,廣州市海珠區教育局發布2023年公辦小學學位預警通告,預測區內17所公辦小學(校區)起始年級可能學位供給緊張。隨后,南沙區、荔灣區、從化區、番禺區、增城區等市轄區也先后發布學位預警稱,多所公辦中小學2023年學位供給緊張。
在成都,已有錦江區、龍泉驛區、青白江區、新都區、雙流區、溫江區等多個區發布預警。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一些縣城里。據浙江省樂清市教育局日前披露,部分公辦小學、初中2023年-2025年施教區內適齡戶籍人數接近或超過擬招生計劃數,20余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呈現“紅色預警”,還有學校呈現“黃色預警”。在有著逾70萬人口的江西興國縣,4所小學及3所中學出現學位緊張。
學位預警,意味著預期的學區生源數量超出了學校的接納能力。其中,級別最高的為“紅色預警”,表示施教區內適齡兒童(少年)戶籍人數達到或超過學校擬招生計劃數的100%。
預警是動態的,往往事出多因。在義務教育階段,家長可以通過預警知道哪些學校較為熱門。如果學位緊張,入學政策也會發生變化。
通常,學校會依據生源類別按序接收學生,類別條件包括戶籍、入住情況等。
以海珠區為例,根據起始年級學位安排政策,穗籍適齡兒童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擁有學校地段100%房產權屬并入戶入住,且學位未被占用的(同父母的適齡兒童除外),按照房產擁有時間的先后順序安排入學,直至招生計劃錄滿,超出招生計劃部分由教育行政部門統籌安排入學。房產擁有時間以不動產權證書登記時間為準。其他情況由區教育行政部門統籌安排入學。
事實上,近年來,學位預警已經成為常態。但核心的話題則在于,這種緊張是“絕對緊張”還是“相對緊張”?中國新聞周刊檢索發現,出現“緊張”的學校名單較往年有一定的延續性。
學位緊張的背后,其實也是教育、資源、人口化的進一步集中。長期以來,學位一直是學區房和戶口遷移的一項參考。此前,有地方教育廳就回應稱,學位預警,反映了家長對優質教育資源的向往。
資源不均衡的桎梏
在勢不可擋的工業化與城鎮化浪潮中,不少農村的成年人涌進城市里,大量外來人口、鄉鎮人口流入省會城市、二線城市,甚至一線城市,造成適齡入學學生數量暴增,甚至井噴。隨之而來的,則是近年來在不少媒體報道中出現的“空心學校”。這類“空心學校”一般存在于鄉鎮,只有少許教師和學生。
此前,多位全國人大代表關注農村教育問題,紛紛指出雖然近年來政府對教育的投入不斷加大,可農村的學生卻越來越少,這背后是農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渴望,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孩子也不得不選擇進城讀書。
一位在河北縣級市承建學校擴建工程的負責人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目前該縣市區擴建學校達到6所,主要針對的就是從農村轉移到城鎮這批孩子的學位空缺。大量人口遷移,打破了以往的教育資源格局。
除城鄉外,不同城市、區域間也出現了類似的“馬太效應”。任澤平團隊的一項數據顯示,2010-2020年,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常住人口分別年均增長1.08%、0.22%、0.61%、-1.05%,常住人口占比分別變化2.2、-0.8、0.2、-1.2個百分點。盡管東部地區常住人口增長率明顯下降,但其小學生增長率卻不降反升。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小學生數分別年均增長2.53%、-0.15%、0.09%、-2.22%,小學生數占比分別變化6.1、-2.7、-2.0、-1.4個百分點。
儲朝暉指出,引發學位緊張的原因已經不是數量的問題,而是教育資招生源不均衡所致。
“現在各地都在搞人才引進,但是有關孩子入學的學位建設是遲遲落后的”,升學專家梁挺福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學位預警出現后,家長的選項就不多了。
“在中國,不管是入學,還是入園,往往綁定戶口和房產的排位來優先錄取,因此家長可選擇的選項并不多,要么按照就近入學的要求和流程提前準備,要么不得不離開當地去更加容易入學入園的地方生活和學習。選擇就讀民辦中小學學費高昂、教學質量良莠不齊,并不是多數家長的選擇。”他分析稱。
儲朝暉也表示,學位預警出現后,家長的選擇實際上起不了太大作用,關鍵的還是政府做什么選擇,政府應當根據當地制定的政策來解決孩子的上學難題,除此之外,政府更應該實現當地學校之間的均衡,不要出現學校之間明顯過大的差距。
出生人口變化帶來更大挑戰
對不少地方的中小學來說,2023年是一個擁擠的學年,但是對一些地方的幼兒園來說,適齡幼兒則出現斷崖式減少。
梁挺福指出,在經過2016年、2017年兩年出生高峰后,2018年新生人口數量迅速滑落至1523萬人,并持續減少至2021年的1062萬人,2022年的956萬人進入人口負增長的拐點。這意味著各地政府可能面臨著適齡孩子這兩年增加,過幾年又大幅減少的情況,這對政府如何投入和規劃教育資源帶來壓力和挑戰。
