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大報告中提出這三個“第一”,上海要發揮特有作用
最后更新: 2022-10-19 11:33:38黨的二十大發出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動員令。二十大報告深刻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教育、科技和人才“三位一體”的創新提法,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這引發了上海代表的共鳴和討論。
改革開放40多年來取得的偉大成就,離不開科技、人才和創新;新時代十年里的偉大變革,離不開科技、人才和創新。只有實施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才能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教育是根基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以專門章節談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引發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代表的高度關注。“作為高校的同志,我對科教興國、人才支撐有著更深的感受和體會。”
在楊振斌看來,科技、人才、創新三個“第一”,共同支撐了發展這個第一要務。而三個“第一”也有著內在聯系,科技第一生產力、創新第一動力的實現,歸根結底要靠人才第一資源。而人才的成長成才,離不開教育。因此,“三個‘第一’的落腳點,可以概括為‘教育是第一根基’。”
楊振斌認為,高校要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貢獻。要著力培養優秀人才,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接受合適的、最好的教育。要作出科研貢獻,胸懷“國之大者”,做好有組織的科研,努力解決“卡脖子”問題。同時,要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和人才成長生態。
他還特別提到,要堅持立德樹人,通過老師來影響和培養學生,讓學生具有更高的思想境界、更強的“四個自信”。“本科生一年招4000多名,一個具有更高政治追求、具備‘四個自信’的畢業群體,與一個渾渾噩噩的4000人的群體相比,將來對國家的貢獻是不一樣的,產生的效應也是不一樣的。”
報告里提到,要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著力形成人才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楊振斌認為,“上海擔負著特有的功能定位,打造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要發揮上海的優勢和作用。這當中,所有在滬高校都要積極發力。”
楊振斌表示,要增強高校發展的動力。要向改革要動力,不斷改革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促進學校發展;要向學科交叉要動力,學科的交叉領域往往是創新的“富礦”,易于產生新的突破,為創新發展增添新動力;要向環境要動力,創造更有利于踏踏實實搞研究,心無旁騖做學問的環境,為教育教學、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提供助力。
打造新力量
同濟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杰代表反復閱讀二十大報告中關于“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的章節,薄薄三頁紙上,畫滿了紅線和標注。
在陳杰看來,將教育、科技、人才三項重要工作放在一起通盤考量,作為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體現出這三者的重要地位,而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大學都應承擔起使命擔當。
他認為,特別是研究型大學,具有基礎研究深厚、學科完整、便于融合交叉、創新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集聚、科教協同、產教融合等綜合優勢,應該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幾天,上海代表團學習討論報告,陳杰思考最多的是,如何發揮高校的綜合優勢,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助力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報告中的話給了他很多啟示。
他認為,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高校要干“五件事”。
首要的是瞄準前沿的基礎研究,這是搶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基礎研究既包括純理論的科學研究,更有面向國家重大需求、解決重大工程中科學問題的應用基礎研究。要鼓勵自由探索,更有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有組織的集中攻關。
其次要重點布局和建設一批高水平研究平臺,尤其是交叉研究基地平臺,“以基地平臺為依托,凝聚團隊實施一批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科技項目,推進學科交叉,促進協同攻關,引領創新發展”。
第三件事是進行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解決“卡脖子”問題。
第四件事是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高等學校要主動為產業現代化攻克核心關鍵技術,引領產業范式變革,而產業快速發展所產生的利潤,又反哺基礎研究和基礎學科建設,形成良性循環。
第五件事是人才隊伍建設,研究型大學要全面提高科技創新人才的自主培養質量,全過程謀劃、指導和保障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長和發展。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集聚一支以頂尖科學家為核心,戰略科技人才、領軍人才和創新人才為主力,富有創新精神和國際影響力的科研隊伍。
區域有沃土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人才強國戰略的強調,令閔行區委書記陳宇劍代表感到興奮,又深深認同。閔行坐擁上海交大、華東師大等重量級高校,兩院院士占全市40%,高層次人才引進占全市四分之一,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于全區生產總值比例達10%,約是上海全市均值的2.5倍。
人才高地,助力閔行成為經濟強區。閔行不僅擁有航天、航空、船舶等國之重器,也擁有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莘莊工業區、紫竹高新區等一批知名產業園區,創新鏈和產業鏈疊加帶來的吸附力,讓大院大所大校大企不斷在閔行云集。“閔行取得今天的發展成就,根本在人才,核心在人才,源源不斷的人才優勢轉化為澎湃不竭的發展優勢。”
報告提出,要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堅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用好用活各類人才。這些提法,都令人振奮。
陳宇劍談到,吸引人才,關鍵是提供施展才華的沃土、加速成長的路徑、近悅遠來的環境。一方面,借助各類研究機構、企業研發中心、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專精特新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構筑起引才聚才的“強磁場”,讓不同專業特長、不同職業崗位、不同能力水平的各類人才在區域發展中各得其所、各展其長。另一方面,要探索高校、企業、園區聯合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有效途徑,著力打造“塔尖”更尖、“塔身”更強、“塔基”更實的人才結構。此外,要營造良好環境,打造全方位、全周期的人才服務體系,“人才需要什么,我們就提供什么”,讓各類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
“閔行要下好人才‘先手棋’,努力建設高端人才高度集聚、人才環境全面優化、創新創業空前活躍、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高水平人才高地,為全國及上海塑造人才比較優勢作出閔行貢獻。”陳宇劍說。
- 原標題:二十大報告中提出這三個“第一”,上海要發揮特有作用
- 責任編輯: 黃濤 
-
二十大代表手記 | 遲楠:把科技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2022-10-19 11:26 二十大代表風采 -
踏上國際賽場,這些中國人的底氣為何越來越足?
