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迎戰重癥高峰,上海專家:分級診療分散就醫很重要
最后更新: 2023-01-08 08:33:27全國正經歷第一波新冠感染高峰,醫療系統壓力驟增。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陳小松12月23日在接受上觀新聞采訪時表示,其所在醫院發熱門診接診人數直線上升,最近每天穩定在800人左右,相較之前每天50-60人的數量,翻了10倍不止。
“上海發布”12月25日發布的消息稱,近日,上海“120”始終處于高位運轉狀態。12月23日,全市“120”出車5101次,較前一周環比上升33.5%。
感染高峰后,醫療系統還將面對重癥高峰。12月27日,澎湃科技連線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宋元林,對上海的重癥高峰將何時到達、普通人如何就診、醫療系統如何面對壓力等民眾關心的問題作出解讀。
宋元林告訴澎湃科技,在感染人數大量增加的情況下,“我的建議是,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來醫院,避免過長時間等待和盡量避免醫療擠兌。來醫院看病之前大家可以在家里先做一個初步的判斷。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來醫院,一方面天氣冷,另一方面排隊需要兩到三個小時,患者可能本來沒什么問題,送醫院一折騰,反而得病了,而且也增加醫院的負擔。”
“分級診療,分散就醫很重要。大家盡量按照就近原則,或者按照癥狀的程度來選擇醫院。癥狀比較輕的病人可以到二級醫院、區中心醫院看病,重癥的患者到三級醫院去。錯開以后,大家都可以獲得相應的醫療資源。如果一窩蜂地涌入三甲醫院發熱門診,一個科室如果‘崩潰’了,看病也容易出錯。”宋元林說。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急診科內,醫護人員在救治病人。“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微信公眾號 圖
【對話】
澎湃科技:你什么時候開始明顯感覺到所在科室的病人增加?
宋元林(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從上個星期開始。這幾天門診、急診的人都多,呼吸科門診的人數尤其多。今天(12月27日)早上9點多,我們科的早晨門診預約加線下就有700多人,全天估計要超到1000人。我們科的住院患者也多,這幾天每天都要收20-60個肺炎相關的病人,基本上都有肺炎和/或低氧血癥。目前除了發熱門診,呼吸科門診,其他科的病人相對比較少。
澎湃科技:現在患者比較普遍的會出現的癥狀有哪些?
宋元林:大部分住院的患者都是年齡大,有基礎疾病,有并發癥,低氧或者肺部有炎癥滲出的,大部分有發熱、咳嗽、胸悶、氣急等癥狀。沒有炎癥的患者,我們一般都勸他們回去再觀察。門診的病人主要以上呼吸道癥狀為主。也有一些肺炎患者在急診排隊排得時間太長,后來到門診去看病。我們會做甄別,甄別出肺炎的話,會建議他們住院治療,或根據發病的時間,如果已經過了炎癥高峰,處于吸收期,沒有低氧或其他潛在風險的話,也不一定要住院。
住院的主要指征是出現肺炎,低氧或者其他的基礎疾病,或有轉為重癥的傾向。也有一些年齡大的患者,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癥狀,但是其他疾病比較多,比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或電解質紊亂,或既往長期無創出現的肺栓塞,吸入性肺炎等,他們的肺部炎癥剛開始可能不是很明顯,但是會隨著時間變化,對于這部分患者,我們也會考慮收治入院。
澎湃科技:最近這幾天聽說不少人出現“白肺”,這通常是什么情況?
宋元林:少數人會出現“白肺”的情況,比如感染以后出現雙肺彌漫性的滲出性病變,CT看上去就像“白肺”,說明病情比較重。我們碰到過,但出現這種情況的人比較少,一般都是有基礎疾病,或年齡偏大,或有免疫抑制,其他基礎疾病等情況。正常人突然出現“白肺”,我們還沒遇到過。
澎湃科技:最近這幾天有沒有遇到讓你印象深刻的病例?
