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竇農:大可不必捧《敦刻爾克》踩《戰狼2》
關鍵字: 敦刻爾克電影2017敦刻爾克大撤退諾蘭電影敦刻爾克敦刻爾克戰狼2諾蘭吳京【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竇農】
和以往的類似題材不同,看《敦刻爾克》是女朋友提議的。本來我打算兩人去看《星際特工》或《賽車總動員3》,《敦刻爾克》約上三五“好基友”一起的,但既然是女友提的,能不奉命?就這么愉快地決定了。
當然,我還是好奇地問了為啥選這部電影,她說這是諾蘭導演的呀。
好吧,請原諒我對導演姓名的“臉盲”,原來是《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等杰作的導演,那的確值得期待。
我并不是專業的影評人人士,只能簡單作為普通觀眾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看不到敵人的面孔反倒更害怕”?
印象最深的是《敦刻爾克》魔性的音效和音樂,無論是航空機槍子彈打到戰斗機的聲音,還是德軍JU-87“斯圖卡”俯沖轟炸時的尖嘯,都在沒有3D的條件下營造出身臨其境的氛圍。而BGM帶來的緊張感的確有《星際穿越》的范兒。
三條時間線敘事也很強大,海灘上英軍士兵等待與努力的一星期,紳士大叔駕駛游船跨海救人的一天,皇家空軍阻擊德軍的一小時,逐漸走到一起并在結尾時成為一個完整的故事。
《敦刻爾克》的確不是一部典型戰爭片,更像是災難片,或者如宣傳中所說的那樣,是一部懸疑驚悚片,有朋友說看完對封閉的船艙產生了深深的恐懼。
電影中關于德軍有個有趣的細節。印象中只有一個人提到了德國兩個字,就是船被德國潛艇擊沉、被老船長道森救起的那個英國皇家海軍士兵。其他英方的角色,從士兵到將領,從軍隊到平民,都沒有提到任何一次德軍或德國佬,也沒有提到希特勒或者納粹,都是用“敵人”或“他們”代替。
電影也沒有正面展示(相對于側面展示,不是正反面形象)任何一個德軍形象,只在結尾抓英軍迫降飛行員的時候模糊出現了幾個,甚至連德軍飛機都看不清標識。女友很早就問我怎么分辨,我說帶“黑色十字”標志的是德軍,但是她和我從頭到尾也沒看清一個鐵十字,我唯一的區別方式是看Bf109的黃色機頭。
英軍的噴火和德軍Bf—109,這個不是電影里的鏡頭
我開始以為是出于某種奇怪的政治正確,但是這講不通啊。后來看了對諾蘭的采訪才知道這就是表現手法。
“所以我不顯示敵軍的面孔,這樣的話我們就好像自己是沙灘上的士兵一樣感覺到威脅,我覺得看不到敵人的面孔反倒更害怕……我的這個處理方式,就是希望把它當成一個懸疑片”,諾蘭如此解釋,當然這樣的代價之一就是歷史上黃鼻子版Bf109穿越到了一個月之前的敦刻爾克去。
但是,但是,這種表現手法帶來了另外一個問題,不熟悉這段歷史的觀眾會以為英軍是因為德軍太強大才被趕下海的,我問了幾位看了電影的同事和朋友,都有類似的感覺,而影片對歷史背景的交代不足又加深了這種誤解。
二戰初期最令人瞠目結舌的大概就是法國戰役了,德國1940年5月10日開始進攻西歐四國,兩天后攻入法國本土,僅僅在5月26日,當敦刻爾克大撤退發生時,號稱陸軍世界最強的法國已實質上淪陷。個中細節不需多說,但是稍有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西歐的淪陷是英法綏靖政策、靜坐戰爭自釀的苦果,諾蘭想通過表現小兵絕望的人性,卻忘了把小兵們帶入絕望境地的根源是什么。
《敦刻爾克》VS《戰狼2》
之前《戰狼2》熱映時,就有人說如果當時引進《敦刻爾克》,《戰狼2》一定不會有這么好的票房 ,國產電影保護月如何如何……
這實在“腦補”過度了。就題材而言,《敦刻爾克》就輸了一半。看完電影后,女友跟我說,如果不是諾蘭拍的,幾個女生會來看這種題材的影片啊。我也注意到,放影廳里女觀眾比男觀眾要多,與幾年前我跟朋友們一起看《斯大林格勒》時前后左右全是男生的情況截然不同。就票房而言,《敦刻爾克》+《賽車總動員3》+《極盜車神》+《星際特工》到現在也沒過10億。
還有影評一定要強調《敦刻爾克》所表現的是“國家不給力時,有給力的人民”,并且對影片中把“home”翻譯成祖國頗有微詞。
賈秀琰其人及其翻譯不靠譜的往事不多談,就《敦刻爾克》而言,片中大量出現的“home”并不是全都理解成“家”,片中海軍指揮官在望遠鏡里看到民用游艇時的那句“home”令人動容,這一句理解成什么呢?
《敦刻爾克》是一部好電影,但用它來踩《戰狼2》就太不公平。在我看來,兩者講述的都是“回家”的故事,無非是吳京剛摸到好萊塢的門檻,這是我們跟美國電影工業的巨大差距。
然而二者背后卻有一個相同的道理:只有強大工業化“home”(祖國)作為后盾,其國民才有機會“回家”(home),才有機會奢談人性。
出自霍布斯鮑姆《工業與帝國》
英國“給力的人民”背后還不是強大的國家?一位對國家極具責任感的中產階級,道森先生,家用游艇被政府征用去接人,道森還親自掌舵。
而“給力的人民”安全感和信心的來源是什么呢?“那是我們最強大的噴火戰斗機”,船長的二兒子如是說。就如同沙灘上的英軍在面對德軍的空襲時喊的的那句:“我們該死的空軍哪兒去了?!”
- 原標題:竇農:大可不必捧《敦刻爾克》踩《戰狼2》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李泠
-
布林肯承認“開打前就給了”,俄方回應 評論 67央行宣布將擇機降準降息,“擇機”以何為標志? 評論 114被逼急了,格陵蘭島總理:是時候獨立了 評論 172美媒直呼:啥都能威脅國家安全,美國完全走偏了 評論 155司機留信曝光:同胞們醒醒吧,美國快病死了! 評論 294最新聞 Hot
-
被逼急了,格陵蘭島總理:是時候獨立了
-
美媒直呼:啥都能威脅國家安全,美國完全走偏了
-
“到2030年,中國本土數學家將能引領世界”
-
密謀推翻馬爾代夫總統?印度回應
-
域外調查惹惱國際奧委會,“2034鹽湖城冬奧會有點懸”
-
欲爭奪歐洲最大電動車市場,但英國國內阻力不小
-
土耳其喊話歐盟:他不干,我干
-
“沒想到拜登竟會如此對待盟友!”
-
司機留信曝光:同胞們醒醒吧,美國快病死了!
-
特朗普炮轟:英國犯下了大錯!
-
盧卡申科:計劃訪華,事關未來
-
特朗普“封口費”案將于1月10日宣判,“但不會入獄”
-
“美國沒能改變中國”,布林肯一聽急了…
-
事關中國FK-3,塞爾維亞:這是一個“里程碑”
-
“中國真出手怎么辦?企業緊張研判…”
-
以己度人?“中方為了談判籌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