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洲基建的老問題和中資的新挑戰
關鍵字: 中資企業非洲經濟界面新聞4月14日消息,美國波士頓大學全球發展政策中心3月初發布調查顯示,中國國有開發銀行去年向全球能源項目發放了256億美元貸款,其中近三分之一(68億美元)流向了非洲國家。實際上,不僅僅在能源領域,在非洲基礎設施建設的各個領域,中國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隨著角色加重,中國參與非洲基建也面臨越來越多的新挑戰。
非洲基礎設施有多差?
“所有的相關利益方,無論政府、企業還是終端用戶都一致贊同,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缺乏足夠的基礎設施,比如道路、電力等。”標準銀行集團駐北京經濟學家倪杰瑞(Jeremy Stevens)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稱。
據倪杰瑞介紹,受經濟、政治、歷史等諸多因素綜合影響,這個居住著全球約七分之一人口的地區在幾乎所有基礎設施領域的表現都全球墊底。
一方面,該地區在主要基礎設施的數量上遠遠落后于其全球他發展中地區。世界銀行去年4月發布的數據顯示,在電信領域,該地區每1000人的固定、移動電話訂閱數中值從1990年的3個大幅上升到2014年的736個。盡管如此,與其他發展中地區——南亞(807)、中東北非(1323)、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1240)、東亞太平洋地區(1444)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
2015年,撒哈拉以南非洲每100人中的互聯網用戶中值數僅為16.7,而從每100人的固定寬帶用戶中值數來看,撒哈拉以南非洲僅有0.19,也遠遠落后于其他發展中地區。
本文圖片來自 界面新聞
電力領域,截至2012年的近20年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發電能力基本沒有發生變化,平均每1000人0.04兆瓦(MW)的發電量不及南亞(0.15)的三分之一,也不到拉美和加勒比地區(2.3)的十分之一。
另一方面,在基礎設施的可獲性方面,撒哈拉以南非洲也遠遠落后。從電力可獲性(即能獲得電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來看,1990-2014年間,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電力可獲得性翻了一倍多,從1990年的14%上升到2014年的35%,但仍落后于其他發展中地區。
過去25年,該地區在安全水的獲取方面有巨大進步。2015年,77%(中值)的人口能夠獲得安全的水,比1990年的51%(中值)有大幅提高。相比之下,其他發展中地區在2015年均超過90%。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非洲部部長塞拉西(Abebe Selassie)去年底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發表演講時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在宏觀經濟領域面臨三大挑戰,第一大挑戰就是基礎設施建設落后。
改善基礎設施無疑將大大促進該地區的經濟發展。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縮小該地區與全球(撒哈拉以南非洲除外)在各基礎設施領域質量(中值)與數量(中值)上的差距,該地區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有望提高1.7個百分點。其中,縮小基礎設施數量上的差距會讓其人均GDP增速每年提高1.2個百分點,縮小質量上的差距會讓其人均GDP增速每年提高0.5個百分點。而縮小該地區在基礎設施上與全球表現最好地區之間的差距給其經濟帶來的好處將會更大,會使給地區人均GDP增速提高2.6個百分點。
非洲基建有多少資金缺口?
改善撒哈拉以南非洲基礎設施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但由于該地區各國財政緊張,加上私人投資不足,目前基建仍存在大量資金缺口。世界銀行去年4月的報告援引相關數據稱,撒哈拉以南非洲未來10年(從2010年算起)每年的基建投資需求達930多億美元,這相當于該地區2010年GDP(1.3萬億美元)的7%。而截至報告發布,該地區每年實際基建投資只有約450億美元,也就是每年有約480億美元的基建融資缺口。
目前,政府的公共資金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基建資金的主要來源,每年450億美元左右的基建投資中,有一半多由政府提供。
但按照全球標準來衡量,撒哈拉以南非洲政府在基建上的支出力度還遠遠不夠。世界銀行對該地區24個國家(占該地區GDP約70%)2009-2015年間在道路、水利、空中交通、電力、通信、衛生等基建領域的投資進行調查后發現,這些國家每年在基建上的公共資本支出占其GDP的比重估計為2%,世界銀行援引相關的數據稱,要滿足全球發展中地區的基建需求,公共資金每年在基建上的支出占GDP的比重不能低于6%。
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以下簡稱PPP)是西方國家進行基建的一種流行模式,目前也被越來越多的非洲政府接受。
倪杰瑞稱,由私人投資者和商業銀行提供資金修建獨立發電廠(IPP)在許多非洲國家已經十分普遍,這在南非、肯尼亞等國家得到積極的發展。但是,對于不太發達的非洲國家來說,政府仍然需要提供“配套基礎設施”來激勵私有投資者,這些配套措施包括,法律和稅收框架、能降低成本的關稅政策,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間接的政府支持。
整體來看,PPP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基建市場依然屬于非常小的一股力量。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1990-2015年間,該地區的PPP項目數量占全球新興市場及發展中經濟體PPP項目總數的比重在2%-12%之間。截至2015年,包括布隆迪在內的7個國家仍然沒有PPP項目。
“PPP模式是改善非洲基礎設施建設的解決方案。釋放市場的關鍵是政府提供強有力支持、有效的合作以及積極的參與。”倪杰瑞說。
中資的貢獻有多大?
