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聰廷:通用大模型被少量科技巨頭掌握,AI能帶來技術和知識平權嗎?
最后更新: 2023-05-23 08:48:51觀察者網:物聯網能采集到的信息,模態是非常豐富的,有物理上的聲、光、熱、電信息,還有各種化學、生物、地理信息。因為我們生活的場景本身就是多模態的環境。過去AI只能解決一些標準化的問題,比如人和車的識別。而通過大模型,這些沉睡的多模態數據如果盤活,是否意味著,未來更多復雜業務都有可能落地實現了?能設想幾個過去還難以想象的案例嗎?
李聰廷:我覺得未來肯定會有一些復雜的業務會被實現。例如,GPT-4舉的例子非常典型,它可以理解“VGA端子插入手機充電口的笑話”,這在過去是無法做到的。我們可以通過大量的訓練學習,識別VGA端子、識別手機,但我們很難具有“VGA不能插入手機”這樣的常識。大模型的理解力非常驚人,意味著過去一些技術難以實現的需求,可能被實現。
多模態,引入更多信息,這些信息的引入,在過去大部分時候是無效的,準確的說,是“無力”。因為過去,AI無法理解視頻中的內容,只是對視頻中的人和車的檢測識別,更不用說多模態的理解應用了。舉個例子,跌倒檢測,躺在地上的人,和靠墻站的人,在相機畫面中,通過人本身是很難區分的。他們都是頭朝上,腳朝下。但引入大模型技術后,我們可以通過結合判斷周圍環境如桌椅的擺放等,區分人是躺在地上還是靠墻站。多模態引入更多信息,意味這將來能實現更復雜的AI需求,精度更高。
觀察者網:因為各種安全和隱私保密限制,物聯網數據不像互聯網數據那樣容易公開獲取,要喚醒沉睡的行業數據,讓越來越多的公司張開懷抱去擁抱人工智能,目前在頂層設計上還要解決哪些問題?
李聰廷:首先,合法合規是所有商業和產品落地的前提。頂層設計上,國家、國際上都出臺了相應的數據安全保護法律。
第二,數據隱私是有分級的,像人、車牌等信息是高度涉密的,廠商不能輕易獲取、留存。但有一些數據,如行為動作類、物體識別類、缺陷檢測了,在經過合規評估后,是可以進行使用和訓練學習的。
第三,我們前面提到的梧桐行業大模型,他本身是開放能力的。對于設計安全和隱私的場景,我們會交給客戶自己去定義算法,數據在客戶自己手上,我們只是提供能力。
觀察者網:物聯網的另一個特點是邊緣的算力有限制,計算放在云端又有時延,這會制約AIoT+多模態大模型嗎?最后會撮合出不那么大,但更適合行業的“大模型”嗎?
李聰廷:現階段,云邊端都有大量AI落地,分工上,普通的AI任務在邊和端落地為主,這樣做更經濟;一些復雜的AI任務在數據中心側落地。
AIoT行業目前大多數AI應用的時延在可接受范圍內。隨著AI算力的提升,時延會越來越小。
AIGC大模型一開始在數據中心側落地為主,加上本身計算量比較大,一定程度上會加大這個時延。這個時延大部分場景是可接受的,畢竟不是自動駕駛這類對時延極其敏感的場景。
另一方面,行業大模型的參數量沒有通用大模型的參數量那么大,在邊緣側的部署應該很快就會到來。時延會比數據中心側進一步降低一些。
總的來說,時延在AIoT行業應用,絕大多數場景,不是關鍵問題。
觀察者網:您預計一下邊側是要全部升級改造嗎?
李聰廷:從長線看,一定會升級,全部換代掉。但周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為AIoT行業是比較碎片化的,它的款型都是有幾千款甚至上萬款,這個周期我覺得會非常像上一個12年到22年這樣的10年周期,像深度學習對行業的第一次變革那樣。預計10年后,幾乎所有的AIoT產品都或多或少用了AIGC行業大模型的能力或技術。
觀察者網:現在各家都在宣傳模型的參數量,特別是語言模型,從AIoT行業的應用落地看,模型的參數量是越大越好嗎?
李聰廷:這需要結合場景和應用來看。傳統的人、機、非檢測識別,周界類行為分析,小模型已經做的非常成熟了,夠用了,短期內使用大模型必要性不大。對于其它長尾AI需求,大模型很有意義。但大模型也不是參數量越大越好,AIoT行業用自己的行業大模型就好了,參數量幾十億規模,不需要通用大模型動輒上千億參數規模。最終,還是效果為王,不是參數量越大越好。另外,產業落地,成本始終是一個重要因素,要結合成本去定義產品和應用。
觀察者網:如果你們去選不同的大模型底座,去接入,那么你們會用什么角度來評判和選擇?
李聰廷:結果說話、實驗數據說話。現在的“千模大戰”,整個環境比較亂,大家很難看清真相。原創的通用大模型主要還是掌握在少量的科技巨頭手里,前面也提到,算力、算法和數據的門檻很高,絕大多數企業無法企及。因此,也有不少企業是做行業大模型,構建在通用大模型之上。宇視是AIoT行業最早提出并發布行業大模型的廠商。當然,也有一些可能是基于插件或開源模型做應用的。不管哪種模式,最終都是以誰能提供最優的產品和服務,誰能最先落地為考量項。
觀察者網:在AI的應用落地中,容錯率是一個關鍵考量。車輛識別假如說我們做到99%的正確率可以接受,技術上也能成立,那么落地就比較容易。AI幫我們聽寫一篇文章,再生成大綱,可能80%的正確率用戶就比較能接受,而在80%這一檔的潛在應用可能不少,許多事情能夠替代最繁瑣機械的一部分,用戶可能會接受20%的錯誤率,因為檢查出這些錯誤額外投入的精力依然是劃算的。而80%在技術上會大大增加可行性。互聯網的思維一直是找到更多這樣的應用場景,讓技術先用起來,在使用中迭代改善體驗,但物聯網的容錯率一直是很嚴苛的,很難用這種思路落地。AIGC+AIoT產生的新生態,能改變這種局面嗎?
