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文復核專家組副組長:圖片誤用未影響論文的發表及研究結論
導讀巴德年表示,有一些論文被質疑一圖多用,但將圖片放大后發現,這些圖片存在明顯的差別,并非是同一張圖,質疑并不成立。還有些論文中被質疑重復使用的圖片是對照組圖片,并非是實驗組圖片,但對照組圖片能不能重復使用是有不同看法的。
1月21日,科研誠信建設聯席會議聯合工作機制發布《有關論文涉嫌造假調查處理情況的通報》。針對公眾關心的相關問題,2月1日,科技日報記者采訪了科研誠信建設聯席會議聯合工作機制復核專家組副組長巴德年院士。同時,記者還采訪了一位沒有參加調查工作的專家從第三方的視角談了對相關問題的看法。
復核專家組的任務是什么
科技日報記者了解到,在21個成員單位組成的科研誠信建設聯席會議框架下,科技部、教育部、衛生健康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學基金委6部門共同建立聯合工作機制,組織此次聯合調查。調查的論文都屬于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為確保學術判斷的客觀、準確、專業,聯合工作機制組建了9名院士參加的高層次復核專家組。我國著名免疫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巴德年就是其中之一。
“聯合工作機制由科技部牽頭,教育部、衛生健康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學基金委等有關部門組成,聯合調查這件事,我認為是合適的。”巴德年坦言,“這9名院士來自國內生物醫學領域最著名的研究機構、高校和醫療機構,愿意接受國家任務,是不好找的。聯合工作機制交給我們最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要拿出一個經得起推敲、實事求是的結論。”
未發現論文造假的結論如何得出
此次調查稱,相關論文“未發現有造假”。公眾非常關心,這一結論又是如何得出的?
“具體復核工作中,我們服從的是事實。”巴德年談道,“對有關單位和部門提供的一些事實和證據不充分的,要求他們限期補充和說明。對于一些需要進一步核查的問題,我們進行了實地調查,我們花了大量時間,到了中科院上海分院、浙江大學、海軍軍醫大學、武漢大學等,查閱了原始記錄,當面聽取了相關當事人的陳述與申辯。”
“在掌握相關事實、核驗證據材料后,復核專家組經過幾輪研判之后,召開了閉門會議,進行專業討論,形成結論。閉門會議只有專家組的9名專家參加。”巴德年表示,復核專家組是基于事實獨立判斷的。這個結論是專家組討論一致的,是專業判斷得出的結論,這都是有事實依據的,調查形成的材料有五千多頁。整個復核過程是嚴謹的,經得起檢驗的。專家組負責作出學術判斷,具體處理不是專家組的任務。
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理事長何鳴鴻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判定一篇論文是否存在造假,有時非常困難,主要問題是難以獲得充足的事實和證據,同時科學探索具有不確定性。
“在調查過程,不應預設立場,避免先入為主、分析片面。要多方面收集證據,對存疑問題做深入的客觀分析,依據足夠的證據和直接相關的邏輯確定事實,分清責任。”何鳴鴻說,在分析、推斷、確定的過程中,多個環節要相互銜接,既要防止遺漏重要證據,也要防止出現誤判。
“圖片誤用”與論文造假有啥區別
此次調查稱,相關論文“未發現有造假”,但存在“圖片誤用”,這又該如何理解?
