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思瑞:德國人變得“內向”了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德思瑞】
“我們沒錢了。”
新年伊始,德國財政部長克里斯蒂安·林德納這樣對在首都柏林示威的農民說道,也讓人們對經濟前景再度感到失望。1月15日,德國聯邦統計局數據顯示,經價格調整后,2023年德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0.3%。
經濟衰退的背后,是社會心理的悄然變化。對于德國人來說,剛剛過去的一年是變亂交織的一年:
——經過一段時間的心理調適,大家普遍接受了對未來的悲觀展望,不再將默克爾時期的穩定增長視為理所應當。
——隨著外部世界極端變化和暴力沖突頻發,德國人對危機和災害的心理承受度越來越高。
——目睹層出不窮的政治丑聞和黨派間常態化的詆毀拆臺,越來越多的受眾選擇屏蔽負面新聞,免受政壇亂象的侵襲打擾。
面對混亂、丑惡、充滿不確定性的外部環境,德國人變得更加“內向”,通過縮小視野,據守私人空間,使自己的小生活盡量過得充實快樂。
對外,人們越來越不關心新聞報道,無心了解各派觀點交鋒,對公眾人物和公立媒體的信任度不斷降低,對參與建設性公共議題討論興趣寡然。
對內,大家將更多精力投向親人和摯友,投向身邊的小事,對三觀不合的熟人果斷“友盡”:一面將溫馨的“小家”打掃干凈,一面在私人領域和外部世界間筑起一道防火墻,以盡量長地維系自己熟悉、珍視的生活環境和家庭社會關系。
對外界的失望、反感和無奈,驅使著德國人將自己的小家打造成與狂野荒漠相隔絕的穩定綠洲,在時代巨變前抓住私人空間里的最后一根稻草。
2023年7月,位于科隆的Rheingold發布民調顯示:超過七成的德國受訪者認為,執政者對他們經手的事項毫無概念,深入了解這些人的所作所為,只會令人感到無比憤怒。
綠黨政客擺拍騎車上班,其實卻開著大排量汽車;農業部長拿著高薪,抱怨德國食品價格太便宜;經濟部長高價雇用專職攝影師拍攝自己深夜搭乘地鐵回家、和普通乘客擠火車的宣傳照;外交部長不遠萬里飛到巴西,鉆進雨林里對原住民秀關愛;公共電視臺負責人憑借公眾每月上繳的廣播電視費,頻頻舉行名流派對,動輒開上百瓶香檳;德鐵不顧乘客怨聲載道,編湊理由為高管“超額”完成全年指標發放年終獎。
我身邊的許多朋友不約而同地提到:政治精英對普羅大眾毫不關心,他們的公開活動或花邊新聞“最好不要叫我知道”,“聽到這些消息只會毀掉你一天的心情”。——盡管人們的生活水平并未明顯惡化,德國民眾對精英名流的漠視和反感在2023年急劇增長。去年發布的多次民調顯示,絕大多數受訪者對德國的政府和政治完全或相對地不認同。
在社交媒體和信息技術的助力下,人們或是將新聞資訊完全視作消費品,將那些影響心情的消息屏蔽于私人空間之外,或是盡情咀嚼發生于上流社會的丑聞,與志同道合的好友分享,發泄對某些黨派和群體的嘲諷和仇視。
建設性溝通和通過協商達成共識的意愿不見了。從前,人們即便觀點不同,還是會出于共同解決問題的目的,去主動了解不同意見背后的形成原因。如今,德國人會對朋友開玩笑說:“如果你給右翼選擇黨投票,那咱就友盡了”,或反之,“你竟然支持綠黨,那可真是奇葩,他們可是德國的敵人”。——雖是玩笑話,卻足見社會心態的轉變。
我一直覺得,德國的主流媒體與其緊盯著中國散播“威脅論”,不如針對國內對話溝通意愿驟降這個問題多些憂國憂民,這才是當前德式自由民主體制面臨的真正威脅。
德國民眾在超市購物(路透社)
當德國人將視線縮回私人空間,對國際熱點和全球議題的關注度便自然下降了。2023年11月下旬,德國柯爾伯基金會在召開年會之際,發布了針對外交和安全議題的年度民調結果。調查顯示,57%的受訪者認為德國的全球影響力在過去兩年有所下降。然而54%的德國人認為,政府對于國際危機不應加大干預,而應表現得更為保守。較之前一年的65%,2023年末,只有38%的國民希望政府更多參與外交事務,錄得2017年開展此項調查以來的最低值。
其他一些民調也為我們呈現出相似的圖景。比如,相信德國與歐盟綁在一起才會取得(非常或相對)積極成果的人不足兩成,相信全球化經濟合作會持續發展的人降至17%。2023年里,大多數德國人不再將俄烏、巴以、氣變等外部宏大議題看作亟待解決的危機,而是更關心在短期內與個人生活直接相關的通貨膨脹、老年貧困、住房短缺和能源危機。
2023年11月28日,針對公眾對國際事務表現出的厭倦和漠視情緒,德國外長貝爾伯克在柯爾伯基金會年會上發表主旨演講,警告隨著人們對暴力沖突的容忍度提高,破窗效應將顛覆基于普世價值的國際秩序,德國在此情況下別無選擇,必須硬著頭皮參與解決許多棘手的熱點問題。
貝爾伯克對國際局勢的分析不無道理。事實上,總理府和外交部在國際舞臺上如何作為,對絕大多數德國人來說無關痛癢。然而,當政府的內外政策所引發的一系列后果,侵犯到居民所捍衛的最后的私人空間時,便觸及了人們所能容忍的底線。
一年來,許多德國人對國內國際亂象充耳不聞、默默忍耐,但面對自己賴以生存的小環境也被侵擾,便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積聚已久的負面情緒瞬間爆發:
當被轉移安置的難民徹底改變了小鎮和社區的生活面貌;當政府為能源消費轉型和彌補援烏缺口對農民削減補貼;當阿拉伯移民在公共泳池騷擾斗毆令其他會員望而卻步;當穆斯林團體將巴以沖突搬上德國的城市和街道;當烏克蘭難民與德國人搶奪打折商品和本就有限的公共資源;當“最后一代”從外國學來性別自決和進步主義理念,試圖以此改變他們的父輩祖輩......
