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魯塞爾恐襲牽動美國大選 反恐考驗候選人
關鍵字: 布魯塞爾恐襲美國大選美國大選2016特朗普和特朗普一樣,佛蒙特州參議員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也在21日發表了他的觀點,第一次在選戰中詳細談論了他在外交政策方面的想法。
但這次發言依然頗具他那顯著的概括特征:他表示,“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有這樣一個機會,在當地組建聯盟摧毀“伊斯蘭國”的行動中,“扮演特別的角色”。
對于奧巴馬政府的官員而言,這不是什么新觀念。過去三年,他們一直在努力達成的,恰恰就是這個目標,只不過效果往往差強人意。
這些針對布魯塞爾襲擊事件做出的快速反應,突顯出所有候選人在話題轉向抗擊“伊斯蘭國”時,都不免陷入一個的困境。伊拉克戰爭的沉痛教訓所留下的陰影,還像過去三年一樣,籠罩在2016年的大選之上。在余下的這些候選人中,沒有一位提議派地面部隊到敘利亞或伊拉克,去對付“伊斯蘭國”。
這方面最為刺耳的信息和最含糊其辭的計劃出自克魯茲。他的“地毯式轟炸”提議剛一出爐,就馬上遭到譴責,原因是他似乎在鼓吹戰爭;而且地毯式轟炸本質上也的確是一種不加區分的盲目行動。所以,現在他把重點轉向了建立封鎖線,以避免恐怖組織滲入美國。因此他在周二呼吁派執法人員在穆斯林社區巡邏,這可能是走向種族定性的關鍵一步。
因為喜歡在大庭廣眾之下發表自己的觀點,特朗普在過去幾十年的明顯立場轉變是有書面記錄的:從早期贊成在伊拉克實施干預,到反對這種做法,再到作為勢頭領先的共和黨候選人所表現出的看似要與之決斗的雄心,以及孤立主義立場。
去年,在巴黎和加州圣貝納迪諾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后,他呼吁禁止穆斯林進入美國,引起軒然大波。22日布魯塞爾爆炸襲擊事件發生后,他在接受電視采訪時再次發出這種倡議。
他經常信誓旦旦地說,“要把“伊斯蘭國”打得滿地找牙”。在3月10日的一場辯論中,他回答了這樣一個假設性的提問,即如果軍方將領建議往敘利亞部署2到3萬地面部隊,他是否會聽從。他回答說,“我會聽取將領們的建議,不過這里說的可是2到3萬人。”
但21日,特朗普又表示,他會拒絕任何動用地面部隊的請求。他似乎還暗示,他覺得哪怕只限于空襲,美國也可以有效打擊“伊斯蘭國”——五角大樓可不這么想。
“我會找當地人組建部隊,我肯定會向他們提供空中打擊的實力,給他們空中支持和一些軍事支持,”特朗普在接受CNN采訪時說。“但我永遠、永遠不會派2到3萬人過去。”
但此類在當地組建地面部隊的要求,一直遭到敘利亞大多數鄰國的反對,除了伊朗。
(紐約時報Amy Chozick、Matt Flegenheimer、Thomas Kaplan報道 翻譯:常青)
- 責任編輯:隆洋
-
“中國對美國貿易依賴,創新低” 評論 27“俄方承諾追究刑責” 評論 79“印度曾與馬爾代夫反對派接觸,密謀罷免親華總統” 評論 126中國最重要的事是,不能總看美國的眼色行事 評論 102“后果太嚴重了,鳥擊不能成為事故的直接原因” 評論 202最新聞 Hot
-
“中國對美國貿易依賴,創新低”
-
美國批了,馬斯克:不愧是搶錢冠軍
-
“俄方承諾追究刑責”
-
德國開懟:畢竟胡說八道也算自由
-
美法院裁定:特朗普性侵成立,賠她500萬美元
-
兩周內三項協議“對抗”中國,“更像給美國的短期信號”
-
美財政部竟又賴上中國,還列為“重大事件”
-
阿薩德政權為何垮臺?拉夫羅夫點名美國
-
俄前國腳前線陣亡:因販毒入獄,參軍減刑
-
他后悔了
-
“連續三年低于更替水平”,2024年越南生育率創新低
-
“印度曾與馬爾代夫反對派接觸,密謀罷免親華總統”
-
“沙姆解放組織”領導人:敘利亞可能4年后舉行選舉
-
“后果太嚴重了,鳥擊不能成為事故的直接原因”
-
他也跳出來:對抗中俄前線,哪能光靠狗拉雪橇…
-
“澤連斯基在12月提出了一個荒謬的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