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力:“新零售”,到底新在哪?
關鍵字: 零售業電子商務新零售雷軍新零售馬云新零售這個商品叫“通道”,或者叫通道資源。簡單地說,你上游供應商的商品,通過我的零售地盤,到達下游終端顧客,必須留下“買路錢”。“買路錢”難聽,于是換成紳士味十足的洋名:“通道費”、“進場費”、“條碼費”等等。商品還沒有賣,零售商已從上游獲利,賣了繼續從下游獲利。一句話,賣不賣都獲利,而且品種越多(而不是質量越好),獲利越大。所以醬油必須很多種,乃至上百種,超過顧客正常的選擇需求;擦屁股紙必須很多種,連牙刷都可能多達幾百種,也就不難理解了。
表面上看,“舊零售”還在面向下游終端客戶賣商品,其實已悄然轉身,變成面向上游供應商賣貨架陳列“資源”。靠“資源”吃飯,必得懶病。懶病,就是“荷蘭病”。
總之,“荷蘭病”使得我們“舊零售”企業的管理效率很低、管理成本很高,進而導致零售價格虛高。
現在回頭看看,“荷蘭病”是怎樣使我們零售企業一步步變懶的。
四、荷蘭病導致的惡性循環
首先,“下游盈利”轉變成“上游盈利”后,從根本上改變了零售本質。由之前的專注于“生活必需、質高價低、買后放心”的商品,變成專注于出租“陳列位置”。從“賣服務”,變成追求“毛利率”。
其次,之前生意不好怪自己,現在可好,生意不好連柜臺都懶得怪了,直接去壓榨上游供應商,各種“苛捐雜稅”應運而生。至于商品積壓或過期,退給上游供應商完事。
還有,應用新技術越來越被動。即使應用,也主要是放在那些促進銷售、快速收銀等方面。完全偏離了應用新技術的本質:提高工作管理效率,降低運營管理成本。
所以,得了荷蘭病,“舊零售”不可避免地掉進以下惡性循環:
其一,由面朝下游顧客,改為面朝上游供應商。顧客需要已不再是第一位。
其二,商品只要擺上貨架就已盈利,至于質量好壞已不重要了。
其三,上架商品越來越多,表面“琳瑯滿目”,實則“濫竽充數”。
其四,虧損找上游買單,供應商成了“唐僧肉”。供銷關系越來越緊張,供應鏈建設成為天大笑話。
其五,越來越急功近利。應用新技術幾乎全都用于追逐毛利的“促進銷售、加快收銀”方面。
其六,于是必然導致,企業管理效率越來越低,運營成本越來越高。
殊不知,世間不僅能量守恒、物質守恒,而且價值守恒。看起來這些成本轉嫁給了供應商,最終還是都疊加到商品零售價格上。用雷軍的原話:“(我國實體零售)進入了一個怪圈,導致中國市場上買到的任何東西都越來越貴”。這也印證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必然規律。試想,靠追逐短期“毛利率”的苗,怎么可能結出誠心誠意為終端顧客服務的果?
為了進一步加深理解,筆者舉個實例,通過對比兩家民族品牌“舊零售”企業,來看看得不得“荷蘭病”的巨大區別。一家叫聯華超市,一家叫永輝超市。
五、聯華PK永輝:上游盈利PK下游盈利
選擇這兩家對比,有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盡管都是“舊零售”,聯華以“上游盈利”為主,永輝以“下游盈利”為主。
其二、在我國,兩家都是比較有影響的名族品牌零售商超。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16年中國快速消費品連鎖百強》排名,聯華第四,永輝第五。
其三、兩家都是上市公司,有公開的年度財務報告。
我們先來看看這幾年兩家銷售額對比,見圖1
(中國連鎖協會注:聯華超市股份有限公司銷售額中包含家樂福上海地區門店的銷售)
數據顯示,聯華銷售額由2013年的688.2億,下降到2016年的597億,增長為負-13.2%。永輝銷售額由2013年的350.6億,增加到2016年的544.1億,增長55.2%。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陳軒甫
-
以新防長放話:喘息?沒門 評論 16為避免海外“相殘”,這些中企正在行動起來 評論 35涉華問題,歐洲三大芯片商罕見集體發聲 評論 117特朗普又要退?“大家都看向中國” 評論 141“共和黨拿下眾院,特朗普將擁有超級執政權力” 評論 210最新聞 Hot
-
怕特朗普再次阻撓?WTO想“提前任命”這個重要職位
-
德國提前大選時間定了,“朔爾茨失去了德國人民的信任”
-
以新防長放話:喘息?沒門
-
特朗普又要退?“大家都看向中國”
-
涉華問題,歐洲三大芯片商罕見集體發聲
-
“忠誠、對華強硬”…又一批重要人選曝光
-
沙特王儲罕見發聲:這是種族滅絕
-
“共和黨拿下眾院,特朗普將擁有超級執政權力”
-
“反華急先鋒”將成美國國務卿?
-
他不清算了?
-
美國押注這條鐵路挑戰中國地位,但…
-
澳最新民調出爐,“人們看破了‘中國威脅’的迷霧”
-
日本政府回應這一幕:吃了感冒藥
-
評論運動員外貌,美國解說員被無限期停職
-
“俄羅斯與伊朗這一步,值得驕傲”
-
“特朗普還沒上任,美國在這里已落了下風”
-