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經:震撼來了!歐洲汽車市場如何迎接中國新能源沖擊?
最后更新: 2023-06-29 09:04:21但是在中國以外的的市場,格局是不同的。2023年前4月中國市場裝機量是95.8GWh,中國以外是86.7GWh。這不是說電池在哪生產,是指汽車電池裝機用哪家的。電池可能還是在中國生產的,如LG新能源就在中國有3家電池工廠,中國電池企業在國外也有工廠。
中國市場LG新能源有1.6GWh的裝機量,松下有0.2GWh,其余98%都是中國電池企業供應。在中國市場以外,中國電池企業的市占率是31.7%,比2022年前4月增加了7.3個百分點,韓企份額47.4%,跌了6個百分點。中國以外,還是韓企占優,日企也有18.5%的份額。也就是說,外國車企還是更多與韓國電池供應商合作,中國電池企業主要是靠國內市場的壓倒性優勢。
從趨勢看,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在中國以外增速非常高,必然要超過韓企份額。一個有利因素是,歐洲磷酸鐵鋰電池使用率較低,中國有技術優勢。中國電池企業的強勢在中國市場已經驗證了,出海很有底氣,但要徹底壓制韓日企業,就要堅決走出去,擴大合作。電池企業成了全球車企供應商,到當地建廠也是自然的發展。
6月9日,世界動力電池大會在四川宜賓舉行,歐洲電池聯盟負責人托雷·塞克尼斯稱,歐盟2025年動力電池需求預計為550GWh,到2030年歐洲電池產能將能滿足本土高達1000GWh的需求。2022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為517.9GWh,歐洲將從很少的產能發展到2030年1000GWh的巨大產能,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空間。
2019年10月,寧德時代在德國圖林根州阿恩施塔特的工廠破土動工,2023年1月26日正式投運,成為公司在歐洲的第一家電池工廠。寧德時代歐洲區總裁馬蒂亞斯·曾特格拉夫興奮地說:“這是西歐首次大規模生產電池”,曾特格拉夫表示2024年初將達到14GWh的初始產能目標,當地政府批準后,會提高到24GWh。寧德時代還在匈牙利德布勒森投資73.4億歐元建造規劃產能為100GWh的巨型工廠,有望在2023年下半年開始建設,兩到三年內開始生產。
從目前情況來看,歐洲本土電池工廠主要還是需要亞洲供應商來投資。路透社報導,到2030年,歐洲計劃的電池產能中約44%將來自亞洲公司,寧德時代居首,引發歐洲政界對“過度依賴外國生產商獲得關鍵技術”的擔憂。
2023年2月13日福特公司宣布,引進寧德時代技術在美國生產電池。但是要享受美國《通脹削減法》規定的生產稅收抵免,就不能搞合資公司。福特公司是投資35億美元在密歇根州馬歇爾市新建一家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工廠,出錢買寧德時代的技術和服務。寧德時代將給予福特電池有償技術許可,員工將幫助工廠建造和運營、服務支持,福特工程師負責電芯與整車的集成。
6月初曾有謠言,特斯拉在美國賣的車要享受7500美元稅收優惠,就不能用寧德時代電池。3月底傳言特斯拉與寧德時代將用福特模式在美國合作建廠,后來又傳可能在墨西哥建廠。總體來說中國電池供應商要在美國投資非常麻煩,歐洲情況相對好些。
計劃在歐洲投資建廠的中國鋰電企業已經有不少,一般都是與外國車企有了合作。億緯鋰能2023年6月8日董事會審議通過乘用車大圓柱電池項目,約100億元投資匈牙利德布勒森,為寶馬集團提供電池。蜂巢能源與Stellantis集團達成總額約160億元的動力電池訂單協議,預計投資20億歐元,2023年在德國建成電池工廠。2023年5月17日,廈鎢新能發布公告稱,與法國企業簽署了在法合資設立電池正極材料公司的協議。2020年起,遠景動力就與法國、英國、西班牙等國商討,合作建立電池企業、低碳產業園。孚能科技擬在德國投資6億歐元建廠,給奔弛提供電池。
6月9日,對于“比亞迪正與捷豹路虎就電池供應和生產談判,計劃在英國建立其在歐洲的第一家電池工廠”的傳聞,比亞迪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官方不予回應”。比亞迪有電池生產商和整車制造商的雙重身份,在歐洲的動向十分關鍵。