2022-10-19 11:23 上海觀察 -
用新的偉大奮斗創造新的偉業,上海代表學習討論二十大報告
2022-10-19 11:19 上海觀察 -
新的五年,這些來自上海的黨代表們準備好了
2022-10-19 11:17 上海觀察 -
二十大新聞中心舉辦第三場記者招待會
2022-10-19 10:00 聚焦二十大 -
國家衛健委:昨日新增本土204+630
2022-10-19 09:12 抗疫進行時 -
菲利普:如果你想有所成就,就必須學習中文 | 老外講故事·海外員工看中國(43)
2022-10-19 09:06 老外話中國 -
上海代表團發言人:為人民服務是上海永恒主題
2022-10-19 09:04 聚焦二十大 -
上海市代表團全團會議繼續討論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報告,討論中央紀委工作報告和黨章修正案
2022-10-19 09:02 上海觀察 -
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情況如何?浙江代表團新聞發言人答問
2022-10-19 08:30 聚焦二十大 -
上海昨日新增本土1+14,均在隔離管控中發現
2022-10-19 07:58 抗疫進行時 -
“雖千萬人,吾往矣!沒什么好怕的”
2022-10-19 07:22 聚焦二十大 -
二十大新聞中心舉行第二場集體采訪
2022-10-19 07:00 聚焦二十大 -
上海市代表團討論二十大報告,李強龔正參加
2022-10-19 06:55 聚焦二十大 -
“總書記指出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2022-10-19 06:51 聚焦二十大 -
“按照總書記指明的方向,奮勇前進,就能攻克更多卡脖子技術”
2022-10-19 06:49 聚焦二十大 -
罕見!塔克拉瑪干沙漠出現眾多湖泊
2022-10-18 20:46 -
二十大新聞中心20日舉辦第四場記者招待會和一場集體采訪
2022-10-18 20:37 聚焦二十大 -
二十大新聞中心舉辦第二場集體采訪
2022-10-18 20:00 聚焦二十大 -
黨的二十大主席團舉行第二次會議,習近平主持會議
2022-10-18 18:26 聚焦二十大
相關推薦 -
布林肯承認“開打前就給了”,俄方回應 評論 150央行宣布將擇機降準降息,“擇機”以何為標志? 評論 162被逼急了,格陵蘭島總理:是時候獨立了 評論 195美媒直呼:啥都能威脅國家安全,美國完全走偏了 評論 165最新聞 Hot
-
被逼急了,格陵蘭島總理:是時候獨立了
-
美媒直呼:啥都能威脅國家安全,美國完全走偏了
-
“到2030年,中國本土數學家將能引領世界”
-
密謀推翻馬爾代夫總統?印度回應
-
域外調查惹惱國際奧委會,“2034鹽湖城冬奧會有點懸”
-
欲爭奪歐洲最大電動車市場,但英國國內阻力不小
-
土耳其喊話歐盟:他不干,我干
-
“沒想到拜登竟會如此對待盟友!”
-
司機留信曝光:同胞們醒醒吧,美國快病死了!
-
特朗普炮轟:英國犯下了大錯!
-
盧卡申科:計劃訪華,事關未來
-
特朗普“封口費”案將于1月10日宣判,“但不會入獄”
-
“美國沒能改變中國”,布林肯一聽急了…
-
事關中國FK-3,塞爾維亞:這是一個“里程碑”
-
“中國真出手怎么辦?企業緊張研判…”
-
以己度人?“中方為了談判籌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