在國內公共資金短缺、私人投資不足的情況下,海外融資成為非洲基建的重要來源。從1970年代援助贊比亞修建坦贊鐵路,到去年幫助肯尼亞完成蒙巴薩-內羅畢標軌鐵路,中國已經成為非洲基建領域一支重要的力量。
根據麥肯錫去年6月發布的報告,中國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一大基建投資海外融資國。中國向非洲基礎設施投資的金額累計已達210億美元,遠高于非洲基礎設施集團(成員包括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歐洲執行委員會、歐洲投資銀行、非洲開發銀行和八大工業國組織)的投資總額,也遠高于排名第二的法國(30億美元)以及排名第三的日本(20億美元)。
2012-2015年,中國對非洲基建投資以每年16%的速度增長,為非洲許多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開發提供了資金支持。比如,肯尼亞境內的蒙-內鐵路造價38億美元,其中來自中國進出口銀行的資金超過九成。而烏干達卡魯瑪水電站造價17億美元,中國各機構也合力為其提供了絕大部分經費。
此外,中國工程建筑公司也積極直接參與非洲基礎設施建設。麥肯錫的報告稱,中國建筑承包商占據了非洲國際EPC(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市場約50%的份額。非洲前十大國家EPC承包商中,有六家是中國企業——中國交通建設、中國中鐵、中國水利水電建設、中國建筑工程、中國鐵建與中信建設。
中國在非洲的基建投資項目涉及鐵路、高速公路、港口、油氣田、發電廠,而歐美在非洲的基建投資大部分集中在能源和電力。中國企業的主要優勢在于成本低廉以及項目交付速度快。麥肯錫的報告指出,過去30年,中國基礎設施建設迅猛發展,催生了大量與國際同行相比具有成本優勢的工程承包商。即使在由世界銀行贊助的公開招標項目中,中資企業也是大贏家,中標率高達42%。一些非洲官員稱,基建項目中,中國企業的競爭優勢十分明顯。另有官員透露,在相同資質實力條件下,中國企業的報價往往比第二低價還要低40%。
“中企的優勢是,建設速度快,質量高,而且很多方面的技術也不亞于西方國家,在很多國家評價很高,也很有競爭力。”一家駐埃塞俄比亞的中國工程公司項目經理白楊告訴界面新聞。
中資的最大挑戰是什么?
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所所長劉青海對界面新聞稱,從企業層面來看,以前中國企業走出去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不熟悉國際通用的一些標準、規范,不了解當地市場情況,缺乏國際經營人才、安全問題、融資和財務問題、零配件及電力供應問題等。但經過多年在海外的摸爬滾打,這些現在對許多企業,特別是大型企業來說應該都不構成大的挑戰了。
她認為,總體來看,中國現在在非洲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進行跨文化管理,更好地適應乃至融入當地社會的問題。
“例如,如何讓當地的失業人員不認為是我們搶了他們的飯碗,讓當地公司認為不是我們搶了他們的生意,讓當地各級政府能夠認為我們就是他們自己的公司。做到了這些才能讓我們更好參與非洲的基礎設施建設,更好地避免與當地方方面面的摩擦與沖突。”劉青海說。
中國駐埃工程公司經理白楊說,在非洲開展工作最大的挑戰,一是文化的差異比較明顯,非洲大多數國家受西方文化影響較深,跟中國人思維方式差別較大,隨著中國人在非洲開展各類業務增多,這些問題有了很大緩解,但還沒從根本上改變。
第二個挑戰是非洲國家整體政治環境跟國內比差很多,管理落后和效率低的問題非常突出。在非洲國家辦事,從高層到一般勞工的整體工作效率不高。
第三個挑戰是,非洲國家民眾普遍受教育水平不高,這樣雖然可以獲得大批廉價勞動力,但往往也伴有技術人員比較缺乏的現象,主要技術人員都是從中國派遣,當地技術人員不好尋找和培養,這就增加了人力成本。
此外,非洲國家工業發展水平落后,門類發展不齊全,其影響是,如果從事建筑行業,會面臨原材料不足,都需要從中國或別國發運。此外,由于工業發展落后,大多數商品需要進口,再加上本國經濟不夠堅挺,受美元波動影響大,貨幣貶值風險高。對境外公司來說,會存在匯率風險。
而從個人角度來講,最大的問題就是人身和財產安全。白楊說,目前非洲大部分地區仍存在貧困問題,貧富差距大,貧困人口多。近幾年,在非洲工作,從事各個行業的人多,中國人群體壯大就容易成為他們的目標。尤其是在很多國內局勢混亂,治安不良,管理落后的國家。
劉青海認為,除了指導督促我國企業把項目努力做好,讓事實說話以外,中國政府應該加大對外宣傳力度,讓更多人了解我國參與非洲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和取得的成績。此外,還要大力促進中非人文交流與合作,進行跨文化管理培訓,幫助中國企業了解當地文化法律風俗,更好地適應及融入當地社會等。
倪杰瑞建議,為了更好地為當地社會造福,中國公司今后應該提供更多的股權投資,并提供更多持久工程維護工作。
(應采訪者要求,文中白楊為化名。)
- 原標題:【深度】非洲基建的老問題和中資的新挑戰
- 責任編輯:呂棟
- 最后更新: 2018-04-14 20:05:00
-
國務院參事:設立雄安、建副中心的背后深意
2018-04-14 19:23 -
房價降多少,會沖擊銀行風險底線?