“這是專家組討論的結果,是反復推敲的。被質疑的圖片,到底是誤用還是造假,需要清晰界定,誤用和造假是兩個不同概念。”巴德年指出。
巴德年表示,有一些論文被質疑一圖多用,但將圖片放大后發現,這些圖片存在明顯的差別,并非是同一張圖,質疑并不成立。還有些論文中被質疑重復使用的圖片是對照組圖片,并非是實驗組圖片,但對照組圖片能不能重復使用是有不同看法的。
“還有些論文的圖片確實有問題,但這問題是造假還是放錯,這個是我們最花功夫的。”巴德年介紹,“比如,9個小圖構成的一張大圖上,其中一張小圖放錯了,但是放錯的小圖在實驗記錄本上能找到,并不是造假畫出來的。我們在現場逐一審看論文圖片,了解圖片誤用的情形和原因,發現誤用的圖片在論文形成過程中、編輯部審稿過程中、論文發表后都沒有及時發現,在這次被質疑后發現確實存在錯誤使用圖片,但是這種誤用沒有影響到當時論文的發表,也沒有影響研究的結論。”巴德年指出。
在何鳴鴻看來,在產生大量數據和圖片的研究中,有可能出現“錯誤使用”的現象。學術問題具有專業性,要依靠同行專家從學術角度,基于證據作出判斷,包括核查與判斷證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比如是否具有原始數據,論文中的核心要素如數據、實驗條件等是否與原始記錄對應,是否有人為改變。論文的數據是原始狀態還是經過二次加工,這些加工或改變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抑或屬于篡改數據。”何鳴鴻強調,這就得靠證據和專家學術判斷,看原始實驗記錄與論文的關聯性,要判斷對論文結論、論文價值的影響,要看這個圖片對論文的新穎性和結論是高度相關或不可或缺的,還是輔助性甚至是關系不大的。
“如果人為修改條件和數據以獲得所期盼的結果,則屬于比較嚴重的造假。如果圖像中多個要素不符合邏輯的高度相似,就得核查作者是否具有原始圖片,是否有修改。如果圖片的修改是經過翻轉、剪接、涂抹、局部刪除或添加某些要素,經過人為圖像操作(PS),則還需要進一步判斷是否造假。”何鳴鴻進一步指出,如果存在大量錯誤使用,雖然不能定性為造假,但也是一種很不嚴謹或科研失范的行為。記者了解到,這一點在《科研誠信案件調查處理規則(試行)》中有明確規定,這也是這一次作出相應處理的原因。
- 原標題:論文調查結論如何得出?專家為你釋疑解惑
- 責任編輯: 林鈴錦 
-
論文復核專家組組長如何確定:被多人婉拒,最后找到鐘南山
2021-02-02 15:23 -
中國科學報還原:裴鋼論文“未發現有造假”調查結論如何出爐
2021-01-29 07:09 -
中外聯合研究團隊發現迄今宇宙最遙遠的原初星系團
2021-01-28 07:16 天文 -
楊浦網絡“雙新”聯盟成立,倡議“清朗網絡”
2021-01-21 12:07 商業 -
習近平:高鐵是我國自主創新的一個成功范例
2021-01-20 11:33 新時代之聲 -
中國科研團隊在牛筋果中發現抗阿爾茨海默病先導化合物
2021-01-20 09:05 醫學 -
2021宇航首飛!長三乙成功發射天通一號03星
2021-01-20 06:39 航空航天 -
治療精神分裂癥,首個純“國產藥”來了
2021-01-19 07:43 醫學 -
美國麻省理工知名華人教授陳剛被捕
2021-01-15 10:39 海外華人 -
10萬畝“海水稻”畝產超400公斤,已簽約600萬畝鹽堿地改造
2021-01-15 09:48 聚焦三農 -
科技日報:固態電池尚未走出實驗室,蔚來電池仍是“半固態”
2021-01-14 08:46 新能源汽車 -
世界首臺!設計時速620千米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樣車下線
2021-01-13 10:48 -
我國首次實現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效率比國際提升6000多倍
2021-01-13 10:22 科技前沿 -
中國的數字經濟發展與國際數字經濟合作
2021-01-12 10:43 中國論壇 -
我國科研團隊發現自然界新礦物“空鋅銀黝銅礦”
2021-01-12 09:39 科技前沿 -
華龍一號福清核電6號機組冷態性能試驗成功
2021-01-12 08:49 核電 -
國內首條稀土納米斷熱材料生產線籌建 目前由美日歐壟斷
2021-01-11 10:44 科技前沿 -
全球首次確認:患癌孕婦生產時癌細胞轉移給嬰兒
2021-01-07 11:19 醫學 -
4600公里!中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2021-01-07 08:13 科技前沿 -
“餓了么”把“餓了嗎”告了,法院這樣判…
2021-01-06 16:03 大公司
相關推薦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20“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81“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46“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評論 110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評論 125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