據統計,包括一些主要城市在內的不少地級市,推出的 2023 年新增學位計劃,少于 2022 年計劃數和實際增加數量。
“一些地方政府擔心新建學校增加學位供給后,馬上出現因適齡學生減少的資源閑置問題,于是可能對解決這一問題不積極,有的地方政府采取的‘應急’辦法是擴大班額,把孩子‘塞進去’”,熊丙奇指出,如果搞大班額應對學位緊張,是違反相關規定的,這會影響到孩子接受義務教育的質量。
“選擇以怎樣的戰略應對,至關重要”,熊丙奇表示,如果節省教育投入,趁出生人口下降,撤掉學校、辭退教師,再出現出生人口增加,就會出現學位緊張的新問題。如果提升教育質量,利用出生人口下降這一契機,推進“小校小班”建設,實行小班化教學,如原來一個班45人,調整為25人、30人,這不但提高教學質量,也為出生人口變化留下“彈性空間”,在人口增加年份,可以適度擴大班額,如從30人擴大到40人。
他表示,當前合適的辦法有兩個,一是購買民辦學校學位,提供給適齡兒童,合理定位民辦義務教育的新功能;二是以“小班化”為標準,加強對義務教育的投入,提高學校建設標準,應對出生人口變化對教育帶來的挑戰。
也有一些城市在持續擴充學位。北京市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顯示,近五年來,北京市政府累計增加18萬個中小學學位。2022年,北京市新建24所學校,新增中小學學位2.9萬個。其中,海淀區北部地區就新添中小學學位8640個。
家住廣州白云區某街道的劉彬(化名)也暫未感受到學位的緊迫感。他的女兒今年即將就讀小學,4月份左右開始搖號,原來附近就有一所公立小學,去年開始又新增了一所省重點小學。
梁挺福指出,一方面要加大資金投入,增加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和幼兒園;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應該階段性購買民辦學校學位,合理合法優化民辦學校義務教育的新功能和角色,同時減緩新建公辦學校帶來的資金壓力,一舉兩得。
熊丙奇進一步解釋,向民辦學校購買學位,這并不違反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的政策,還可探索義務教育多元辦學模式。總體而言,我國民辦教育“補充”教育資源的功能已經弱化,未來,民辦教育的重要功能是探索多元化辦學,滿足受教育者的多樣化選擇,甚至,民辦將不再是舉辦者“屬性”,而是一種辦學模式。
“對于非營利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財政應給予生均撥款,或直接購買學位。簡單來說,政府支持民辦教育發展,不是‘推卸’對義務教育的投入責任,而是推進多元化辦學,辦令人民滿意的教育。”他表示。
(作者:陳威敬)
- 原標題:多地發布學位預警,今年會是“最難上學”的一年嗎?
- 責任編輯: 林鈴錦 
-
新加坡今起解除所有針對新冠感染的邊境管制
2023-02-13 12:54 -
我國女性終身無孩率快速上升,2020年接近10%
2023-02-13 11:05 -
甘肅定西:已有7成出嫁方彩禮控制在5萬元內
2023-02-13 09:02 婚姻故事 -
首個國家蠶遺傳資源基因庫確定
2023-02-13 08:12 科技前沿 -
全國臺聯致唁電,對星云法師圓寂表示哀悼
2023-02-13 06:58 -
“半年關掉2000多家網點”,“公司要倒閉”?韻達:謠言
2023-02-12 22:25 大公司 -
赴臺被阻,大陸吊唁團在江蘇宜興大覺寺吊唁星云法師
2023-02-12 19:59 兩岸關系 -
北京發生2.8級地震,官方研判:近期發生4級以上地震可能性不大
2023-02-12 19:59 地震 -
“江西女生在外省都被貼了標簽”
2023-02-12 19:35 網絡謠言 -
株洲落馬市長受審:兩弟弟靠他撐腰“大吃四方”
2023-02-12 17:22 廉政風暴 -
闖車道拍富士山景,臺灣游客被日媒點名,臺網民:丟臉!
2023-02-12 16:54 -
湖北男子拒服兵役,面臨不得錄用為公務員等9項處罰
2023-02-12 16:09 -
國內C刊聲明:隱瞞ChatGPT使用情況將被退稿或撤稿
2023-02-12 13:44 -
1894個賬號借“胡某宇事件”造謠傳謠被處置
2023-02-12 13:37 -
座談教育數小時,江西村民主動刪除高價彩禮視頻
2023-02-12 11:20 -
7歲參軍、9歲長征,長征路上年齡最小的紅軍戰士向軒逝世
2023-02-12 10:46 -
醉酒男子當街摔打女子,警方通報:女方不追究法律責任
2023-02-12 10:45 -
拆遷人員持械與村民發生沖突?陜西扶風:正在調查
2023-02-12 08:21 -
全球裝箱量最大集裝箱船“鑫福102”輪試航
2023-02-11 22:24 中國精造 -
官方通報女足球員家遭強拆:拆的是676平的違建
2023-02-11 21:22 網絡謠言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