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帆:面對重大襲擊案,“兇手”是不是“恐怖份子”有多重要?
關鍵字: 美國槍擊案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賭城槍擊案大規模槍擊案恐怖襲擊FBI【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孔帆】
美國賭城槍擊案造成至少59人死亡,500多人受傷。然而疑兇斯蒂芬?帕多克(Stephen Paddock)并沒有被稱為所謂的“恐怖分子”。在國際上,這也再度引起重大襲擊案的兇手是否應被稱作“恐怖分子”的討論。恐怖主義到底如何定義?是不是“恐怖分子”為何如此重要?
美國賭城槍擊事件現場,圖片來源:新華網
這個討論也不由讓我們想起西方世界對待中國出現的恐怖襲擊的態度,有的網友直接在社交媒體上問,既然你們對“恐怖主義”的界定都沒搞清楚,為什么對中國的反恐指手畫腳呢?
在國際社交媒體上,網友們如此評論:“美國在反恐方面奉行雙重標準,表明美國的政治家們有一個奇特的思維模式——只有在犯罪者是他們不喜歡的人時,政治暴力事件才可能被稱為恐襲!”“美國這些年的雙重標準和他們發起的反恐戰爭并沒有讓美國避開恐怖襲擊,美國需要反思他們的政策,到底是制造了更多的恐怖分子,還是解決了恐怖主義。如果美國的雙標反恐政策不調整,那么這樣的襲擊還會在美國發生,而且會越來越多。”
雖然網上群情激奮,但是美國官方堅持它的“原則”:這不是“恐怖主義”事件,帕多克也不是“恐怖分子”。
其實,如何界定“恐怖主義”和“恐怖分子”,這本身就是個難題,無論維基百科還是各國法律,對于“恐怖主義”、“恐怖分子”的界定,一直是模糊的。BBC的編輯指導手冊里說的很清楚:“對于構成恐怖分子或恐怖主義行為的條件并沒有一致共識,使用這些詞語將經常涉及價值判斷。”不知道,這算不算也是一種“政治正確”?
“德國之聲”的記者手冊中是這樣的描述:當一個非國家組織出于政治、意識形態、民族或政治動機使用暴力,借助整個社會的恐懼和驚恐動搖和威脅國家、社會或國際組織,我們便會使用“恐怖主義”這個詞。
所以,在美國媒體中,這名64歲的槍手,被描述為“獨狼”、“爺爺”、“賭徒”和“前會計師”,而不是一名恐怖分子。
先看看美國的法律。哦,應該說先看看事發所在州的法律,因為美國也是個復雜的國家。內華達州法律對“恐怖主義行為”的描述如下:“對普通人群涉及使用暴力、意圖導致巨大的人身傷害或死亡的任何行為。”而在聯邦法律中,將"國內恐怖主義"定義為符合三個條件的行動:違反聯邦法律或州法律、對人身生命有危險,意圖恐嚇或強迫公民或政府,以及主要發生在美國境內。
很明顯,根據內華達州法律,這次大屠殺明顯符合恐怖主義定義。但是根據聯邦法律,這樣定性卻行不通。美國聯邦調查局也認為,必須有“恐嚇或強迫政府、公民或其中任何部分,是為了推進政治或社會目標”的意圖。這個元素是關鍵,行兇者不止企圖造成大規模傷害,而且會影響政府或推進特定的意識形態。
總統特朗普也僅稱事件為“可怕的槍擊”,“恐怖主義”則一個字都沒有提。因此有媒體說,在美國,“恐怖主義”似乎成為預留給穆斯林的“專有標簽”,白人極端分子即使濫殺無辜,也很少被視為恐怖活動。這次賭城屠殺,再次折射了美國主流社會長期以來的偏見,以及當局對槍械泛濫的“鴕鳥”態度。
然而在國際社交媒體上,大多數評論者批評官員和媒體不把帕多克稱為恐怖分子。有的網友說,“死傷如此慘重,怎能不算恐怖襲擊?”“要是穆斯林或者阿拉伯長相的人,估計早就被貼上恐怖分子的標簽了!” “如果事情發生在中國呢?美國又該怎樣說?”
