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已來,華為HDC2021“萬物智聯”解析
最后更新: 2021-11-01 17:20:27
2021年10月22日,HDC 2021 如期而至。本次大會向外界傳遞了鴻蒙生態的新進展與新技術,以及未來的戰略發展規劃。在大會的主題演講中,華為消費者業務 AI 與智慧全場景業務部總裁王成錄向大家介紹了鴻蒙生態與華為全新的AI技術能力融合的成果。AI賦能,已經成為未來鴻蒙生態發展的加速器。
AI賦能鴻蒙生態,其實是圍繞設備、服務和交互展開的。設備,也就是鴻蒙提出的“超級終端”概念,在這個概念下,一個人所擁有的智能設備,可以構成一個為人服務的整體終端,而不是各自為戰,這樣有什么好處呢?
舉個例子,在運動場景中,手機、手表、跑步機、體脂秤等設備融合成超級終端,能夠在運動前、運動中、運動后多個階段成為用戶的“私人教練”, 提供運動方案、跑姿矯正、拉伸放松等專業建議。
但是沒有這個“超級終端”,你的手機、手表、跑步機和體脂秤就只能各自為戰,等著你去調整一個個參數,這無疑拉高了產品的使用門檻。家電買回來使用頻率卻不高,絕大多數都是因為存在使用門檻,讓你想起來就嫌麻煩,“超級終端”就此誕生,設備之間共享信息,組成一個運轉整體。
當所有設備聯合起來,構成“超級終端”,就誕生了“服務”的概念。在鴻蒙的規劃中,設備應該以“服務”為核心,而不應該以“功能”為核心,因為“功能”就意味著“被動”,意味著一項項功能,在等著你去使用。但人并不是為了使用某種功能而使用設備,人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解決自己的問題而使用電器。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早應該將目光投向這一根源:電器應該主動提供“服務”,而不是被動響應。以“服務”為核心,就是在強調:設備應當主動理解人的意圖,聯合起來為人服務。
在運動健身的例子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你的設備組成了一個“健身私教”,提供了定制化服務,而不是被動地等待你選擇功能和參數。這一點,也要借助鴻蒙生態的統一平臺和底層協議才能實現。
服務和人之間的橋梁,自然就是交互了。我們可以看出,設備、服務、交互這三大模塊,也必須由強大的AI來進行貫穿,才能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很多人在科幻作品中見過“智能管家”之類的設想,只需要你簡單的吩咐,或者寥寥幾步操作,你的設備就能準確理解你的意圖,這就離不開交互技術的進步和支持,但往往越簡單的操作,越需要復雜的技術支持,華為正在這條路上不斷前行。
當然,華為的道路并不孤單,他們做出了很多切實的努力,來保障整個生態的推進。比如我看到華為提供的一站式集成開發環境,極大地提升了OEM合作伙伴的開發效率,降低了適配成本,將開發周期從月為單位,優化到以周為單位。
在過去幾個月的發展中,鴻蒙生態的合作品牌與設備品類也大幅度增長,硬件合作品牌達到了1800+家,例如傳統家電廠商,像美的,九陽,蘇泊爾,方太等,還有科大訊飛,漢印,舒華等其他行業的廠商,并且數量還在不斷增長。
產品覆蓋智能家居、智慧辦公、影音娛樂、智慧教育、運動健康和智慧出行六大場景。種類也是相當豐富,蒸烤料理機,冰箱,跑步機,血壓計,打印機等等,應有盡有。
21世紀以來,互聯網技術的興起,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天翻地覆的改變。縱觀這二十年的歷史,可以看到,互聯網的發展,始終存在兩條線索:
第一條線索,是作用復雜化。二十年前,我們只能依靠鍵盤敲打出幾行語句,傳遞有限的信息。但現在,我們的手機上,僅基礎的傳感器,就有攝像頭、麥克風、位置、重力感應、加速度感應、距離、光線、磁場、氣壓、結構光等數十種,全方位采集信息,以便讓我們可以享受通話、視頻、直播、導航、電子支付等等服務。
第二條線索,是使用簡單化。從十幾年前要穿著鞋套進入機房上網,到現在隨手都能掏出來一部手機刷微博。九十年代的我們,要掌握相當多的知識,翻越一道又一道的難關,才能連上一個速度極慢的網絡。但到了今天,就連老人和小孩都可以輕松連入移動互聯網,獲取豐富的內容。這種門檻的不斷降低,導致聯網人數的飛速上升,互聯網真正成了普惠型的發明。
掌握了這兩條線索,我們就可以推測出互聯網的未來。首先,從作用復雜化的角度來講,服務我們的設備與傳感器還是太少。除了手機,像常用的家用電器,還處在類似手機“功能機”的時代:僅為了實現一個功能而存在,并不能提供或分析任何信息。但實際上它們能做得遠不止于此,你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要用到的各種設備,它們應該知道你想做什么,在做什么,才能進一步主動幫你實現。
同時設備之間以鄰為壑,并不相互傳遞信息,做不到相互配合,而必須由你本人來協調操作。往往要操作多種設備,才能實現一個目的,做飯、健身、學習、娛樂、工作,莫不如此。上述問題,就是物聯網誕生的初衷:萬物智聯,協同工作。
其次,從使用簡單化來講,我們還停留在做問答題的階段:我要干什么,那該用什么設備怎么干。實際上,我們完全可以只做選擇題,由協同的物聯網設備來分析數據,提供方案,這就極大的降低了使用門檻。
這就是“萬物互聯”加入AI,變成“萬物智聯”的原因,也是華為HarmonyOS在努力探索的方向。同時這也是現在整個國際產業發展的趨勢,華為、谷歌、亞馬遜、小米、阿里,所有公司都在做這件事情,都有自己的物聯網系統在研發。
憑借著這兩條線索,現代社會愈發復雜的各類設備、電器,必然將在萬物智聯的時代,走向作用上的豐富和智能,使用上的簡化和統一。誰能推動這一時代的到來,誰就能把握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的高速發展期。