6月10日,韓媒《先驅經濟》報導稱,比亞迪正與法國政府協商在當地建設汽車工廠,德國和西班牙也加入了吸引比亞迪工廠的行列。法國與中國關系較好,德國汽車工業基礎好,西班牙消費者更為接受中國商品,幾國各有優勢。比亞迪的產品價格與性能優勢極為明顯,商用車在歐洲受到歡迎,現在乘用車也在進軍歐洲,潛力很大。
總體而言,目前中國汽車與電池企業投資歐洲的計劃還較為“正常”。歐洲國家與中國企業基于商業邏輯商議,到歐洲投資設廠,各國政府還在爭奪中國投資。歐洲車企與投資基金,也積極入股中國動力電池企業,歐洲巨頭施羅德大幅加倉寧德時代,奔馳9億元入股孚能科技占股3%。這都是國際貿易中常見的互相投資行為。不過風水輪流轉,這次反過來了,中國車企與電池供應商,作為技術上強勢的一方,到歐洲投資。中國企業的投資真正落地投產還需要過程,但趨勢很清楚了。
歐洲車企受到沖擊的還有在中國的市場份額。由于中國新能源汽車強勢崛起,歐系品牌電動車表現不佳,歐洲車企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必然會下跌,進口與合資車都會受到沖擊。
歐洲占中國進口車來源的一半以上,但是年進口數量已經逐漸下滑到50萬輛以下,占所有注冊車輛的比例已經從過去的4%跌到了2022年的2%。
在中國市場銷售的歐系車,有85%是在中國合資生產的,大約每年400多萬輛,市場占比約20%。這個龐大的數字將受到電動車浪潮的沖擊,2022年最暢銷的20款電動車型里,只有一款是中歐合資的。中國新車銷售中電動車占比越來越高,2023年5月新能源車銷量71.7萬輛,同比增60.2%,占比已達30.1%。伴隨著這個趨勢,歐系車的市場份額必然會下降。有的歐洲車企份額降到很少,認為中國市場太艱難已經撤出,如雷諾,或者在考慮退出,如標志雪鐵龍。有的利益很大準備加碼投入,如幾家德系車企,甚至聲稱“中國是家”。
中國汽車對歐系車的沖擊,還表現在中國以外的全球市場上。2023年5月,中國汽車出口38.9萬輛,同比增58.7%。歐洲市場還日益成為中國汽車出口的主要市場,占中國汽車出口比例從2017年的8%升到2022年的28%,超過了亞洲、中東、拉美。中國這些汽車出口,也會影響歐系車在全球的市場份額。
中國車企已經在大舉向歐洲進軍,這是全球汽車市場格局決定的。利潤豐富的出口大市場其實就是歐洲和美國,日韓市場太封閉。美國對中國車有27.5%的進口關稅,《通脹削減法案》還專門針對中國供應鏈作出限制,而歐洲對中國車關稅是10%。3家中國車企宣布2023年將開展歐洲電動車業務,進軍歐洲的中國車企總數達到了9家。
Allianz Research研究了中國汽車崛起對歐洲可能的影響,基本假設是,2030年中國車企占據了75%的本土市場,中國出口車占據10%的歐洲市場。中國車企在歐洲建立銷售網絡后,必然會增加出口。這個假設看上去與趨勢相符,但并非預測,只是用來評估影響。
在中國市場方面,歐系車將損失190萬輛的銷量,下降39%。其中在中國生產的歐系車從2022年的440萬輛減少到2030年的270萬輛,從歐洲進口的從48萬輛下降到29萬輛。2022年,歐系車在中國的銷量占到了全球銷量的22%,而全球運營利潤是670億歐元,以此估算將有73億歐元的凈利潤受影響。
2030年歐洲將從中國進口150萬輛車,相當于2022年歐洲汽車產量的14%,也就是有這么多的歐洲汽車生產將遭到挑戰。這大約會影響240億歐元的汽車工業增加值,占歐洲GDP的0.15%。聽上去這不多,但是對德國影響會較大,因為2019年德國占歐洲汽車工業增值的比例高達58%。以對GDP的影響而言,斯洛伐克、捷克、德國三國受影響較大,會有約0.4%的GDP受影響。
對歐洲供應鏈的影響就難以評估,只能大致看看規模。2018年歐洲汽車工業在其它行業產生了1550億歐元的增加值,其中530億歐元是制造業,1020億歐元是服務業。如果仍以14%的損失估算,受影響的是210億歐元。
Allianz Research認為,中國汽車在歐洲開拓,可能與韓國車進入歐洲市場、日本車進入美國市場的歷史類似。2021年,韓國汽車在歐洲市場占據了9%的市場,40%是進口的,在捷克與斯洛伐克也有工廠。日本汽車借美國1970年的《清潔空氣法案》(排放污染要減少90%),在1980年占據了20%的美國市場份額。雖然后來美國狠打日本車,要求在美國建廠,但是日本車的份額并沒有減少,一直在19%-25%之間波動。
通過前面的相關背景知識介紹,中國汽車必然要大舉進入歐洲市場。歐洲產業受影響的規模大致也可以估算了,每年大約是數百億歐元。而歐洲方面的應對,可能有以下幾種:
在關稅方面,歐洲可能要求中國在進口車關稅方面對等。中國已經把汽車進口關稅從25%降成15%了,如果再要降一些沖擊也不算大。