宋元林:剛才就有一個咨詢,他的哥哥平常氧飽和度大概在96%左右,今天早上起來只有92%了。一般血氧飽和度小于93%,我們就要考慮低氧血癥,屬于重型新冠的癥狀。但是他又沒有胸悶、氣急、發熱等癥狀,不像感染新冠。
后來我讓病人先用力深吸幾口氣,再看看血氧飽和度。實際上這樣的病人往往本身有一定的慢性肺病基礎,總是坐著不活動,肺部慢慢出現類似“肺不張”(指各種情況導致肺的一部分結構塌陷,進而導致肺的含氣量減少,影響氣體交換)的情況。用力吸氣以后,肺得到了活動,肺活量增加,通氣血流恢復,幾分鐘后,他的血氧飽和度就達到了97%,也就不需要到醫院來了。
所以僅根據一個指標,很可能被誤導。從昨天(12月26日)晚上開始,很多人來問我,家里老年人要不要送醫院。我的建議是不需要來醫院就不要來醫院,盡量避免醫療擠兌。來醫院看病之前大家可以在家里先做一個初步的判斷。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來醫院,一方面天氣冷,另一方面排隊需要兩到三個小時,患者可能本來沒什么問題,送醫院一折騰,反而得病了,而且也增加醫院的負擔。現在醫院有熱線,大家也可以先咨詢,沒必要一哄而上。
但是判斷要準確。一般感染后前2-4天會發熱,如果體溫超過38.5度,也可能達到40度,建議先使用退熱藥物。如果用了退熱藥,效果不明顯,可以用物理降溫的方法。如果各種方法都用了,仍然高熱不退,超過三天的話,再來醫院看看。另外,如果患者出現胸悶、氣急,家里有血氧儀的可以測一下,測過后發現氧分壓低,呼吸頻率很快,說明可能出現了肺炎,這種情況一般需要到醫院來。
另外,患者可以先到普通門診去看,不要一發燒就去急診。現在已經不查核酸了,我們門診90%的病人都是已經感染的。希望大家分散看病,不要只盯著急診和發熱門診,也不要只盯著呼吸科。
如果家里沒有藥了,可以通過互聯網門診來配藥,如果互聯網門診不行,需要到線下來,也要盡量避免集中在某幾個窗口排長隊。
醫生在查看病人情況。“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微信公眾號 圖
澎湃科技:你的科室目前大概有多少重癥患者?
宋元林:沒有統計。我們還沒有一個個地去區分他們是重型還是危重型,收進來以后基本上都先進行處理。現在ICU(重癥加強護理病房)都收滿了。也有無創,高流量和機械通氣的病人。我們現在一邊治療,一邊也在做一些統計分析。從整個上海來看,現在也沒有統計重癥的數據,不太清楚重癥率有多少。但此類病人顯然比平常狀態下要多。
澎湃科技:收治后一般會怎么治療?
宋元林:按照新冠的診療流程吸氧,對癥和支持治療。如果病人單純只是肺部有磨玻璃的滲出,我們會使用激素,低分子肝素。如果情況嚴重一點,就做俯臥位通氣。如果病人有黃痰,我們就在送檢后使用抗生素。另外還有一些基礎疾病的治療。容量,營養和電解質的平衡很重要。
澎湃科技:你估計這一輪感染的重癥高峰大概會出現在什么時候?
宋元林:現在可能還沒到重癥高峰,也許要再過1-2周。因為要先經過感染、發熱,才會出現重癥,大概要晚1-2周的時間。
澎湃科技:現在感染的患者情況和上海在今年春天的情況有不同嗎?
宋元林:和今年上半年相比,現在病人的群體不太一樣了。現在我們在醫院看到的都是有癥狀的患者,現在也不做核酸了,無癥狀的一般不會到醫院里來。上半年不管有沒有癥狀,只要是陽性,都會被集中起來。
澎湃科技:輝瑞公司的Paxlovid藥現在使用情況如何?
宋元林:資源非常緊張,這個藥的量很少,使用時需要兩三個專家一起判斷,確實看到病人肺里有滲出性病變,而且發病5天之內,有可能轉化為重癥,才可以使用。有少數人可能用上,一般沒有特殊疾病,大部分人都用不上這兩種藥。有基礎疾病,年齡大的人,哪怕是自己通過各種渠道買到了這種藥,也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因為它跟很多其他藥物之間有相互作用。
澎湃科技:最近你們科室的工作節奏如何?