萬物互聯影響的并不只是消費者,也是打通產業鏈,為產業升級、工業互聯網的實現而進行的鋪墊,這也是國家戰略上更為重視的內容。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現階段我們不變的主題。
目前世界制造業領域,在生產上已經達到高峰,但是在管理、企業組織、企業服務、勞動效率等方面,還非常的欠缺,壁壘極高。通過OpenHarmony為首的物聯網再整合,會進一步提高我們的生產效率,使得整個產業鏈上的不同公司,在整個生產過程中變成一條相互配合的“公司流水線”,將有機會找到突破制造業僵局的契機。
今年9月14日,國家能源集團發布了“礦鴻操作系統”,解決了不同廠家設備之間的協同互通問題,實現了“智慧礦山”的階段性目標,有效解決了產業安全問題,促進了煤炭行業的高質量發展,這就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企業的價值,不僅體現在服務消費者,更體現在能否輻射帶動更多企業,提高生產效率,促進產業升級,推動整個社會向前發展。現在,華為與合作伙伴對商業模式的探索,正在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嶄新的“萬物智聯”生活藍圖,我們期待這一天能夠早日到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頒布的十四五規劃中,“加快數字化發展 建設數字中國”單列成篇,強調了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物聯網等多個重點新興數字產業,并提出了10大數字化應用場景,包括智能交通、智能教育、智慧社區、智慧家居、智能制造等等。而這與鴻蒙生態的“萬物智聯”又有很多相似之處。
當下,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支撐我國經濟增長的關鍵支柱產業。據專家測算,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39.2萬億元,占GDP比重為38.6%,在我國整個經濟增長中處于引領位置。
十四五規劃的數字經濟目標,就是繼續將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20年的7.8%提升至2025年的10%,使總比例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很顯然,國家已經意識到,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正在所釋放出巨大的“技術紅利”。
在今后的發展中,必然需要管理層更加敏捷地應對不確定性,應對外部沖擊,注重融合協調。企業間需要推進協調合作,提升競爭力。上下一心推動文化、教育、醫療、社區等公共服務的數字化,讓人民群眾切實享受到技術進步的成果。
但無論市場如何發展,問題核心都是在未來的“萬物智聯”時代,我們能不能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上科技自主并且占據領先優勢。所有的公司應該一起團結發展,共同實現這個目標,共同創造美好的生活。
- 責任編輯: 張建鑫 
-
北郵深研院與天儀研究院共建“天算星座”,明年擇機首發
2021-11-01 16:43 航空航天 -
武向平院士:未來我國將再造5個“天眼”
2021-10-31 17:32 天文 -
我國首次實現從一氧化碳到蛋白質的合成,已形成萬噸級產能
2021-10-31 14:25 聚焦三農 -
一舉創造多個國際首次!
2021-10-30 10:37 -
總書記昨天看過的科技創新成就展上,這些亮點不容錯過
2021-10-27 09:25 -
比超算快千萬倍!我國量子計算研究獲重要進展
2021-10-26 07:19 科技前沿 -
云原生時代到來,中國aPaaS企業軟件在什么水平?
2021-10-22 20:02 科技前沿 -
天問一號安全度過首次日凌,恢復科學探測
2021-10-22 07:11 航空航天 -
能源需求強勁增長、減碳卻只有30多年,企業們在做什么?
2021-10-21 09:41 科技前沿 -
快舟一號甲遙五任務相關工作暫停 試驗隊全員核酸檢測
2021-10-20 16:29 航空航天 -
阿里靈杰:集成阿里整體大數據+AI能力對外開放
2021-10-20 12:12 科技前沿 -
阿里云推出第四代神龍架構
2021-10-20 10:50 科技前沿 -
大腦植入電極技術讓西班牙一名盲人能識別形狀和文字
2021-10-20 08:57 醫學 -
我國自研世界最大推力整體式固體火箭發動機試車成功
2021-10-19 11:53 航空航天 -
阿里云平頭哥玄鐵CPU出貨超25億
2021-10-19 11:16 科技前沿 -
阿里發布自研CPU芯片“倚天710”
2021-10-19 10:42 大公司 -
中國科學家有一個前所未有的大膽設想:立體探測太陽!
2021-10-18 22:51 航空航天 -
阿里云發布第一臺設計師云電腦:跨系統應用即點即用
2021-10-18 17:24 大公司 -
臺2顆衛星入軌僅約8月即告退役
2021-10-18 10:48 -
1603.9公斤!雜交水稻雙季畝產創新紀錄
2021-10-17 13:40 聚焦三農
相關推薦 -
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42“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76“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27“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54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