令德國人怒火中燒、甚至訴諸暴力的身邊事大多為內外聯動,事情的緣起通常是外部因素作用于國內政治,進而折斷了居民為維系私人生活而抓緊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朔爾茨政府開啟的所謂“時代轉折”進程中,這樣的態勢還將繼續下去。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小婷 
-
伊朗一軍營發生槍擊事件,致5名士兵死亡
2024-01-22 07:08 -
“公機私用”帶夫人看演唱會,菲總統被罵慘了...
2024-01-21 23:18 -
訪烏前,斯洛伐克總理:我將否決烏克蘭“入約”
2024-01-21 22:38 烏克蘭之殤 -
俄碼頭凌晨突發火災,烏克蘭:我們干的
2024-01-21 22:38 俄烏沖突一周年 -
他曾渲染中國威脅,如今正為中企申請補助
2024-01-21 21:13 美國一夢 -
沖繩縣知事發表涉釣魚島不當言論,我駐福岡總領館駁斥
2024-01-21 19:55 -
沖繩縣知事祝賀臺灣地區選舉,我駐福岡總領館回應
2024-01-21 19:54 -
又一國要“斷交”?臺當局回應
2024-01-21 17:55 -
俄羅斯航空署:在阿富汗失事的飛機已找到,已確認4人生還
2024-01-21 16:53 -
“一個多月來首筆,中國采購近30萬噸美國大豆”
2024-01-21 15:18 中美關系 -
“美國會禁止五角大樓從6家中企采購電池”
2024-01-21 14:40 中美關系 -
一架客機在阿富汗墜毀,俄航空署:初步統計機上共6人
2024-01-21 14:33 -
不反對巴勒斯坦建國?內塔尼亞胡再“打臉”拜登
2024-01-21 11:58 巴以恩仇錄 -
失聯兩天后,NASA與火星直升機恢復通信
2024-01-21 11:51 航空航天 -
印度也要造“邊境墻”?
2024-01-21 10:00 -
伊拉克一基地遭襲,有美軍人員受傷
2024-01-21 09:36 -
土耳其外長與哈馬斯領導人會晤:討論加沙停火等問題
2024-01-21 08:42 巴以恩仇錄 -
升至五人,伊朗回應:懦弱的恐怖行為,勢必報復
2024-01-21 08:41 伊朗局勢 -
朝鮮外務省:普京表示愿意盡快訪朝
2024-01-21 07:41 朝鮮現狀 -
美國已有83人因冬季風暴死亡
2024-01-21 07:29 美國一夢
相關推薦 -
刺激消費,全民“發錢”這招可行嗎? 評論 240美國申訴后奪銅,羅馬尼亞徹底怒了 評論 258“去過中國30次,反對中美敵對”,共和黨猛攻他親華 評論 191“阿克薩洪水策劃人”辛瓦爾被選為哈馬斯領導人 評論 338“中國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美國做不到的” 評論 157最新聞 Hot
-
韓國教練哭了:20年了,每次都輸給中國隊
-
美議員聲稱擔心中企當“間諜”,密歇根州州長已讀不回
-
澳大利亞奧運選手涉嫌在巴黎購買可卡因被捕
-
馬杜羅:WhatsApp見鬼去吧,建議改用微信…
-
日本長崎拒絕邀請以色列,G7另外六國不干了
-
美國申訴后奪銅,羅馬尼亞徹底怒了
-
他欲召集拉美17國開會討論委局勢,還請求美國支持
-
共和黨人一看,覺得自己又行了
-
“他建議我主修中文,這真的改變了我的生活”
-
他遭美司法部逮捕,被控受伊朗指使欲雇兇刺殺特朗普
-
“去過中國30次,反對中美敵對”,共和黨猛攻他親華
-
“跟隨歐洲盟友步伐,他計劃訪華”
-
烏軍突入俄境內7公里,俄稱擊退進攻
-
“中巴合作不應滿足于現狀,加入‘一帶一路’是根本措施”
-
員工曝波音工廠亂象,“換問題艙門像換內褲一樣頻繁”
-
“阿克薩洪水策劃人”辛瓦爾被選為哈馬斯領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