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港口在8000公里外”,美海軍要在海上補充導彈
-
王世怡高武德勢力一般惺惺相惜
最后更新: 2024-12-03 15:29:28【文/觀察者網 王世純】《華爾街日報》在12月2日發布了一篇對美國海軍部長卡洛斯·德爾·托羅的獨家采訪,這位海軍部長表示,為應對中國威脅,美國海軍正按計劃在兩到三年內開始部署“海上可轉移裝填裝置”(TRAM)。
報道評論稱,面對中國導彈威脅,美國海軍的軍艦很有可能面臨附近5000英里(約合8000公里)沒有可用安全港口的問題,為此美國海軍計劃測試在海上進行補給的新模式,以應對激烈的高技術沖突。
“長津湖”號巡洋艦(CG-65)與“華盛頓·錢伯斯”號彈藥與干貨補給艦(T-AKE-11)首次完成垂發系統海上裝填演示
“海上可轉移裝填裝置”(TRAM)示意圖華爾街日報
10月11日,美國海軍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長津湖”號巡洋艦(CG-65)與劉易斯和克拉克級補給艦“華盛頓·錢伯斯”號彈藥與干貨補給艦(T-AKE-11)首次進行了“海上可轉移裝填裝置”(TRAM)的演示。
根據美國海上系統司令部發布的照片,艦上人員使用液壓驅動設備沿軌道移動導彈筒,隨后將軌道連接到巡洋艦的垂發系統,再利用液壓力臂將導彈筒起豎,使用TRAM的內置鋼纜和滑輪系統將到導彈筒安裝到垂發發射口內。
但這種裝置依然有風險。德爾·托羅說:“這些是超音速的導彈兵器,牽涉到很多火工部。如果導彈掉下來,那就不好了。”
技術人員在兩艘船和起重機上都安裝了傳感器,以了解所有元件的運動情況以及它們面臨的壓力,所有這些都是為了改進設計。美國海軍總工程師、海軍少將彼得·斯莫爾(Peter Small)說,試驗中大量數據無法通過陸基試驗收集,他將指導下一步的工作。
該項目的技術負責人萊恩·海勒克(Ryan Hayleck)指出,“長津湖”號的甲板也需要加固以承受新的負荷,而克拉克級補給艦“華盛頓·錢伯斯”號彈的補給裝置也需要得到更新。
“在海上重新武裝的能力,對未來太平洋的任何沖突都至關重要,”美國海軍部長卡洛斯·德爾·托羅(Carlos Del Toro)最近在加州海岸進行的TRAM測試后表示。《華爾街日報》獲準獨家報道該測試。
美國海軍此前從來沒有為驅逐艦和巡洋艦的再裝填煩惱過,這些軍艦在過去幾十年里只是偶爾發射大量的戰斧巡航導彈或其他昂貴的防空導彈。
現在,五角大樓的戰略家們擔心,如果在西太平洋爆發戰斗,驅逐艦、巡洋艦和其他大型軍艦將在幾天或幾小時內耗盡重要彈藥,而這些軍艦可能距離一個安全的海軍基地5000英里。
為了填補供應缺口,德爾·托羅責成指揮官和工程師尋找在偏遠港口甚至公海上重新裝填艦隊發射系統的方法。否則,美國軍艦可能每一次補給都需要駛回夏威夷或加州的基地——一艘美國海軍驅逐艦可以在幾分鐘內發射數十枚巡航導彈,但這艘驅逐艦往返于安全港口需要兩個月的時間。在可能爆發的戰爭中,這會是一個致命的弱點。
美國海軍首先希望在更安全的盟國進行導彈補給,今年9月,駐扎在日本橫須賀基地的“杜威”號驅逐艦前往澳大利亞。橫須賀是一個水面平靜的海軍基地,但會在第一時間遭受中國導彈威脅。而從南海前往澳大利亞達爾文港,水文條件良好的情況下只需要3天。
當然不僅僅是在太平洋戰區,軍艦需要返回港口進行彈藥再裝填一事,也讓在紅海對抗胡塞武裝的美國海軍感到頭疼。紅海地區的驅逐艦在打光彈藥以后,必須通過蘇伊士運河,前往希臘或西班牙的港口裝填,這使得補給一事變得漫長。
曾任北約歐洲盟軍最高指揮官的退役海軍上將詹姆斯·斯塔夫里迪斯說:“我們應該在幾十年前就開發出這種能力。一次又一次,在發射了大量的戰斧導彈之后……我不得不把我的軍艦拉出戰線,重新補給。”
根據條令規定,美國海軍只在穩定的碼頭或隱蔽的港口里重新裝彈,因為這是一項精細的操作。美國工程師們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了在海上重新裝填導彈的系統的想法,但當時的技術不夠精確,無法從船只或浮船塢等不斷運動的平臺上轉移導彈。
