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永年:這一點,是保障“下一個中國在中國”最有效的方法
【導讀】 面對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就未來十年的發展趨勢、全球化下中國該有何作為,以及關于華為、馬斯克等近期熱點問題,中信書院采訪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理事長鄭永年,內容整理如下。觀察者網已獲授權轉載。
【口述/鄭永年】
我對未來十年趨勢判斷
今天的全球范圍內,幾乎沒有一個經濟體是沒有問題的,大多數經濟體都面臨增長動力不足的問題。因為世界市場的不景氣,那些出口導向的經濟體都面臨著更大的問題。從長遠的歷史角度看,全球經濟的高增長是非常態的,只發生在少數幾個階段的少數國家,而低增長甚至滯脹則是常態,具有普遍性。
中國要實現高質量的可持續經濟發展,必須依靠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傳統的投資、貿易、消費“三駕馬車”已經很難再拉動經濟增長,需提出新的“三駕馬車”:政府投入基礎科研,企業進行技術應用創新,金融機構提供風險投資支持。
現在說房地產出現問題了,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高峰已經過去了,不用說農村,光是城市,人均居住面積就達到了40多平米,放在世界也是相當高的了。房地產實際上也已經飽和了,想讓房地產再成為中國的經濟支柱,是很困難的,尤其是從世界經濟史的角度來看,沒有一個經濟體可以長期依靠房地產而成為發達經濟體。但是還要再加一句,我們只能說數量型擴張的房地產已經到了終點,高質量的房地產還沒有開始,這才是我們未來必須要做的。
資料圖來源:新華社
包括消費社會也是一樣的,消費的增長完全依靠中產階層的擴大,中產社會跟消費社會基本上是同一個詞,能可持續消費的就是中產。盡管我們有4億中產了,但是占全體人口比只有不到30%。從亞洲四小龍看的話,它必須超過50%,甚至達到65%到70%才能被稱為中產社會。所以我們的中產增長空間還是很大的,如果到2035年有七八億中產的話,才是一個真正的中產社會。
“有恒產者有恒心”,中等收入群體有財產,要保護自己,因此內化出法治意識。除此之外,中產階層的壯大還有利于生態環境改善,社會秩序穩定,因為這都觸及他們的切身需求。所以在空間還有余量的情況下,我們提倡共同富裕。
美國現在的問題就是因為增長是有的,但是它的增長是排他性的增長,少部分人越來越富裕了,大部分人沒有分享到發展成果,反而成為受害者,尤其是美國中產階級的縮小。所以我覺得從政策層面我們已經意識到要培養中產多么重要。
浙江現在是共同富裕的示范區,有三條:第一,上不封頂,鼓勵企業家賺得越多越好,發財致富是光榮的;第二,要保底,把社會的底層保護好,因為社會是資本、政治、社會這三塊里面最脆弱的一塊;第三,要擴中,把中產階級擴大。
我建議還是要通過改革開放創新,把我們的潛力發揮出來。一句話,改革開放創新是對唱衰中國經濟最有效的回應,也是保障“下一個中國在中國”最有效的方法。那么實際上我們缺乏的是如何把這些轉化成行動,只有通過行動才能通向未來。
新形勢下中國如何應對
我們把這個時代稱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實際上從某些方面來看,不僅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甚至可以說是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的最大的變局。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怎么做?用平常話來說,我們已經不是吳下阿蒙了,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些年中美貿易戰以來,中國也從方方面面表現出我們的韌性。
面對新形勢,我們更要講好中國故事,為什么?就是為了讓其他國家承認中國的崛起,接受中國的崛起,跟中國分享共同的發展成果,這個非常重要。我們一直說國際社會有硬力量軟力量,光有一個硬力量,沒有軟力量,人家就把你的硬力量稱為威脅。那么軟力量的標志是什么?第一,愿意來讀懂中國;第二,能夠了解中國;第三,接受中國;第四,不僅接受了中國,還向其他人傳播中國的理念,傳播中國的實踐經驗。
中國有幾千年不中斷的文明,近代以來有成功的革命經驗,改革開放以來有成功的建設經驗。1980年代初,中國人均GDP不到300美元,去年達到近13000美元;以前還沒有中產階層,我們現在有4億中產;更重要的是,我們過去40年讓8億多人口脫貧,尤其是中國加入WTO之后,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以上,07、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后,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有30%以上。所有這些數據在世界經濟史上都是奇跡。
更具體地說,中國的另一種制度選擇的故事就是要講好三個“可持續”,即經濟可持續發展、社會可持續穩定、政治有可持續的支撐和領導。從制度入手來敘述三個“可持續”,基本就可以把中國的另一種制度選擇講好、講清楚,從而把中國的經驗轉化為基于概念和理論的“軟實力”。
另外,我非常贊同一句話:“外交是內政的延續”,所以我們要看到這個世界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危機,如何來重塑甚至重建國際秩序是我們所要考慮的。那么主要是明確我們要做的兩件事情:
第一,我們如何還能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甚至說永遠維持一個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
第二,我們如何在保證國際環境的前提下,推進中國共產黨二十大所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來保證我們2035年目標的實現。
- 原標題:鄭永年:我對當下形勢的判斷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泠 
-
全球高管看上海丨什里蒂·瓦德拉:上海的活力,是我們在中國發展的助推器
2023-10-28 09:03 老外在中國 -
百姓話思想|什么是中國汽車設計師最閃亮的時刻?