宋元林:很忙,因為病人很多,我們基本上每天都在看哪些醫生能上班,每天都在做崗位的動態調整。大部分醫護人員都經歷過或正在經歷帶病上班的情況。
大部分病人到醫院來都是因為呼吸系統的癥狀,但這么多人感染以后,靠一兩個科室肯定是無法堅持的。我們科室好多醫生自己也感染了,沒有那么多的醫務人員。
現在各個醫院基本上都是整個醫院都參與到肺炎患者的救治中,想各種辦法。我們現在整個醫院都動員起來了,包括很多病房都開辟成為肺炎收治的病房,整層的一層樓。我們也把其他科室的醫生納入到收治肺炎患者的隊伍中,可能牽頭的是呼吸科和感染科的主治醫生,但住院醫師可能是其他科室的,只要是感染過、康復的醫生,就一起工作,這樣比較安全。總之,現在基本上都是全院通盤考慮,來協調人員、設備等等。
澎湃科技:接下來你比較擔心的或者比較關注的會是什么?
宋元林:重癥病人的救治的問題。之后這些病人會越來越多,入院管理以后,降低這些病人的死亡率非常重要。
現在已經放開一段時間了,大家對新冠已經有所認識,慢慢開始有底了,所以其實沒有必要恐慌,只是要去甄別老年人和長期患病的人的感染狀況,做好就醫指導。
能夠預測到之后(醫療資源)會有些緊張,但應該不會出現無法應對的情況。因為各個三甲醫院都開了,都不會拒收病人。分級診療,分散就醫很重要。大家盡量按照就近原則,或者按照癥狀的程度來選擇醫院。癥狀比較輕的病人可以到二級醫院、區中心醫院看病,重癥的患者到三級醫院去。錯開以后,大家都可以獲得醫療資源。如果一窩蜂地涌入三甲醫院發熱門診,一個科室“崩潰”了,看病也容易出錯。現在大家也在總結這一輪的診治經驗,盡快開展一些交流,提高救治的成功率和加快病房的周轉。
(澎湃新聞記者 曹年潤)
- 原標題:迎戰重癥高峰,上海專家:分級診療分散就醫很重要
- 責任編輯: 房佶宜 
-
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牢牢掌握抗疫的戰略主動權
2023-01-08 08:00 抗疫進行時 -
我國首次散船進口巴西玉米,巴西玉米輸華走廊正式打通
2023-01-08 07:41 -
國考今日開啟:擬招錄3.7萬人,錄用比約70:1
2023-01-08 07:37 -
“我父親在那打仗流血,我在那貪污受賄”
2023-01-07 21:33 廉政風暴 -
對孫力軍唯命是從、被江湖騙子拿捏20年,傅政華案大量細節首次披露
2023-01-07 21:17 廉政風暴 -
上海社區醫院189元可配Paxlovid?部分斷貨,費用要看報銷比例
2023-01-07 19:27 抗疫進行時 -
驢友笑了、導游哭了、飛行員上班了…這就“說走就走”了?
2023-01-07 19:06 觀察者頭條 -
成都通報“男女干部不雅聊天”:建議免職
2023-01-07 18:47 廉政風暴 -
“12億蓋了個垃圾填埋場…”
2023-01-07 17:07 -
“七一勛章”獲得者孫景坤逝世,享年98歲
2023-01-07 16:44 -
農業農村部:返鄉人員一定要戴好口罩勤洗手
2023-01-07 16:30 抗疫進行時 -
農村如何做到“關口前移”?國家衛健委回應
2023-01-07 15:45 抗疫進行時 -
勞榮枝死刑判決正報請最高法核準
2023-01-07 15:40 疑案追蹤 -
國家衛健委:春節臨近,更需做好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工作
2023-01-07 15:10 抗疫進行時 -
福州給疫情防控醫護人員發放補助:每人6000元,含編外
2023-01-07 15:05 抗疫進行時 -
胡某宇失蹤為何未立刑案?警方回應
2023-01-07 13:43 疑案追蹤 -
第十版新冠防控方案發布
2023-01-07 12:04 抗疫進行時 -
新冠患者遺體處理指引被廢止
2023-01-07 11:21 抗疫進行時 -
警方通報胡某宇失蹤事件調查進展
2023-01-07 11:11 疑案追蹤 -
格林菲爾德夫婦:致力于創新創造的中國發展將更好,未來一片光明
2023-01-07 10:37 老外講故事
相關推薦 -
外媒緊盯:中方又要出手? 評論 18馬上走人了,還要對中國無人機動手 評論 97促消費為什么沒有起色?這與搞創新不矛盾 評論 175中國首次實現!“領先馬斯克的星鏈” 評論 29215死!新年首日,“恐襲”疑云籠罩美國 評論 174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