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年說“永遠做中國人”的奧運獎牌得主,今卻鼓吹奧運“為臺灣正名”
關鍵字: 紀政紀政臺灣正名奧運臺灣正名紀政聲稱,大部分臺灣鄉親可能不知道,自1960年羅馬開始,到1964年東京、1968年墨西哥,她曾參加過3屆奧運會,都是以“臺灣”名義參賽,但1984年起,卻只能以“中華臺北”參加,這是“矮化”。
這不是紀政第一次提出“正名”要求,2008年因中華臺北隊在北京奧運入場次序采取“中”字,而非“臺”字,紀政就曾主張退出奧運開幕儀式,當時讓兩岸大跌眼鏡。
然而,稍微還原一下當時的歷史語境,就會發現,紀政所謂的“歷史證據”,完完全全是相反的例子。
1960、1964和1968年三屆奧運會,國際奧委會均不允許臺灣以“中華民國”的名義參賽,只允許以“臺灣”或“福爾摩沙”的名義。
所以,紀政所說的以“臺灣”的名義參賽,實際上是被迫的,所以銘牌上都加上了“抗議中(Under Protest)”的字樣。在1960年羅馬奧運會上,他們在通過主席臺時,還曾一度停下,領隊從口袋中拿出“抗議”的布條。
1960年羅馬奧運會,臺灣地區的代表團入場時,領隊手拿“抗議中”的布條。(資料圖)
1970年代,中國大陸重返奧運舞臺。1979年10月,在名古屋召開的國際奧委會會議,提出了史稱“奧運模式”的“名古屋決議”。而在名古屋,紀政與沈君山、楊傳廣一道,當時是“中國(“中華民國”)會籍危機處理協會小組”成員,而不是“臺灣會籍”。
“名古屋決議”,即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奧委會為中國唯一全國性質的奧委會,可以稱作“中國奧委會”。而臺灣地區的奧委會改稱“中國臺北奧委會”,并且臺灣今后參加奧運會,不得再使用“中華民國”的國旗和國歌,而要使用經過國際奧委會批準的新會歌、新會旗和新會徵。
11月份,國際奧委會在總部瑞士洛桑宣布,經過國際奧委會全體委員通訊表決,以62票贊成,17票反對,通過了執委會在名古屋會議的有關中國代表權的決議。
1980年的奧運會與冬奧會,糾結于參賽名稱、旗幟、歌曲問題,臺灣地區的代表團都沒有參加。
1981年,臺灣地區相關部門無計可施后,不得不向國際奧委會妥協。臺當局與國際奧委會在在瑞士洛桑簽訂協議,并發表聯合聲明,名稱定案為“中華臺北奧委會”,所送審的梅花旗也通過核準,兩年后的1983年又遞交了會歌方案。
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稱,紀政曾說選手能夠參賽才是最重要的事,所以,雖然遺憾不能以“中國”(指“中華民國”)名出賽,但用“中華臺北”卻是一種最好的妥協。
而今,紀政卻“錯改”歷史,宣稱,“我們的國家就以臺灣為名字”,2020東京奧運會要讓臺灣以“臺灣”名義參加,不要再用“中華臺北”這個不三不四的名義,“當時是爭一時,只好委曲求全?!?
“不了解紀政,就不了解臺獨”
曾經的“中華民國”之光,搖身一變,卻成了“臺獨”運動的領頭人,還用顛倒的所謂“歷史證據”來背書,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精神錯亂”?
臺灣“中國時報”專欄作者鄭大為認為,“基本上紀政就是個沒有立場,只知道政治正確而不懂政治道理的人”。鄭大為稱,像這個“公投”其實一點意義也沒,要改“中國臺北”為“臺灣”重新入奧,那根本不要“公投”,只要向蔡英文當局答應,馬上就可以做。民進黨什么事都敢,這事本來就無關緊要,也不會有太多人反對,因為不管是“公投”過了還是政府行為,都不會有任何作用,還是那句老話,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就算你成立個“臺灣會籍危機處理小組”,結果也是沒用。
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石之瑜的觀點,提供了一種視角。石之瑜在2008年曾提出,倘若不了解紀政,就不可能充分了解“臺獨”。
他指出,“中華臺北”在稱呼上的小小爭議,讓臺灣人情緒起伏,可以從紀政身上得到印證。只要大陸不贊成中華臺北,那爭取中華臺北就有助于宣泄“臺獨”的情感;假如爭得了中華臺北,那就必須靠反對以“中”字為順序入場,才能有效宣泄“臺獨”情感。
石之瑜評論稱,紀政與曾參與制定“國家統一綱領”的沈君山有至情之交,說明“臺獨”與“反臺獨”的交集,在于他們都有某種與大陸比賽與競爭的需要。他們不一定要贏,也不一定相信自己會贏,他們要的是某種不斷在競爭的感覺,而紀政這樣一輩子在比賽的人尤其如此。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馬雪
- 最后更新: 2018-06-23 20:05:34
-
“臺獨”驚訝于廈門人會講“臺灣話”,好不好笑?
2018-06-22 17:01 臺灣 -
新政策出臺后 臺灣旅游業內需也沒了
2018-06-22 09:20 -
臺官員煽動民眾拒搭“中國臺灣”航班
2018-06-20 19:58 臺灣 -
臺漁船釣魚島海域被撞,日船逃逸
2018-06-20 15:23 釣魚島持久戰 -
大陸禁令發威 英國出口臺灣塑料垃圾激增12倍
2018-06-20 13:31 臺灣 -
港媒:澳門助中美實力平衡,10年后或不再從美進口芯片
2018-06-19 11:13 中國夢 -
臺高官稱要反制大陸 臺媒:1500萬對抗1.3億市場?
2018-06-19 09:18 兩岸關系 -
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到訪西藏 提出這點希望頗有深意
2018-06-17 19:08 臺灣 -
“友邦”官員赴大陸招商,臺當局急澄清
2018-06-17 11:53 臺灣 -
“特朗普剛上任時,的確拿臺灣當籌碼”
2018-06-17 11:35 兩岸關系 -
民進黨代表再提案“維持現狀”替代“臺獨黨綱”
2018-06-16 17:13 兩岸關系 -
臺灣又為一根吸管吵翻天了
2018-06-15 16:49 臺灣 -
香港“一地兩檢”方案通過 高鐵法律問題解決
2018-06-15 10:21 香港 -
賴清德示范帶皮煮香蕉?下屬搶答:沒必要
2018-06-14 21:39 臺灣 -
美軍擬赴臺軍演?央視主播神評論
2018-06-14 13:21 臺灣 -
蔡英文沾沾自喜:美方讓臺民眾感受到“美國挺你”
2018-06-14 09:38 臺灣 -
臺新身份證方案征集,9萬票“本土化”方案落選
2018-06-13 21:00 臺灣 -
上海閔行接力“55條惠臺政策” 實施意見將出臺
2018-06-13 11:46 -
半島緩和后美國將插手臺海?國臺辦:神邏輯,重大誤判
2018-06-13 11:40 兩岸關系 -
照著賴清德的香蕉吃法,王世堅帶皮吞下:好吃…
2018-06-13 11:20 臺灣
相關推薦 -
她又來:我們憑啥給中國“割地”? 評論 35“中國對美國貿易依賴,創新低” 評論 121“俄方承諾追究刑責” 評論 100“印度曾與馬爾代夫反對派接觸,密謀罷免親華總統” 評論 130中國最重要的事是,不能總看美國的眼色行事 評論 109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