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亦凡事件,只用法律解決夠嗎?
【文/觀察者網 張照棟】
迷奸、輪奸、性侵未成年少女……18日晚,@都美竹 發布“決戰宣言”,將流量偶像吳亦凡送上風口浪尖,越來越多的女生發聲爆料,接二連三的品牌宣布解約,吳亦凡方面則不斷發文否認澄清……
輿情洶洶,雙方互相攻訐,全民吃瓜玩梗之余,一場關于“法律與道德”的討論,引發了眾多網友的參與討論。
相關話題登上微博熱搜
在@都美竹 指控吳亦凡“灌酒迷奸、誘奸多位未成年女生”的那一刻,“吳亦凡事件”就早已不是偶像藝人失德的娛樂丑聞,而是一場社會事件,甚至是刑事案件。
事情真相究竟如何?目前尚無實質性證據,未有定論。多家媒體紛紛發聲評論,稱“用法律決戰才能終結吃瓜大戰”,“吳亦凡的‘瓜’還得法律來切。”
澎湃新聞評論稱,一個開放包容的輿論場,容得下各種爆料和訴求,但是決不能揉進明明涉及法律問題和公共利益,卻又不明不白的硌人沙子。如果這些關于吳亦凡的爆料是真的,那么此事就是一個刑事案件;如果爆料全是捏造誣陷,那么同樣構成對吳亦凡的嚴重侵權,也是性質惡劣的違法行為。
所以,無論結果是哪一種,這一事件都是嚴肅的,需要徹查澄清的,法律的嚴肅性和當事人的權益都是需要維護的。
《法治日報》評論道,“公平正義的法治社會,容不得黑暗污穢,也容不得惡意詆毀……如果這些涉及違法犯罪的爆料是真的,那么這無疑是一起性質極為惡劣的法律事件。但如果這些爆料全是捏造和誣陷,那么爆料者也要為此付出法律的代價。”
此外,《法制日報》還寫道,“娛樂圈不是法外之地,明星藝人如若觸犯法律自有法律嚴懲,在不觸碰法律底線的基礎上,如若違背公序良俗并造成惡劣影響,在公眾心目中的人設也會瞬間崩塌。”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則發聲稱,無論法律制裁,還是自律懲戒,都需要依據事實,不能僅憑網絡“爆料”。演藝人員如若觸犯法律自有法律嚴懲;在不觸碰法律底線的基礎上,如若違背公序良俗并造成惡劣影響,行業自律懲戒也絕不會手軟。
上述幾家媒體或機構主張“用法律來裁決‘吳亦凡事件’”,而另一些媒體則將批評矛頭指向了明星藝人的德行。
《中國婦女報》的評論文章加上了“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標準”的標簽,文章寫道:“此事沸沸揚揚,莫衷一是,需要司法機關介入厘清,防止對青少年的價值觀產生誤導。私德不修,人生必難行穩致遠,這是鐵律。”
《參考消息》則評論表示,整治明星藝德必須動真格,“占用大量公共空間的明星,理當在倡導良好道德規范上作出表率而不是相反。不能讓有關明星藝德的話題討論成為‘老生常談’,就需要對違規甚至涉嫌違法藝人動真格、零容忍,以此約束其自身在事業之外也能‘行正坐端’。”
《解放日報》評論道:“吳亦凡以及和他一樣的偶像們,粉絲絕大多數是青少年,偶像于他們應該是學習的榜樣。如今吳亦凡面對的巨大爭議,部分理智的粉絲也喊出‘讓法律來決定’。然而對于靠‘人設’立足的偶像來說,僅僅是‘不犯罪’顯然不夠。法律只是對人們最低的道德要求。如果偶像的道德水準還不如粉絲,粉絲學什么?”
央視網20日下午評論道:“做藝先做人,做人德為先。藝人不僅是職業,更肩負社會責任……有必要對失德劣跡者進行針對性的制度約束,通過行業自律倒逼藝人提高道德修養,把做明星的門檻提上來!”
