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軍網:殲-20能抗衡任何四代機 或改變未來戰爭交戰模式
關鍵字: 殲20戰斗機國產四代機11月6日,中國四代機殲-20在珠海航展驚艷亮相。12日,中國軍網刊發題為《芻議大國空軍戰略轉型期戰斗力建設——由“殲-20現象”引發的思考》的文章,作者是國防科技大學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劉亮和儲欣。文章指出“作為中國未來第一款正式服役的隱形戰斗機,憑借其優異的隱身設計和先進的航電、武器系統,殲-20足以抗衡出現在中國周邊的任何第四代戰機。”文章說“殲-20的誕生打破傳統作戰模式,宣告跨入隱身時代。與蘇-27、F-15等第三代戰機不同,四代戰機不僅是一個突破防空系統、打擊敵人的平臺,更是未來網絡化空天作戰的一個重要節點。目前軍事科技的發展進步,很有可能徹底改變現代化戰爭意識形態和交戰模式。”
中國國產殲-20戰斗機
全文如下:
芻議大國空軍戰略轉型期戰斗力建設
——由“殲-20現象”引發的思考
■國防科技大學國際問題研究中心 劉亮 儲欣
導讀
11月6日,第11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在珠海落下帷幕。較之以往,此次航展的規模空前宏大。據不完全統計,航展吸引了來自42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多家廠商參展,展出了包括飛機、雷達、導彈在內的60多個型號900多件現役武器裝備。動態演示方面,中國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以及英國的“紅箭”、俄羅斯的“勇士”和“雨燕”等飛行表演隊進行了精湛的隊形變換表演;靜態展示方面,我國自主研制的200噸級大型多用途運輸機運-20成為焦點,多次展翅東海、南海和西太平洋的轟-6K、空警-500、殲-10B、運-9、直-10K等也一一亮相。
這次航展以開放的姿態、大國的氣魄展現了我國現代化空軍的實力,全方位展示了中國的軍事威懾力。其中,我國自主研制的第四代戰機殲-20無疑是此次航展、乃至今年軍事新聞中最耀眼的明星之一。首飛成功后,殲-20的發展動向持續引發國內外媒體強烈關注。今年10月28日,中國空軍新聞發言人申進科大校在發布會上透露“黑絲帶”殲-20將在珠海航展上進行飛行展示的消息,更是讓無數軍迷心潮澎湃不已。這次航展中殲-20以雷霆萬均之勢亮相于公眾面前,雖然飛行展示不到2分鐘,卻將引領亞洲20年“隱身時代”的風騷,其穿越云海的犀利身影和撼動人心的轟鳴,必將成為無數人一生難忘的回憶。
重溫發展歷程,“殲-20現象”從何而來
殲-20雖然在2011年1月首飛,但近6年來,只要有相關報道,就必然是互聯網上各大軍事媒體的頭條。殲-20的每一步進展,也都近乎以“直播”的形式出現在人們面前。可以說,殲-20不僅是中國軍事技術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跡,對它的報道也是中國互聯網媒體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跡,堪稱“殲-20現象”。