李聰廷:很好的問題。精度越高越好,這個沒問題。但并不意味著,只有99%甚至更高的精度才能落地、才能商業化。很多場景,AI作為人工的輔助工具、效率的提升工具,也是很有意義,也可以商業變現。特別在我們這個AIoT行業,很多場景對精度的要求沒有那么高,不像自動駕駛應用那么的苛刻。當然,精度太低也不行,那就不是效率提升工具,而是一個制造麻煩的工具。
技術提升,一是效率提升,二是創造更多商業機會。回顧車牌識別應用,早期在交通違法上應用,哪怕只有30%的違法捕獲率,對交警人工現場執法來說也是巨大的效率提升。后來,園區和商場出入口得到應用,識別率98%,已經很高了,但是仍然離不開人工,因為每100輛車就有2輛車需要人工處理異常。而今天,識別率已經可以做到99.9%,很多出入口場景已經是無人值守了,偶爾幾起異常通過遠程呼叫可以解決。這是效率提升。從商業機會來說,以前沒有出入口產品、解決方案、配套運維、服務等,是因為AI車牌識別這個工具的出現,創造了這個市場。
AIGC大模型技術也不例外,工具的提升,帶來效率的提升,進而創造更多的商機。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朱敏潔 
-
內地與澳門合作研制首顆科學衛星“澳門科學一號”成功發射
2023-05-21 16:34 科技前沿 -
我國煤制烯烴催化劑研制取得重要突破
2023-05-19 06:39 科技前沿 -
張勇發布全員信:阿里云未來一年將分拆上市
2023-05-18 21:22 觀網財經-互聯網 -
我國成功研制超低溫“溫度計”,用于量子計算機
2023-05-18 15:51 科技前沿 -
第七屆世界智能大會在天津開幕,李彥宏:AI搶不走人類飯碗
2023-05-18 14:47 觀網財經-科創 -
“祝融號”又有新發現:火星北部曾存在海洋
2023-05-18 13:00 航空航天 -
“誰殺死了歐盟翻譯?”
2023-05-18 12:46 人工智能 -
全球首例!國產“介入式”腦機接口讓猴子通過意念取食
2023-05-18 08:47 -
我國最大海水提鈾海試平臺亮相
2023-05-18 08:21 -
丁肇中評價對撞機:“非常重要”“非常贊成”
2023-05-18 07:50 -
“俄北極天然氣項目或進口中國產燃氣輪機”
2023-05-17 22:32 -
歐洲手機也賣不動了,出貨量降至10余年來最低
2023-05-16 23:14 觀網財經-科創 -
工信部成立科技倫理委員會
2023-05-16 17:09 -
中國載人航天:向全社會征集空間站低成本貨物運輸系統總體方案
2023-05-16 14:26 航空航天 -
全國首例!心臟不停跳,微創植入人工心臟
2023-05-16 13:47 -
這個中企打造的智能工廠,被匈牙利當成吸引外資的典型
2023-05-15 08:11 觀網財經-科創 -
投稿Nature兩個月即發表,南大團隊推翻美國室溫超導研究
2023-05-13 16:55 科技前沿 -
谷歌打響OpenAI反擊戰,最新大語言模型PaLM 2直指GPT-4痛點
2023-05-11 10:16 科技前沿 -
轉基因作物能留種嗎?農民日報解答
2023-05-11 08:38 轉基因 -
量子處理器上首次“造出”任意子,有望提升容錯能力
2023-05-11 08:32 科技前沿
相關推薦 -
“歐洲人付錢,中國人建造,當然全歸功于中國” 評論 40直接安排10萬億元! 評論 176看完這部紀錄片,網友吵起來了 評論 137美國農民@特朗普:又我挨中國揍? 評論 124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若特朗普... 評論 144最新聞 Hot
-
看完這部紀錄片,網友吵起來了
-
“特朗普回歸,這個領域又讓中國贏一局”
-
“特朗普贏了,他們要回家了”
-
“從中國懷里拉走”?
-
美國農民@特朗普:又我挨中國揍?
-
法國外長到訪前,以色列在“法國領地”扣押兩名法國憲兵
-
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若特朗普...
-
德高官焦慮:若特朗普從烏克蘭抽身,中國就贏了
-
“特朗普真男人”“快速停火就是自殺”,他倆同時發聲
-
普京:有些人嘴上承認“一中”,身體卻不老實
-
民主黨拋棄了工人階級?白宮回應桑德斯
-
印度政府智庫:這個中國“圈子”,咱還是得加入
-
“特朗普2.0”將至,日本很揪心
-
他押注特朗普勝,將贏下近5000萬美元,竟有訣竅?
-
“助我勝選”,特朗普任命她為首位女性白宮幕僚長
-
遭外資創紀錄拋售近110億美元,印度股市大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