美國無法在海上補充導彈確實是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因為美國很久以前就完成了諸多航天工程壯舉,而美國空軍則在云上為其他軍機加油。但洋流、浪濤和船的隨機波動組合成了一個混沌模型,這是獨特而惱人的物理挑戰。
如今,數字技術的進步,包括3D打印、專門的雷達和小型化的運動探測器,使美國海軍得以重新審視這個工程想法。而新的緊迫感使項目得以加速。
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王世純認為,美軍的“海上可轉移裝填裝置”是重壓之下的技術突破,其技術目的性較強,是一個較為實用的裝置,具備一定的實戰意義和借鑒意義。
但這一裝置的出現,反映出美軍在部署戰略上面臨的根本性矛盾:在戰略方面,美國依舊希望通過前沿部署染指亞太,通過在前沿保持軍事存在的方式在臺海、南海等熱點地區“興風作浪”,打壓我國;但在技術方面,面對太平洋兩岸軍事實力的此消彼長,美軍在謀劃下一場現代化的海空作戰時,其軍事力量已經“捉襟見肘”,只能通過退卻保持實力。這種“戰略上妄圖進攻,技術上面臨退卻”的矛盾,會讓美軍愈發寄希望于“海上可轉移裝填裝置”這樣的武器。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責任編輯: 王世怡 
-
“戰局不利 烏軍今年逃兵人數比前兩年之和還多”
2024-12-02 13:43 -
一周軍評:首次亮相戰略巡航的中國核轟炸機,開始扇動翅膀
2024-12-01 10:09 一周軍事觀察 -
“和平神鷹-2024”聯合演習中方參演部隊抵達印尼
2024-11-30 16:19 -
臺島企業展出“隱身無人船”,還稱有“戰爭中國家”前來洽談
2024-11-29 20:29 -
探索“神出鬼沒”戰術,美澳空軍試驗塑料地墊鋪野戰停機坪
2024-11-29 16:25 -
澳大利亞人擔心:就美國這樣,我們能拿到核潛艇嗎?
2024-11-29 15:28 -
在日本海空域,中俄實施第9次聯合空中戰略巡航
2024-11-29 12:20 中俄軍演 -
首次!美軍“弗吉尼亞”級核潛艇部署在中國周邊
2024-11-29 11:05 中美關系 -
中央軍委委員、軍委政治工作部上將主任苗華被停職檢查
2024-11-28 19:52 廉政風暴 -
國防部:敦促有關方面立即撤走“堤豐”中導系統
2024-11-28 19:28 南海局勢 -
外媒關注中國“神秘航空母艦”試航
2024-11-28 14:04 -
關鍵時期,美軍B-52遭俄蘇-27攔截
2024-11-28 10:24 俄羅斯之聲 -
韓國海軍新型“宙斯盾”驅逐艦首艦“正祖大王”號交付
2024-11-27 17:17 -
“俄軍向烏克蘭發射的榛樹導彈沒有爆炸物”
2024-11-27 14:11 -
測試沒做完還想要預算?臺內部就海鯤潛艇預算吵翻天
2024-11-26 18:22 -
應對中東無航母 美杜魯門號航母或接替林肯部署中東
2024-11-26 13:06 -
特朗普上臺臨近,美媒高調批F-35“七宗罪”
2024-11-25 15:45 -
“俄羅斯正從也門胡塞武裝雇傭士兵”
2024-11-25 14:05 也門局勢 -
印度一漁船撞上印海軍潛艇,2漁民失蹤
2024-11-23 19:22 -
“華盛頓”號抵達橫須賀,時隔9年半再次部署日本
2024-11-22 15:51
相關推薦 -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48“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01“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50“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評論 116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評論 126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