殲-20的“火”是有原因的——早在2006年12月29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首次公開了殲-10戰斗機相關信息,而僅過了4年時間,殲-20就橫空出世,這種“跨代”的喜悅出乎每個人的意料。更重要的是,殲-20的出現打破了2009年美國人所謂 “中國2020年前不會擁有隱形戰機”的預言,破除了美國人在隱形戰斗機這一領域的壟斷地位,讓中國人看到了在軍事技術尖端領域趕超美國的希望,也驅散了很多中國人因為銀河號事件、駐南使館被炸、南海撞機事件等長期壓抑心頭的那一片陰云。20年前,當中國政府和企業代表懷揣中國人辛苦掙來的外匯在歐美四處奔走,西方人曾傲慢地說,航空技術,不會賣給中國人。而日前,空軍司令員馬曉天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殲-20暫時沒有外銷計劃”,點燃了無數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中國空軍的艱難成長,跟這個國家的艱難復興一樣,充滿了各種難以想象的坎坷和挫折:1996年第一屆珠海航展,國內外參觀者好奇地打量著被軍迷稱之為“小強”的強-5戰斗機,那時它已經超過40歲,性能和技術飽受西方媒體詬病,甚至被指是“東拼西湊”出來的飛機,同樣大齡的還有被中國“改出血”的殲-7系列,撐場子的只有被稱為“空中美男子”的殲-8II(西方一些媒體曾戲稱它叫“和平鴿”)。不久后,在老式飛機的修修補補之間,一架叫殲-10的陌生戰機圖片在各大論壇傳播。爭取到研發殲-10項目的是老人宋文驄,被人挖苦為“5分錢就想上長城”。但是他帶領同事堅持突破技術瓶頸,最后將自己的生日改成了殲-10首飛的日子,“大國重器,以命鑄之”。同樣偉大的還有殲-15的總負責人羅陽,在殲-15一飛沖天、舉國歡騰之時他卻猝然離世,用51歲的生命詮釋了航空報國的強烈夙愿。
每一代殲擊機的發展都背負著時代的使命、人民的期待、民族的情感,“殲-20現象”就是在國防工業艱難創新發展的過程中應運而生的。行文至此,相信大家都能明白,在殲-20飛過珠海的天空那一刻,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對著大屏幕熱淚長流了。
執牛耳者,殲-20帶來的不僅是隱身
由“殲-20”現象看開去,難免會聯想到殲-20的強大,那么,殲-20到底有多厲害呢?
除了隱身性能外,新一代航電系統是殲-20作為全新一代戰機的核心標配,例如只有極少數國家具備研制能力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系統、電子戰系統以及光電系統等,融合F-22的菱形機頭、F-35的光電分布式孔徑系統、俄羅斯T-50全動垂尾等多種戰機的設計于一體。2016年2月,美國軍事航空與航天電子網站評選出2015-2016年度世界現役戰斗機綜合排行榜,殲-20排名第二。在俄羅斯命運多舛的T-50搗鼓好之前,殲-20將成為當今世界上唯一有實力在制空權爭奪中與F-22一較高下的機型,可以說將來很長一段時間里,隱形機對抗將只屬于中美兩個國家所有。
作為中國未來第一款正式服役的隱形戰斗機,憑借其優異的隱身設計和先進的航電、武器系統,殲-20足以抗衡出現在中國周邊的任何第四代戰機。而殲-20的批量生產和持續改進發展,將給中國空軍帶來革命性的影響,產生巨大的“酵母”效應——
首先,殲-20的誕生標志著我空軍主戰裝備躋身強國行列。空軍指揮學院教授王明亮指出,“如果裝備上出現代次差距,將很難掌握作戰主動權,也很難有效維護空天安全”。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我國空軍裝備開始加速升級換代,陸續從俄羅斯引進蘇-27、蘇-30,并自主研制三代戰機殲-10。然而差距依然存在,2008年第七屆中國航展殲-10亮相,那時美國四代戰機F-22已裝備部隊三年。作為同一代次的戰機,殲-20在F-22、F-35還沒有完全形成作戰能力時強勢推出,意味著我國擁有了掌握主動權、抗衡對手的物質基礎。
