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昱光:12米光學望遠鏡爭議,應先看科學目標再看技術
關鍵字: 光學望遠鏡乍一看這都是很大的提升,但仔細一想并沒有那么簡單。首先,我們距離理論的成像極限還很遠。地基望遠鏡受到大氣層的影響。大氣層中的湍流會嚴重影響成像質量,也是我們為什么看見星星眨眼睛的原因。為此,天文學家發明了自適應光學技術,通過快速改變望遠鏡鏡面的形狀,抵消湍流帶來的影響。但是自適應光學是有局限性的。
由上圖可以看到,觀測不同角度的天體,光線所經過的大氣是不完全一樣的,這就限制了自適應光學不能做到很大的視場。想要做大視場,就要多加改正鏡。目前最先進的大視場自適應光學可以做到4角分,距離15角分還有很大距離。
場曲小對后端儀器設計帶來的改進也很有限。對儀器設計沒概念的同學可以看下圖:
這是位于凱克望遠鏡耐焦上的一個多目標紅外光譜儀。在光線最終到達相機之前,要經過多層透鏡的調整和準直。這也是4鏡設計的優勢。它可以通過添加一面鏡子給儀器設計帶來方便。然而是否值得存疑。因為即使場曲好也沒有好到可以不添加準直鏡的程度。增加一個鏡面所帶來的光損失能否在后端儀器補回來,在儀器設計好之前很難下定論。
我們現在可以根據科學目標來看一看4鏡的優劣了:
1)早期宇宙:早期宇宙天體非常暗弱,對于望遠鏡+儀器的通光要求很高。由于主動光學系統會帶來嚴重的額外光損失,做相關觀測的開主動光學得不償失。因此像質一般只能達到0.5-1角秒,0.1角秒的像質提升并沒有明顯效果。而額外加一個鏡面、以及M4 開孔都會帶來額外光損失。
2)高能天體 + 3)瞬變源:需要望遠鏡的快速反應能力。將光路復雜化恐怕只會添加更多技術難點。
4)系外行星:系外行星需要觀測精度。直接成像法關注的是一顆恒星周圍1角秒左右的視場,15角分的視場并沒有意義。而且為了進行如下圖所示的觀測需要扣除中心恒星,M4 開口會對星點成像的形狀造成影響,給扣除帶來困難。視向速度法則需要后端儀器具有很好的穩定性,與前端關系不大,甚至與口徑關系也很小。目前對于恒星速度測量的極限在1米/秒左右。在建的最先進儀器正在向0.1米/秒努力。原因在于,實現0.1米/秒的測量精度,要將儀器本身的變化(如熱脹冷縮)控制在毫米甚至納米級。這對材料的要求很高。
(用直接成像法觀測系外行星)
因此對于已有的科學目標,很難說4鏡有什么優勢。我唯一能想到的4鏡優勢在于對銀河系內星團,和臨近明亮星系的觀測。這些天體直徑大,又需要高分辨率。然而奇怪的是,這些內容即使在4鏡的材料中也沒有明顯涉及。
除了以上內容外,以下列出我還觀察到的一些爭議:
1)關于要不要搞大視場巡天的爭議:首先先要強調,目前已公開的材料都沒有強調大視場巡天,而是要首先保證望遠鏡的通用性。其次,大視場巡天一般將儀器放在主焦點。一旦使用主焦點就需要把 M2 移除,這跟用3鏡還是用4鏡幾乎沒有任何關系。
2)多加一個鏡子帶來的光損失問題:4鏡方案聲稱可以使用鏡面鍍銀技術,取代現有的鍍鋁技術,提高每一級鏡面的反射率。因此,使用鍍銀后的4鏡并不會比使用鍍鋁的3鏡差。然而鍍銀鏡面意味著要犧牲近紫外波段的觀測。此外,銀膜不如鋁膜耐久,需要在表面覆蓋保護層。覆蓋后反射率還能提高多少存疑。而且,如果鍍銀技術成熟的話,在3鏡上鍍銀豈不是更好嗎?
3)3鏡和4鏡的爭議是科學主導還是技術主導的爭議:我不認為在天文學界,科學主導和技術主導如此涇渭分明。而且目前的爭議和通常情況下整個反了過來……國際常見的現象是:科學界提出大膽的想法,而技術界研究相關想法后則會從現實考慮,更加保守。
4)臺址問題:這一問題與望遠鏡本身結構關系不大。爭議主要在暫時選定的西藏阿里是否是最好的臺址。遺憾的是,我國西藏選址的數據積累的過少。即使是現在已有的數據也不能支持阿里能夠達到類似于美國 Mauna Kea 天文臺的世界級水平。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4鏡相較于3鏡并沒有明顯優勢,甚至某些方面劣勢明顯。即使4鏡是一個好的設計,在新技術面前是否應該先建一個小規模的原型機?舉例來說,已故被譽為“凱克望遠鏡之父”的 Jerry Nelson 在首先設計出拼接鏡面(如下圖)的時候遭遇了大量質疑。人們認為以當時技術過于冒險。于是 Nelson 建造了一個規模較小的原型望遠鏡。原型機后來取得了成功,并平息了爭論。
(凱克望遠鏡的拼接鏡面)
考慮到 1)我國是從2.4米直接跳到12米,已經具有風險,再在技術上增加風險不值得;2)既然時間緊,沒有時間造原型機用事實說話的話,就應該選擇經過世界上大量事實驗證的3鏡結構。因此我是完全支持3鏡設計的。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孫武
-
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47“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87“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32“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54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