2023-10-28 08:58 百姓話思想 -
重慶兩家民營醫院涉嫌騙保3.3億元,警方抓獲143人
2023-10-27 20:21 保險 -
崔天凱:拆城中墻易,拆心中墻難
2023-10-27 19:28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 習近平主持會議
2023-10-27 19:16 直擊東北經濟 -
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訃告:李克強同志逝世
2023-10-27 18:40 觀察者頭條 -
“新舟”60滅火機首秀
2023-10-27 18:16 航空航天 -
吳尊友因病逝世,享年60歲
2023-10-27 17:02 -
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易鵬飛被提起公訴
2023-10-27 15:14 廉政風暴 -
同一行程2輛出租車價格差33元?官方回應:司機使用計價器舞弊裝置
2023-10-27 15:11 -
死刑!上海“瑞金醫院持刀砍人”案宣判
2023-10-27 14:29 依法治國 -
取消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國家醫保局辟謠
2023-10-27 14:03 -
中方特使:愿同沙方保持溝通,推動巴勒斯坦問題得到公正解決
2023-10-27 13:56 -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明年起施行,對大型平臺有特殊義務要求
2023-10-27 13:54 關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 -
百姓話思想|把海上-163℃的核心技術握在自己手上
2023-10-27 10:13 百姓話思想 -
前9月全國規上工業企業利潤降幅收窄至9%,制造業下降10.1%
2023-10-27 09:50 中國經濟 -
國企老總斂財上千萬,用“特長”臨摹領導簽字……
2023-10-27 08:36 廉政風暴 -
李克強同志逝世
2023-10-27 08:23 -
國家安全部:警惕一些境外SDK背后的“數據間諜”竊密風險
2023-10-27 07:53 網絡安全 -
為何在國企建立人武部?國防部解答
2023-10-26 17:26 國企備忘錄
相關推薦 -
布林肯承認“開打前就給了”,俄方回應 評論 39央行宣布將擇機降準降息,“擇機”以何為標志? 評論 105被逼急了,格陵蘭島總理:是時候獨立了 評論 171美媒直呼:啥都能威脅國家安全,美國完全走偏了 評論 155司機留信曝光:同胞們醒醒吧,美國快病死了! 評論 294最新聞 Hot
-
被逼急了,格陵蘭島總理:是時候獨立了
-
美媒直呼:啥都能威脅國家安全,美國完全走偏了
-
“到2030年,中國本土數學家將能引領世界”
-
密謀推翻馬爾代夫總統?印度回應
-
域外調查惹惱國際奧委會,“2034鹽湖城冬奧會有點懸”
-
欲爭奪歐洲最大電動車市場,但英國國內阻力不小
-
土耳其喊話歐盟:他不干,我干
-
“沒想到拜登竟會如此對待盟友!”
-
司機留信曝光:同胞們醒醒吧,美國快病死了!
-
特朗普炮轟:英國犯下了大錯!
-
盧卡申科:計劃訪華,事關未來
-
特朗普“封口費”案將于1月10日宣判,“但不會入獄”
-
“美國沒能改變中國”,布林肯一聽急了…
-
事關中國FK-3,塞爾維亞:這是一個“里程碑”
-
“中國真出手怎么辦?企業緊張研判…”
-
以己度人?“中方為了談判籌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