2018-04-14 17:24 中國房市 -
3月貿易逆差背后:大豆進口量大跌系季節波動
2018-04-14 14:01 中國經濟 -
阿里蔡崇信斥資72億元買下NBA球隊
2018-04-13 22:11 阿里帝國 -
因隱私保護新規停止在歐服務?QQ回應
2018-04-13 21:30 IT新浪潮 -
3月中國外貿轉為逆差 但對美順差加兩成
2018-04-13 18:12 中美關系 -
港幣跌至33年最低,香港金管局26億保衛匯率
2018-04-13 17:42 香港 -
廈門出口企業因貿易戰停產?回應:外界有誤解
2018-04-13 17:20 中國經濟 -
無人銀行來了,銀行職員瑟瑟發抖
2018-04-13 11:42 人工智能 -
一季度300城市土地出讓金同比增近四成
2018-04-13 10:06 中國房市 -
馬前卒:中美貿易戰,為什么是大豆?
2018-04-13 10:00 觀天下 -
彭博社:中國股指期貨或放寬5倍
2018-04-12 22:56 股市 -
世界第二大鈾礦達到設計產能 為中國在非洲最大投資
2018-04-12 19:37 海外投資 -
租10年 180萬 1次付清,這種房子租戶嫌貴企業喊苦?
2018-04-12 17:47 中國房市 -
又一家百億互金巨頭倒下,曾在紐約時代廣場打廣告、贊助中國女排
2018-04-12 16:37 互聯網金融 -
無錫外賣大戰:1分錢吃炸雞 送餐員日賺過2000,然而……
2018-04-12 11:59 -
外媒:中日聯手反對歐盟銀行業新規
2018-04-12 10:59 -
商務部:經貿摩擦,目前中美沒任何層級談判
2018-04-12 10:46 中美關系 -
金融業開放是“大爆炸改革”嗎?易綱回應
2018-04-12 10:17 政策風向標 -
周六,來聽督工講中美“豆爭”
2018-04-12 10:00 觀天下講壇
相關推薦 -
“英國終于還了”,中國又躺槍 評論 89“拜登罕見透露”,國際油價狂飆5% 評論 71事涉中國,“德國將投反對票,西班牙呼吁妥協” 評論 130面臨“至暗時刻”,烏方討論“用土地換入約”? 評論 314伊朗、真主黨:徹查外國滲透 評論 223最新聞 Hot
-
“英國終于還了”,中國又躺槍
-
“中國和美國正競相制定月球時間標準”
-
“內塔尼亞胡用了我的衛生間,然后就檢測出了竊聽器”
-
“面對中國電動汽車軟件,美國太弱沒啥籌碼”
-
“拜登罕見透露”,國際油價狂飆5%
-
事涉中國,“德國將投反對票,西班牙呼吁妥協”
-
“歐盟落后中美,再不改變就會消亡”
-
轉折點來臨,德國外長將訪華?
-
涉臺海,俄外長最新發聲
-
“在這個世界中,美國不是穩定的錨,而是需要防范的風險”
-
面臨“至暗時刻”,烏方討論“用土地換入約”?
-
伊朗、真主黨:徹查外國滲透
-
“‘生兒育女’后,馬斯克政治立場快速轉變”
-
以色列或打擊伊朗核設施?拜登:不支持,但…
-
“你可以嘗試從表面上踢走中國,但最終會發現…”
-
以軍首次報告陣亡,真主黨:造成以軍大量傷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