@中國反邪教 則一句話點評道:“法律是準繩,任何時候都必須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時候都不可忽視。”
各大媒體下場評論,也引發了眾多網友的關注討論。
- 責任編輯: 張照棟 
-
外國人不預約就能進?甘肅省博物館道歉
2021-07-20 18:18 老外在中國 -
日本支持英美“中國惡意網絡攻擊”觀點,駐日使館回應
2021-07-20 17:58 網絡安全 -
遭遇百年不遇強降水 鄭州提升防汛應急響應至I級
2021-07-20 17:50 極端天氣 -
男子搭訕遭拒刺死女大學生,已執行死刑
2021-07-20 17:29 -
國管公積金月繳存額上限調至6774元
2021-07-20 16:36 中國房市 -
云南瑞麗一確診患者丈夫違規直播被查
2021-07-20 16:19 新冠肺炎抗疫戰 -
超300萬網民聯署呼吁徹查美德特里克堡
2021-07-20 16:06 -
林鄭:香港考生往內地高校升學是條出路
2021-07-20 16:02 香港 -
民進黨當局宣布將在立陶宛設“代表處”,外交部回應
2021-07-20 16:02 臺灣 -
河南降雨突破歷史極值,多地啟動防汛IV級應急響應
2021-07-20 15:59 極端天氣 -
15個代言,全軍覆沒
2021-07-20 15:53 -
翁祖亮:爭取建立浦東新區外國人才永居推薦“直通車”制度
2021-07-20 15:13 -
立陶宛將設歐洲唯一“臺灣代表處”,國臺辦回應
2021-07-20 15:08 臺灣 -
因日凌干擾現象,天問一號9月將失聯1個月
2021-07-20 14:58 航空航天 -
央行:支持上海在人民幣可自由使用方面先行先試
2021-07-20 14:54 上海新高度 -
五星耀十城丨1984—2020 關于“中國紅”的奧運記憶……
2021-07-20 14:52 東京奧運會 -
-
臺灣新增24例確診、4例死亡病例
2021-07-20 14:23 臺灣 -
“很少發現如此智慧的領導人” ——法拉奇評鄧小平
2021-07-20 14:15 中共100個對外交往故事 -
港大校務委員會主席:學生會評議會不能鞠躬認錯了事
2021-07-20 13:36 香港
相關推薦 -
“中國實力增強,美軍在太平洋從霸權轉向分散生存” 評論 42布林肯承認“開打前就給了”,俄方回應 評論 159央行宣布將擇機降準降息,“擇機”以何為標志? 評論 162被逼急了,格陵蘭島總理:是時候獨立了 評論 199美媒直呼:啥都能威脅國家安全,美國完全走偏了 評論 166最新聞 Hot
-
被逼急了,格陵蘭島總理:是時候獨立了
-
美媒直呼:啥都能威脅國家安全,美國完全走偏了
-
“到2030年,中國本土數學家將能引領世界”
-
密謀推翻馬爾代夫總統?印度回應
-
域外調查惹惱國際奧委會,“2034鹽湖城冬奧會有點懸”
-
欲爭奪歐洲最大電動車市場,但英國國內阻力不小
-
土耳其喊話歐盟:他不干,我干
-
“沒想到拜登竟會如此對待盟友!”
-
司機留信曝光:同胞們醒醒吧,美國快病死了!
-
特朗普炮轟:英國犯下了大錯!
-
盧卡申科:計劃訪華,事關未來
-
特朗普“封口費”案將于1月10日宣判,“但不會入獄”
-
“美國沒能改變中國”,布林肯一聽急了…
-
事關中國FK-3,塞爾維亞:這是一個“里程碑”
-
“中國真出手怎么辦?企業緊張研判…”
-
以己度人?“中方為了談判籌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