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南山在深圳搬磚的中產階級
-
為何中國人和西方人對彼此認知如此不同
我覺得要等國內的10后們也長大了,而同時西方能夠有條件大量接受正面中國信息的孩子也長大了,這種中西方對對方的認知差異才會徹底改變。[全文]
-
即使是西方人也沒過幾天好日子,所以中國的發展對全球非常重要
這個世界并不那么太平,有勢力就是不喜歡和平與發展,而是想讓流血和沖突繼續下去,甚至擴展到更多的地方。所以中國的發展,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力量的不斷增強,就有了更大的意義。[全文]
-
總感覺臺灣統一的時間越來越近了
未來統一后如何面對臺灣總體經濟地位下降的問題,對我們是個挑戰,這也是我一再說,統一前臺灣經濟地位越低,對統一后的治理越有利的原因,不使臺灣民眾把統一后臺灣經濟地位繼續下滑的問題怪罪到統一身上。[全文]
-
我最關注的未來兩個標志性事件——中國載人登月和無人駕駛普及
載人登月在今天仍然是人類最高技術的象征,而當前對阿波羅計劃載人登月的各種質疑,就有認為當時的美國搞不定從月球車電池,到登月現場直播等各種高技術,而中國載人登月成功了,則大家都知道了,這些技術現在的中國是可以實現的。[全文]
-
最近看油管視頻有感:中國的光芒終究是擋不住的
集中專注地實現硬核科技的突破,會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同時我們也會發現,以前很難做的外宣,也會隨之變得越來越容易。[全文]
-
美國人又給我們確定發展方向了
美國人顯然很清楚中國新能源汽車競爭力強這一點,于是他們又對中國強調了這一點:你產能過剩了。[全文]
-
半導體產業如何支撐臺灣人生活水平
臺積電今年準備開啟的2024年校招,計劃在臺灣地區要招6000人左右。這要是放在大陸,按比例計算,相當于一所企業就把所有985高校畢業生錄取完了還不夠。[全文]
-
過去幾年,制造業向中西部還是向越南印度墨西哥轉移的多?
中國沿海地區的制造業向國外轉移和向內陸地區轉移,這兩件事情是在同時發生的。而且不只是產業轉移,內陸地區原有的產業也在國內產業崛起大環境帶動下實現了產業升級和出口增長,例如工程機械,以及新能源產業等等。[全文]
-
月入十萬的高級中產是怎么破產的?
在經濟增速不斷下降的情況下,房價和就業存在的風險是比經濟繁榮期上升的,要考慮到香港李先生夫妻一樣的風險。[全文]
-
對臺軍售一拖再拖,美國制造產能已如此拉胯?
一個國家制造業能力的衰落,首先是從快速和大規模量產的能力衰退開始的。[全文]
-
國產替代是好事,但不能什么都賤賣
美國公司以做大市場為最高優先級,所以能夠開拓出很多新的產業、新的領域,同時能在商業模式中嚴守自己的邊界,處于一種求利潤的狀態。而不少中國公司似乎是習慣了低價競爭,喜歡在現有領域里競爭,以低價卷死對手為最高優先級,處于一種求生存的狀態。[全文]
-
振興遼寧,重點看這三類產業
對遼寧來說,基礎重工業是企穩,依靠船舶、汽車、航空、半導體設備、工業機器人這些裝備制造業可以帶動持續發展,尤其是航空和半導體設備,像軍用和民航發動機國產化之后,產量會大大上升。[全文]
-
美國文化更適合創新?說一些對中美科技競爭的思考
關于中美競爭,看了很多不同的觀點,其中關于科技創新一個非常典型的觀點是,不同的文化導致不同的社會制度,同時也對科技創新產生了重大影響。[全文]
-
華為們如果靠“專利費”活著,國家損失有多大?
對于一個產業,我們要理解專利費只是眾多獲利環節中的一個,制造業當然辛苦,但辛苦錢不等于就是小錢。[全文]
-
進口俄羅斯天然氣很必要,但煤還得繼續燒
目前擴大從俄羅斯的天然氣進口,對我國是有利的,可以降低對澳大利亞進口天然氣的依賴,有利于實現進一步多元化。當然,我國不會讓我國的能源安全依賴任何一個外國,預計也不會讓某個地區煤改氣改到高度依賴國外的天然氣。[全文]
-
人均1.25萬美元了,說一些想法
未來隨著先進產業在全國擴散,會有一些二三四線城市因此而受益和崛起。過去的十來年,成都、重慶、武漢、南京、杭州、合肥這些城市居民的財富和生活水平總體是增加很快的,它們絕不會就是全部名單,向兩萬美元邁進的過程中,一定會有新的城市玩家加入。[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