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民國到現在 中國孩子們怎么過六一兒童節(組圖)
關鍵字: 兒童節回憶民國到現在的兒童節民國怎么過兒童節六一兒童節民國范兒童節民國兒童地位民國的兒童節6月1日兒童節民國兒童節適逢六一兒童節,有孩子的帶孩子出去happy,沒孩子的回憶童年自己happy。于是你可以先去看看30件經典童年玩物,如果沒被勾起回憶,再來看看澎湃新聞推出的這組圖——從民國到現在,中國孩子們怎么過兒童節。如果你看得深沉、看得有同感,那恭喜你,年齡已暴露。
開個玩笑。這就嚴肅起來迎接民國范。1931年國民黨黨政機構確立了每年四月四日為兒童節,兒童被國民政府當作了挽救國家危亡的希望所在。保護兒童、兒童幸福、慈幼一時成為社會上熱門的話題。那時的兒童是怎么度過這個節日的呢?
以下報道來自澎湃新聞,記者史?。?/strong>
中國雖然早有慈幼傳統,如“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古訓,但更多時候,兒童仍是家庭的附庸而沒有獨立的意義。晚清以后,由于歐美各國“兒童中心主義”思想的傳入和對兒童本身價值的發現,加之對兒童將來能救亡圖存寄予厚望,兒童獨立的地位和意義得到了重新的認識和確立。
1870年,廣州,拿著書本的兒童。
在封建社會,兒童是家庭的私有財產,新文化運動之后人們意識到,兒童現在是家庭中的一員,將來就是國家中的一份子。
為賦予兒童政治地位,塑造“新國民”,1931年國民黨黨政機構確立了每年四月四日為兒童節。兒童被國民政府當作了挽救國家危亡的希望所在。一時間,保護兒童、兒童幸福、慈幼成為社會上熱門的話題。
各大報刊也展開積極的宣傳活動,推出兒童節報道。
對設立兒童節之必要,《中華周報》曾解釋到:“國民教育既未普及,強迫教育又未實行,各地方雖開設若干小學校幼稚園為兒童教育之所,但數目非常有限,且民智未開,社會上每每對于兒童教養視為無足輕重的事。兒童在社會上是沒有地位的,父兄之養育其子弟,無非出于鞏固家庭養老傳嗣的一種私意,并無絲毫強國強種的觀念。若不由政府指定一個日期,做一種盛大的宣傳,則不足喚醒人民對于兒童事業的注意?!?
《文華》雜志的兒童節專號。
同時,因當時日本人的侵略,文章更將兒童與救國聯系起來:“根本的救國辦法,是一面責望于成年人為救國的急先鋒,一面更要注意兒童們救國后援隊?!?孔祥熙還專門撰文言及:“欲謀救國,宜從根本上著手,需先培養國家生命所寄托之兒童,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之義,教養國內多數兒童,如此國難可解外侮永絕。”
1935年,江蘇南京新都大戲院,兒童年開幕典禮。經過努力,兒童的教育、健康、衛生等福利問題逐漸得到人們的關注并有所改善。CFP 資料
在這種指導方針下,各種關于兒童的標語口號流行起來,如“兒童不是舊時代的繼承者,兒童是新時代的開創者!”、“兒童是改造社會的小工人”、“兒童是復興中華民族的生力軍”、“加緊敎育兒童,訓練兒童”等。還有一些頗具時代特色的兒童節標語,如“少爺小姐是廢物,貪圖享福必送終”、“不把苦孩子的奶奪來吃”。
1935年,民國政府還曾決定,從當年的4月4日起至1936年4月3日止為“全國兒童年”。
兒童節進行隊列表演。當時民國各中、小學校都有“童子軍”組織,每年國統區的兒童節也多以“童子軍”的活動為中心,搞一些慶祝儀式。
當時的兒童節項目頗為繁復,如上海市紀念兒童節的程序就有:奏樂、唱歌、向總理遺像致敬、靜默、主席報告、市長致辭、各機關代表演說、名人演講、兒童代表演講、歡呼口號以及公安局奏樂、保安隊教導團演習等等。大會經常邀請名人演講。蔡元培在第四屆兒童節上的演講中提出,成年人應當注意兒童“衣食住行,智體德美,因未來之責任,異常繁復,如無相當之訓練,將來不易擔當?!?
1935年,上海兒童節慶?;顒?,兒童代表演說兒童新生活運動。1934-1949年的新生活運動力求使人民改頭換面,具備“國民道德”和“國民知識”。
1935年兒童節,上海市長吳鐵城向兒童贈送紀念品。
- 責任編輯:邱荔
-
中國政府就黃巖島領?;€發表聲明 評論 120“臺積電答應美方要求,急于向特朗普證明…” 評論 114“中國提議交換樣本,美方至今沒吭聲” 評論 507安排10萬億為地方政府減負,對中國經濟意味著什么? 評論 187“他,殺死了美國司法” 評論 234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