在美國西部城市拉斯維加斯,人們參加燭光守夜活動。圖片來源:新華網
一些官員、專家不得不做出回復:這不是恐怖主義——恐怖主義是用來恐嚇他人改變其政治或宗教信仰,這是大規模槍擊案;如果沒有找到政治動機的證據,帕多克就是殺了許多人的兇手,他也并不符合對恐怖分子的定義;除非我們知道動機,大規模槍擊案和恐怖主義并不相同。
國際社會的主流觀點也認為,“恐怖主義”至少應當具備三個要素:其一,使用或者威脅使用暴力行為;其二,該暴力行為針對的對象是人員或者財產;其三,該暴力行為具有政治目的。
所以,這次賭城屠殺的“濫殺無辜”與主流觀點的“恐怖主義”之間,主要的區別就是看作案動機。那么為何出現了這么多反對聲音?主要是因為,至今為止人們對于什么是“恐怖主義”尚未達成共識,尤其是阿拉伯國家和西方國家之間對于“恐怖主義”的定義顯著不同。歐洲近年來的恐怖襲擊讓一句話非常知名:“一個人的恐怖分子是另一個人的自由斗士。”
不止在美國,在歐洲也一樣,確定一起暴力事件是否為“恐怖主義”事件,行兇者是否為“恐怖分子”,警察和官方非常謹慎。經常是暴力事件都過去一周了,還不能確定其性質。為什么要這么復雜呢?
因為“恐怖主義”、“恐怖分子”這些名稱會產生嚴重的社會后果。在恐怖主義事件發生后,政府需要采取更多的行動,深入調查恐怖分子的背景,尤其是其所隸屬的恐怖組織,將恐怖分子及其同伙繩之以法;要增加警力,預防或減少同類事件的發生;關鍵是要制定反恐法律,以形成長久穩定的反恐機制。而"濫殺無辜"行為不具有政治目的,它們的發生具有偶然性和隨機性,可以說防不勝防,所以在此類事件發生后,政府要做的事情就少的多。
目前,法國政府就是在做這項“復雜”的事情。就在剛剛(10月3日),法國國民議會高票通過法國內政部長科隆今年6月提交的新反恐法案草案。法國參議院將和國民議會就新反恐法案草案的部分條款進行討論,兩院有望于今年10月中旬達成一致,最終完全通過這一草案。
讓我們來看看這份草案的一些細節。新反恐法案草案的重點在于提升了行政機構的反恐權限,為反恐創造必要的便利條件。根據新法案草案,當重要活動面臨嚴重恐怖襲擊風險時,法國各省省長有權在相關地點建立安全區,警方在安全區內有權檢查可疑的人員車輛;各省省長有權關閉傳播極端思想的宗教場所等;當某人的行為確實可能威脅公眾安全時,法國內政部長有權下令將其軟禁在家等。
此外,新法案草案還規定,為加強反恐,加大對機場、港口以及有國際列車往來的車站等易受恐怖襲擊場所的流動人員的身份檢查等。
不難看出,法國新反恐法案草案對“恐怖主義”、“恐怖分子”的界定,寬泛了不少。只要疑犯威脅到公眾安全,就會被認定為“恐怖分子”,不管你是否有政治目的。而對于流動人員的身份檢查,無疑也是一個最大的進步。畢竟,這是一個把“人權”看得比天大的國家。這些,都是無數無辜的遇難者換來的啊。相信受法國啟發,不少國家也將出臺類似法律。
歐洲正在改變應對恐怖襲擊的策略,這也是歐洲幾個國家連續遭受恐襲的后果。美國會不會改變?很難。但是也許時間會讓這個國家有所改變。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陳軒甫
-
在華韓企業家“焦慮”:已被中國全面超越,除了… 評論 15“歐盟對華關稅草案,加了一條” 評論 114火箭軍向太平洋海域成功發射1發洲際彈道導彈 評論 1105跟風美國成癮?加拿大揚言要禁止中國汽車軟硬件 評論 315“下調存量房貸利率,理論上對居民和銀行都是好事” 評論 166最新聞 Hot
-
在華韓企業家“焦慮”:已被中國全面超越,除了…
-
退群!“堪比英國脫歐、令人震驚”
-
“新總統上臺,斯里蘭卡將尋求中國最大支持”
-
“歐盟對華關稅草案,加了一條”
-
投票通過!布林肯惹麻煩了
-
“擬立法禁止宣傳‘不生孩子’,外國人若犯將驅逐出境”
-
“墨西哥汽車征100%關稅,德企得變成美企!”
-
“美國老化電網已無法負荷AI計算,必須學中國建這個”
-
“伊朗不想參戰,美國是拯救我們的關鍵…”
-
拜登聯大告別演講,為這事“贊賞”中國
-
他又打上“中國牌”,美專家潑冷水:不可能做到
-
火箭軍向太平洋海域成功發射1發洲際彈道導彈
-
小特朗普怒懟澤連斯基:可恥!
-
埃爾多安:70多年前,我們阻止了希特勒,現在也必須…
-
與埃塞俄比亞摩擦加劇,埃及再向“兄弟”索馬里運送武器
-
他在臺上罵聯合國“怪物”,還為以色列“鳴不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