歐洲可能會參考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推出有利于本土供應鏈的政策法規,其效果應該是中國車企與供應商更有動力到歐洲建廠,這本來就是趨勢。如果歐洲學習美國排斥中國供應鏈,那將有重大影響,但歐洲國家很多,各懷心思,應該不至于走到這么極端。
歐洲必然會引入日韓動力電池供應商,也發展本土電池產業,試圖降低中國在汽車供應鏈的優勢。如果中國商家的技術優勢明顯,歐洲也不太可能故意引進落后技術。因此,電池技術將是各方競爭的焦點,高效率、低成本、長續航、快速充電的電池會不斷冒出來。一些人認為固態電池可能會有重大影響,現在只是成本太高。
筆者認為,因為時間太短,直觀體驗也不夠,歐洲可能還未充分認識中國汽車業的強大。以上可能的應對是一些常規套路,將中國汽車的沖擊類比成韓國與日本,中國消費者更親睞國產車,再在歐洲占據10%之類的份額,并不是特別大的沖擊。歐洲顯然還是打算在電動車時代繼續維持汽車產業的優勢,不敢想其它可能。
一些中國行業人士已經豪氣地宣稱,發達國家品牌車的技術與營銷就那么回事,對消費者并不真正尊重,只是缺少有份量的對手,所以才能高價獲取豐厚利潤。中國汽車殺向全球,將會有“降維打擊”的效應,技術領先、成本低、服務好,會在全球掀起汽車革命。快速增長的汽車出口數據說明,中國汽車面對的是一片藍海,前景遠大。
歐洲人已經從產品與技術的直接對比中感覺到了震動,開始正視中國汽車。但是,只有在巨大的市場沖擊真正出現時,人們才會明白,什么是真正的震憾。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小婷 
-
上海電氣在印度被詐騙與索賠?公司聲明:嚴重歪曲事實
2023-06-28 21:21 大公司 -
退而不休的李嘉誠一邊抄底,一邊為“三代”鋪路
2023-06-28 18:04 觀網財經-房產 -
伊利首批加入世界經濟論壇“全球植萬億棵樹領軍者倡議”中國行動
2023-06-28 17:26 -
消費日報|王老吉否認銷售崗裁員20%、科迪乳業管理層大換血
2023-06-28 17:26 觀網財經-消費 -
“上海成為全球鉑族產業創新高地”
2023-06-28 16:03 觀網財經-消費 -
中國華融接手萬達地產旗下公司股權
2023-06-27 18:31 觀網財經-房產 -
消費日報|Gucci母公司收購立香水品牌Creed、寶潔專業美妝部門任命新CEO
2023-06-27 17:56 觀網財經-消費 -
退市潮下:業主焦灼,房企“淡定”
2023-06-26 18:51 觀網財經-房產 -
香港恒大中心更名,馬云接盤許家印?
2023-06-26 17:51 觀網財經-房產 -
消費日報|上海迪士尼樂園票價最高漲至799元、太平洋咖啡三年關店超200家
2023-06-26 17:50 觀網財經-消費 -
Vans母公司換帥,能打贏翻身仗嗎?
2023-06-26 17:11 觀網財經-消費 -
消費日報|LV聯合Manner打造限時書店、阿迪達斯抖音官旗運營方被罰20萬
2023-06-25 17:56 觀網財經-消費 -
賣樓、開直播,美邦服飾艱難自救
2023-06-21 20:40 觀網財經-消費 -
寧德時代電池有重大缺陷,已被特斯拉暫停供貨?寧德時代回應
2023-06-21 19:24 -
消費日報|海底撈門店數量排名第一、東阿阿膠被強制執行1041萬
2023-06-21 19:14 觀網財經-消費 -
恒大:677個項目已復工,恒馳汽車交付超1000輛
2023-06-21 18:27 觀網財經-房產 -
萬物云朱保全:要把“圍墻里面”的勞動力釋放出來
2023-06-21 18:27 觀網財經-房產 -
我愛我家一員工跳樓身亡,公司:會配合公安機關調查
2023-06-21 17:39 觀網財經-房產 -
五糧液1666萬元跨界光伏
2023-06-21 17:09 觀網財經-科創 -
“偷”保險柜、“私刻印章”,房企與信托的魔幻商戰
2023-06-20 18:41 觀網財經-房產
相關推薦 -
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47“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87“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32“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54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