其次,殲-20的誕生打破傳統作戰模式,宣告跨入“隱身時代”。隱身飛機是一種改變交戰規則的武器,與蘇-27、F-15等第三代戰機不同,四代戰機不僅是一個突破防空系統、打擊敵人的平臺,更是未來網絡化空天作戰的一個重要節點。目前軍事科技的發展進步,很有可能徹底改變現代化戰爭意識形態和交戰模式。如果說這種變革是必然的,那么殲-20就讓中國空軍已經在未來體系化作戰的起跑線上領先。
再者,殲-20的誕生拉動了空中作戰理論、體系建設。在西方國家的戰法研究和演習實踐中,四代機可以擔任隱身偵察機,也能夠發揮強大的信息系統功能,在戰場上擔任編隊長機,成為三代機作戰的“大腦”,甚至可以帶領無人機蜂群作戰。我國空軍也必然圍繞殲-20研究新的戰術戰法,結合其他先進空戰裝備和技術,在訓練中探索發揮整體最大作戰效能的方法,并逐漸形成理論。這才是殲-20對外最“恐怖”之處。
利器已出,何以執劍
21世紀無疑是空天的世紀,空天領域日益成為新的戰略制高點和科技前沿。誰占領了這個制高點,誰就掌握了戰略主動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今,依靠自己力量研制的以殲-20、運-20為代表的“大國利器”橫空出世,標志著我國空軍在戰略打擊、投送能力等方面邁出關鍵的一步,彰顯空軍在創新驅動發展中加快推進“戰略性軍種”建設。然而,利器已經鑄就,如何執劍練兵,持續生成戰斗力,直指未來信息化戰場,值得我們深思。
一是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建設一流軍隊需要一流人才,實現強軍夢首先要強人才,應將人才培養作為極其重要的戰略選擇。這些年,我們之所以在航空航天領域高歌猛進,很大程度得益于培養了一流的人才隊伍。空軍作為高技術軍種,人才密集特點突出,必須審時度勢、搶抓機遇,自覺把專業技術干部隊伍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切實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加大人才培養和科研經費投入,通過強有力的政策引導、制度規范,為人才成長建功搭建舞臺,培養更多身處前沿、勇于開拓、善于攻關、敢打硬仗的高素質人才,使更多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形成結構優化、梯次合理的人才隊伍,為國防建設源源不斷提供新鮮血液和勃勃生機。真正的大國崛起必須要有堅實的國防工業,而人才是事業發展的生力軍和動力源,科技領域、國防工業建設尤其如此。各級機關、部門領導要完善軍工人才檔案錄,不僅是工作,在生活方面更是要實時跟進,關心他們的健康、情感、家庭等情況,勿讓英雄羅陽猝然犧牲的悲劇重演。
二是要推進實戰演習訓練。甲午海戰前,北洋水師戰艦火炮打不準、打不響,為應付校閱,“預設碼數、設置浮標”,在射擊目標處安放炸藥加以掩飾,用“演”出的戰斗力去迎戰進犯的日本海軍,最終慘遭覆滅。古今中外,輸在實戰化訓練起跑線上的教訓數不勝數。從過去的經驗教訓和實踐檢驗中,我軍實戰化訓練理論早已發展成熟,已具備一定“深度”,但實戰化訓練在“寬度”和“高度”上仍存在諸多空缺。縱觀美日俄韓泰等國,每年都要進行幾次到幾十次不等的演習,而且絕大部分都是類似“環太平洋多國聯演”這種規模的演習。近年來我軍雖然也多次“走出去、請進來”,陸續舉行了中巴、中土、中俄及上合組織成員國聯合軍演,但與外軍對比,無論是從規模上,還是從效果上,都存在不小的差距。對此,我們必須痛下決心,立足現有條件,深入研究和改進作戰思想、思維方式、訓練模式,加大“還原式”“基地式”“仿真式”對抗演習訓練力度。要搞好藍軍工程。世界級的“選手”需要有世界級的“陪練”,對抗訓練中真實的藍軍,在實戰化訓練中僅僅用射擊靶是模擬不出來的。因此在各種軍事競賽、比武中確立藍軍的一席之地,非常有必要。要打造“不確定”戰場。在真正的戰爭中,“仗怎么打”往往是一個未知數。與時俱進的實戰化訓練,強調的就是高度的多變性、不確定性。增加變數、順序打亂、情況隨機更有利于貼近實戰。
三是要加快戰略后勤轉型。后勤建設是部隊戰斗力建設的組成部分和重要基礎,一支缺乏后勤保障的軍隊,無論戰斗力有多強,武器有多么先進,都無法避免潰敗的命運。為實現空軍“空天一體、攻防兼備”建設目標,必須加快空軍后勤建設步伐,推進空軍后勤轉型建設,建立強大后勤保障系統,與未來分布式、非線性作戰后勤保障特質高度契合。客觀上講,受歷史影響和體制羈絆,我軍后勤一定程度存在“聚焦打仗不夠、需求測算不精、有效供給不準”的問題。當前,應抓住改革機遇,合理劃分通專保障范圍,建立高度統一的后勤指揮體制。一方面,需要強有力的三軍通用的勤務保障,為空軍作戰提供堅實的保障支撐;另一方面,需要進一步強化空軍專用保障體系建設,提高機場保障、空運保障、航衛保障等空軍特色勤務保障能力;三是要保持完整的空軍專業保障力量體系。空軍戰略、戰役層次都掌握一定的后勤保障力量,并由空軍領導管理。只要工作機制順暢,空軍專業力量也可像聯勤力量一樣三軍共用。
四是要促進文化素質提升。中央軍委許其亮副主席曾強調,“建設強大的空軍,關鍵在人,文化是魂”。近年來,空軍通過承辦珠海航展、重建航空博物館、舉行航空開放日等舉措,徹底改變了“國之利器不示人”的傳統思想,為的就是吸引全球的目光,提高空軍的文化軟實力。要把空軍文化建設納入軍事教育訓練體系,切實解決當前廣大官兵科技能力素質和文化底蘊相對薄弱,難以適應空軍轉型建設和跨越式發展需要的突出矛盾。要加大職業文化教育,特別是充分發揮空軍職業大學作用,深化空軍職業技能訓練力度,解決當前部分官兵現代軍事技能難以適應空軍轉型建設和跨越式發展要求的現實矛盾。要加強現代科學思維訓練,堅持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信心建立在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和科學素質的基礎上,向軍事信息化革命要出路,以發展的辦法解決問題,在文化創新中堅定信心。要發揮院校在文化理論研究、文化知識普及、文化人才培養、文化內容形式方法創新的重要功能。要有計劃地開展院校間交流、軍內外交流、院校與部隊交流、與外軍交流等活動,相互學習,借鑒提高。
- 原標題:足以抗衡任何第四代戰機,殲-20帶來的不僅是隱身
- 責任編輯:梁福龍
-
“中國對美國貿易依賴,創新低” 評論 59“俄方承諾追究刑責” 評論 84“印度曾與馬爾代夫反對派接觸,密謀罷免親華總統” 評論 126中國最重要的事是,不能總看美國的眼色行事 評論 104“后果太嚴重了,鳥擊不能成為事故的直接原因” 評論 202最新聞 Hot
-
“中國對美國貿易依賴,創新低”
-
美國批了,馬斯克:不愧是搶錢冠軍
-
“俄方承諾追究刑責”
-
德國開懟:畢竟胡說八道也算自由
-
美法院裁定:特朗普性侵成立,賠她500萬美元
-
兩周內三項協議“對抗”中國,“更像給美國的短期信號”
-
美財政部竟又賴上中國,還列為“重大事件”
-
阿薩德政權為何垮臺?拉夫羅夫點名美國
-
俄前國腳前線陣亡:因販毒入獄,參軍減刑
-
他后悔了
-
“連續三年低于更替水平”,2024年越南生育率創新低
-
“印度曾與馬爾代夫反對派接觸,密謀罷免親華總統”
-
“沙姆解放組織”領導人:敘利亞可能4年后舉行選舉
-
“后果太嚴重了,鳥擊不能成為事故的直接原因”
-
他也跳出來:對抗中俄前線,哪能光靠狗拉雪橇…
-
“澤連斯基在12月提出了一個荒謬的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